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孟會緣
來源/鋅刻度(ID:znkedu)
2017年前后,當第一批下場開無人便利店的玩家,有超95%都達成了“死亡”的結局之后,這個細分賽道便迅速沉寂下來。但當時間來到現在,這個市場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似乎又“復活”了。
從今年10月,上海羅森便利店在晶耀前灘落地了首家無感支付智能門店;到各互聯網平臺上,那些層出不窮的無人便利店加盟廣告......種種跡象表明,無人便利店又成了一個可以投資落地的“好項目”。
“無需進貨”“沒有人工負擔”“總部扶持”“一部手機即可創業”,背負著這一連串標簽的無人便利店,在加盟商口中成了當下最值得做的生意之一,甚至連回報都來得比其他行業更快一些,“只要幾個月就能回本,然后可以再投入開分店賺更多的錢。”
曾令企業商家花時費力、資本跟風重金投注卻一直沒做起來的生意,憑個人玩家下場就能“起死回生”了?
5年后,無人便利店成了“輕”投資
說起無人便利店賽道這5年來最明顯的變化,莫過于其參與者從企業商家過渡到個人玩家了。
2017年前后,無人零售概念一度成為風口,僅在2017年無人零售領域光是融資事件就有 93起。據艾瑞咨詢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國無人零售貨架累計落地2.5萬個,無人便利店累計落地200家。
其中,不僅有繽果盒子、F5未來商店、神奇屋、EATBOX、甘來智能微超、怪獸等多個無人零售品牌,還有像中石化這樣的大型企業跨界下場,都想分一杯羹。
但要是對比無人零售貨架和無人便利店當下的發展情況,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僅看前者,不光順豐旗下的無人零售項目“豐e足食”獲得了新一輪融資,瑞幸咖啡、元氣森林、錢大媽、百果園等企業商家也不約而同地重新拾起了“無人零售貨架”這個概念,這些動態仿佛都在說明“無人貨架”仍有潛力可挖。
再看后者,不過兩三年之后就有大量無人超市關閉,繽紛果子、猩便利、GOGO小超市的倒下,也宣告著相關企業和資本的投入付諸東流。或許走進街頭巷尾,依然偶爾可見分布著零星幾個的無人零售店,但市場對其看法確實是冷淡了不少。
直到最近,無人便利店才又現興旺之勢。
10月,上海羅森便利店在晶耀前灘落地了首家無感支付智能門店,沉寂已久的無人便利店賽道迎來新動態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不僅如此,鋅刻度還發現有關無人便利店加盟的廣告也多起來了。
“如果你還沒有第二份收入,可以試試無人售貨店創業。24小時無人經營,總部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合作掙錢,無需任何人工。”
“總部幫選址、包運營、包機器、包產品、包裝修,無需經驗、無需庫存,大品牌自帶流量,線上結合多個外賣平臺店+線下無人售貨店,智能管理無需人工,全國連鎖加盟店,投資靈活、創業輕松。”
“生活品類無人售貨,行業連鎖品牌,產品豐富四季可經營,外賣+進店雙線營收,無需看守時間自由,無需人工掃碼購物,20平米起誰都能干,廠家直供選址靈活,街邊巷口均可開店,總部全程扶持。”
正如這些廣告語,曾讓諸多資金雄厚且備受資本青睞的企業商家接連受挫的無人便利店項目,在加盟商口中變成了“一部手機即可創業”“沒有人工負擔”“總部扶持”的好生意,一副只要花上不到10萬元就能輕松創業的架勢。
但問題是,無人便利店能突破這幾年的沉寂“魔咒”嗎?
