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投資理財 > 正文
 

競爭力待提升北京中資銀行業醞釀與“狼”共舞(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2日 10:08 新京報

  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調研報告》顯示北京外資銀行相對于中資銀行具有明顯的競爭力優勢

  12月1日起,北京將向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

  十多家外資銀行醞釀在第一時間提出人民幣業務申請

  中資銀行各類人民幣業務骨干已成為外資銀行新的關注點

  雖然在WTO的時間表上位列最末幾席,但北京對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的開放已然近在咫尺。在中國銀行業的時間表中,12月1日是北京向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的日子,外資銀行蓄勢已久,其中十多家符合條件的外資銀行已表示將在第一時間提出開展業務申請。市場的開放意味著中外資銀行的競爭格局將產生影響,“北京銀行業必然面臨變局。”一位金融專家這樣作評。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就正式開放人民幣業務的上海,在經過不到三個年頭的努力,當地外資銀行已經收獲頗豐,其人民幣業務利潤占總利潤比超過五成,成為其主要的利潤來源。“現在不是討論狼來不來的問題,而是狼能吃多少的問題,因為狼早已經來了。現在關鍵是學會怎樣與狼共舞。”前述金融專家直指問題焦點。

  今年7月,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公布了一份《北京中外資商業銀行競爭力比較調研報告》,這是針對北京市37家中外資商業銀行競爭力進行的一次深入調研。這份長達20多頁的調研報告涉及22家外資銀行和15家中資銀行,結果顯示,無論是單家銀行排名,還是分類考察,北京外資銀行相對于中資銀行具有明顯的競爭力優勢。其中,渣打銀行北京分行居第一,招行北京分行為中資銀行第一名,也是惟一一家超過平均得分水平的中資銀行,四大行里工行北京分行得分最高,但四大行總體的競爭力仍顯不足,排名居于排行榜末席。

  據悉,此番調研結果是人行運用層次分析法,通過外部環境因素、銀行經營狀況、業務拓展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等五個方面15個指標,建立的中外商業銀行競爭力比較模型,綜合反映了各銀行當前及潛在的競爭力,其數據依據為2003年末銀行經營數據。

  記者觀察

  股份制銀行呼喚品牌建設

  雖然人行報告并未針對股份制銀行的競爭力進行專門的論述,但有一句,已經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報告認為,中資股份制銀行由于體制較為靈活以及員工素質相對較高,競爭力相對較強。但知名度相對較低是制約股份制銀行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報告選取品牌效應作為一項考察指標,原因在于品牌效應將影響到銀行的市場拓展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兩個方面。

  調研中,品牌效應以英國《銀行家》雜志對2002年世界前1000家銀行的排名為參考。在15家中資銀行中,4家國有銀行分別位于15-50名之間,11家股份制銀行在100-600名之間。而22家外資銀行中,有7家居前10名,9家在10-100名之間,6家在100名之后。

  “打造一家名牌銀行又談何容易?花旗、匯豐、渣打無不有上百年的歷史積淀,相比之下,國內股份制銀行不過是些十來歲的娃娃。”深發行人士感言。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就股份制銀行整體而言,其電子化程度大大低于國有銀行和外資銀行。

  趙錫軍表示,這將不利于股份制銀行提高經營效率、發揮規模優勢以及進行產品創新。

  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沉淀,讓外資銀行無論在資金、品牌、管理、營銷等眾多方面無可爭議地占據著優勢地位,但中資銀行也有自己的競爭優勢。

  2003年末,中資銀行外匯貸款余額比重為75.55%,業務拓展能力明顯高于外資銀行。更重要的是,在市場適應和本土化方面,中資銀行也顯然具有較明顯的優勢。中資銀行對國內政策、消費文化等了解頗多,而外資銀行對中國的市場環境及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尚需時日,同時,高昂的營業費用率難以短期下降,這也為中資銀行贏得了時間。

  此外,仔細比較調研結果,記者發現,外資銀行也并非強大到沒有任何弱勢。在15項指標的調研中,外資銀行也呈現出自身不同的競爭優勢。

  比如,在市場適應性方面,摩根大通銀行和美一銀行得到滿分,堪與四大國有銀行相媲美,其對中國市場的適應能力甚至強于很多股份制銀行。

  此外,這兩家外資銀行的流動性指標也獲得滿分,讓除中行以外的其他三大國有銀行望塵莫及。但是,這兩家銀行的電子化程度不僅低于外資同行,更大大低于國內中資銀行,限制了其在中國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美資、英資以及法國的銀行等十分清晰,而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亞洲地區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并非十分完善,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競爭力的提升。

