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王敏 李秋涵 鄒帥 唐亞華
編輯 | 唐亞華
學歷卷起來了。有人說,沒個博士學位在學術圈就沒有“硬通貨”。然而,博士劇增隨之而來的是,博士含金量也在下降。
最近,北京大學知名教授陳春花因學歷問題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原因是,陳春花獲取博士學位的“愛爾蘭歐洲大學”并不在官方認可的大學名單內,也就是所謂的“野雞”大學。目前北京大學的網站上已經刪除了陳春花的教育背景。
巧合的是,近日,湖南邵陽學院花費1800多萬元引進23名菲律賓亞當森大學哲學博士的事件也在網上引發熱議。事情的關注點一方面在于其中22名博士之前便是該學校的工作人員,另一方面是,上述博士就讀大學的含金量遭到質疑。
一直以來,部分東南亞博士屬于留學鄙視鏈最底端,被外界稱作“水博”。但有網友說,提升學歷是解決職場迷茫和職業瓶頸最有效的手段,對一類人來說,博士學位就是錦上添花,什么學校不重要。還有一種是類似于邵陽學院的做法,學校想升級,博士學位是直接的評價指標,而逃離國內讀博的“地獄模式”,轉戰更輕松的“水博”,也不失為他們的一種辦法。
今天,深燃和幾位被當成“野雞博士”的人聊了聊他們的經歷和感受。他們中,有的人選擇去東南亞讀博士,就是不想過得太卷;有的人認為,所謂的“水博”更適合需要稍微做學歷提升的自己;還有的人參考了學校排名,每天學習也很苦,委屈于自己被冠上了“水博”的稱號。
以下,是他們和“水博“稱呼共存和斗爭的故事。
知道東南亞博士含金量不高,
但我不想“卷”了
Gina | 26歲 馬來西亞某大學博士在讀
我本科是國內一所985大學,在英國讀完碩士后,回國在省會城市工作,但工作了半年,就因為一些個人原因,確診了抑郁癥。當時的狀態已經沒有辦法正常工作,于是去年,我決定繼續深造,讀個博士,開始申請大學。
選大學時,我主要是根據QS排名來篩選的。我的學歷背景并不算差,成績也都是良好,也申請到了馬來西亞排名比較靠前的大學。
選擇馬來西亞,就是因為我不想再“卷”了。其實我自己也覺得東南亞博士含金量可能沒有那么高,如果我學術能力足夠強,我可能就去歐美那邊讀博了。
我偶爾也會自我調侃稱,是來“水博”,但我也不是完全想靠“躺平”就能博士畢業。只是根據我之前的了解,在馬來西亞讀博士相對好畢業,科研壓力沒有那么大。至少不會說因為導師有一票否決權,出現導師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被卡住畢不了業的情況。
今年3月來到這邊,到目前為止,我對我的博士生活還是挺滿意的,日常沒有那么忙,而且都是夏天,基本上每天都能見到太陽,我之前一直吃的抑郁癥藥,現在也停了。
很多人覺得東南亞的學歷比較水,我覺得可能跟魚龍混雜的中介市場有關系。我申請學校的時候,就差點被中介騙。
很多中介打著旗號稱“不用出境、不用發文章、不用答辯”就能畢業,如果真是這樣,我也會覺得這樣的博士非常水。在對中介行業有所了解之后,我發現,所有說保錄取、包畢業、不用出境就能實現學歷認證的,都是騙子中介。我也是碰壁好幾次才找到一個靠譜中介。
讀博這件事兒,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辨別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誰都相信。至于博士的含金量以及能給未來找工作提供的加成,我覺得,主要在于個人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最近菲律賓博士被熱議,那幾位老師“組團”就讀的大學,曾于2021年11月被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列入“學歷學位認證加強認證審查”名單之中,QS排名在600名之后。
我的看法是,每個國家都有比較水的學校,不能因為某些學校的問題就全盤否定。一些工作了很多年的高校老師出于職場壓力,為了迅速拿文憑評職稱到國外讀博,類似的事情并不少見。但讀博士,還是要找能夠獲得學歷認證的,在讀博期間,也要盡可能做出科研成果。
博士學位只是敲門磚,
SCI文章才是硬實力
李蕾 | 29歲 泰國某大學博士畢業
我的博士是在泰國讀的。別人問我在哪里留學,我說泰國,他們一般都會投來比較驚訝的眼光,然后接著問為什么去泰國,或者說真是去了一個“好地方”,后面問的基本上都是人妖、榴蓮這些和旅游相關的東西,他們對泰國的了解還是基于這些。
有些人說東南亞博士很水,學費低,生活環境差,我一位同學在找工作時遇到過一所高校,看到是泰國留學的博士,就沒有給面試機會,甚至說出寧缺毋濫這種詞。我認為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去體驗過。比如泰國,貧富分化很大,其中不乏貴族和精英。像我的博士導師,他從高中開始就在美國留學一直到博士畢業,他父母也是高校的教授,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就已經是留美博士。
