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陳重山
來源:雪豹財經社(ID:xuebaocaijingshe)
7月28日,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每日優鮮因最新一輪2億元的融資未能交割成功,公司面臨解散。受消息影響,每日優鮮的股價觸底,當日收跌42.55%至0.135美元。
隨后,每日優鮮在公告中宣布,對業務戰略進行重大調整,暫時關閉前置倉業務并進行員工優化,預計這些重大調整將對公司的財務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告稱,2021年前三季度,前置倉業務貢獻了公司總營收約85%。公司將根據業務發展決定是否以及何時重新開放前置倉業務,同時全力維持次日達、智能生鮮和零售云業務的正常運營。此外,截至7月28日,公司與山西東輝的交易尚未完成,也未收到2億元股權投資。
9個月前(2021年10月28日),雪豹財經社曾在《誰是每日優鮮的敵人》一文中,對每日優鮮面臨的危局做過梳理和分析。文章的核心觀點包括:
1)靠前置倉打天下的每日優鮮,正在悄然降低對重資產的布局。前置倉模式不具備到店場景,純粹依靠線上流量,在流量獲取方面可以說是跛腳走路。2)從傳統生鮮電商到社區小店,再到社區團購,每日優鮮在不同階段面對截然不同的挑戰,它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每日優鮮恐怕很難再熬到對手消失。
如今,這家曾頭頂“生鮮電商第一股”光環的公司,再一次走到了懸崖的邊緣。
靠前置倉打天下的每日優鮮,悄然降低了對重資產的布局。
每日優鮮是前置倉模式的開創者,但截至今年6月30日,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從鼎盛時期的1500多個縮減到625個,少于晚三年成立的叮咚買菜。前置倉在每日優鮮的戰略地位也在下降,與智慧生鮮和零售云并列為三大引擎。
今年6月,每日優鮮在美股上市,交易首日即破發。截至10月27日,股價已較最高點跌去近七成。
2014年至今,從傳統生鮮電商到社區小店,再到社區團購,每日優鮮在不同階段面對截然不同的挑戰。華創資本管理合伙人吳海燕曾說,每日優鮮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但它的早期對手已銷聲匿跡。
但這一次,社區團購以壓倒性的優勢,對前置倉模式展開了“降維打擊”。面對來勢洶洶的新物種,3年虧損68億元的每日優鮮,能否渡過這一劫?
2014-2017年
前置倉:降維打擊傳統生鮮B2C
2014年10月,徐正辭去聯想集團的農業部門主管職位,創辦每日優鮮。
彼時,生鮮電商正值迅速發展期,并迎來了一波融資熱潮。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顯示,2015年,生鮮電商GMV達到542億元,同比增速為8%。同年,該賽道發生融資76起,融資金額27.82億元,創辦不久的每日優鮮也獲得了天使輪和A輪融資。
但蛋糕已被綜合性B2C電商瓜分:企鵝智庫數據顯示,2015年,天貓在生鮮電商行業的滲透率達到43.8%,其后三名分別是京東、天天果園和順豐優選。
面對諸侯割據的戰場,每日優鮮想突出重圍,必須另辟蹊徑。
當時,綜合性B2C生鮮電商采取傳統打法,通過快遞從城市中心倉發送到消費者手中,最大的痛點就在于時效慢、不夠“鮮”。2015年,編劇六六在京東商城買了8箱山竹,收貨后發現有黃爛現象,退貨無果后便在微博上“討伐”京東,一時成為輿論熱點。據艾瑞數據,直到2020年,“生鮮不鮮”仍占據生鮮電商投訴量的20%。
2015年5月,每日優鮮首創“城市中心倉+前置倉+配送到家服務”模式(以下簡稱“前置倉模式”),試圖解決生鮮倉儲與配送難題。
每日優鮮的前置倉設在居民區2~3公里處,用戶線上提交的商品訂單,能“2小時極速達”配送到家,最大程度地解決“生鮮不鮮”的問題。
前置倉模式還可以減少送貨途中的損耗。易觀智庫的一份報告顯示,生鮮品類的損耗率約為20%~30%,主要發生在倉儲與配送環節。相比之下,每日優鮮在北京市場的損耗率僅為1%。
自2015年以來,每日優鮮不斷融資,投入重資產建設大量前置倉,到2019年達最高峰約1500個。
前置倉模式以新物種的姿態,對傳統電商的生鮮B2C模式展開了“降維打擊”,每日優鮮的業務迅速爆發。
2015年11月,每日優鮮月訂單突破100萬單,月交易額超5000萬元。到2017年8月,徐正宣布,每日優鮮已覆蓋全國14個核心城市,已在一線城市實現整體盈利。
過去數年來,每日優鮮不斷融資。據企查查,截至2021年4月,每日優鮮共發生融資事件11次,在生鮮電商中次數最多;共計融資142.71億,數額最大。生鮮電商這個賽道,2010-2021年4月的10來年時間,融資總額為463.4億,每日優鮮一家占比超30%。
2018年-2019年
前置倉 VS 社區小店
前置倉模式最大的優勢是“快”。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稱,該公司產品1小時內就能送達用戶,跟從附近超市把東西拎回家時間差不多。
