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對話機制突顯合作需求
本報記者 陳旭 北京報道
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已閉幕,中美兩國在此次對話中更多的是強調合作。而經濟內容無疑是本次對話的焦點問題。會后美元指數止跌回升重新站穩79關口,眾多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表示美元最近時間的疲軟態勢不會持續很久,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難以撼動。
金融合作引人注目
經濟內容無疑是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焦點問題。兩國在采取措施促進經濟平衡和可持續增長,完善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及改革和加強國際金融機構增加發展中國家話語權等問題上達成共識。在中美雙方就匯率及美元地位達成共識后,在78左右徘徊了一周的美元指數開始回升,重新回歸79上方,帶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探,國際油價也跌破66美元。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部高級分析師范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元的穩定不僅是像中國等持有美國債這樣的大國的訴求,同時也符合美國的短期利益,美元的持續貶值會使美國陷入‘攜帶’交易的惡性循環,日本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另外美元的反彈能夠遏制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勢頭,對于緩解當前資產泡沫和通脹預期都有一定的好處。”
中國方面在此次對話中強調美元資產的安全問題,敦促美國合理控制財政赤字,不要以不斷發行國債和提高美元供應量來釋放國內金融壓力。
而美國方面,消費領域和資金領域的巨大缺口也促使美國寄希望于中國繼續增持美國國債。
此次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國沒有再提“超主權貨幣”,而美國也沒有繼續指責中國政府操縱匯率,雙方顯得較為默契。
聯合匯華分析師劉曉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美現在已不可能繼續對抗了,如果繼續對抗,只會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進程,當前投資者已從一季度的恐慌和二季度的極度樂觀情緒中過渡到了對基本面的理性期待。當前的大背景下,全球合作解決問題才是中心目標,畢竟最大的出口國和最大的消費國之間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世界的神經。美國需要中國增持國債,中國關心資產安全。”
美元指數指向何方
美國在金融危機后實施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使得全世界對通脹的預期陡升,上半年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迅猛就是這種預期的現實反應。王岐山副總理和財政部長謝旭人在會上多次要求美國保護美元價值,平衡債務和貨幣供應量顯示出中國對其主要儲備貨幣價值的關心程度。
瑞銀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元指數在短期來看比較平穩,還可能會升值。長期來看即使貶值也是溫和性的。美元作為全球避風港的作用沒有改變,全球貿易結算上,美元基本是唯一選擇。所以美元不會一直衰弱下去。”
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2萬億美元,其絕大部分為美元資產,持有的美國債超過8000億美元。從歷史上數次金融危機后的情況看,美元在危機后都會貶值,目前美國國內要求進行第二輪經濟刺激的呼聲漸高,即使不進行第二輪的大規模經濟刺激,美國的聯邦赤字預估也將在年底達到近2萬億美元。在此背景下,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人,其心態可想而知。
對于美元的匯率走向,劉曉明分析說:“當前的美國基本面向好,雖然非美貨幣近段時間傾向上升,但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這種上升難以持久。美元肯定會反彈,預計要1到3周,寬松的財政政策雖然可能帶來通脹,但是這種政策是支持復蘇的重要手段,不可能輕易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