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扭曲現“澡堂定律” 半年前還缺貨的芯片現在賣不動了

供需扭曲現“澡堂定律” 半年前還缺貨的芯片現在賣不動了
2022年11月06日 07:48 經濟觀察報

  供需扭曲現“澡堂定律” 半年前還缺貨的芯片現在賣不動了

  鄭晨燁

  “最近幾個月感覺整個芯片行業都有些疲,產品開始有點兒賣不動了,下游還出現了‘砍單’的趨勢?!?1月初,珠海一家芯片企業的大客戶銷售經理陳贊,感受到曾經火熱的芯片市場里透出的陣陣寒意。

  陳贊所在的企業,主要生產用于智能可穿戴設備使用的射頻芯片。今年下半年以來,這家企業的生產節奏明顯放慢,原先芯片市場持續供不應求,工人需要兩班倒,甚至要上夜班,最近突然發現自己可以實現雙休“夢”了。

  在深圳一家汽車電子行業上市公司任產品總監的沈小林,也體會著相似的變化。在他看來,當下如果接不到足夠的訂單,停工減產對于企業來說是最劃算的。

  與芯片制造廠商進入“慢節奏”對應的,則是其下游需求主陣地消費電子市場的持續低迷。

  行業咨詢機構Gartner10月2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個人電腦)出貨量總計6800萬臺,較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19.5%,為近20年來該機構所錄得的最大降幅,也是PC出貨量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同比下降。

  10月28日,國際數據公司(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113萬臺,同比下降11.9%。

  “疫情的反復和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持續低迷,短期內難以恢復?!盜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在報告中表示。

  “上半年不是還說沒芯片用嗎?怎么就突然‘入冬’了呢?!”10月27日,在一個交流群中,有投資者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巨頭業績降速

  據經濟觀察報梳理,截至11月3日,全球芯片制造三巨頭臺積電(TSM.US)、英特爾(INTC.US)及三星電子(SSNLF.US)均已披露了最新一季的財報,后兩者均出現了期內營收、利潤雙降的情況。

  第三季度,英特爾則實現營收153.38億美元,同比下降20%,實現凈利潤10.19億美元,同比暴跌85%,毛利率為42.61%,較去年同期減少13.38個百分點;三星電子實現76.78萬億韓元,季度環比降低1%,同比增長4%,實現營業利潤10.85萬億韓元,季度環比增加3.25萬億韓元,同比減少4.97萬億韓元。

  臺積電則“一枝獨秀”,在第三季度實現營收6131.42億臺幣,同比大漲47.9%,環比增長14.8%;實現凈利潤2808.66億元臺幣,同比增長79.7%,環比增長18.5%。

  10月26日,全球第二大存儲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000660.KS)也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其當季實現銷售收入10.98萬億韓元,同比減少7%;實現營業利潤1.66萬億韓元,同比銳減60.3%。

  同日,全球最大的封裝設備供應商ASMPT(00522.HK)披露了第三季度業績報告,當季實現銷售收入45.6億港元,同比減少 26.8%,環比減少12.3%;新增訂單總額為港幣36.3億元,同比減少36.6%,環比亦減少22.0%;經營利潤率為17.6%,同比減少0.83個百分點。

  11月2日,手機芯片巨頭高通(QCOM.US)發布2022財年第四財季(對應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內容顯示,高通第四財季實現營收11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為28.73億美元,同比增長3%;2022年全財年實現營收442億美元,同比增長32%,實現凈利潤為129.36億美元,同比增長43%。

  在A股方面,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3日,在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的30只成分股中,除尚未公布三季報的中芯國際(688981.SH),剩下29家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收2590.97億元,同比增加444.51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328.76億元,同比增加42.52億元。

  “從三季度業績上來看,用‘入冬’形容芯片行業還不太合適,雖然有個別大廠成績不理想,但大多數企業還是交出了超預期的成績單。”在一家滬上券商任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的王泓稱。

