張志峰:中國真的出不了一個奢侈品牌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3日 12:33 東方早報 | |||||||||
中國絕對是一個奢侈品牌的消費國,但絕對不是一個生產國——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定論。 那么,當有人胸有成竹地說,他就是要打造一個國產奢侈品牌,你覺得這個先行者是目光長遠,還是不自量力?
日前,在剛剛結束的TOPMARGUES上海頂級私人物品展上,在豪華房車、直升飛機、度假別墅、名表珠寶……這些奢侈物品中,張志峰花了十年多時間打造的服飾NE·TIGER是唯一一個“中國制造”的品牌。 別看奢侈品的標價那么高不可攀,別看LV每年給路易威登集團帶來那么多利潤,其實奢侈行業絕非一門容易掙錢的生意。Celine換掉了剛剛才干了一年的設計師;VERSACE自范思哲死后,家族內部爭斗不休,口碑和銷量都下滑;執著的設計師克里斯汀·拉夸都玩了那么多年了,可他的品牌還是掙不到錢……張志峰為什么要打造品牌?他靠什么來玩這門昂貴的生意?他學習到的歐美成熟的奢侈品經驗適合中國這個市場嗎?需要多少時間,人們才會像談論FENDI一樣談論NE·TIGER的皮草,像談論GUCCI一樣談論NE·TIGER的晚裝、手袋、高跟鞋? 坐了6年火車,不知道硬臥長啥樣 41歲的張志峰是NE·TIGER的董事長兼藝術總監。20多年前,這個祖籍山東的漢子,還是一個機靈而窮困的小裁縫,在擁擠不堪的小窩棚里,和媽媽一起做衣服。張志峰的第一桶金,某種程度上,得益于他所在的城市黑龍江省牡丹江,中俄邊境貿易中的一個重要商鎮。 想做奢侈品牌的張志峰并沒有一個奢侈的出身,他毫不隱諱過去的艱難。父親是一個勤快的人,小時從山東逃荒到東北,從小伙計開始干起,開過茶葉店,解放前成了一家百貨商店的老板。不過,富裕的生活在“文革”開始后就結束了。那個時候,全家8口擠在奶奶的小房子里,過了好多年闊太太生活的母親開始支撐起這個家。 “當時奶奶家的鄰居是個上海裁縫,到黑龍江插隊落戶,母親為了維持生計,就向他學做衣服。母親手巧,學得快,不久就‘出師’,自己開始做了。當時也沒有店鋪的,就在家里搭塊木板,放臺縫紉機。”張志峰說。 當時張志峰只有四五歲,“踩縫紉機的聲音好象成天都在我頭頂繞著,晚上在嗒嗒嗒的聲音里睡著,一大早就從嗒嗒嗒的聲音里醒來。” 兄弟姐妹們都要給媽媽當下手,“有時候,母親就拿一些碎布給我們縫,我自然而然就學會做衣服了,要說什么時候第一次拿針線,倒真是記不清了。”張志峰笑著說。 高中畢業,張志峰正式成了一個小裁縫。“我們都長大了,原來那個小窩實在住不下,就借了6000多元蓋了房子,能借的全都借了,我記得好像有50多人吧,那時候實在沒錢上學了。” 上世紀80年代,中俄邊境貿易的興起,讓牡丹江成了一個巨大的日用品批發市場,一個淘金地。俄羅斯對中國價廉物美的服裝、鞋帽等輕工產品表現出井噴式的需求。 張志峰興奮地卷入了這股發家致富的熱鬧。他承包了一家服裝廠,接俄羅斯訂單。和做貨品貿易相比,服裝的利潤要薄得多,但也讓他看到了這門生意的好處:量大,需求穩定。一年多后,服裝加工廠的規模已達到300多人。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社會上出現了第一撥在改革開放中富裕起來的人,這些往往被后來人稱為“暴發戶”的人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吃喝穿戴來體現自己的財力和成就———皮衣就像現在的阿瑪尼、LV一樣,成為最搶眼的標識。 張志峰趕上了趟,他開始在牡丹江和浙江海寧之間奔波,合作開皮衣加工廠,銷往俄羅斯和國內市場。張志峰記得,那時從牡丹江到上海坐火車需要39個小時,而他帶著母親烙好的餅,在硬座上坐一天半,有時還得站著。“坐了6年的火車,我不知道硬臥長得什么樣!其實后來不是買不起臥鋪票,而是舍不得,從小家里就養成的習慣,能省就省。現在,我吃飯也隨便,中午一個面包也湊合。” 貼牌掙錢,品牌燒錢 如果說俄羅斯市場給了張志峰的第一桶金,那么歐美國家的游歷,則讓張志峰從“淘金熱”這種粗放的賺錢方式中冷靜了下來,見識了一種更為規范的商業運作,第一次有了品牌意識,明白了一個LOGO的價值到底在哪里。 “1988年,我第一次去紐約,當時非常震撼,看著那些六七層高的百貨公司傻了眼。”如今的張志峰,每年有一半時間呆在國外,但他仍清楚記得第一次踏上紐約這片土地的心情。 張志峰在紐約百貨商場里學到了兩點:第一,品牌更值錢。“在國外,(服裝)有了品牌的話,衣服的價格就會上漲5到6倍。”1990年,張志峰注冊了自己的品牌“東北虎”。