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處置不良資產的最后期限,目前東北地區還有上千億元不良資產等待處理。本報記者韓萌攝
華融58個億債權和2個多億實物,目前只賣出了1億元左右
信達在長春的大約70億元的不良資產目前一戶還沒有賣出去
本報記者陳光
哈爾濱、長春報道
新聞背景
曾經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目前正面臨工業基礎設施落后,技改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國有大中型企業平均45%的設備超期服役或接近報廢,近十幾年來東北三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平均增長15.9%,一直低于全國19.6%的平均水平;更為嚴重的是企業自有資金嚴重不足,償債能力低下,其中未上市融資的大中型國企的長期借款幾乎全部為銀行貸款。
與其他地區相比,東北地區銀行體系的不良資產問題最為嚴重。據統計,東北三省分行2001年底不良貸款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到2002年,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9、17和5個百分點,其中吉林省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高達66%,為全國最高;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虧損較為嚴重,城市商業銀行凈虧損家數上升。到2002年東北三省城市商業銀行共15家,其中有8家出現虧損。
東北地區銀行體系的不良資產,大部分是因為國有企業長期積累下來的歷史包袱、社會保障體系的資金缺口、資源型城市發展持續產業的資金缺口和環境保護的資金缺口等“歷史包袱”在銀行體系的表現。
目前東北地區金融機構貸款存量為1.4萬億,并且每年大體以10%的速度增加,在這部分資金總量中,不良貸款比例達28.3%.如何盤活存量資金,促進資金真正流動起來,努力讓“壓死”的資金活起來,把不良資產等歷史包袱問題解決好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但以目前的狀況來看,東北不良資產處置速度遠低于人們的預期,各種因素制約著不良資產的處置,資產管理公司也在速度與效益之間不斷搖擺,權衡著自己的位置。
今年7、8月份,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信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相繼公告,將面向海內外公開招商,集中處理一批東北不良資產,兩個公司公布的項目總資金額均超過百億。然而兩個月過去了,兩個公司均反饋授讓情況不理想……
資產 處置情況不樂觀
根據早前的公告,華融哈爾濱辦事處對社會出售的資產由55個資產包組成。這些資產廣泛分布在哈爾濱及省內其他12個地區;涉及企業既有國有和集體性質,也有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公司及自然人;涉及行業有機械、輕工、建材、商業貿易、糧油貿易、紡織、醫藥、化工等二十多個行業;涉及資產規模,從幾十萬、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涉及企業1700多戶。在資產類別上,包括58個億的債權和2個多億的實物,占華融哈辦待處置債權資產總量三分之二。
據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哈爾濱辦事處經營管理部經理王輝介紹,哈爾濱辦事處從7月份起開始著手策劃資產聯拍,有別于以往的對單一拍賣行委托方式,華融的資產聯合拍賣是把資產公司委托標的向所有提出申請的備選拍賣機構公布,由各家拍賣行廣泛挖掘投資者,并最終通過集合拍賣的方式決定競買的成交方。
“但目前的處置情況并不樂觀,目前通過聯拍等方式我們一共只賣出了一億元左右的不良資產,預計今年底的現金回收僅有二三千萬。”王輝告訴記者。
而同樣今年八月份在長春推出東三省150億不良資產進行拍賣的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目前的處置狀況也不容樂觀,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長春辦事處主任顧有春告訴記者,信達在長春的大約七十億的不良資產目前一戶還沒有賣出去。
“東北問題比較突出,今年情況都不是特別好。”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一位資深人士對記者說。
分歧 資產定價被指偏高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哈爾濱辦事處副總經理艾軍認為,價格上無法達成妥協是目前資產處置速度緩慢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們有幾十個資產包,有人提出想購買,但是他們開出的價格距我們的評估價格還有一定距離。”
艾軍對記者說。
顧有春也向記者表示,目前信達沒有能夠完成交易,主要也是價格問題。
“目前東北地區的經濟環境不太好,很多企業的償付能力有限,企業的歷史包袱很重,表面上可能業績不錯,但是債務負擔過重,有很大的隱性風險,投資者是要講回報率的,因此我們都是格外謹慎,太高的價格我們也接受不了。”恒豐美林投資管理公司CEO謝峰對記者說。
由于資產管理公司在成立以來首先選擇進行處置的不良資產往往是整個資產包中質量相對較好的資產,隨著不良資產處置的不斷推進,資產管理公司資產存量中相對優質的大宗資產的減少,目前不良資產打包拍賣的進度放緩現象非常嚴重。
艾軍表示,現在資產管理公司面臨一個不良資產越處置越難處置的問題,很多公司只剩一個空殼,沒有人,沒有辦公的地方,這樣的債權、債務,在資產管理公司的賬目上還有一大串數字,將來國家會有一個辦法將其處置掉,但在沒有形成這個辦法前,只能靠資產管理公司,想辦法,盡可能把它處理掉。
統計顯示,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資產多為無擔保貸款和4年以上的問題貸款,而且,較易回收的房地產資產僅占7%左右,大多數為不易回收的制造業資產。
以黑龍江民族貿易公司九億元的債權為例,目前華融公司已經把該公司原有的實物資產———一棟大樓轉讓完了,但是目前還剩下三個多億,以表外息、滋生息居多。“比較有形的實物資產已經先期處置完了,剩下的這一部分債權就比較難以處置了。”王輝對記者說。