  從營收上看,僅有7家公司的數據出現同比下滑,在歸母凈利潤方面,有11家公司的數據出現同比減少,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為指紋識別芯片龍頭匯頂科技(603160.SH),該公司在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暴跌116.17%,營收也同比銳減39.11%,而業績增長幅度最高的則為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002371.SZ),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大漲156.13%,營收也同比上漲62.19%。

  展露謹慎預期

  雖然在業績層面上,芯片行業呈現“有人歡喜有人愁”,但記者注意到,無論是三季度業績“優等生”還是“差生”,其公司高管近期均在各種場合中表達出了對中短期市場的謹慎態度。

  10月25日,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發給員工的內部信中的一段表態,就直接引發了外界對芯片行業形勢的擔憂。

  根據臺媒的報道,在上述內部信中,魏哲家表示:“隨著疫情將結束,市場對遠端、科技產品需求減少,全球消費性電子正進行庫存去化,顯示半導體逐漸從高峰期回歸正常階段,公司鼓勵同仁們趁這其間多休息、陪家人出去玩,但不包括3納米(含)以下制程的相關人員?!?/p>

  此言一出,諸如“臺積電總裁鼓勵員工多休假”“芯片產能開始過剩”之類的消息隨即席卷市場。雖然臺積電稍早前剛交上一份超預期的經營成績單,但其股價還是在10月25日當日重挫逾4%。

  眼看總裁的言論在市場中發酵,10月26日,臺積電發表聲明回應稱:“公司未有強迫員工休假或任何無薪假計劃,只是鼓勵員工在辛勤工作之余,能透過正常休假充電后繼續努力工作?!?/p>

  “臺積公司仍維持10月13日法人說明會中所發布之內容,對于2022年第四季包括營收與獲利表現的預測范圍并未改變,并重申2023年仍會是成長的一年。”臺積電在聲明中指出。

  碰巧的是,同在10月26日,一份ASMPT子公司的停產通告在市場中流傳。一位業內人士分享的一張《關于部分停產停工事宜》照片中顯示:“近期疫情反復無常,加之經濟形勢下行,目前公司訂單量銳減,且2022年第四季度有諸多不明朗因素,在這個大環境下,公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針對目前生產任務減少,公司決定2022年11月起部分停產?!甭淇钐幨鹈髽I共有三家,分別是深圳先進微電子、先進半導體設備(深圳)有限公司及先進科技(惠州)有限公司,通告發布日期為10月24日。

  據了解,三家公司均隸屬于ASMPT集團,在國內主要從事半導體封裝設備制造。

  ASMPT在其三季報中就曾表示:“TechInsights(半導體研究機構)下調其對2022年PAE(封裝和裝嵌設備)市場的預測,由七月為按年增長8.2%下調至八月為按年下跌9.6%。集團繼續面對充滿挑戰的宏觀經濟環境,并已導致若干行業參與者溫和調整其短期前景?!?/p>

  ASMPT還進一步指出,“由于季節性因素,集團第四季度的銷售收入歷來低于第三季度。集團預計2022年第四季度的銷售收入將介乎4.55億美元至5.25億美元之間,以其中間數計按年及按季分別下跌38%和16%?!?/p>

  此外,英特爾公司CEO帕特·基辛格(PatGelsinger)也在三季報中表示:“在今年6月,我們是首批市場需求突然顯著放緩的公司之一,需求放緩的程度超過了公司最初的預期,并正在對整個行業供應鏈產生影響。目前,我們正在調整第四季度展望,預計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到2023年?!?/p>

  11月2日,高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亞諾·安蒙(CristianoAmon)在財報電話會中也明確指出,“展望2023財年,宏觀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擴大,導致整個行業需求疲軟,渠道庫存出現暫時上升?!?/p>

  “公司目前已經凍結了招聘計劃,如果經濟衰退遠比我們預期的更劇烈或更長的話,我們將在運營費用的管理上采取更果斷地措施?!痹陔娫挄h的最后,安蒙補充說。

  相較于上述廠商的謹慎預期,在三季度利潤銳減超六成的SK海力士,其社長盧鐘元則直接表示:“企業經營目前非常艱難。”

