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王敏
編輯 | 金玙璠
智能音箱,正在一路墜落。
洛圖科技相關數據顯示,國內智能音箱銷量已經連續兩年下滑。今年一季度更是同比下滑超20%。
從2014年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橫空出世風靡全球,智能音箱就成了消費電子領域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國內大廠接連入局。到2018年,國內智能音箱賽道集齊百度小度、阿里天貓精靈、小米小愛三大玩家,比拼加劇。在大廠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中,智能音箱的銷量不斷上漲,到2020年爆發至頂峰。
但進入2021年,智能音箱越來越賣不動了。在疫情帶來的階段性需求上漲逐漸消散后,智能音箱的頹勢越來越明顯。
一方面,很多用戶認為,智能音箱與其說是“人工智能”不如說是“人工智障”,用戶很難和音箱進行流暢地語音交互,另一方面,智能音箱并非剛需性產品,因為曾被寄予“超級入口”的角色受到大廠青睞,但在“孤島效應”明顯的智能生態中,很難承擔起家庭智能中樞的重任。
因此,智能音箱往往被買回去沒多久,就吃灰了。不過,新的變化在發生。
2023年,ChatGPT走紅,AI大模型技術的變革改變著各行各業,包括智能音箱賽道。智能音箱賽道三大頭部選手,都已經宣布要接入大模型技術,百度、阿里更是跑在了前面。
可以預見,AI大模型技術在邏輯推理、語義理解、對話交互等層面的優勢,必會大幅提升用戶使用體驗,從業者們期待著AI技術變革能夠讓智能音箱“起死回生”。
暴跌25%,智能音箱熄火
智能音箱,越來越涼了。
今年3月,有著國內首款真正意義上智能音箱之稱的叮咚音箱,官宣將終止運營服務,叮咚智能音箱所有智能語音功能及后臺云端資源、技能等服務將停服。曾經的行業領頭羊,從2015年發布首款產品,到如今走過八年,最終還是倒在了市場的寒風之中。
銷量數據也驗證了智能音箱的冷清。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音箱在線上的監測零售量為157萬臺,大跌40.6%。從全渠道統計口徑來看,第一季度智能音箱的整體銷量為570.9萬臺,同比下降25.2%。
這已不是智能音箱市場的第一次下滑。洛圖科技此前數據顯示,2020年智能音箱出貨量達到頂峰,此后就一直處于下滑的狀態。其中,2021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3654萬臺,同比下降3.5%;2022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2631萬臺,同比下降 28%;市場銷售額為75.3億元,同比下降25%。
來源 / 洛圖科技
曾經智能音箱市場的如日中天,依然歷歷在目。
2017年,阿里、小米先后入場,到2018年,百度也快速跟進。在當時,大廠紛紛入局,廠商們打起價格戰,原本智能音箱市場價能夠達到四五百,而百度小度首款音箱產品優惠價格下探至89元,跑馬圈地的場面愈演愈烈。
到2018年末,奧維云網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零售量為1625萬臺,同比增長823%,零售額為36.5億元,同比增長645%。
資本催化智能音箱走上風口,也不斷加劇市場份額向頭部集中,百度、小米、阿里天貓精靈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逐步形成。洛圖科技相關數據顯示,到2022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這三家的市場份額超過90%。
但是,低價策略并不能一直奏效,因為智能音箱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用戶體驗。
“又聾又啞”,2022年購入某頭部品牌智能音箱的一位用戶吐槽道,呼叫智能音箱,常常得不到回應,而且問問題時,收到的回答多是“不知道”、“去學習”,有時還會半夜突然發出聲音,上演“恐怖片”。
由于智能音箱語音交互能力較弱,廠商們推出了“帶屏智能音箱”,利用屏幕手動控制,來彌補語音交互體驗不佳的問題,但在使用便利度上卻大大下降。