10萬元,加盟商手把手教你開一家店
沒有誰比加盟商更清楚,現在個人玩家開一家無人便利店到底有多簡單。
“第一步是確定店鋪地點和面積大小,這個跟你的投資費用是有很大關系的;第二步是跟我們確定合作模式,分為全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的模式,全自動化要多出1萬元的服務費;第三步就是達成合作后,協助你進行店鋪裝修、設備鋪設以及實際運營了。”一位名為章琦的加盟經理告訴鋅刻度,開一個50平方左右的無人便利店只需要8~10萬元。
經過章琦的講解,鋅刻度發現作為個人投資項目的話,除了交錢之外的所有環節其實都可以委托給加盟商代辦的:首先由加盟公司負責評估選址,因為要保證店鋪開在這里起碼是賺錢的;確定選址過后,有專門的設計部門幫忙做相關設置和搭配;接著是施工裝修,可以是合作商自己聯絡也可以委派給加盟公司;然后是讓開店老師根據選址定位,鋪設適合的產品;最后是讓技術人員教會合作商如何進行日常補貨、后期維護這些操作。
按章琦的話來說就是,“老師會一直在你旁邊輔助你,直到店鋪能正常營業了才會回來”。而這些輔助服務是不加任何費用的。重點是,最多10萬的一口價加盟費,能實現整體的毛利潤卻高達30%~50%。
“雖然農夫山泉、康師傅、統一這種常規商品占了80%的SKU,價格也跟其他零售渠道差不多,但剩下的20%是可以根據選址賣特色商品的,比如在年輕人聚集區開店就賣中高端的進口食品、網紅爆款這一類的,利潤也大都是出自這里。”章琦坦言,一般不會超過半年就能收回成本。
同樣做整店輸出的加盟商林惠也告訴鋅刻度,他們能提供的服務基本和章琦差不多,以裝修、機器、產品在內的全包服務為主,后期合作則是拿貨給合作商返現30%,“我們有渠道可以跟商家談到更低的拿貨價,相當于批發價給你再以零售價賣出去賺差價。只要你拿得多說明大家都有賺頭,把一部分貨款返現出去過后我們只是賺少一點而已。”
也就是說,要是想和林惠合作的話,只需提供店面場地再向他們購買貨物即可,其他的一切裝修、設備、服務都由他們自己承擔,因為投入相較于章琦所說的模式更少,盈利也有商家返利和零售差價兩種來源,回本的速度還要更快一點,“一個月賺個一萬塊錢是有的,咱們這個項目本身投資就小,四個月左右差不多就能完全回本了。”
此外,還有一位加盟經理向鋅刻度透露,做尋常的零售商品和所謂的中高端特色商品,利潤整體不如成人用品、保健品等特殊產品,現在做這一類無人零售便利店反而收益更多,“雖然日常生意量不太大,一天下來差不多賣五六個產品,好的時候也就能賣個千來塊錢,但它的利潤非常高,比如賣出去四百多的產品,成本最多也就六七十塊。”
總的來看,依靠加盟商把店開起來確實非常簡單,不過其中利潤是否真如其所說就需要實際下場驗證一番了。
相比創業,倒閉才是當前市場主流?
此前,鋅刻度在《“社恐”的年輕人為什么不去無人便利店?》一文中曾提到過,無人便利店雖然多選在商圈、街邊等人群易聚集的地方開設,但經過多點實地探查,其不佳的獲客能力展露無遺。
如某消費者就向鋅刻度提及,有一個落座于公租房社區附近商圈的無人便利店品牌,雖然坐擁超兩萬潛在消費者資源,但始終沒能撬動他們的購物需求,開設沒多久就以倒閉收了場,“那是一個很小的當街店面,里面放的東西也不多,嘗鮮逛一逛還行,等到過了新鮮期,再買東西大家還是習慣去離自己家更近的便利店,反正一般比較成熟的商圈和社區這些地方,總歸是不會缺少購物點的。”
獲客無疑是比利潤更核心的關鍵點。畢竟都吸引不了消費者進店購物,又何談獲取差價呢?
值得注意的是,以當前無人零售市場的結構來看,我國無人零售市場主要以自動售貨機零售為主,2021年我國自動售貨機零售市場份額為95.9%,其他無人零售市場份額為4.1%。即是說,市面上主要的無人零售業態是無人便利貨架/貨柜,或者自助販售機。
這或許是市場最殘酷的選擇,也是被諸多加盟廣告說得頗為意動的合作商們,如今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有專家認為,無人便利店面臨的最大瓶頸,始終還是供應鏈、選品、品控、物流等在內的運營能力。換句話說,無人便利店想要獲得一定的發展空間,運營成本低、便捷體驗好、商品的流轉率高等,是相關從業者必須達成的目標。
而且目前相關技術和系統還沒有達到非常成熟的狀態,在智能運營系統整體未完全成熟之前,無人便利店還會繼續接受運營安全性的考驗,且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商品漏付和偷盜行為。
據某咨詢機構發布的《中國無人零售行業市場報告》調查顯示,無人商店機器易發生故障、用戶體驗感差、產品品質難以得到保障等問題不斷凸顯。“盲目燒錢擴張的無人零售項目無法取得場景貼合度、補貨成本、用戶貼合度等多方平衡,大規模融資難以持續。”
可見,不論加盟商們將標簽寫得再豐富、把口號喊得再美好,這些debuff的存在,都會一如既往如陰云般籠罩在無人便利店賽道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