  需求低迷,產能過剩

  陳贊所說的芯片行業產品“賣不動”的情況,在沈小林看來,原因并不復雜。

  “很簡單,現在芯片行業的產能已經過剩了?!鄙蛐×直硎?。而過剩的核心原因,在他看來,源自于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的持續低迷。

  除了前述數據,第三季度全球PC和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出現下降外,據IDC在9月22日發布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857萬臺,同比也下降了23.3%。

  而在稍早前的8月19日,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小米集團(01810.HK)發布2022年上半年財報,其智能手機業務期內實現收入423億元,同比下滑28.5%,環比下滑7.6%;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3910萬臺,同比下滑26.2%,環比增加1.5%。

  在終端需求持續疲軟的背景下,市場的寒意便開始沿著產業鏈逐步向上蔓延。

  陳贊發現,當下主要是存儲類芯片過剩比較嚴重,行業開啟了降價銷售;今年市場上發布的手機普遍性價比都不錯,千元機都開始搭載旗艦芯片。

  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1月3日,在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里,已發布三季報的29家成份股均出現了存貨同比上漲的情形。其中,韋爾股份(603503.SH)、晶盛機電(300316.SZ)及北方華創(002371.SZ)三家企業的存貨漲幅位列前三,分別為69.34億元、66.5億元及39.66億元,29家企業三季度合計存貨達 987.78億元,同比增加384.67億元。

  從主營業務來看,韋爾股份為目前國內圖像傳感器領域龍頭企業,今年前三季度營收達153.83億元;晶盛機電則主要生產硅片、晶圓及封裝設備,前三季度營收為74.63億元;北方華創主要生產刻蝕、氣相沉積及氧化擴散等芯片制造設備,前三季度營收為100.12億元。

  此外,上述存貨同比上漲最高的韋爾股份,在今年三季度還計提了高達3.28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成為其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

  韋爾股份在三季報中坦言:“受下游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競爭更為激烈,部分產品單價出現了下滑。出于謹慎角度考慮,并基于目前可獲取信息進行了評估,公司決定對64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產品以及部分庫齡較長的產品等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計提存貨跌價準備?!?/p>

  早在今年5月22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就曾公開表示,消費電子的需求是正在消失,而非延遲,“因為消費者信心下降、通脹惡化,對終端消費電子的購買欲已不如從前。”

  面對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的“消失”,一部分芯片企業開始將目光聚焦在汽車電子賽道中,希望借此尋找新的增量。

  例如,英特爾子公司Mobileye在今年1月便推出面向自動駕駛領域的EyeQUltra車規芯片;9月份,英偉達也發布了Thor自駕芯片。此外,在11月2日高通的財報電話會中,該公司CEO安蒙也表示,正在關注汽車和物聯網領域帶來的新增量?!艾F在主要是消費電子賽道出現了過剩,所以有很多做消費電子的企業正在向車規級轉型,在車載娛樂系統等領域上面,產品具有復用性,比較好切入?!鄙虾R患倚酒O計企業的技術總監何志雨向記者表示。

  但在沈小林看來,當下芯片行業產能過剩核心仍在于消費電子需求的下滑,而汽車電子需求增速雖高,但規模還不足以彌補消費電子需求下滑后出現的市場空缺。PC、手機以及其他消費電子板塊(電視、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一直是消化芯片產能的絕對主力?!跋M電子用掉的芯片占比(占全球芯片產能之比)超過70%?!鄙蛐×种赋?。

  行業咨詢機構ICInsights在9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21年的全球IC市場當中,PC的銷售份額占比達38.3%,手機的份額達36.5%,其他消費電子份額達10.5%,而汽車電子的份額占比僅有7.4%。“夸張點說,可能現在全世界的所有的汽車芯片都給臺積電做,都養不活這一家公司?!鄙蛐×指锌Q。

  在他看來,汽車電子想要支撐起龐大的半導體產業生態,僅憑眼下的滲透率及銷售體量還遠遠不夠。

  “澡堂定律”