  在市場格局開始發生演變的今天,如果“與狼共舞”能讓中資銀行舞出中國銀行業的競爭力,那么監管層積極引入外資的良苦用心,無疑將得到極大的慰藉。
競爭力待提升北京中資銀行業醞釀與“狼”共舞(圖)
  調查報告反映了中資銀行未來發展的尷尬,人民幣業務開放日子的臨近,促使中資銀行加快了機構改革的步伐。本報記者康亞風攝

  外資銀行相對中資銀行具有明顯競爭力優勢

  差距一:國有銀行有待優化公司治理結構

  中資銀行到底緣何競爭力不足?人行調研報告明確指出,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是產生中外資銀行競爭力差距的根本原因。

  人行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評價依據以是否為規范的股份制企業為準。一位人行的官員指出,相比而言,外資銀行大多是境外的上市公司,產權關系明晰,董事會職能健全,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而中資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與外資銀行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

  “同時,中資機構,特別是國有銀行,層級較多,不利于信息傳導,造成內部風險控制難度加大,管理效率較低。”該人士指出。

  一位在四大行北京分行工作多年的員工坦言,國有銀行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較難發揮積極的作用,具有較明顯的行政色彩。這與人行的調查結果頗為相符。前述人行官員表示,在實地調查中,國有銀行普遍反映正向激勵不足,工作成果與晉升聯系不緊的現象仍然存在。

  “在香港,如果客戶需要,出國度假的客戶經理會因此返港為客戶解決問題。這在國內的銀行里恐怕是難以想象的。這恰恰說明在現有的組織架構下,本土銀行缺乏良好的激勵機制。”一位在京外資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這樣表示。

  現在,中、建兩行股份公司已經率先掛牌成立,兩行由此建立了股份制企業所必需的三駕馬車,即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但有專家提出質疑,從外界引入新行長是為建立新的公司治理結構,但兩行新行長由中央組織部直接任命,且以級別和資歷為限,這與嚴格的公司治理方式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專家提出,加強股份制改造對國有銀行在機制上的解放具有深遠意義。

  差距二:缺乏創新后品牌建設

  “雖然現在受政策限制,我們的產品還進不來,可是如果你到了香港,你會看到那些琳瑯滿目的產品就是那樣真實地存在。它們為銀行贏得了很多的利潤,銀行的創新技術已經十分發達。”一位外資銀行高管人員如此評價。

  人行此次選取銀行電子化程度、產品創新數量及創新速度三項指標來衡量銀行的創新能力。從產品創新數量角度考察,大部分外資銀行2003年在北京市場推出的外匯新產品在1種左右,中資銀行為2種左右。中資銀行的創新速度相當于外資銀行的兩倍。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指出,多數中資銀行的創新還停留在“量”的層面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若欲使創新后的產品經得起市場的推敲,就必須加強“質”的創新。在趙錫軍看來,“質”的相當一部分含義在于品牌建設。

  趙錫軍的觀點與人行的調研結果并無二致。人行調研報告對此一語道破———中資銀行缺乏創新后的品牌建設和保護,在金融產品不斷更新的同時,收益率高、生命力強的產品寥寥無幾。而外資銀行如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無不在實施名牌戰略上下功夫,其名牌產品為銀行帶來豐厚的利潤。

  報告還指出,中資銀行已日益重視創新能力的提高,但與外資銀行相比,創新能力仍顯不足。各部門的配合對于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至關重要,但中資銀行普遍缺乏對相關部門激勵機制的合理配置,對產品創新帶來不利影響。而大部分外資銀行已建立了科學的金融產品研發體系。

  此外,國內銀行的創新存在一定的政策制約。國內金融市場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制約了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發展,致使中資銀行金融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品種較為單一。外資銀行盡管在中國也要受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限制,但其母國混業經營模式,更易使金融創新產生規模效應。同時相比中資銀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國分業監管對其創新能力的限制。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除工行和招行以外,中資銀行電子化程度明顯低于外資銀行,特別是在信息的集中整合方面,這也限制了中資銀行的創新能力。

