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 楊曉鶴
“上汽奧迪員工內購價最高優惠16萬”,“30萬出頭買奧迪A7,以往這價格也就買A4”。
3月初,這則上汽奧迪大降價的新聞沖上了熱搜。上汽緊急回應稱是員工內購價,嚴查外部倒賣。但依舊阻止不了市場對這款車賣不動的猜測。數據也在佐證,1月份上汽奧迪三款主銷車型累計銷量僅有600余臺,微博大V“修車技工王師傅”透露:聽說上汽奧迪A7L停產了,原因是庫存量太高,以目前的月銷量庫存夠賣一年的。
不僅是上汽奧迪銷量不佳,整個上汽集團都出現了銷量下滑的趨勢。2022年上汽集團的銷量為530.26萬輛,同比減少2.94%,雖然依舊是國內車企的銷量“車王”,但銷售的壓力同樣不小。
根據上汽3月9日發布的產銷快報顯示:2月,上汽集團共銷售整車301342輛,同比下滑6.41%,整體表現跑輸大盤。所以在回應奧迪事件后,上汽也加入了降價潮,在湖北推出了覆蓋榮威、名爵、別克、凱迪拉克等品牌的優惠活動,同時全國范圍內開啟了針對雪佛蘭全系的補貼活動。
上汽還在努力維持燃油車時代的榮耀,近期的東風集團則屬于率先擊碎底線降價,對C6每輛車補貼9萬,傾銷式補貼燃油車。大家都意識到舊時代很快就會過去,新能源時代已經轟然而至。
但對于上汽來說,并沒有準備好。作為上汽投資百億布局的獨立新能源品牌,飛凡和智己經過2年的市場檢驗后,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智己L7自2022年6月份開始交付,到2022年12月份累計銷量不足5000臺。飛凡2022年飛凡汽車全年銷量僅14532輛。2022年智己和飛凡兩家銷量相加,僅為新勢力中理想汽車13.3萬量銷量的零頭,更比不上特斯拉和比亞迪200萬輛左右的銷量。
以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所言,獨立汽車公司年銷10萬輛是及格線來看,尚不具備獨立生存能力。
危機已至,因此上汽也開始對新能源布局進行調整。Tech星球獲悉,目前飛凡已經有人員優化動作,并且已經將駐廠的供應商中斷合作到第三批。而智己則拿出了新款LS7,原本預售價35萬元起,最后定價30.98萬元起,同時智己加速直營銷售體系的建設,不斷加派總部人員向門店駐扎。
“以前上汽作為國內最賺錢的車企,浪費了10年轉型升級的時間,現在才終于開始緊張了”,上汽員工李明說道。
市值跌去2700億,躺贏的日子不多了
對于一直在乙方軟件公司工作的李明來說,2年前能夠加入上汽公司,是非常令他開心的工作。
畢竟上汽在國內汽車領域還是很有地位:連續17年保持國內銷量第一,最高年整車批發銷量730萬,收入更是長期位居上海企業榜首,巔峰的2018年營收達到9021億元,此后逐年走低,如今還能保持7000億以上。
上汽集團2017年-2021年營收數據圖示。
但近幾年,上汽面臨新能源的沖擊十分明顯。上汽在2023年1-2月,整車累計銷量539,365輛,同比下降30.63%。其中在2月份,上汽大眾銷量為73萬輛,同比跌幅19%,上汽通用銷量為68萬,同比跌幅為10.3%。其他諸如智己2月銷量僅為1251輛,還沒有同比數據。
回首上汽曾經輝煌時,在2018年銷量達到巔峰,市值最高時4360億元。這幾年伴隨著新能源帶來的沖擊,資本市場對上汽不斷看衰,截止3月14日,上汽集團的市值僅為1626億,市盈率9.66。而銷量僅為上汽40%的比亞迪,市值為6899億,市盈率為69.5。
上汽較巔峰期市值已經跌去2700億元。相比之下,比亞迪目前市值是上汽的4.2倍,市盈率也多出7.1倍。盡管新舊車企的銷量還沒有出現顛覆性結果,可資本市場已經給出明確看好答案。
李明也意識到這種結果,離職去了杭州一家新能源公司。對于離職原因他表示,“公司現在銷量下滑,前景不明。加之組織臃腫,個人發展缺乏上升通道,基于未來考慮離開。”
當然,在上汽內部也有很多新能源項目,榮威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新能源車型e50,此后又推出榮威e950,最終都因為銷量慘談而放棄。現在各個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都有新能源已經推出,或者即將推出。
目前,上汽最主要的新能源車型是五菱宏光MINI EV,全年累計突破55.4萬輛。但這款車是售價僅為3萬元左右的小排量汽車,沒什么智能化、也沒什么利潤空間,屬于賺吆喝的車型。
智己難“飛凡”,新能源這道題有點難?