洛克資本分析師鄧鑫濤向深燃表示,智能音箱銷量下滑,產品力不足可能是重要原因。智能音箱并不智能,特別是語音控制不精準、不穩定使得消費者體驗并不好,大量的智能音箱更像是個噱頭。
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告訴深燃,智能音箱下滑,部分原因是產品迭代主要源于軟件和云端更新,硬件迭代緩慢, 用戶的換機周期也比較長。從供給端來看,智能音箱在頭部三家的業務生態中,已經不屬于戰略優先級靠前的業務。
與此同時,廠商們也在不斷將智能音箱的核心“語音助手”的功能,用在各種智能家居產品上,包括空調、電視等。但是,大部分智能音箱并不能與其他智能家居互聯,建立智能的生態,無法達到廠商的預期,成為智能家居生態重要入口。
高級數據分析師袁帥表示,智能音箱賣不動了,最大的原因是消費者的認知回歸了理性,這種非剛需的消費品便不是消費者優先選擇的產品了。過去幾大巨頭認為智能音箱將是未來“智能物聯”的入口,經過了早期的粗暴補貼、搶占份額后發現,智能音箱很少用于萬物互聯,發揮互聯網產品公司定位的作用和價值。在全套智能家居的配制里,智能音箱甚至是“可有可無”的角色。雖然智能音箱一直推出新產品,但音箱產品本身除了屏幕尺寸的擴大,并未見到實質的跨越式升級。
種種因素作用下,智能音箱市場開始走下坡路。不僅國內如此,就連海外,曾經掀起了智能音箱熱潮的亞馬遜,如今這一業務的日子也不太好過。2022年11月,亞馬遜被曝出計劃裁員1萬人,根據市場反饋,在當時,其語音助手Alexa所在的Worldwide Digital部門,是裁員的重災區。
裁員的背后,與其虧損有關。根據海外媒體Insider獲得的內部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亞馬遜的Worldwide Digital部門(包括從Echo智能揚聲器和Alexa語音技術到Prime Video流媒體服務的所有內容)的運營虧損超過 30 億美元。
AI大模型,成救命稻草
進入2023年,智能音箱市場也有新的暗流涌動。ChatGPT浪潮之下,AI大模型將會如何攪動智能音箱市場,成為了市場焦點。
大廠已經跑在了前面。在AI大模型上跑得比較快的阿里和百度,也都已經對外透露了規劃。2月,小度表示要宣布融合文心一言,打造針對智能設備場景的AI模型“小度靈機”,擁有超級助理和智能管家等功能。
在演示視頻中,面對工作人員變來變去的時間安排和刻意為難,比如輸入“周末要去看媽媽,她說要幫她帶花生油和老抽”后,工作人員再問小度靈機,“去看媽媽是帶醬油還是老抽”,小度靈機能精準捕捉到要點,“是要帶花生油和老抽”。
4月,天貓精靈接入“鳥鳥分鳥”個性化模型打造“AI嘴替”,已經能夠實現和脫口秀演員鳥鳥的語氣語調非常相似,具備擬人化的音色、語氣、表達方式。此外,天貓精靈還宣布接入阿里巴巴通義千問。
小米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也提到,要把AI大模型能力落地,小愛同學是典型場景。4月中旬,雷軍還專門發文指出,已經在研發一些技術和產品,對于大模型技術將堅決擁抱。華為雖然在智能音箱上還沒有明確表態,但其擁有盤古系列大模型,而且智能音箱市場份額在國內僅次于前三家,未來必然也會跟上這一波浪潮。
海外大廠們更是早早加速布局,谷歌、亞馬遜Alexa、蘋果都已經明確要加大AI技術的投入,未來與AI大模型的結合,也只是時間問題。其中,谷歌被曝出將重組其虛擬助理部門Assistant的匯報架構,以專注于其此前推出的聊天機器人Bard研發。
來源 / unsplash
ChatGPT技術在上下文理解、多輪對話、內容生成等層面有了很大提升,這也是智能音箱的提升方向。
OPPO小布助手首席架構師萬玉龍對深燃表示,語音交互鏈路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感知-認知-表達-執行。其中感知即通過聽覺、視覺理解聲音與圖像等;認知則是通過理解語義信息判斷用戶意圖、上下文邏輯等,并確定回復內容;表達即將回復內容通過語音、視覺等形式表達出來;執行是指在表達的同時,能夠執行一定命令,如播放特定歌曲、調起特定應用等。大語言模型技術的出現,主要是在認知階段產生了變革,能夠更好的理解用戶意圖并生成更合理的回復。
鄧鑫濤認為,AI大模型對于智能音箱最本質的改變,就是語音輸入、識別和輸出上會有一定改善。智能音箱通過人工智能分析語言和語境,能精準識別用戶的意圖,這或將進一步拓展智能音箱的應用場景。