  在已經從事芯片銷售工作六年有余的楊贊眼中,芯片行業的產能過剩其實早有預兆。

  在他眼中,當下的產能過剩除了與消費電子需求下滑有關,也離不開過去三年中,產業鏈所出現的一些無序“囤芯”現象。

  “疫情期間搶菜的段子你應該聽過,菜本來不缺,但是你一搶就缺了,超市只好成倍地調貨。結果過幾天,老百姓發現菜囤多了吃不完,超市發現貨進多了賣不掉,現在把段子里的菜替換成芯片就行?!睏钯澱f。

  楊贊認為,“囤芯”的風潮最早始于2019年華為遭到制裁,這引發了其他消費電子企業的恐慌。“大家都擔心美國的下一刀砍向自己,所以就開始不斷囤貨,引發了示范效應,然后2020年疫情暴發,也進一步加劇了芯片的產能緊張。”楊贊說。“下游終端廠商開始囤,又帶動中游芯片代理商也跟著囤,結果去年底消費電子需求下滑,一下子就把產能釋放出來了。”沈小林表示。

  Gartner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期間,全球芯片采購支出總計分別為4746.31億美元、4498.38億美元、5834.77億美元。其中,華為的采購金額分別為21.18億美元、19.09億美元、15.38億美元,聯想的采購金額為17.67億美元、18.56億美元、25.28億美元;步步高的采購金額為13.87億美元、13.39億美元、23.35億美元;小米的采購金額為6.92億美元、8.79億美元、17.25億美元;鴻海精密為5.57億美元、5.73億美元、8.86億美元。

  不難看出,在過去三年中,除華為因制裁導致芯片采購支出逐年降低外,其余的中國企業芯片采購支出均在逐年上漲,其中步步高、小米兩家公司的采購金額更是在2021年直接翻了近一倍。

  沈小林告訴記者,除了“囤芯”以外,產業鏈中“報需求層層加碼”的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芯片市場的供需環境。

  他舉例稱,假設某家終端廠商原來一個月生產只需要1萬顆芯片,但是供應商交貨時經常只能交一半,導致廠商開始恐慌,擔心產能滿足不了生產需求,于是向芯片銷售端提前報備到一萬五千顆。代理又加碼報備,最后上游廠商看到訂單暴增,趕緊加班加點生產。

  但是,“興奮”的上游廠商沒有意識到的是,終端的消費需求實際上沒有增加,所謂繁榮只是在層層加碼中所呈現出的一種假象。

  “其實這個情況,最上游的頭部大廠都很有經驗,比如臺積電,看到報這么多訂單,但產品出貨量沒跟著漲這么多,不就明白了嗎?”沈小林說。

  何志雨則告訴記者,在去年出現“缺芯潮”時,臺積電便意識到部分客戶并沒有實際的經營需求,只是在囤貨居奇,因此,其通過對供應鏈進行數據監測,分析判斷哪些企業在囤貨,哪些企業真的在生產,從而優先向有實際生產需求的企業供貨。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去年就曾公開表示,供應鏈里有人在囤貨,囤貨的企業發現就取消訂單。

  不過,并不是所有上游供應商都能像臺積電一樣,大致掌握住市場的真實情形。

  楊贊看到,過去三年中,有很多芯片產業鏈的中上游企業,因為身處較為細分的賽道,加之客戶交流、市場調研不充分,出現了一些戰略誤判,導致眼下出現存貨積壓,甚至減值的情形。

  “半導體是一個強周期行業,這個領域有個說法叫‘澡堂定律’。就是當你給澡堂燒水,水管很長,你剛開始發現水冷了,把熱水擰開,但水還不是很熱,這個時候你就想著擰大一點,結果發現水一下熱過頭了。然后你又打開冷水,結果又發現水涼過頭了。”沈小林描述說,半導體行業也存在這種情況,由于產業鏈較長,且細分領域多,上下游間的供需常會出現時間上的錯配,上游的反應始終處在滯后狀態。

