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負全責引發(fā)不滿:無過錯為何還要賠巨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8日 09:49 新民周刊 | |
一秒鐘撞掉一萬元 出租車司機徐明至今依然胸悶。 為了那個突如其來的瞬間,徐明賠出了13萬元,雖然官方認定他毫無過錯。 徐明是上海市嘉定區(qū)江橋出租汽車公司的出租車司機。他清楚地記得,5月9日夜里9點多鐘,他的出租車自西向東正行駛在曹安公路上,天上下起蒙蒙細雨,他行車越發(fā)小心翼翼。車近翔江路口,他看到交通信號燈轉為紅燈,就放慢車速,右腳踩在剎車上;突然,一輛自行車七扭八歪地從馬路中間斜沖過來! 徐明馬上急剎車,但還是來不及,騎車人撞上了出租車的右前角,當即后腦勺著地。3天后,騎車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嘉定警方勘驗:徐明當時的車速只有每小時40公里,剎車印痕10米;而騎車人事發(fā)時有醉酒傾向,違法越過馬路上的隔離帶,沖進機動車直行道,而且是逆向行駛!這件事故中,騎車人負全責。 假若按照舊交通法規(guī)“以責論處”的慣例,此事與司機無多干系。但這次不一樣了,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guī)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先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 當然,如果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但是,沒有證據表明事故是由騎車人故意造成的。因此,雖然徐明毫無過錯,依然要承擔責任。 更倒霉的是,由于與保險公司年度間續(xù)保銜接的時間差,這起事故的發(fā)生恰遇“保險空檔”,因此“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變成了泡影。 去世的騎車人是河南在滬民工。死者親屬顯然對新的交通法規(guī)也有一定了解,他們不打不鬧,非常友好:你司機的確沒有一點責任,但是你看,死者才39歲,留下一個妻子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你看怎么辦吧!反正,依據法律,你總得賠錢不是?! “開價”是19.8萬元,這是依據原有交通事故賠償計算方式得出的數(shù)字。據說,可能是死者親屬對新的賠償方式還不甚了解,這個“開價”還算低的。 江橋出租汽車公司安全員朱瞻春說,盡管覺得員工賠錢很冤枉,但不賠就是違法。調解時公司一口咬定最多只賠償13萬元,死者家屬“知道自己理虧”,也就同意了。 但這個數(shù)字對于原本務農的徐明依然是個天文數(shù)字。最后,出租車公司主動提出,徐明本人只需承擔1萬元,其余由公司消化。 1萬元,相當于徐明4個多月的收入。他心中有說不出的委屈:他起早摸黑,兢兢業(yè)業(yè),每個月兩千多元收入除了日常開銷,大部分交了兒子的學費!100多天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就因為一次行人違章,莫名其妙地全白干了!” “以人為本”與“人人平等” 徐明的遭遇在出租車駕駛員中產生了不小的震動。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司機都為他叫屈,連一些交警也對此表示了異議。但同情歸同情,交警還得按新交通法規(guī)秉公處理。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歷經四次審議修改,最終在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以94.67%的支持率通過。 曾引起激烈反對的所謂“撞了白撞”,被認為是把脆弱的肉身同冰冷的鋼鐵同等對待,喪失了法律的溫情。新《道路安全法》最終否定了這一規(guī)定,把事故責任同賠償責任分開。 新法律不可避免地引發(fā)爭議,實施4個多月,圍繞第76條展開的爭議持續(xù)升溫,9月3日,針對社會輿論高度關注且爭議激烈的《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征求意見稿》,北京市人大召開了首次立法聽證會,其間,16位代表唇槍舌劍,分別從法學、社會學、公眾道德等角度,就交通事故處理實行機動車“無過錯責任原則”后造成的“行人違章,機動車買單”現(xiàn)象是否公允,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撞了白撞”與“機動車負全責”的表述都不確切,但其立法初衷都是為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都是為了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如當初“撞了白撞”絕不是慫恿機動車故意撞人,而是提醒非機動車和行人遵守交通法規(guī),珍愛生命;“機動車負全責”同樣不是慫恿非機動車和行人拿自己的生命當兒戲,甚至成為敲詐、謀財?shù)氖侄,而是提醒機動車駕駛員謹慎駕駛。 