  差距三:定位不清限制業務拓展能力

  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是中資銀行的一塊沉疴。人行報告對此的剖析是,由于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細分市場和目標客戶高度趨同,中資銀行的市場拓展能力受到局限。

  “無論哪類中資銀行,都同時開展公司業務和零售業務。在接近的目標市場,目標客戶也高度雷同,服務無差異化。”人行官員表示。

  深發行北京分行公司業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整個客戶群體尚未形成多樣化的需求,需求層次不明顯致使銀行在市場定位上很難操作。“比如零售業務。雖然市場的潛在需求巨大,但由于目前的市場需求單一,零售業務就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以致利潤較低。銀行因此只能以零售和公司業務兩條腿走路。”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從銀行自身的角度來說,由于市場的復制能力強大以及缺乏足夠的創新技術支持,銀行在設計產品時趨于同質化。“銀行能做的就是通過設計產品來引導市場,但沒有整個金融市場環境的培育,銀行的力量也只能是杯水車薪。”

  相對而言,將其在母國積累的成熟經驗和理念移植到國內后,外資銀行大多具有明確的市場定位,不同地區的銀行市場定位差異明顯,在具體業務模式上各有側重。以花旗銀行為代表的英美銀行選擇了全面發展的戰略,同時開展公司業務和零售業務;以德累斯登銀行為代表的日德銀行著重發展公司業務;以東亞銀行為代表的港資銀行更偏重于開展多元化、個性化的中間業務和以特色房地產按揭為代表的零售業務。同時,在不同的目標市場具有明確的客戶定位,如公司客戶的順序首先是本國跨國公司,其次是全球性跨國公司,最后是中國的大型企業。

  不僅如此。人行實地調查結果還表明,即便在向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零售業務后,外資銀行的市場定位也不會發生根本變化:以公司業務為主的外資銀行不準備進入人民幣零售業務市場,而美資、港資銀行則積極為開展人民幣業務做準備。

  “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是其母國總行制定的全球戰略的一部分,有全球化的視野,也有長期發展的規劃。發展路線不會因為一時的環境變化而輕易變動。”一位外資銀行高管人士這樣表示。

  在報告中,人行還特別提出,在人才及某些業務領域,中資銀行之間存在一定的不規范競爭,往往通過低價手段爭奪客戶,中資銀行之間的競爭甚至超過中外資銀行之間的競爭,這對中資銀行整體競爭力的提高帶來不利影響。

  對此,人行認為應增強銀行業協會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其在制定行業業務標準等方面的功能。同時提高協會內部信息共享程度,加強在業務內容、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交流,提高中資銀行整體競爭力。

  差距四:定價能力受累無序競爭

  在人行的實地調查中,中資銀行普遍反映,缺乏定價能力是限制中資銀行競爭力的重要技術原因之一。人行指出,由于國內銀行存貸款利率一直處于管制階段,中資銀行的產品定價能力較差,無法單獨核算每項產品的成本與收益。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中資銀行面臨提高產品定價能力的巨大壓力。

  而外資銀行在成熟的利率市場化環境中,依靠先進的核算系統,能夠單獨核算每項產品、每個員工的成本與收益,便于定出有競爭力的價格,提高整體競爭力。

  “現在利率還沒有放開,這就說明市場條件尚未成熟。

  真正到整個金融市場條件成熟的時候,中資銀行定價能力的培養也就接近尾聲了。那時,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在定價能力上,不會有較大差距。“

  深發行人士指出。

  多數接受記者采訪的中資銀行內部人士認為,如果利率能夠市場化,中資銀行在產品定價的問題上,會比現在好很多。但利率市場化絕不是影響中資銀行定價能力的惟一要素。其中,服務水平也極大程度上影響了銀行的產品定價。

  有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指出,此前農行對借計卡收取10元年費,遭到市場抵制,造成定價與市場期望不符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服務并未與價格形成比例。即只見價格,卻不見服務質量的提高。

  此外,市場的無序競爭還造成,即便定出了價格,實際上也形同虛設。目前,各行在信用卡業務上免收年費就是在市場的過度競爭環境下出現的價格扭曲行為。

  人行強調,銀行定價系統的改進涉及組織結構管理、會計制度、信息技術水平、風險管理與評估等各方面,這一方面需要人行加強對商業銀行產品定價能力的引導,另一方面,也需要中資銀行加強研究,開發出適合自身業務特點的定價體系。

