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疾風驟雨般的美國次貸危機在過去的一年里從美國金融業(yè)蔓延到美國經濟實體,并進一步禍害到全球經濟實體。次貸危機造成了美國歐盟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放緩并伴隨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對全球未來幾年的經濟前景形成了深遠的影響。而幾乎每一個壞消息的傳來,都能招致全球證券市場的“跌跌”不休。投資者信心動搖,像躲避瘟疫般逃離高風險市場。
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次貸危機噩夢結束的跡象。相反,由次貸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有進一步向金融市場蔓延、向實體經濟輻射的趨勢。
本報記者 賈志奇
美國次貸危機去年8月全面爆發(fā),在過去的一年內,我們看到的是幾乎遍及全球的金融市場動蕩和經濟調整,這次危機卷入的金融機構之多,波及范圍之大,是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一次。
次貸是柄雙刃劍
回顧次貸的歷史,客觀地說次貸產品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國的房屋擁有率從64%上升到69%,超過900萬的家庭在這期間擁有了自己的房屋,這很大部分歸功于次級房貸。次級抵押貸款為低收入者或信用較差者提供了選擇權。
但次級抵押貸款的高風險性也伴隨而來。相比普通抵押貸款6%-8%的利率,次級房貸的利率有可能高達10%-12%,而且大部分次級抵押貸款采取可調整利率(ARM)的形式,隨著美聯(lián)儲多次上調利率,次級房貸的還款利率越來越高,最終導致拖欠債務比率和喪失抵押品贖回率的上升,釀成危機。
禍起放貸沖動
2001年至2004年,美聯(lián)儲實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產業(yè)的發(fā)展,美國人的購房熱情不斷升溫,次級抵押貸款成了信用條件達不到優(yōu)惠級貸款要求的購房者的選擇。
放貸機構間競爭的加劇催生了多種多樣的高風險次級抵押貸款產品。如只付利息抵押貸款,它與傳統(tǒng)的固定利率抵押貸款不同,允許借款人在借款的前幾年中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借款人的還貸負擔遠低于固定利率貸款,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紛紛入市購房。但在幾年之后,借款人的每月還款負擔不斷加重,從而留下了借款人日后可能無力還款的隱患。
2007年3月22日,美國國會參院銀行委員會舉行題為“房貸市場危機:原因與后果”的聽證會。會上,消費者代表Jennie Haliburton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幾年前借貸時,她對貸款員說只能每月付700美元,貸款員勸這名退休人士每月湊出800美元,她接受了貸款,毫不知月付是會上升的。“后來我才知道,我每月要付1000美元。”
美聯(lián)儲數據顯示,次級貸款占全部住房抵押貸款的比例從5%上升到2006年的20%,寬松的貸款資格審核成為房地產交易市場空前活躍的重要推動力,但也埋下了危機的種子。過去兩年,隨著美聯(lián)儲17次加息,將聯(lián)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至5.25%。美國房地產市場逐步出現(xiàn)降溫跡象,但是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并未因此而停住腳步。
此時借款人很難將自己的房屋賣出,即使能賣出,房屋的價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償還剩余貸款的程度。這時,很自然地會出現(xiàn)逾期還款和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對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悲觀預期,次級市場就可能發(fā)生嚴重震蕩,這就會沖擊貸款市場的資金鏈,進而波及整個抵押貸款市場。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價格也會因為房屋所有者止損的心理而繼續(xù)下降。兩重因素的疊加形成馬太效應,出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加劇了次級市場危機的發(fā)生。
金融工具放大危機
豐富的金融工具一方面在促進經濟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埋下了一些隱患。
房地產景氣時,放貸規(guī)模不斷增大,為了及時補充資金與分散風險,放貸機構開始向投資銀行出售資產抵押證券(ABS),隨后,按照評級和定價,投資銀行又向保險公司與基金等金融機構出售債務抵押債券(CDO)以獲得資金,并繼續(xù)向放貸機構購買債券,轉手過程中不斷“增值”,資金再次流入房地產市場,創(chuàng)造了電子形態(tài)的“虛擬貨幣”和虛擬貨幣形態(tài)的財富。
次貸的規(guī)模在此過程中被不斷放大,一旦資金提供者違約,不再償還貸款,次級放款機構,如新世紀、貝爾斯登的對沖基金等,立即由巨額盈利陷入嚴重危機,損失也被不斷擴大,導致次貸危機迅速蔓延。
次貸危機遺禍難消
次貸危機之初,美聯(lián)儲(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于2007年6月5日說:“次級抵押貸款部門遇到的麻煩不太可能擴散至更廣泛的經濟領域或金融體系中去。”
僅僅過去兩個月,在2007年的8月,美國金融系統(tǒng)處于一片混亂的狀態(tài)中。
在本周次貸危機爆發(fā)一周年來臨之際,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下跌了14%,美國經濟瀕臨衰退邊緣,全球股市市值蒸發(fā)8萬億美元,許多首席執(zhí)行官(CEO)以及已經數以千計的員工遭到解雇,而一些地區(qū)房價的跌幅甚至高達40%。
國際清算銀行最新報告稱,金融業(yè)在次貸危機中的損失已達5030億美元,這一數字未來幾個月還將繼續(xù)增加,而且信貸緊縮問題仍將持續(xù)一段時間。分析認為,銀行最終虧損和減值可能高達1.6萬億美元,無人可預測全球經濟何時重返次貸風暴前的水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看法是,美國樓市一日未復蘇,金融市場都不能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