  因此,以臺積電為代表的頭部芯片制造廠商,在過去三年中,便對產能擴張保持著較為謹慎的態度,加之以年為單位計算的芯片產線建設周期,都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加劇了過去三年間市場的供需失衡。

  沈小林說,芯片制造廠商是會算這個賬的,缺貨除了擴產能,還可以漲價。如果擴產能再判斷失誤,剛建好就過剩了,損失的就是幾十上百億。

  在去年芯片產能最緊張的時候,臺積電甚至發明出拍賣產能的操作?!氨热缦聜€月還有10萬個芯片的產能,他(臺積電)就給幾十個廠商發郵件讓報價。出價的人心里清楚,這是在跟人家比呢,價格便宜就拿不到?!鄙蛐×直硎?,“所以說,這也是個原因,像汽車電子領域,一些芯片制造商寧愿被客戶罵、被客戶催貨,也不愿意貿然增加產能?!?/p>

  行業格局重構

  在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眼中,進入四季度,芯片廠商停工減產的現象恐怕還要蔓延。

  “對于供應商來說,在前景不明朗,以及庫存消化仍需要一定周期的背景下,停產停工其實是最劃算的選擇?!鄙虾R患夷M芯片廠商的應用工程師陳先生向記者表示。

  除了宏觀經濟下行帶來的行業下行壓力外,疫情防控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不可控性也讓產業鏈企業十分頭疼。陳先生說,“一條產線,要是突然遇到疫情或者停電,停產一周甚至更長,可能需要兩三個月才能恢復正常,加上產能爬坡、良率提升,可能直接就把交期延遲半年。”

  沈小林也表示,芯片產線啟停都需要時間,而且都有成本,如果訂單量小,可能收入還不夠覆蓋產線啟動調試的成本。

  一邊是未來市場中存在的不確定性,一邊又是亟需確定性的生產線,在此背景下,“鼓勵員工休假”“部分停工減產”“裁員”等關鍵詞便開始流行于半導體產業鏈之中。

  10月27日,英特爾首席財務官大衛·津斯納(DavidZinsner)在公司三季報中表示,將通過優化業務的多種舉措來降低成本,包括合理調整支持部門的規模。另根據10月6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軟銀集團旗下半導體IP子公司Arm已將其英國員工裁減了20%。

  而對于當下的中國半導體行業來說,沈小林判斷,今年底到明年會有一大批企業被淘汰出市場,短短一兩年的時間里,國內冒出了二十幾萬家半導體企業,比美歐日加起來還多好幾倍,這里面有一批‘渾水摸魚’的企業。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我國集成電路相關企業超過35.8萬家,其中僅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就多達10.6萬家,同比增速41.45%。

  “當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誰在裸泳,可能這些企業最后的存活率只有1%?!鄙蛐×指锌Q,在這幾十萬家企業中,有多少是擁有核心技術可立足市場的企業,又有多少是湊熱鬧騙政策扶持的企業,恐怕很難說清。

  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基金經理尤國梁向記者表示,從歷史來看,半導體行業上行和下行一般都是1.5-2年時長,這一輪下行在去年下半年就已開始,到現在已有1年多時間,因此,市場拐點預計將在明年出現。

  “整個行業比較差的階段或許已經過去?!庇葒赫f。在他看來,未來國產替代將成為A股中半導體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國產化板塊當下受半導體行業周期影響較小,投資機會持續存在。

  金信穩健策略基金基金經理孔學兵也認為,作為硬科技的核心和基礎,國內半導體在產業周期有望觸底與國產替代加速推進雙重驅動下,行業景氣度將獲得中長期支撐。

  他表示,地緣政治摩擦升溫,加速國產化替代進程,能夠部分對沖半導體周期下行階段對中國電子、通信產業的負面沖擊,特別是在IGBT(功率半導體)、車規半導體等我國具備一定技術優勢的細分方向,且隨著近期國家對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機構的密集人事調動初步告一段落,產業有望得到新一輪政策重點支持。

 ?。☉茉L者要求,文中王泓為化名)

芯片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