“以前公司的政策性貸款跟我們沒有關系,我們現在成立了新的股份公司,以前的債務早就剝離了,當時的負責人也都已經退休了,我是新來的,只負責新公司的運作。”一位大型國有企業的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壓力 千億資產有待處理
目前,資產管理公司正面臨著時間和效益的雙重壓力,一方面2006年是處置不良資產的最后期限,目前據估計東北地區還存在著五千億的不良資產;另一方面,對于不良資產被賤賣的議論也風生水起。
目前華融在黑龍江的不良資產從賬面上看還有90億,這次拍賣一下子拿出來50億,“這五十億很不容易處置,我們盡量在快速有效的基礎上保證處置效果的最大化,最大限度收回資金,我們的項目經理都是嚴格把關的。實際上資產管理公司處置資產,跟社會上商品交換是相同的,沒有賣不出去的商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我們感覺值的話,肯定會賣出去。
但按目前的速度我們在2006年以前是完不成任務的“。
“如果我們把尺度放松一點,那也許很快就處置完了,我們不會輕易處置。我們爭取通過資產管理公司的努力把國有資產損失壓到最小。我們每處置一批資產,都要通過內部審核,出法律意見書,資產損失超過500萬的額度就要向總公司審批,經過這個審批程序,可能會否定一些項目,或者改變處置方式,我們通過這樣的程序來保證資產處置符合規范。”艾軍對記者說。
“我們的監管部門很多,財政部、銀監會、還有我們自己的監事會,現在審計署也正在東北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審計。”王輝表示,“應該說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通過內部的規章和審計來修正公司運行的偏差。同時也要有外部的監督,審計署幫助我們發現問題,糾正我們的偏差,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同時我們也要面臨處置成本的壓力,在報紙上刊登處置公告需要很多錢,但是又不得不做,我們現在百元現金回收成本在6元左右,算是比較低的了”艾軍表示。
信托 傾向于讓原有企業回購
一位資深投資顧問分析認為,目前很多地方存在“錢投進來,人打出去”的現象,企業對投資者懷有敵視態度,恐怕新的投資者影響了企業的既得利益者。
記者從一汽內部人士了解到,目前一汽正在與信達和華融公司商討回購事宜,恒豐美林很可能無緣此次收購。
與賣給第三方投資者相比,資產管理公司更傾向于讓原有企業回購,其回購款甚至往往低于第三方投資者的出價。
謝峰分析認為,與第三方投資者的談判周期一般比較長,資產管理公司為降低交易成本,迅速解決不良資產,會選擇讓企業回購。這些回購企業多為國企,將債務打折買回去,也相當于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并且有些機構收購動機不純,或者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追債,導致資產管理公司對投資方不信任,正是這種不信任感讓很多投資者被擋在了門外。
司法環境也是制約東北不良資產處置的重要因素,謝峰表示,目前很多企業的信譽度并不高,當地也沒有很好的司法保障,這給回收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企業以30%的價格回購,剩下70%的債務等于就減免了,通過華融的處置,企業也可以合理合法享受到國家的政策優惠,以前企業不能還貸款,現在打折還給我,把歷史包袱拿掉,原來呆滯資產現在又可以重新活躍起來,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如果不還就成逃避金融債了。”艾軍表示。
企業 希望豁免銀行欠款
一些企業和地方官員卻不這么認為,“國家應該把我們欠銀行的錢給豁免了,既然國家提出要振興東北,那么振興東北就需要資金,而資產管理公司卻是來收錢的,你又讓我振興又讓我還錢,我怎么振興?都是國家的錢,你們別收了,我們不就能振興了。”一位國企的負責人如是說。
艾軍表示,金融機構的損失和企業的損失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從目前實際情況看,“債轉股”項目實施狀況普遍不好,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將之作為“最后的午餐”,只想減免債務而不愿交出控制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張承惠建議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對現有債轉股項目進行分類,凡是屬于國有大型企業的股權,交由中央國資委管理;屬于中小企業的股權,委托地方國資委管理;二是盡快健全資產裁決程序,完善破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以使未來的銀行資產管理公司能夠在處置不良資產時真正行使權力。
政策性破產是資產管理公司的另一威脅,國資委人士在近日公開表示,從今年開始,我國將用4年時間處置最后一批政策性破產企業。其間,全國有1800戶、擬核呆1700多億元的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要通過政策性破產關閉,退出市場。
“地方政府和企業希望以最低成本解決企業的債務,企業都在盼著政策性破產,政策性減免來減輕債務,如果企業都得到政策性減免的話,那對我們就相當不利。”王輝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目前天津、重慶正在推行另一種銀政合作的方式,通過政府一次性買斷債務,快速解除企業債務。工行一人士透露,“工行的天津、重慶兩地數百億不良資產已經打包出售給地方政府,損失部分將上報國務院進行核銷”。
“政府這種做法是積極的,通過這種做法讓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盡快擺脫債務的困擾,別的投資人就能進來了。如果債權債務不清晰,就沒有人會去投資,政府對企業的了解更多,過去是政府管企業,有人事支配權,有土地管理權限,甚至還有一些管理部門的影響,政府可以幫企業完成改制以后再撒手,讓企業先站起來再去參與市場競爭。”艾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