上汽也較早意識到,在榮威、名爵這些燃油車時代,就不曾打響名氣的子品牌上布局新能源,并不容易做出大成績。
于是不破不立,推出了獨立的新能源品牌“飛凡”,布局20-40萬元區間,同時聯合阿里和張江高科,共計百億投資成立新能源品牌“智己”,布局30-50萬元區間。
飛凡也確實獲得了上汽的全力支持,從品牌成立,到組建公司,再發售新車,中間只不過短短2年時間。飛凡員工張洽告訴Tech 星球,飛凡公司總計500人左右,很多研發是在上汽創新研究總院,所以團隊規模不算大。
飛凡的銷售渠道也瞬速建立起來。在蔚來1年8000萬元租下旗艦店的東方廣場商場中,飛凡也在這里租了一家門店,在Tech星球的走訪中,店內只有一款車型R7,兩臺兩個顏色。夜晚8點鐘,店中的主播坐在車里,還在直播帶貨R7。
圖注:飛凡直播帶車,Tech星球攝。
盡管看起來很努力,銷量卻不會騙人。根據新車交強險數據顯示,飛凡今年1月的銷量僅為250輛,其中飛凡R7銷量為210輛。預計飛凡R7全國200多輛的月度銷售利潤,可能不夠這家門店的租金。
這對上汽乘用車總經理同時兼任飛凡汽車一把手的吳冰而言,壓力也很大。張洽提到,目前內部有在傳言,飛凡要并回進集團內部。
目前的飛凡銷售渠道,都在等待飛凡新款車飛凡F7進場,這款售價29-35萬的新車,被寄予厚望。但張洽也知道這款特點不突出,價格也沒亮點的車,還是難以拯救飛凡。“飛凡已經開始調整了,很多駐場的供應商都在裁撤,已經走了3批次。”
而對于智己來說,去年年中就暫緩了招聘。原因還是無外乎新車銷量不佳。2023年2月,智己一共才交付1251臺。其中,智己LS7為1009臺,智己L7為242臺。
老款智己L7競爭力已經不足,新款智己LS7是智己的救命稻草,自2022年12月20日,智己LS7開啟預售以來,智己曾公布盲定突破萬單的海報。
當時很多人質疑這份成績的水分,畢竟萬份訂單都是小訂金,僅需花費幾百元。此后閑魚也出現了很多小訂金的轉讓訂單。如今,銷量似乎也在與傳言交互驗證,LS7月銷千輛確實大幅少于盲訂數。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在LS7發布會上,拳打理想,腳踢特斯拉的氣勢,在不景氣的銷量面前也敗下陣來。
據悉,智己已經行動起來,上汽集團已經向智己下派銷售主管,渠道全改直營模式。在3月初,LS7 上市交付后,劉濤也積極走進店中,和新提車的車主合影。一切都為了智己不能再輸的銷量。
卷出花的市場,依靠不上合資新能源
對于上汽來說,盡管車輛產銷做到全國第一,合資品牌至今仍是上汽的基礎支柱。
但合資品牌已經隱約有些靠不住的趨勢。2022年,上汽通用2022全年累計銷售117.01萬輛,同比下降12.13%;上汽大眾全年銷量達到132萬輛,較之巔峰年銷200萬輛,也有不小的差距。
上汽也探索過很多自主品牌,這些自主品牌包括大通、榮威、名爵、五菱、寶駿等。數據顯示,2022年,上汽自主品牌銷售278.5萬輛,在總銷量中占比達到52.5%。在上汽集團內,自主品牌剛剛以微弱優勢打敗合資品牌。但在消費市場中,經過10多年的發展,大家對這些品牌的認知不一,新能源時代來臨后,也不對其成為大眾、豐田這種國民品牌,還抱有太大的希望。