王超指出,以前智能音箱很難實現多輪對話,但接下來,對話交互更加流暢,甚至實現特定功能,包括輔導孩子做數學題等,都將會成為現實。
未來,用戶如何才能體驗到更智能的智能音箱呢?萬玉龍認為,大語言模型的服務能力在云端就可實現切換,屆時用戶或可直接通過軟件版本升級便能體驗。但由于大語言模型的算力等成本比較高,廠商們或許會將此作為新的商業化增長點。至于未來是按服務次數收費,還是類似于視頻網站會員采取訂閱制收費,廠商們或將在商業模式測算之后找到最佳方式。從產品體驗到用戶付費實現平滑過渡,還需要一定時間。
不過,鄧鑫濤指出,倘若要接入更強的AI能力,智能音箱或將會采用新的芯片,智能設備終端需要有更強大的算力、決策能力以及識別能力等。曾經的“智能音箱”不太可能會直接接入。商家也很難對已銷售的產品進行更新和升級。
但無論如何,AI大模型都將會成為智能音箱賽道的新變量。如王超所言,“隨著AI大模型技術的成熟,未來,智能音箱行業必將會迎來二次崛起 。”
浙商證券相關研報也指出,“個性化大模型”有望成為引爆下一輪AIoT產品創新的關鍵,不僅僅是語音助手,文本、圖像、語音、視頻等各類ChatGPT產品,有望實現更多應用場景的革新,各類ChatGPT產品對AIoT的賦能,有望使得AIoT的新品開發進入到“寒武紀大爆發”時代。
智能音箱還能火起來嗎?
即便接入AI大模型會給智能音箱帶來一定產品變革,但是,智能音箱這一產品形態,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智能音箱比拼的核心之一,就是其語音交互技術。
萬玉龍認為,語音助手對于用戶而言,主要承擔著三大類角色,分別是:工具-助手-朋友。不少用戶習慣將語音助手當工具,用以便捷的控制設備或查詢信息;還有不少用戶期待語音助手能夠更好的理解自己,并根據個人偏好提供服務,比如行程推薦、日程提醒等;一些用戶甚至開始將語音助手當作數字世界里的朋友,通過聊天等方式獲取情感陪伴和寄托。
智能音箱接入大語言模型技術之后,將會讓用戶的對話體驗更加智能。但是,智能音箱這一產品是否能夠滿足用戶更深層的需求,對用戶產生更大價值,是一個未知數。而且當用戶將其視為助手和朋友時,對于隱私安全的關注度會更高,是否通過智能音箱這一家庭公共設備來實現這一體驗也還有待驗證。
同時,用戶體驗優化后,語音助手也必將會被搭載在更多硬件產品上。屆時,智能音箱的競爭對手,并不只是以前的智能音箱,而是包括智能家居生態里所有搭載語音助手的硬件設備。
智能音箱在整個智能家居生態會有一席之地,但被替代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大語言模型技術能夠讓智能音箱變得更智能,但很難讓其不可替代性變得更強”。因此,大語言模型技術能夠提升設備的交互體驗,但是智能家居生態的打通,依然還是一個難題。智能音箱體驗的改善,可能短期內很難影響整個智能家居的生態。
來源 / pexels
Canalys首席分析師劉健森(Jason Low)對深燃表示,當前AI大模型在生成內容方面還存在一定隱患。比如消費者要使用智能助手,往往會要求內容必須準確,但現在包括ChatGPT在內大模型依然會給出一些無中生有的東西。廠商們要完善這些問題之后,才能大規模走向落地,這還需要一定時間。
除此之外,智能音箱當前自身還面臨著諸多產品核心問題,包括數據安全、隱私安全以及內容鏈接推薦的適配度等。
早在2017年,亞馬遜的智能音箱就曾被曝出存在大量漏洞,盡管當時曾緊急修復,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隱私安全的問題。此后的幾年里,智能音箱多次被曝出,存在技術缺陷,黑客能利用這樣的缺陷激活并劫持音箱,竊聽、竊取用戶的對話內容。
盡管技術一直改進,但是數據安全、隱私安全的風險并沒有解除。未來,如果智能音箱要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用戶體驗越來越深度,個性化數據的流失,必將會給用戶帶來嚴重的損失,甚至危及個人安全,解決數據安全、隱私安全的問題迫在眉睫。
袁帥認為,經過過去幾年的跑馬圈地,智能音箱的市場已經逐漸趨向飽和,接下來賽道廠商們相較搶占市場瓜分份額,而更應該聚焦產品功能、體驗的提升。形式單一或者功能單一、用戶體驗差的智能產品,必會被市場所淘汰。
*題圖來源于unsplash。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白、莉莉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