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未有之“怪”現象,日本怎么又支棱起來了?

三十年未有之“怪”現象,日本怎么又支棱起來了?
2023年07月18日 18:06 創業邦

來源:創業邦

來源丨智谷趨勢(ID:zgtrend)

作者丨S博士

圖源丨圖蟲創意

“現在各國經濟感覺都不大行,那么中日韓三國青年人誰更慘一些?”

這是路口大爺最近問我的一個問題。

大爺現在深得傳播精髓,一個“慘”字估計能多不少流量。

這個問題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這三個國家,哪里的年輕人生活降級最大,對現狀最懵懂?

在我看來,中國年輕人近幾年被社會毒打得更厲害一點,相對而言,日本年輕人的處境要好得多,韓國則介于中日之間。

原因不只是日本這一代青年普遍經歷過“失去的三十年”,對現實的苦痛有較高承受力,還在于當前的日本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堪比朝鮮戰爭。

最近日本出現了一些有意思的變化,它們都在顛覆我們對日本長期形成的認知。

日本是一個路徑依賴感很強的國家,或者叫安于現狀,這些變化不大,但是聚在一起,就能對應我們所說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變化出現

走出“平庸的穩定”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在中國緊是負面評價。對比之下,中國人甚至還有點小慶幸。

其實,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GDP能有的漲,工資沒漲好歹也沒降,重要的是大多數人有工作、福利穩中有升、物價還能降……這絕對不是任何國家都能做到的。

但日本開始不甘于這種“平庸的穩定”(日本媒體語),于是變化就出現了。

風起于青萍之末,下面就是一些最簡單的表象。

(1)令人意外的GDP增速

首先,看一下疫情前后GDP增速的一個比較:

日本2019年GDP增速是0.7%,2023年一季度升到了2.7%;

美國2019年GDP增速是2.3%,2023年一季度僅為1.3%;

中國2019年GDP增速是6.0%,2023年一季度降到了4.5%。

有人問我,當下日本經濟是不是處在一個最好的時候?

這就要看怎么理解“最好”了,相對于其它主要經濟體來說,至少是不錯。

我們看的不是一時的升降,還有更長的時間段。

比如中國GDP增速在2019年之前長期保持在6%以上,現在則是維持在5%上下,關鍵點是我們從6到5這個階梯跨越的速度偏快。

所以,對于GDP增速常年維持在1%左右的日本,2.7%就很令人意外了。

(2)日本人開始大幅漲薪了

衡量經濟好不好,除了數據,還有普通人最直觀的那些感受。

比如,工作好不好找?養孩子的壓力大不大?大企業愿不愿意給員工漲工資等等。

日本6月的完全失業率是2.6%,過去一年半基本都維持了這樣的低水平。

相對而言美國為3.6,中國為6.1,歐洲為6.2。

日本厚生省有一個有效招聘的倍率,就是一個求職者對應多少崗位,基本上都超過1個。很多招聘群里,招工啟示遠遠多于求職啟示。很有點每年春節后,珠三角的工廠主舉著招聘牌等著被工人挑選的感覺。

日本年輕人的失業率略高,也只有3.7%。

選擇多了,更想有個好的開始。

最最罕見的是,日本人居然開始大幅漲薪了。

2023年初,日本政府要求各行業年內實施全面加薪。日本龍頭企業豐田率先做出表率,決定發放6.7個月的月薪作為獎金,還給期間工、兼職工漲了工資。

纖維化學食品流通服務工會,提出了共計加薪6%左右的目標;電機聯合工會要求會員企業每月漲薪7000日元以上(約人民幣350元),是時隔25年的最高水平;以中小企業工會為中心組成的JAM制造產業工會要求月薪漲9000(約人民幣450元)……

因為好工作太多,餐廳服務員都招不到人,月薪開到31萬日元(15600元人民幣)都招不到。

(3)日本人又開始買房了

買房,曾經被日本“迷失的一代”永久從人生清單中刪除了。

但突然之間,當代日本人仿佛想通了。以至于日本東京23區新建公寓價,在19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裂后,首次突破了8000萬日元的大關。

而且,這輪購買主力,也并非全是富人。根據日本住友集團透露,“東京品川區一個樓盤,1億以上的房子有一半是公司職員家庭簽約購買的?!?/p>

東京人對于一些熱門地段新房搖號的情況已經司空見慣了。

如果你見慣了過去的那個日本,之前日本人的普遍狀態,現在的這些變化就堪稱異常。那么,這些異常是因何密集出現的?

小變化牽出的大變局

激發這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變化的,是一些更重要的、長期性的變化。

如果前者主要影響個人,那么后者影響的就是一個時間段、一個國家。

這些變化同樣在現在的日本出現了。

(1)制造業正以過去20年所沒有的速度回流日本。

國內最近一則相關報道是,松下計劃把在中國40%的空調產能轉移回日本。

松下之前,還有佳能、東芝、OK電器、歐姆龍等,它們也都有把部分產能從中國轉回了日本。

產業回流使得廠房建設、設備投資大漲。

根據日本建設業聯合會(Nikkenren,簡稱日建聯)在4月27日發布的一項調查,2022年度日本國內建設訂單同比增長8.4%,達到16.2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338億元),創過去20年來新高。

要知道,日本的企業主已經有很多年不愿意擴大生產了,尤其是中小企業主。但就在全球普遍的低迷中,日本產業投資爆發了。

私營部門中來自制造業的訂單大幅增加41.6%,超過3萬億日元,是過去20年的最高額。

特別是以半導體工廠建設為中心的電氣機械領域的訂單增加了151.8%,超過1萬億日元。

(2)重新涌動的創業潮。

過去,中國人總是很疑惑,日本為什么沒有誕生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企業?