對于這一點,接受采訪的司機大多能夠理解,他們也都贊成新交通安全法“以人為本”的善意考慮,但是,司機們認為,他們同樣屬于“以人為本”中“人”的范疇。大眾出租車公司一名司機說:“司機的合法權益與行人一樣應受法律同等保護,不能為保護行人的利益就以犧牲司機利益為代價。” 今年7月,上海市虹口區(qū)也發(fā)生過一起類似事故,只是情節(jié)更為戲劇化:一輛汽車與一輛自行車相撞,騎車人承認自己負全責,司機也同意賠付600元錢,但圍觀者鼓噪,認為司機沒有責任,根本不要賠償。結果雙方進了公安局事故科,處理結果令司機大跌眼鏡: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機動車無過錯賠償原則,因為騎車人腳后跟骨裂,司機賠償8000元!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旦發(fā)生交通死亡事故,如果死者是60歲以下的上海城鎮(zhèn)居民,那么機動車駕駛人付出的死亡賠償金就要近30萬元。出租車司機說,這算什么事! “新交法”出臺后,出現(xiàn)了一些耐人尋味的現(xiàn)象,有人甚至編了這樣一個順口溜:“要想富,過馬路;不行上高速,撞上就暴富!庇帽本┤说脑捳f,這就是“碰瓷兒”,還有人竟然總結出了一些技術要領:“碰瓷兒”的最佳位置是汽車的某個部位,往上一撞,既不會傷得太重,又不至于被剎不住的車軋上! 一些司機認為,雖然他們有鋼筋鐵骨的汽車作為保護,但同樣承擔風險,司機也是弱勢群體。比如,機動車在快速路上為躲避違章穿行的行人和非機動車而緊急制動,完全可能造成操縱失控或后車連續(xù)追尾等惡性交通事故。 一些有車族也加入了爭論,一位網友提供了一個案例,說明司機與行人沒有絕對的強弱之分:一輛裝載鋼材的貨車為避開突然違章拐彎的自行車猛踩剎車,巨大的慣性使汽車最終撞傷了騎車人,但由于剎車過急,車上鋼材前移摧毀了駕駛室,司機和副駕駛座上的另一工人頓時身首異處! 基于上述情況,部分司機認為,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76條有失公允,沒有充分考慮司機的利益,“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請問,“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是什么意思?有沒有標準? 上海的出租車司機非常關注北京聽證會的消息。一個司機說,聽說北京一對夫妻因一方擔心交通事故會帶來巨額賠償,兩人協(xié)議離婚。雖然有些夸張,但這種擔憂我們都有。 江橋出租汽車公司安全員朱瞻春說,自從徐明出了事,大家思想包袱很大,“司機非常謹慎,但問題是,路面情況不是司機能夠決定的,比如北京一個流浪者為撿一個飲料瓶橫穿主路被當場撞死,你說,除了讓汽車像蝸牛一樣爬,司機怎么可能從容應付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突發(fā)事件?” 行人素質不容樂觀 制定法律的意圖,既為懲戒違法者,保護受害者,更為警告他人莫要以身試法。普陀區(qū)交通安全學校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表示,機動車“無過錯責任”,不能僅為了警戒機動車駕駛員遵守交規(guī),同樣要避免非機動車和行人有恃無恐、甚至是故意在馬路上冒險。 新西蘭曾在幾年前出臺了一個規(guī)定:凡是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損害的,均由國家來賠償,行人本人和機動車均不用負責。這一規(guī)定號稱“新西蘭計劃”,當時認為該計劃可以更好地保護受害人,更好地體現(xiàn)社會福利。但很快,計劃實施的結果背離了立法的初衷:交通事故開始多發(fā),交通秩序變得混亂。 為何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事故的賠償問題由國家“包”起來了,不再和雙方的利益、責任掛鉤。因此,機動車駕駛員和行人雙方都放松了對安全問題的警惕,“新西蘭計劃”終以流產告終。 朱瞻春不無擔憂。他說,目前的交通狀況,本來就是行人違章多,新《道路交通安全法》非但沒有嚴加約束,反倒保護了對交通安全危害最大的人群。如果不能盡量保持行人與機動車的利益平衡,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行人違章。 