  差距五:盈利能力仍嚴重依賴存貸差

  通過對2003年各行外匯業務數據的計算,中資銀行平均營業費用率為14.2%,其中國有銀行為11.38%,股份制銀行為20.83%,而外資銀行平均為45.9%.中資銀行的資產利潤率為1.44%,其中國有銀行為1.47%,股份制銀行為1.40%,而外資銀行為0.31%.這表明,北京中資銀行盈利水平明顯高于外資銀行。

  報告指出,形成這一明顯差距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中資銀行的費用管理制度較嚴,促使銀行盡量節省費用,而外資銀行的人員工資和營業場所成本相對較高。第二,外資銀行目前只能經營外匯業務,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第三,北京與全國比較,企業存款比重較高,資金成本相對較低,同時,北京的中資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由于資金充裕,存差較大,通過上存其總行即可獲取相當的收益。

  此外,北京地區中資銀行長期以來資金來源充裕,表現為大量的存差,尤其是在年末,全國性企業及部委存款明顯增加。這也使得中資銀行的流動性明顯高于外資銀行。

  但最為值得關注的是,盡管中資銀行自去年以來,已在中間業務的拓展上有了高度的思想認識并作了很多努力,但外資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仍然顯著高于中資銀行。

  2003年,中資銀行本外幣非利息收入比重為3.1%,其中國有銀行為2.9%,股份制銀行為3.7%,比重最高的銀行也只有8%.同時,中間業務類型少,并且大多集中在技術含量較低的結算、匯兌計代理收付等方面,對盈利的貢獻度較低。而外資銀行這一比重高達40.7%,同時中間業務類型廣泛,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占據相當的地位。

  “這還是在外資銀行只能經營外幣業務環境下的非利率收入比率。”趙錫軍指出,這表明外資銀行的業務多樣化程度和業務拓展能力大大高于中資銀行。

  外資銀行迫切進入北京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5月末,外資銀行在全國設立了161家營業性分行和219家代表處,分別占到全國的13.66%和42.92%.而北京作為首都在全國所獨具的政治、經濟地位,使外資銀行無論在數量、規模及業務品種等方面在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截至5月末,北京外匯存款余額和增加額占全國比重分別為13.43%和17.27%,外匯貸款余額和增加額的比重分別占13.58%和20.59%.“這股力量不可小視。12月以后,人民幣業務將成為外資銀行新的發展機遇,此次摸底是十分必要的。”人行營業管理部一位官員表示。

  在北京,截至2004年5月末,外資銀行已成立了94家代表處,開設了22家營業性分行。同期數據顯示,外資銀行資產總額達52.7億美元;外匯存款余額12.3億美元,占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外匯貸款余額的28.28%.最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5個月,外資銀行外匯存貸款增加額已經超過中資銀行。

  與年初相比,外資銀行外匯存款增加3億美元,中資銀行外匯存款減少9.2億美元;外資銀行外匯貸款增加9.4億美元,中資銀行外匯貸款增加7.1億美元。

  “外資銀行的競爭力優勢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在得以經營人民幣業務后,其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凸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表示。

  外資銀行對即將開放的人民幣業務普遍反應強烈。據調查,22家外資銀行中,有十多家符合在北京營業3年、并且申請前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主要有花旗銀行、東京三菱銀行、瑞穗實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渣打銀行、韓國換銀行及香港匯豐銀行等。這些銀行均表示要在銀監局接受申請后第一時間提出申請。此外,東亞銀行北京分行雖是在2003年才成立,但依據CEPA規定,也具備于2005年2月后提出申請的條件。

  北京銀監局局長賴小民近日在出席第8屆京港經濟合作研討會時指出,目前在京23家港資和外資銀行中,逾半數符合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資格,因此估計將會有一半外資銀行會爭取成為首批在京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銀行,最終的獲批數目要視申請者的經營狀況及是否符合監管標準而定。賴小民預計,外資銀行在提出申請后的1個月內便可獲批。

  外資銀行覬覦人民幣業務骨干

  據中國銀行國際結算部反映,北京的外資銀行大多在1996、1997年前后成立,在這個時期,中國銀行外匯業務人才流失最為嚴重,同時大額結算業務的數量下降明顯。在今年12月向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的背景下,中資銀行各類人民幣業務骨干已成為外資銀行新的關注點。

