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換電的難題,寧德時代有了新解法

2024-12-28 17:03:02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來源:遠川研究所

1859年8月27日,美國人埃德溫·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打下的一口油井開始往外噴涌,宣告了現代石油工業的開啟。二十多年后,一個名叫卡爾·本茨的工程師在德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油車,汽車和石油從此成為一對密友。

但彼時,汽車只是有錢人的玩具,缺點一大堆,馬力小、速度慢、行駛距離短,加油得去雜貨店,世界上第一座專屬加油站1905年才在美國密蘇里州誕生,汽車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變成了可以負擔的商品,一直要等到1913年之后福特Model T的大規模量產。

世界上最早的加油站世界上最早的加油站

石油作為一種高能量密度能源伴隨著汽車的大規模生產而發光發熱,又因其易儲存和易運輸的特點使得加油站可以遍地開花,進一步促進了汽車產業的蓬勃,人類從此開啟了一種以汽車作為交通工具,以石油作為動力來源,主要通過加油來補能的出行方式。

這種出行方式帶動了石油和汽車工業的快速騰飛,加速了全球城市化進程,提升了出行便利性,也讓二十世紀成了名副其實的“石油世紀”。

放眼歷史,人類對能源使用效率的追求從未止步,整個過程也伴隨著交通工具以及補能方式的升級革新。

從煤炭到石油再到現在的風光發電,從馬車到汽車再到如今的電車,從手動駕駛到輔助駕駛再到無人駕駛,從驛站到加油站再到越來越多的充換電站,人類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和汽車產業革命。

不僅人和車的關系因此被改變,整個能源系統的利用方式甚至都有可能被重構,就像從內燃機到電動車,從加油到充換電,被改變的絕不僅僅只有動力來源,還有“人-車-電網”的互動關系。

無論是充電樁還是換電站,都有潛力成為智慧城市里的基礎設施,一邊為用戶提供快捷的補能體驗,另一邊又能化身“儲能站”,幫助電網緩解壓力,從而實現客戶價值、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

新時代的加油站

一百多年前,亨利·福特發起了流水線上的制造革命,終結了低效的馬車時代,讓蒸汽車、燃油車和電動車三分天下的局面變成了燃油車一家獨大,一百多年后,特斯拉用革命性技術讓電動車重回舞臺中心,撼動了燃油車的百年地基。

在中國,新能源車已經和燃油車勢均力敵,背后的邏輯和當初油車取代馬車也幾乎一致:更好的駕乘體驗以及更低的使用成本。

在“電比油低”的中國,消費者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一輛加速更快、空間更大、乘坐更舒適、體驗更智能、使用成本更低的電動車。

同樣一輛15萬級別車型,燃油車百公里油耗8L,按8元/L計算,每公里成本約0.6元,而假設同級電動車百公里耗電14度,平均充電價格為1元(考慮峰谷用電價差),百公里電費只有0.14元,相當于前者的1/4。

唯有補能效率這個維度上,電動車一直很難做到燃油車那般絲滑。由于電力資源的離散性,電動車天然就有更多補能方式,但各種方式又各有利弊:

在家用慢充樁價格便宜,電流小對電池安全影響影響小,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條件安裝,偶爾碰上長途出行還得依靠公共充電樁。

過去五年,中國公共充電樁數量從不到70萬臺增長到了346萬臺,其中快充樁占比只有一半,分布也不均勻。

最高功率600kW的超充樁最快可以做到“一秒一公里”,將充電時間壓縮到十幾分鐘,但長期使用超充會影響電池性能和循環壽命,充電樁功率過大又會給電網系統“添堵”,一根300kW以上的直流充電樁,就能吃下一整棟居民樓的配電量。

換電最像加油,最快可以實現“三分鐘滿電出發”的極致體驗,而且兼顧了電網的穩定性和電池安全性能,因此也獲得了政策支持,但因為很難建立統一的電池標準以及協調各方的利益訴求,一直不溫不火。

在國外,Better Place最早驗證了換電在技術上的可行性,但無奈在2013年宣告破產。在中國,探索換電20多年的第三方運營商”奧動新能源”如今也只投建了800座換電站;全球運營了2800多座換電站的蔚來一直是“自產自銷”,去年才開始引入第三方車企,但第一款合作車型至今沒有面世。