不少司機們很是“懷念”所謂“撞了白撞”的年代:以責論處,該是誰的責任就由誰來承擔,如果機動車沒有責任,司機頂多支付人道主義的象征性賠償,甚至分文不出。如此一來,一些安全意識較差的行人不得不“收斂”一點。 “5月1日之后,路面狀況更差了,行人亂穿馬路更加有恃無恐。”朱瞻春說。江橋出租汽車公司曾經組織員工赴境外旅游,司機們對路面上鮮有行人亂穿馬路的情況羨慕不已。而在上海,曹安公路上一個人車混道的十字路口,兩名交通協(xié)管員扯著嗓子大聲阻止亂穿馬路的行人,依然收效甚微。常常會有一溜行人將馬路攔腰阻斷,過往車輛亂作一團,司機叫苦不迭。一名交通協(xié)管員抱怨,一些行人對協(xié)管員視而不見,根本不買賬,還不時會招來對方的冷嘲熱諷:一個月多少工資,這么賣力? 沒開過車的,不知開車的苦。一名新加入有車族的白領說:以前我也經常亂穿馬路,覺得協(xié)管員很煩人,但現(xiàn)在自己開了車,才知道冷不靈丁冒出一個亂穿馬路的行人時,司機有多緊張、多窩火!現(xiàn)在,我不開車時也絕不亂穿馬路了。 朱瞻春說,雖然很多行人并不知道第76條的具體規(guī)定,但人有從眾心理,亂穿馬路也會“傳染”。 “強制第三者險”何時現(xiàn)身? 朱瞻春說了一個眼下上海出租車行業(yè)內的“滑稽事”:司機一旦遇上車禍,即便是行人全責,派去處理事故的出租車公司代表也總是會忙著“大包大攬”:全是我們的責任!熬团陆痪J定出租車無責,那樣保險公司就不理賠了!敝煺按簾o奈地說。 問題又回到了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該法第17條規(guī)定,“國家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設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這個具體規(guī)定就是保監(jiān)會負責起草的《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今年2月草案已經送到了國務院法制辦,但時至今日,仍未見出臺。 朱瞻春說,5月1日前,“以責論處”時,有一個“不計免賠”險種,也就是不論司機在事故中承擔的責任大小,保險公司全賠,但是5月1日后,出租車不再享有這個險種。事實上,目前只能以強制購買保險公司“商業(yè)第三者險”的形式,來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必須購買的“強制第三者險”。然而,“商業(yè)第三者險”與“強制第三者險”之間,存在著很大區(qū)別。 兩種“第三者險”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強制第三者險”但凡發(fā)生交通事故,只要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保險公司就要先行賠付,即便投保人無責;超過限額部分,再由相關人員承擔。而“商業(yè)第三者險”則是“有責賠付”,只在投保人有責任時才賠付。 在新交法實施后,四川一名司機與肇事行人對簿公堂,司機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要求,但保險公司開出拒賠通知書,理由是,據現(xiàn)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條例》第23條規(guī)定,“保險人依據保險車輛駕駛人員在事故中所負的責任比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車方在該事故中不承擔責任、無責任比例的,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如此一來,司機就會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地位。大包大攬是一種無奈的、扭曲的選擇。 即便司機將行人的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保險公司的賠償也是有限的。目前80%的車輛強制第三責任險在10萬元以下,數(shù)據顯示,新購車用戶購買的機動車輛第三者綜合責任險責任限額一般為5萬至10萬元。 而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于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擴大了人身損害的責任,提高了賠償水平,交通事故導致第三方死亡的人身賠償往往超過20萬元,最高的甚至高達接近60萬元。這意味著,一旦發(fā)生行人肇事引起的傷亡事故,保險公司按標準賠付后,剩下來的數(shù)十萬元巨額賠償還得壓到司機身上。撰稿/楊江(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