原因很多,比如路徑依賴,已經足夠發達了,不覺得有那個必要;再比如,企業保守,不愿意為未知的東西砸錢……最終,錯過了互聯網創業熱潮。

更重要的是土壤——在硅谷,每一個創新的點子后面會有10個團隊在齊頭并進;然而,在過去十多年的日本,即便有10個創新的機會,都很難有一個創業團隊在跟進。

風投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進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數據顯示,美國風投在GDP的占比為0.64%,中國這些年緊跟潮流,達到了0.23%,而日本僅為0.08%。

但就在2022年,日本宣布了要將東京打造成亞洲最大的創業中心,要把創業投資在五年內增長10倍,在十年后達到10萬億日元。

大量的人和資金正從傳統的金融機構流入科技行業。

(3)日本開啟了全球瘋狂搶人模式。

日本不是一個移民國家,過去即便是專業人才,也基本采取的是以利用為主,用完就扔的政策,但是近幾年日本在吸引移民方面悄悄搞出了很多大動作。

最新的一個是,把針對特定技能的外國人長期簽證的范圍從過去來的2個一下擴大到了11個。

這11個行業包括建筑、造船、大樓清潔、制造、汽車保養維修、航空、酒店、農業、漁業、食品加工。

日本這次簽證堪稱“國策”大轉變,這些行業的熟手只要想,就可以長期居留日本,還可以帶上家人一起。目的只有一個,留住日本產業所需的各種人才。

過去,日本產業主要匹配美國,美國負責最前沿的創新,并掌握最高附加值的部分,日本則負責其中部分關鍵環節的工藝落地,至于中低端的終端產品則放在東亞其它地方。

但現在,日本開啟了新的創業熱潮,繼續鞏固在全球中高端產業分工中的優勢,同時伴隨著產業回流,慢慢補上了產業創新大循環的所有缺失的木板。

這種產業體系化的轉變,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日本所謀者大。

日本的第二次國運或將來臨

(1)風向標巴菲特

過去半年多,巴菲特一直在減持臺積電、比亞迪,然后加倉日本五大財團,這個押注可能會持續10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93歲的巴菲特在今年4月中旬特地去了趟日本考察,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談了他最近的投資動向。

他給出的理由之一就是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的因素,臺積電很好,但他認為有“更好的地方”來部署資本。

減持比亞迪,估計也包含相同的考慮。

巴菲特投資日本的直接理由就是收益高,他測算在日本這筆投資,只需要0.25%甚至更少的成本,就能收獲14%的收益,而且這個成本不會增長,收益卻還會因為股息而增長。

巴菲特不止是市場的參與者,他的資金量龐大,注定他必然也是市場的一大締造者。

現在,外資重啟開啟了爆買日本的模式。日經指數一舉收復了30年的失地就是旁證之一。

(2)大國博弈,日本的重要性超過美蘇冷戰

放在大國博弈的背景下,再來看巴菲特這筆投資,就很有意思了?

五大商社有能源大宗有軍工產業,能收割“動蕩紅利”,看看22年有多少能源公司的利潤都在創紀錄。一旦有沖突爆發,五大商社會被重新定價,賦予更高的估值。至少巴菲特是很看好五大商社作為進口貿易商未來的發展潛力。

更為重要的是,新博弈中,日本的重要性超過了當年美蘇冷戰。

當“去風險化”成為美國日益迫切的選擇之時,日本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

在今天的歐美國家中,如果講關鍵制造業的完備程度,日本無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講中高端制造,日本更是真正意義上的不可或缺。

在光學領域,日本住田光學的光學玻璃無論在制造工藝,還是在產品種類上全面領先其他同行。其生產的用于精密模壓的光學玻璃,擁有世界最高折射率,世界最低成形熔點,世界最多品種數量記錄。

全球70%的半導體材料,都是由日本信越化學所提供的。味之素ABF膜是一種用于半導體封裝的層間絕緣材料。假如沒有它,即便芯片再優秀,也沒辦法順利封裝完成……

這樣的日本,在美國的產業鏈重構中當然屬于不可替代。

至于一些美國需要中端制造,在美國國內重啟的性價比并不高,而把日本無論是作為新產地還是備份,都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3)不亞于朝鮮戰爭的戰略機遇

上世紀的日本,再強也是美國的附庸。所謂亞洲最強的海軍,也只不過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配屬支援力量,日本強大工業能力都有先天不足,被美國牢牢抓住……

然而,過去幾年,美國開始放松拴住日本的繩子。比如在日本修憲一事上松口,要求日本更多參與美國的海外行動,要求日本加快提升武裝……

其原因就是,美國對于日本未來在東亞地緣的角色期望很大。

如果有人留意到波蘭在俄烏戰爭中,利用自己的地緣地位,無論是作為支援物資和軍備的主要過境國,還是烏克蘭最大的利益相關者,都獲益頗大,日本當下的很多變化也就不難理解。

一個小例子,美國當年在日韓半導體戰爭中拉偏架下手有多重,今天對日本半導體的扶持就有多強。

沒有什么變化是無緣無故的。當年因為朝鮮戰爭,日本一舉擺脫戰敗國地位,快速走上復興之路,鑄就東京奇跡。

于日本而言,又一次國運的大機遇,或許正在降臨。

日本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