曇花一現的Better?Place曇花一現的Better?Place

作為一種“速度遠超充電,體驗不輸加油”的補能方式,理論上,只要換電站布得像加油站一樣密集,電動車用起來就能像燃油車一樣方便,消費者因此能“無感遷移”,新能源的雪球就能越滾越大。

和石油不同的是,電池除了是一種能源載體之外,還具備獨特的資產屬性,車電分離之后涉及的關聯方也遠不止整車廠和電池廠。

換電模式能否跑通取決于產業鏈上下游能否群策群力,打造一個“車端—站端—云端”協同運轉的智能系統,創造一個能讓電池資產價值最大化的流通體系。

多目標尋優

從科學的角度看,換電的推廣是一個很典型的多目標聯合優化問題。

好處是一旦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尋到的可能是新能源車補能的全局最優解;難處則在于,紛繁的人類社會比數學題更復雜,每多一類利益主體,協調利益的難度上升不止一個數量級。

這也是為何此前能看到的換電模式,都有意無意地限制了參與主體:

蔚來發揮了不錯的示范作用,但出發點主要是建立高端品牌的護城河和保障自家車主的補能體驗,向用戶利益的過分傾斜,會限制其他利益主體的參與,這是蔚來成立九年之后才引入換電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

奧動作為國內最早的第三方換電運營商之一,現階段主攻部分品牌的運營車輛換電,不太涉及私家車換電這塊潛力最大的市場,因為涉及品牌越多,電池規格越多,會帶來巨大的庫存和管理壓力。

從上到下,分別是奧動、蔚來和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站

從上到下,分別是奧動、蔚來和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站從上到下,分別是奧動、蔚來和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站

換電這條理想化的補能路徑,做大做強面臨的主要矛盾其實一直沒有變過:如何構建一條各方都能切實受益的產業鏈利益關系,吸引盡可能多的同行者。它極度考驗企業的戰略、耐力乃至胸懷。

好消息是,外部條件正朝對換電有利的方向發展:

從2020年開始,從中央到地方,鼓勵換電并且支持車電分離的政策一個接一個發布;

消費者愿意為便利的補能服務付費,但不太想為昂貴、嬌氣且容易快速貶值的電池掏那么多錢,對換電的接受度與日俱增;

隨著競爭愈發激烈,電池包的高BOM成本令車企頭疼,因為它擠占差異化配置的成本空間或者車企的利潤。車企有意探索輕資產的車電分離方案來減負;

整個社會對高速補能的需求越來越旺,但電網對加劇擴容矛盾和用電波動的超充樁并不熱情,反而對功率需求更平穩、兼有儲能功能的換電更歡迎。

但同時,最關鍵的問題仍然有待解決:標準化問題一日不解,換電的大規模上量就無從談起。那換電電池如何標準化,究竟由誰牽頭?

如果讓某家車企來主導,其他車企配合,難免有人心理不平衡;如果讓第三方運營商主導,有足夠話語權、懂電池管理、有強大資金保障的三重要求,又有些強人所難。

這個難題最新的挑戰者是寧德時代。

作為自2017年以來的全球最大電池廠,它是幾乎所有一線車企的主要供應商,資金和技術實力都極其雄厚,同時又和國家電網、中華聯合財險等國企達成了戰略合作,能調動的資源非其他公司所能比。它可能是最有能力、最有動力打破行業壁壘、推動電池標準化的企業。

12月18日,寧德時代舉辦了“換電生態大會”,宣布要在2025年建設1000座換電站,未來30000座換電站,相當于目前國內加油站數量的三分之一。寧德時代此前推出過第一代換電體系,經過2年試水積累運營經驗、收集行業反饋后,是時候對換電加碼升級。

參照加油站92#和95#汽油,寧德時代在此次發布會上推出了兩種標準化巧克力換電塊,命名為20#和25#換電塊,兩種換電塊都有磷酸鐵鋰和三元鋰兩種不同的電芯配置,通過排列組合,能夠提供從400公里到600公里不等的續航里程,每月訂閱價格369-599元。

兩種標號的換電電池兩種標號的換電電池

為了盡可能攤薄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巧克力換電塊應用了長壽命技術,使得電池可以從傳統“按塊購買”變成“按使用量付費”,將電池的價值最大化。