  人行調查采用本科以上員工占比來衡量人員素質。結果顯示,外資銀行的這一比例遠遠高于中資銀行,其平均水平為76%,有11家銀行超過80%.而中資銀行的平均水平為27.5%,其中國有銀行23.4%,股份制銀行為39.9%,即使是中資銀行的最高值深發展北京分行,61.6%,也在平均水平之下。

  人行報告指出,具有豐富金融知識和較強管理經驗的金融人才,是決定銀行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因素。

  目前中外資銀行在人才競爭上存在不對稱性,中資銀行處于相對劣勢地位。

  報告認為,首先,中資銀行工資水平同外資銀行差距顯著,使中資銀行面臨人才流失的壓力。中資銀行各類業務骨干,被外資銀行優厚的物質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環境吸引而流失。同時帶走大量高端客戶。

  其次是在人員培訓方面的差異。中資銀行盡管逐步增強了員工培訓力度,但培訓的系統性不足。外資銀行的培訓方案系統性、針對性較強,并注重在培訓中增強員工的全球視野。

  “行里的一些業務骨干因為苦等不到升遷的機會,再加上工資水平相對較低,就紛紛跳了,跳到股份制或外資銀行里。

  關鍵還是這些銀行的待遇誘人。“一位國有銀行人士表示。

  “據我了解,京城外資銀行與股份制銀行的薪酬水平相近,一些股份制銀行的工資甚至超過了外資銀行的水平。但外資銀行優越的工作環境、良好的公司美譽度以及對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諸多裨益,都為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一位在京股份制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工行北京分行目前正在試行業務序列工資制,以留住更多業務骨干。此外,人行還建議國有銀行考慮設立忠誠基金及實行年薪制等方式吸引人才。同時加大系統性、針對性的業務培訓,提高員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分析

  招行搶跑京城銀行服務

  此次人行數據模型計算結果顯示,外資銀行競爭力最強,平均得分0.7671,中資股份制銀行次之,平均得分為0.5753,國有銀行居于末席,平均得分0.3112.但中資銀行并非沒有優勢。國有銀行具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廣泛的客戶群體、長期以來積累的品牌基礎,以及龐大的營銷網絡。股份制銀行在十幾年的機制改革中大受其益,憑借著更為貼近市場的服務戰略,靈活的市場策略,豐富的個人客戶資源,以及新技術的深入運用,被銀監會點名表揚的招行、浦發行等已經開始脫穎而出。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招行是惟一一家得分超過0.6的中資銀行,其余14家得分主要分布在0.37-0.58之間。結果表明,招行北京分行與其他在京中資銀行相比,亦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2003年,招行總資產、上繳稅收總額、利潤總額等6項經營指標排在1294家上市公司前5位;另據2004年中報顯示,招行以5389億元的總資產規模居于上市公司榜首,43項指標位居上市公司首位。而剛剛在京揭曉的2004年企業競爭力監測結果,招行入圍中國上市公司企業競爭力20強,也是惟一一家入選的金融機構。

  目前,作為在京城首家開設24小時外匯理財中心的銀行,招行北京分行已占據北京市場外匯理財市場的1/3強。截至2003年末,其該行累計發卡突破260萬張,卡均余額8383元。

  就北京銀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招行北京分行的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以往國有銀行的劣勢正通過股份制改革轉化為優勢,而外資銀行通過參股城市商業銀行,彌補其網點的不足,力圖實現快速本土化。應該說,三者之間各有千秋,而且在現有的監管體制之下,各自的差異在短期內很難有大的改變,因而在即將到來的新型競爭中,首先是體現在管理與服務能力上的競爭,而最直接地則表現在服務的競爭上。

  去年底,北京賽諾經典管理科技公司受銀監會委托,聯合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對在京地區的銀行服務狀況作了一次全面的評估。在最終的評估報告中,招行被評價為“客戶最為滿意的銀行”,并“將成為商業銀行服務標準的典范。”有關負責人強調服務造就招行。

  本報記者周揚北京報道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國青闖入亞青賽決賽
2004諾貝爾獎
雅爾北京音樂會
最新汽車降價信息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中國高官參加七國會議
海軍音樂劇《赤道雨》
你最喜愛大學校徽評選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