但是,一種比超市購物更方便快捷的新模式正在迅速崛起——開在居民區門口的社區小店。
2018年,蘇寧小店開店超過4000家,截至2019年底達到6000多家。盒馬鮮生也在2019年推出針對社區市場的盒馬mini。
被稱為“小業態”的社區小店足夠小,門檻低、成本低、可快速復制;也比每日優鮮距離消費者更近,實體店+App(小程序)雙店模式,更便于消費者體驗和吸引回頭客。
更重要的是,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僅僅是倉,社區小店卻亦倉亦店、店倉一體化。門店主打線下銷售,也能成為倉庫,為線上銷售提供倉儲服務。線上線下共用倉儲,在降低損耗的同時,人員、場地可以復用,人效坪效均得到提升。
每日優鮮仍然堅守前置倉。王珺認為,與社區小店相比,前置倉選址無需臨街、裝修成本低、倉儲量大,故效率更高。在成熟城市,每日優鮮的年坪效達到10萬元。但據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透露,2020年7月,盒馬mini年坪效已達到20萬多元,且實現整體盈利。
除了成本更低,社區小店更大的優勢還在于流量獲取。
社區小店除了線下銷售的功能,還能為線上引流。百果園還通過淘寶直播,引導消費者到線下門店消費,從而形成閉環。
相比之下,前置倉模式不具備到店場景,純粹依靠線上流量,在流量獲取方面可以說是“跛腳走路”。2021年一季度,每日優鮮有效用戶(支付款項超過銷售產品相關成本的交易用戶)數從上一年的870萬人下滑至790萬人。
線上獲客成本很高,但2018年至2020年經營現金流分別為-17.24億元、-19.67億元和-16.12億元的每日優鮮,已顯得有些捉襟見肘。這3年間,每日優鮮用于市場推廣和銷售的費用分別為7.95億元、7.40億元和5.8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從22.45%降至9.60%。
王珺在2019年底接受《財經》采訪時表示,每日優鮮獲客成本已壓低至30~40元,但也需要提高客單價才能覆蓋成本。據招股書,每日優鮮平均客單價為94.6元。
這導致每日優鮮流量增長緩慢。2018年至2020年,每日優鮮的有效用戶數量分別為510萬人、720萬人、870萬人。2021年Q1,有效用戶數下滑至790萬人。
每日優鮮的前置倉與盒馬mini的社區小店,誰才是生鮮電商的終極模式?
2020年至今
前置倉 VS 社區團購
2020年,侯毅與王珺有過一次隔空互嗆。
侯毅認為,盒馬mini將成為生鮮電商新零售的終極模式。2019年3月,盒馬曾實踐過前置倉模式的盒馬小站,但一年后就全部關停,轉向社區小店。侯毅反思,當時做前置倉是定力不夠吃了虧。王珺則回懟稱,“通則不痛”,核心能力具備了,商業模型才能跑通。
然而此時,無需倉儲的社區團購已然爆火。
2020年以來,美團、拼多多、滴滴、京東、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相繼入局,用價格優勢搶奪地盤,酣戰至今。
社區團購興起的核心優勢在于低價。東吳證券數據顯示,社區團購整體比線下商超便宜20%~25%,而以每日優鮮為代表的生鮮電商比線下商超貴20%~25%。
社區團購采取預售+自提模式。消費者根據需求提前下單,團購平臺直接從生鮮產地采購直發,消除了倉儲成本。次日送達團長家后由消費者自提,減少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承擔銷售、售后和服務職責的團長,在社區范圍內自帶流量。
據東吳證券,2020年,每日優鮮平均每單履約成本為19.6元,占營收的比重高達29%。履約成本包括倉庫租金、配送員工資。徐正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每個前置倉初期成本約6萬~10萬元,還不包括投入使用后的運營成本。
而社區團購在這方面的成本,幾乎為零。
招股書顯示,每日優鮮2018年至2020年共計虧損近68億元,且短期內可能無法維持正現金流。另一家前置倉模式叮當買菜,2021年上半年虧損超33億元。2019年和2020年,叮咚買菜分別凈虧損18.73億元、31.77億元。
這讓前置倉模式遭受質疑。譬如侯毅,他認為前置倉是偽命題,不可能盈利,甚至只是“騙投資人錢的擊鼓傳花的投資游戲”。
直到2019年仍然認為社區團購天花板明顯、很難成為主流購買習慣的徐正,在今年6月公司上市前后,已經開始悄然調整公司的整體運營策略。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每日優鮮還提出(A+B)×N(即(前置倉+智慧菜場)×零售云)的新戰略,此舉意在弱化前置倉的地位。截至2021年6月30日,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已從最高峰時期的1500個縮減到625個。
但更新的新物種已成燎原之勢,這一次,每日優鮮還能熬到對手消失嗎?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