這個既保有靈活性,又將換電向標準化、低成本收斂的方案,歸根結底指向兩個字:共贏。

利益公約數

換電近些年推廣不夠快,主要得歸因于贏的人不夠多。

此前,換電主要局限在少數20萬以上純電車型和少數運營車輛。在國內,15萬以下車型占據50%市場份額,這部分成本敏感型車主本應是純電車的理想用戶。然而因為電池成本擠占配置空間、充電不便,大量用戶要么堅守油車陣營,要么本對發動機沒有需求,也選擇了看起來更有性價比的插混。

寧德時代的巧克力換電,則提供了一個方案,讓海量15萬以下車型用戶,能夠以足夠低的購置成本,享受到換電的補能無憂、電池安全無憂、車輛殘值無憂——通過滿足這些用戶對成本和體驗的既要又要,讓純電借助最龐大市場的勢能再次偉大。

同樣,當車企加入這一換電體系,電池包這個重資產由寧德時代承擔,車企得以輕裝上陣,免除定制化電池包的研發費用,將車型研發周期縮短半年以上,將開發資源更多投入整車產品差異化能力的打造,避免在續航/補能的局部問題上過度內卷。

此外,購置新能源車的重要力量——網約車/出租車平臺、司機,以及相關車輛租賃公司——一直在承受電池減值,但本身又缺乏對電池資產的精細化管理、運營能力。在加入換電體系后,可通過高速補能提高經營效率,并以”車電分離“將電池維保、減值的成本壓力轉移出去。

而牽頭換電的寧德時代,雖然延攬了電池資產的壓力,但相對標準化的換電電池,可以顯著精簡電芯、電池包類型,降低生產管理難度,最終在生產成本上受益。

然而,盡管好處肉眼可見,換電依然很容易因為多主體的復雜利益訴求導致算不清賬,最終以某一方或者某幾方不堪做慈善而結束。要想實現各方持續受益的正向化學反應,口頭呼吁團結一致向前看意義有限,核心還是找到一味能維系反應的催化劑:

讓電池的資產屬性,不是只用來貶值,而是有更多創造新價值的可能。

在這個過程中,寧德時代子公司時代電服建立的電池銀行將發揮關鍵作用,它既是換電運營服務商,也是電池資產管理方,還是連接各個利益主體的樞紐。

一方面,電池銀行作為電池資產的持有者,在寧德時代支持下,向第三方換電運營商、個人提供電池租賃,以當期的重資產投入換取長期的訂閱收益。

這一過程中,電池流動并非單向固定的,而是可租可買可升級可回購,有低成本的進入路徑,也有能兜底的退出方式。

這一方式的用意是保證電池的流通性。經常投資的朋友都知道,資產只有自由流通才能發揮最大價值。

同時,電池銀行作為服務方,依托寧德時代對電池的深厚know-how,建立先進的電池壽命管理模型,擔負起電池的健康檢測與維保。

當集中化的管理維保配合材料創新,意味著一塊電池有充足的服役期賺得訂閱收益、服務費以及潛在的電力差價。

在健康服役期結束后,電池銀行可將電池用于梯次利用或拆解回收,充分發揮電池的最后余熱。

也正是因為寧德時代的電池銀行擁有換電電池“從搖籃到墳墓”的所有權和大數據,其換電體系便有能力撬動金融機構的助力:電池的資產屬性和收益率變得可計量,銀行便可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保險公司在可視化的數據前,也能面向車電分離,推出更精細的保險服務。

銀行和保險公司也都能在換電模式上有利可圖

實際上,換電牽涉的利益方遠不止上文所述。

面對上游的城市、車企、動力電池供應商、換電站建設方、能源供應商,中游的車輛持有方、網約車運營平臺乃至未來的Robotaxi,下游的汽車養護維修、二手車交易平臺、保險、其他金融機構,處于中心節點的電池銀行,既肩負做大蛋糕的重任,也為更多相關方提供了參與其中并取得收益的可行性。

每一份實現的利益,最終都會反哺為換電壯大的動力。

一種商業新業態的普及歷史,常常是技術攻堅史,更是利益分配史。只不過大部分時候是產業鏈自發磨合達成合意,而這一次,寧德時代希望帶著負責任的大廠形象,更主動地推動補能體系的構建、轉型。

也正是對各方利益的兼顧和權衡,寧德時代快速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換電朋友圈。在這次發布會上,寧德時代宣布已經和長安、廣汽、北汽、五菱、一汽等車企達成了合作,十款換電車型也將從年底開始陸續推向市場。