在新能源時代,合資品牌似乎也難以依賴。數據顯示,2022年上汽大眾銷售新能源車9.9萬輛,同比增長72.7%;上汽通用銷售新能源車4.9萬輛,同比增長81.9%。雖然同比增長數據不錯,但大眾ID和通用五菱這些新能源車型,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也并沒有多具顛覆市場的可能。
上汽和通用還宣布,2025年底前向中國市場推出超過15款基于奧特能平臺打造的純電車型,包括凱迪拉克、雪佛蘭、別克、GMC等品牌國產和進口車型。屆時,面對“比特”(比亞迪、特斯拉)組成的市場雙極、“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為代表的新勢力、極氪埃安這些傳統新品牌,合資品牌慢半拍的節奏,在市場上也沒有絕對競爭力。
客觀來說,上汽并非沒有意識到智能電動化的前景,也積極做了很多技術布局。上汽發布了“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架構和上汽“珠峰”機電一體化架構,被譽為上汽的“九陽神功”。成立零束科技,積極研究智能化底層技術。
而在智能化方面,由于不同的品牌都有不同的合資方,上汽也推出了多達5套的智能駕駛系統方。上汽通用推出了Super Cruise超級輔助駕駛系統,上汽大眾推出了智能輔助駕駛系統IQ. Drive智駕管家,上汽大通推出了UTOPILOT友道智途高階智駕系統。智己采用的是上汽投資的Momenta的感知算法和斑馬網絡(阿里孵化的企業)的應用產品;飛凡則是德賽西威的域控制器和一家第三方供應商的感知算法。
上汽有足夠的資源和實力,卻沿襲了多股東的舊制度,無法力出一孔。而且過去的歷史,還造成上汽沒有從0到1打造成功品牌的經驗,這在飛凡和智己的產品力和營銷方面,體現的尤為明顯。
Tech星球曾在2021年的上海車展中,體驗還未上市的智己L7,這款車具備不錯外形,很強的智能駕駛配置,以及很有噱頭的無線地沖技術。尤其無線地沖技術,至今沒有幾家新能源車型具備此能力。
無論特斯拉的Model X還是蔚來的ES8,都是SUV車型,智己第一款車就殺入高端轎車領域,市場評價其有些冒險。而智己L7一開始就自信定價40多萬元,上汽忽略了智己的新品牌力,是否支撐起這種高端價位。
對于飛凡來說,脫身于榮威的R7,28萬左右的價位競爭太內卷,比亞迪唐、特斯拉Model Y等等諸多車型都在這一價位。所以近期,飛凡也想明白了,開始推行車電分離政策。2月2日,飛凡汽車發布全新屏霸版產品線,車電分離價格最低調整至19.59萬元,成為唯一進入20萬元內的中大型純電SUV。
但飛凡并沒有主打這一特點,電梯和抖音上鋪天蓋地的廣告,還是在宣傳“與其WHY 不如飛凡R7”。這個難懂的廣告語,實際在暗cue 特斯拉Model Y。用產品對抗Model Y,飛凡R7除了空間大沒有更多優勢,還不如宣傳新價格有競爭力,畢竟車電分離后,售價比Model Y便宜7萬左右。
目前看,飛凡也不再依賴R7,而是寄希望新款F7,智己也不再依賴L7 ,而是寄希望新款LS7。據上汽集團官方發布信息顯示,“2023年上汽還有榮威RX9、名爵MG7、MAXUS V70、別克E5、五菱繽果等新車的上市銷售。
上汽還有新一輪的牌可以打,過去賺取的利潤也足夠支撐上汽再撐幾年。但車企“一哥”的位置,上汽就不一定還能坐穩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