不過,有意思的是,現在張志峰集團的員工更多地是叫“NE·TIGER”這個英文名詞,某種程度上,也是想做奢侈品牌的一種微妙心理吧。 第二,美國人通暢有效的銷售網絡也給張志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渠道做得很好,在不同城市的百貨商場都有自己的品牌,而且周轉、流通、上柜,撤柜,庫存……都非常流暢,都有明確的數字和記錄。” 張志峰就是從借鑒美國模式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的,不過很快他發現,即使再成熟再成功的經驗,也無法復制,他必須得找到自己的一套方法。 “一開始,我和美國人一樣,在大城市的百貨商店里賣自己的皮草和高級禮服。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們已經進去了30多家。但當時國內百貨商場拖欠貨款的情況很普遍,無法及時回籠資金。NE·TIGER經營高檔服飾,如果一個商場拖欠50萬,那全國加起來就是1500萬,這樣一來,資金壓力就很大。” 1996年,張志峰認為這是自己的一個分水嶺,他開始改變美國式的銷售模式,實行歐洲精品店的經營方法。“歐洲是奢侈品的故鄉。那里的奢侈品店分布在街頭,數百年老建筑里的店鋪不很大,但賣得卻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大品牌。“ 張志峰相繼在哈爾濱開設了旗艦店,在北京東方新天地開設了形象店——北方始終是主要的國內市場;而上海的店被他稱為“概念店”,同時今年6月他把公司總部也遷到了上海。 “沒錯,品牌的附加值更高,但是它也更燒錢。你靠什么來養它?”記者問。 “我還在做出口外貿。” “是貼牌產品吧?” “是。也有一些品牌的。” “這么說,是靠外貿出口掙的錢,來支持做一個本土奢侈品牌。” “可以這么說。” “有個做外貿的朋友說,做服裝,檔次越低,量越大,就越掙錢,檔次一高,利潤就下來了。是吧?” “目前國內市場是這樣,但我覺得以后,中國自己的品牌肯定也會起來。完成了原始積累,就會想干點別的。” “國內做大眾服飾品牌都很少有成功的,更何況是奢侈品牌了。你覺得上海的消費者是愿意買一件FENDI,還是買你的NE·TIGER?” “如果我們的品牌有足夠的知名度,產品的設計和質地比FENDI還好,價格又便宜,消費者為什么不會選擇我們呢?” “中國曾經有很多手機品牌,康佳的高端鑲鉆手機一度也賣得很不錯,但現在顯然國產手機的日子都不好過,市場還是NOKIA和MOTO的。本土的奢侈品牌會不會比手機更難做?” “我希望我們的奢侈品牌像家電業,你看,現在國產品牌基本已經把進口品牌擠走了。” “老班長”和他的鐵哥們 張志峰的這趟上海行,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記者采訪,講述他的故事和NE·TIGER的企圖心。最放松的一晚可能要算和長江商學院EMBA校友的飯局了。張志峰是長江商學院2002級首期EMBA畢業生,他不但在這里獲得了更多的人脈資源,也形成了一個愉快的私人社交圈。 因為同學們都很忙,班級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三個月班長,而張志峰選上了就沒有下來,“有兩次選舉,我故意沒到場,可還是選上了,大概因為我比較熱心,而且因為組織過很多發布會,派對,經驗比較豐富吧。” “班上好多同學都是挺有名的企業家,我們提倡一種‘鐵哥們文化’。”這位班長要做的,不僅僅是以北京地主的身份,迎來送往各位同學校友,而且還要發起組織各種活動,“我們有閱讀沙龍,案例分析,也有高爾夫,網球,乒乓球等各種體育俱樂部,還會組織各種文藝表演,袁鳴是我們學妹,當然是她主持了。文藝表演上,唱歌跳舞什么都有,要是你啥也不會,就當群眾演員吧。”張志峰笑說。 “當老板是挺孤獨的,平時有什么煩惱啊,不開心的事啊,很少和家人和員工說,到了這里好了,大家就像找到了知己,大多三四十歲,很容易溝通,有時會有說不完的話。” 老板們聊得最多的不是生意經,而是人生。“閱讀沙龍一直挺受歡迎的,我們經常在一起聊些虛的東西,因為當你的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很自然就會討論財富和人生的意義、價值這些問題。” 同學圈里有很多京滬兩地有名的企業家,“王均瑤也是長江商學院的,他留給我的印象就是熱心,非常非常忙。而袁鳴很準時,上課從來不遲到。” 作者:星期日新聞晨報記者 謝嵐 實習生 田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