加入了巧克力換電的車型加入了巧克力換電的車型

不過,即使是寧德時代聯合眾多大型車企入局,換電體系的建立仍然會是一場長征,換電站的鋪設、換電車型的增長、消費者心智的轉變,都需不可缺少的量變積累,最終才能帶來質變。

牽頭的寧德時代,也必須解決一個內生性的問題:從工業、制造的基因里生長出來、與電池打交道多過和人打交道的寧德時代,必須要學習、進化、轉型,持續提高精細化運營能力和統籌協調能力,才能在具有強服務屬性、面向大量C端用戶的換電站穩腳跟。

當然,拉長時間看,在能源轉型的命題下,產業上下游對換電逐漸熱情,不僅僅是因為看到了近期汽車市場的需求,還有更大體系中越來越確定的趨勢。

電網“擺渡人”

2020年,中國首次提出“雙碳”(碳中和和碳達峰)目標,同年,換電站作為新基建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換電成為推動雙碳目標路上一位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今年“兩會”上,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提交的方案也指出,換電不僅能解決電動車的補能問題,還能與電網互動,幫助解決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和調峰需求。

過去十幾年,中國一直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風光發電裝機規模已經超過煤電,但這也帶來一個棘手的問題:

風和光伏的致命弱點就是具有很強的間歇性和波動性,風大天晴的時候發電量多,風小天陰的時候發電量就小,而且電力是一種即發即用的資源,供需兩端需要平衡。

正是由于上游的波動性,電力公司會實行“峰谷電價”,國家也想通過大力發展儲能行業來熨平上下游之間的供需錯位,而換電站天生就是儲能站,承擔著電網和電車間“擺渡人”的角色。

作為電池中轉站,一座換電站內的電池,少則幾塊,多則幾十塊,是電力系統天然的蓄水池:

在用電量低的深夜,換電站可以給電池充滿電;在用電量高的白天,換電站又能扮演“虛擬電廠”的角色,通過專網直聯到電網的調度中心,做到分鐘級甚至秒級的功率響應,高效參與調頻。與此同時,還能盡可能存儲和消納綠電資源。

理論上,充電樁加裝一套V2G(Vehicle-to-Grid,車網互動)雙向模塊后也能和電動車構成一套微型儲能系統,但這套組合面臨明顯的局限,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管理難度。

電動車的充電特點是“即插即充即走”,充電樁呈離散式分布,充電時間也存在明顯的“潮汐效應”,相比于換電站,很難和電力系統發生“化學反應”,做到該出力時就出力。

舉個例子,當某地電網需要換電站為其反向放電時,換電站可以根據電池數量和電池狀態進行實時調整,而不必去調度車輛,相較之下,充電樁和電動車無法做到快速匹配和高效并網。

以寧德時代力推的巧克力換電站為例,每站14-30塊電池,每年可以吞吐3360萬度電,加上3萬座換電站可服務的2000萬車輛,每年可以吞吐11.2億度電。

寧德時代換電站未來的電力吞吐量十分驚人寧德時代換電站未來的電力吞吐量十分驚人

可以看出,無論是為了適應電力結構的轉型,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還是為了提升用戶的補能體驗,進一步做大新能源車市場,換電都是一個繞不開的選擇。

過去以充電樁為絕對主導的新能源補能1.0時代已經落幕,一個家充、快充、換電共同主導的2.0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按曾毓群的說法,未來電車補能將是“三分天下"。

家充樁、公共充電樁以及換電站各司其職,既能滿足不同用戶不同場景下的補能需求,同時又能最大程度保障電網的平穩運行,這種"三分天下"的格局本質上就是在構建一個立體化的城市新能源智慧網絡:

家充作為最后100米的毛細血管,不僅能緩解日常出行的里程焦慮,又能讓綠電滲透到千家萬戶;

公共充電網絡作為城市能源系統的主動脈,通過合理布局和精細化運營能節省城市能耗;

換電站則像能源調度的中樞,通過智能化的電池管理和調度,實現電網負荷的動態平衡。

在未來的智慧城市中,這三種補能方式將形成完整的能源生態和體驗閉環,這種多層次、立體化的補能網絡,讓新能源汽車不僅是單純的交通工具和第三空間,更是成為了智慧城市的重要基建和有機組成。

作者:羅松松、熊宇翔、彭蘇平

編輯:羅松松、熊宇翔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