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美”危機再爆中國海外投資短板
編者按
三年彈指一揮間,2005年7月21日啟動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已然在中國經濟改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這是三年前推動人民幣匯改的現實之需。
之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小碎步”上揚態勢,累計升值已達21%。不斷向縱深推進的匯改給中國經濟各個層面帶來了深遠影響——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培育了金融機構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的能力,增強了宏觀經濟運行的靈活性。
但是改革未有窮期,轉型中難免有陣痛。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出口收入減少、利潤及競爭力下降等風險,給出口企業帶來一定挑戰。一些出口企業訂單數量、利潤都有所下降。一些靠低成本競爭,技術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小企業被擠出市場。
同時,面對人民幣快速單邊升值,以及復雜的全球經濟變動,中國宏觀、微觀經濟和金融市場各方面逐漸顯露“疲態”。未來匯改之路的走向,將極大地影響著中國能否平穩度過本輪經濟下行周期、迎來新一輪高增長。
過去的3年對于人民幣匯改而言,僅僅是開了個頭,前景光明但道路依舊漫長。
早報記者 黃武鋒
中國外匯儲備似乎正面臨“成長的煩惱”,一方面是外匯儲備持續增長突破1.8萬億美元,另一方面卻是持有的國外資產貶值、海外投資浮虧過半。
“房利美、房地美案例充分表明,中國規模巨大的外匯儲備,不僅面臨美元貶值的匯率風險,還面臨美國國債、機構債產品市場價值下跌的價值重估風險。”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博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如何通過外匯儲備資產的多元化來緩解上述風險的潛在沖擊,是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機構面臨的艱巨任務。”
貶值 |
次貸危機的“蝴蝶效應”
美國次貸危機的“蝴蝶效應”還在繼續。近日,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房利美)和美國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陷入困境的消息,卻讓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陷入“漩渦”中——中國持有房利美、房地美債券3760億美元,是其海外第一大債權人。更令人擔憂的是,綜合里昂證券發布的數據,其中約3000億美元極可能是我國外匯儲備的一部分。
“而且,上述損失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張明認為,隨著房利美、房地美危機深化,美國政府可能需要向其注入大量財政資金,而為了彌補虧空,美國政府可能需要通過發行國債來進行融資。同理,在次貸危機不斷深化以及美元加速貶值背景下,美國政府不得不靠提高新發國債的收益率來贏得投資者青睞,而這無疑會導致美國政府已發行國債的市場價值下跌。作為美國國債第二大持有者的中國央行,其外匯儲備資產價值將面臨新一輪沖擊。
根據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4月30日聯合發布的 “2007年海外持有美國證券情況的報告”,中國持有的美國證券高達9220億美元,僅次于日本的1.197萬億美元,而9220億美元的數額也超過了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半數。
不過,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對房利美、房地美危機沖擊波的最新看法,令人振奮。其于當地時間7月18日稱,因為本身良好的流動性以及美元貶值,亞洲銀行持有的房利美、房地美證券以市值計價的虧損是有限和暫時的,所以面臨的風險普遍很低。
“儲備” |
匯改來月增300億美元
最關鍵的是,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券量還可能在上升。7月17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截至今年5月,中國共持有美國國債5065億美元,較4月份增持45億美元。這也是中國連續第三個月對美國國債進行增持。同時,5月份中國凈增持美國長期有價證券355.90億美元,在國外投資者中,當月增持規模名列第二。
對此,也有業內專家將其解讀為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的絕對額之所以上升,主要和外匯儲備總規模的迅速膨脹有關。據報道,截至5月底,美國國債占中國外儲之比僅為28.19%,這已是該指標連續幾年出現明顯下降。歷史數據顯示,2000年美國國債占中國外匯儲備之比高達46%;而今年3月末,占比首次跌破30%。
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7月中國外匯儲備僅為7327.33億美元,到2008年6月底則達到18088億美元,平均每月增加達300多億美元,這種速度在今年還有所加速,今年上半年,外匯儲備平均每月增長467億美元,月均增速遠遠超過去年385億美元的水平。
另據美國研究機構Stone&McCarthy Research Associate’s駐中國分析師Logan Wright報告預計,今年上半年投機資本流入中國的金額約1600億-1800億美元。
外匯儲備的激增也引起了政府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外匯管理局已出臺了《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于7月14日起對出口收結匯實行聯網核查管理,并對企業貿易信貸實行登記管理制度,以防止熱錢通過貿易方式進入國內。
但這類措施在專家眼中似乎并不夠,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在杭州舉行的一個論壇上表示,今年底中國外儲很有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作為央行主辦的中國《金融時報》7月16日也在《多重戰略應對外匯儲備過快增長 》的文章中指出,美國次貸風波持續發展,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中國可能成為國際資金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