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沃斯論壇問診2015世界經濟:冷熱不均癥結何在?
新華網北京1月23日電(記者 李天真)回看2014年,世界經濟繼續在復雜困難中行進,多國(經濟體)面孔都書寫著“疲憊”二字:歐元區經濟進入復蘇低谷期,俄羅斯經濟動蕩盧布大跌,日本經濟增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值,一度勁頭強勢的新興經濟體也出現了增速放緩的現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三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2015年1月21日,有世界經濟風向標之稱的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小鎮達沃斯開幕。來自世界各國的政商學界領袖人物集聚一堂,問診世界經濟,展望2015。面對仍舊復雜的世界局勢,在2015年全球經濟的大戲中,角兒們要如何唱好自己的戲?又有哪些關鍵詞會成為新的標簽呢?
美國經濟走出陰霾 復蘇勢頭強勁
隨著12月就業報告的出爐,美國經濟可謂完美的結束了2014年。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趨緩,歐元區仍然掙扎于后債務危機時代,美國經濟又一次成為全球增長的引擎。摩根大通國際董事長雅各布·弗蘭克爾在赴達沃斯前表示:“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美國正在恢復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經濟復蘇勁頭非常強勁。”
美國勞工部1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非農就業增加25.2萬,失業率驟降至5.6%,創2008年6月以來新低。美國2014年平均失業率水平,較2013年下降1.2個百分點,跌幅創1984年以來最大。
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在2015年的走勢備受矚目。由于系統性風險已經率先出清,美國經濟基本面在發達國家中最優。長遠來看,不排除美國經濟逐步進入新一輪強勁增長周期的可能性,但2015年美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可能性不高。受政府高負債“綁架”,美聯儲的“低利率傾向”仍會延續,但美聯儲直接購買國債或MBS的必要性已經下降。美股已實現“超長線突破”,未來很可能繼續表現出相對強勢。2015年歐元區的系統性風險可能進一步升級,日本央行[微博]的“零利率”政策和弱勢日元還會延續,新興經濟體的系統性風險將會變得更大;因此全球范圍內的避險資金將為美國國債和金融市場提供充裕的資金支持。
歐洲經濟雪上加霜 全面量化寬松“任性”
第45屆世界經濟論壇在歐洲談論歐洲自己的問題仿佛格外應景。與會嘉賓對于歐洲經濟遭遇的持續低迷也直言不諱。瑞銀董事長、德央行前行長韋伯在達沃斯的一場論壇上表示,歐元區核心國家約1%的GDP增長是“遲緩而且過于一邊倒的,而且就業率糟糕,除德國外,其他歐洲國家至少還需5年才能回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巧合的是,在達沃斯召開期間,22日,歐洲央行宣布將開始購買主權債券,意味著歐洲央行正式啟動全面量化寬松政策,原先低調的歐洲問題在本屆達沃斯論壇上更引人關注。歐洲央行推出QE后能否幫助歐元區步出通縮?“希臘退歐”風險會否成真?“任性”的瑞士央行下一步又將走向何方?
事實證明,如果缺乏實體經濟相應且有力的投資與增長支撐,歐洲經濟很有可能再次陷入衰退。今年挑戰有所加大,一方面來源于希臘可能對市場信心的沖擊,一方面也來自于歐元區通縮加劇,有“日本化”趨勢。歐元區經濟2015年預測或仍與2014年持平,按照實際GDP增幅來看,2015年或仍處于衰退狀態。除了周期性原因以外,制度障礙更加令人擔憂,因此歐元危機是全球經濟在2015年的最不穩定因素,對貴金屬市場也不例外。一方面,歐元危機時金價或在避險資金下攀升,另一方面歐元的貶值必然會提升美元匯價,又會對國際金價施加壓力。
在達沃斯論壇開幕的第一天,一場有關“歐洲是否已復原”的討論吸引了諸多參會者的注意力。參與討論的多位商界領袖和經濟學家表示,歐洲正走在復蘇道路上,但經濟增速仍然不足以增加就業,歐洲各國應對勞動力市場和其他問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中國經濟增速換擋 雙引擎助力“雙中高”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1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表特別致辭,介紹“全球新局勢”下的中國方案。
縱觀2014年世界經濟,“慢”字統領全球,一片愁云慘淡、悶悶不樂。近日發布的2014年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4%。面對“降速”的中國經濟,外界擔憂再次浮現。
但轉首看東方,中國人對于“慢”卻有著不同的理解。2014年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新常態”成為2014年中國經濟的代名詞。從2014年5月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出我國處于新常態說法,到11月9日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主旨演講時加以詳細闡述,再到12月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上在新常態前提下,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與轉型狀況作出系統性分析,中國似乎已經適應經濟增速慢下來,并且想好了應對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不降反升,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服務業的比重提高到48.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中國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7.4%的增速符合“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在今天的世界版圖上其實算是中高速。
李克強在本屆達沃斯論壇上堅定闡述“中國信心”,他關于拉動中國經濟“雙引擎”的表述在也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他指出,中國經濟要行穩致遠,必須深化改革創新,要用好政府和市場的兩只手,啟動雙引擎:一方面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改造升級傳統的引擎。
