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我們身邊時常發生蔬菜中毒事件,湖南省農藥檢定所日前曾對長沙多個農貿市場的蔬菜進行了一次農藥殘留量抽樣檢測,共抽查14個品種82個樣品,結果發現40個蔬菜樣品的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占抽樣總數的46%,其中有機磷含量遠遠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最高限量。如此嚴重的現實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那么,“農藥蔬菜”何以泛濫成災呢?
探究農藥蔬菜的來源
在國際上,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和磷胺等5種高毒農藥已被禁止使用。我國農業部也曾發出通知,要求停止批準新增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登記,同時鼓勵開發、生產生物農藥。然而,要求菜農立即停止使用有機磷農藥,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目前直接或間接使用農藥的農民約有3億人左右。由于這是個十分龐大、分散又缺乏科技文化素質的施藥群體,因而給監督和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難度。因此,菜農濫用農藥、銷售商違規操作的現象屢有發生。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在蔬菜上濫施農藥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的急劇擴張,導致農田減少,農民將眼光從糧食作物轉到了蔬菜生產。但由于菜農普遍缺乏無毒無害蔬菜的觀念及缺乏科技指導和實踐經驗,面對蟲害時,只能大量噴灑農藥,從而生產出大量的農藥蔬菜。
吃蔬菜等于吃污染
不可否認,如今我們每天吃的蔬菜,其品種數量越來越多,但品質卻與日俱下,各種“污染菜”層出不窮,甚至令人防不勝防。事實是蔬菜的原產地,大多集中在市郊地帶,而市郊又已經成為一些大型工廠的“駐扎地”,成為城市污染物首當其沖的接納地,土壤、空氣污染嚴重,導致生長出的蔬菜缺乏其應有的天然品質。重金屬污染:如鉛、鎘等物質進入蔬菜內部,被人攝入后,會在人體內形成可怕的重金屬積累,加劇人的衰老進程,引發多種疾病。生物性污染:主要指致病性微生物和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種菜期間使用未腐化的有機肥料,或是用未經處理的城市污水灌溉蔬菜,致使除細菌、病毒之外,還有各種寄生蟲的污染,尤其是黃曲霉素,可引起嚴重的肝壞死、肝炎甚至肝癌等病癥。專家指出,這類受污染的蔬菜,表面上看不出什么跡象,對人體健康的損害也一時難以察覺,但長期食用,隨著量的堆積,總有一天置人于病。
有毒蔬菜已成為人類健康的大敵。把蔬菜中毒事件減少到最低程度,讓人們吃上“放心菜”,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快“無公害蔬菜”工程的步伐,同時要設法杜絕有毒蔬菜混入市場。
一段時間以來,無公害蔬菜從出現到發展一直處于一種艱難的境地,其今后的走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諸多人士認為,價格偏高是無公害蔬菜難以推廣的致命點。問題真的是這樣嗎?困難局面并非全由價格造成
無公害蔬菜難以流行涉及到許多方面的問題。首先是關于保證品質。大多數市民認為,只要無公害蔬菜貨真價實,保證質量,價錢高一點不在話下。但現狀如何呢?生產基地沒有嚴謹的規范管理體系:隨意批發給一些肆意牟取暴利的菜販;上市前的工作十分簡單,不干凈也沒有包裝;一些小菜農各自為政,價格亂漲亂跌;有些人將普通蔬菜弄干凈后冒充無公害蔬菜,影響了市場的正常發展和品質形象。其次是無品牌無標識,消費者難以辨認選購,市民很難區分無公害蔬菜和普通蔬菜。再次是關于選擇空間。以湖南省長沙市為例,雖有幾個蔬菜生產基地,但市內僅有幾個無公害蔬菜銷售點,加上反季節蔬菜很少,在客觀上限制了消費者挑選的余地。消費者雖愿意吃無公害蔬菜或普通蔬菜,但是由于無公害蔬菜尚未四處“開花”,消費者往往是鞭長莫及望菜興嘆。筆者在采訪中看到,一度在各處設立的無公害蔬菜銷售點,大多數均是風風火火之后偃旗息鼓的衰落景象:有的處于癱瘓狀態,有的停業,有的名存實亡……由此可見,無公害蔬菜在各大城市中一直得不到推廣,其主要原因并非價格偏高,而是產銷者沒有現代生產和營運的模式。那么,無公害蔬菜的出路呢?
堅定不移走品牌經營之路
無公害蔬菜要改變目前的困境,關鍵點就是在發展中培育市場,并形成規;a業化的運行機制。建立完善的銷售體系,這樣就避免了產銷脫節的現象。
銷售公司的工作就是專門圍繞品牌做文章,讓無公害蔬菜“全副武裝”上市,做到統一檢測、統一包裝、統一標識、統一價格、定點供應,從而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如此不僅為顧客提供了更細致更到位的服務,同時也提升了無公害蔬菜的檔次,拉開了與普通蔬菜的距離,樹立了品牌形象,突出了無公害蔬菜的絕對優勢。
其實,經銷商應充分利用城市內農貿市場的空間,讓無公害蔬菜直銷店滲進每個菜市場,與普通消費者直接見面,營造一種時尚氛圍和氣勢。
再次是嚴格把好質量關,杜絕一些凈菜冒充無公害蔬菜而擾亂市場的正常運作,打擊價格無序亂漲亂跌的行為,力求價格合理,贏得更多工薪階層的消費者,以求形成自己的消費群體。
最后是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消費者真正認識并接受無公害蔬菜的優勢所在。同時政府機構要有針對性地為推廣無公害蔬菜助力,并采取相應的扶持措施,從而促進發展無公害蔬菜事業健康有序快速地發展,達到利國利民的目的。(孫友益)《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