對此,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微博]稱,總理講到中國經濟發展要靠兩個引擎,“據我了解這是首次提出的概念”。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在達沃斯表示,增速略降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更扎實,并且利于避免發展失衡。而“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也非常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國情,將為中國提供發展動力,為世界創造共贏機會。
國際工會組織秘書長菲利普·詹寧斯認為,中國的另一個發展機遇在于開發和挖掘內需的潛力。消費在中國的整體經濟活動中占30%左右,而其他有些國家接近70%。中國在擴大內需上顯然還有很大的空間。
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 進入劇烈分化期
而在新年之交,國際貨幣市場的激蕩也讓新興經濟體飽受考驗。在初級產品全面步入深度熊市和美國貨幣政策轉折的雙重作用下,新興市場經濟或將延續2014年的劇烈分化時期,進入經濟動蕩年。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在達沃斯論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今年的達沃斯年會依然還有數個與金磚國家,新興經濟體有關的辯論,但顯然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讓原本代表著全球經濟新興力量的團體逐漸褪色。
馬丁坦言:“我從來就沒覺得金磚國這個概念有任何實際意義。這個杜撰出來的概念用意是好的。但在我看來,這些經濟體完全不可做比。把他們拆開來說,巴西永遠都有各種問題,俄羅斯就是個過了氣又老掉牙的超級大國,其他的新興經濟體表現也都不穩定,長期看來,如果一定要把真正有實力的國家拎出來,那一定是中國第一,印度第二。”
此外,亞洲新興國家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也有所增加。主要風險依然來自于美元加息預期和全球風險偏好謹慎轉變的背景下,亞洲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入,特別是債權資本流入的基礎不夠穩固。對于過去幾年私人債務規模大幅擴張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有些國家依然過度依賴外部融資(如印度和印尼);有些國家難以在2015年有效縮減債務規模(如菲律賓)。此外,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結構改革尚未完成,能否在經濟 “新常態”轉變中迅速把握新的增長動力,依然有待觀察。
日本經濟內外交困 IMF[微博]警告或陷入長期停滯
與今年李克強總理淡定的告訴世界“增速放緩的中國經濟沒有硬著陸風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屆冬季達沃斯日本首相安倍的演講。
安倍曾表示,在他的帶領下日本能夠走出長期低迷。然而安倍面對的經濟情況要比中國棘手的多。就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微博]前往達沃斯前,IMF發布報告,警告稱日本經濟或陷入長期停滯。雖然雖然安倍經濟學在短期內提振了日本經濟,但是其刺激效用正在遞減。此次論壇,拉加德指出,“安倍經濟學”的最初推進力有點減弱,日本缺乏中期財政路線和能夠激發潛在增長的經濟改革。
縱觀“安倍經濟學”實施以后,日本政府債務循環對央行購債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可以預計未來日債循環對央行購債的依賴程度還可能進一步提高。此外,日本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上端”受到來自美國 、德國的擠壓,在“中下端”又受到來自韓國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挑戰,加之世界經濟整體低迷,日本經濟可能在很長時間內無法擺脫疲弱狀態。
同時,由于日本人口結構嚴重“高齡化”,其社會保障支出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加,財政赤字有進一步上升的壓力。
相關閱讀·2015世界經濟關鍵詞
地緣政治:世界經濟新威脅
“未來十年威脅全球穩定的最大風險來自于國際沖突。”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年度風險報告指出,地緣政治將成為2015年的主導風險。而2014年,地緣政治危機引發的經濟異動顯而易見:美歐因俄烏危機制裁俄羅斯,導致盧布暴跌;中東戰事和美俄矛盾誘發油價連連下跌;連瑞士都不滿歐元疲軟,影響瑞郎競爭力而“任性”暴漲....。。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Drzeniek-Hanouz說,在柏林墻倒塌25年后,世界重新面對國家間的武裝沖突。
復蘇:冷熱不均
2015年世界經濟的首要議題仍然是復蘇和增長。相比在金融危機時的“共渡難關”,各國目前要達成共識并非易事。其分歧的源頭正在于全球經濟持續“低溫”背景下,各經濟體“冷熱”不均的經濟形勢。油價暴跌,歐元疲軟,增長萎靡,分化初現……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復蘇漸現明朗,歐元區和日本卻增長乏力,而新興經濟體內部面臨進一步分化。中國、印度和南非等過保持較快增長,俄羅斯和拉美等國家表現不盡如人意。2015年全球經濟實質性復蘇還有待努力。
調整:從根本入手
全球經濟復蘇“冷熱”不均,癥結何在?金融危機之后,新一輪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并沒有完成,下一輪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的不確定,是目前各大經濟體經濟形勢呈現差異性的重要原因。縱觀世界主要經濟體,美國復蘇動力充滿變數,歐盟面臨“飛鳥各投林”的窘境,至于日本,還處在經濟結構改革的試錯期,效果甚微。而新興經濟體則由于大多依賴世界市場和發達經濟體,加之自己結構還比較脆弱,處在成長期,仍然存在結構性矛盾。所以,2015年,調整經濟結構以適應世界經濟“新常態”成為各國的重要議題。
協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美國復蘇已然啟動,然而各個經濟體步伐不一,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依舊不明朗。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經濟整體千金不僅需要美國的帶動,更加需要各國加強合作,協作。IMF總裁拉加德表示,多邊主義是歷史上多次繁榮出現的起源,也是應對當下全球經濟發展挑戰的最佳途徑。不可否認,21世紀,各個領域的挑戰都全球性的。我們不應該讓亞當斯密的“無形之手”追隨“市場逐利”,各國利益只有在全球利益得意保證的前提下才能實現,要么共贏,要么同輸。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