在我看來,我們綜合實力并不弱,而且,博士就業,學歷只是敲門磚,更多的是跟個人的科研能力和綜合能力相關。求職時,不管你是東南亞博士,還是歐美博士,或者國內重點大學211、985的博士,只要手上有非常多的SCI文章,發表的文章夠好、能力夠強,就會受歡迎,這是硬實力,并不是靠作假就能做出來的。
我并不覺得我們學校水,我所畢業的學校是泰國非常有名的大學,上課都是純英語,我的老師也都具有海外留學背景,而且學校也會經常從歐洲知名大學請客座教授過來給我們講課,有很多對外交流的機會。我們每周的作業都非常多,畢業要求也非常嚴格,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當然我也知道有一些去東南亞讀書的人是想混學歷,其實像最近爆出來的邵陽學院“引進”菲律賓博士的事情,是因為國內有很多高校老師想快速提升學歷,而一些黑心的中介就利用這種心理推出了很多有問題的項目。
我也碰到過菲律賓畢業的博士,側面了解過他們的畢業要求,確實非常簡單。但我想說在哪個地方都有好學生和壞學生,不能一概而論。據我所知,馬來西亞的很多大學QS排名也都很靠前,而且畢業難度也很高,泰國也是如此,這兩個國家很多大學的教育質量并不低。
而且,從整個留學市場來講,除了極少量可能QS前100、前50的頂級名校教學質量非常高之外,大部分國家的本科或者是碩士項目某種程度上來說并不難畢業,在海外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真正收獲的其實是生活能力、科研能力、開闊的視野和更多的機會。
為了去大專院校教書,
我讀了一個“水博”
張玉 | 32歲 馬來西亞某大學博士在讀
我現在正在一所馬來西亞的學校讀博,也就是傳說中的“水博”。
其實在2019年的時候,我考過廈門大學的博士,初試成績排在前三。但我有一份有編制的工作,考慮到博士要讀4年,當時家里也需要用錢,我不想完全脫產,沒有舍得離職,就放棄了。
我是在一所中專學校當老師,兩年后,我實在受不了現在的工作了,也不甘心一直在這里上班。于是我計劃,拿到博士學歷,去大專院校當老師。
考慮到不想脫產和畢業難度,我選了好多學校,一開始是泰國的,后面是菲律賓的,發現太貴了,然后咨詢了同學,就選了一所在馬來西亞的大學。
這所學校錄取要求不高,錄取通知書簡直就是批發。但是有了通知書還不行,要雅思過了6分才可以學習專業課,因為這樣,退學的人特別多。
不過我本來英語就過了八級,所以第一次裸考就拿到了6分,剛好達標。
這里費用也不貴,我一年交三次費用,一次3334馬幣,三年下來花費在6萬元人民幣左右。
更重要的是,讀博三年,我只需要在馬來西亞的學校待夠一年。我現在在備孕,我的計劃是在休產假的時候,申請長一點的產假,就去馬來西亞,把時間待夠。也就是說,我可以不完全脫產,把這個博士讀下來。
在這個學校,讀博還是很辛苦的。令我意外的是,他們真的教會了我怎么做學術。我去年5月入學到現在,基本沒有休息過,教授對我也很嚴格。
很多人都說馬來西亞都是水博,據說這個學歷國內招聘都不認的,處在鄙視鏈底端。
我其實心里不覺得自己是“水博”,也不太想應付,而是想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讀博機會,發點好文章。
其實我挺后悔當時沒有去廈門大學,可是人生嘛,哪能事事如意?當時完全脫產,4年沒有收入我是活不下去的。
在我能接受的范圍內,這是最適合我的,別人怎么說我不在意,我相信到時拿著學術成果,我肯定可以找到大專院校的工作。退一萬步,實在不行我就繼續窩在現在的中專學校。
對于要讀博的人,要是條件允許,我建議還是讀國內好學校吧,一路讀上去,不要中斷。
QS排名前100的學校,
被認為是很水的“馬菲博士”
Amy | 27歲 馬來西亞大學博士在讀
我本科在美國讀的,碩士在歐洲,博士選擇來到馬來西亞。目前在馬來西亞大學讀教育專業,現在是第六個學期了,我希望我能在后年順利畢業。
讀博前,我研究了一下。因為讀博最少也要四年,當時想回到美國去,但我沒有申請到前100大學的獎學金,我本科已經花了很多錢了,想到讀博四年還要自費,感覺負擔不起。我就拿著QS前100的學校挨個查,試了很多所院校,最后馬來西亞大學錄取了我。這邊消費不算高,一年花費10萬左右就能過上比較舒服的生活。
這所學校的工科、醫科、教育、法律都很不錯,讀博的時候我出去開學術會議、參加國際組織的實習,大家聽說是馬大來的,都比較認可。一直以來我們也都沒有對在馬來西亞讀博士,或者在馬大讀博士這件事有什么其他的看法。
最近,網上的輿論確實有很多偏見。當時國內一篇報道出來,同學們還在群里討論,我們每天苦兮兮地學習,擔心畢不了業,結果突然就被冠上了“馬菲博士”的貶義稱號。實際上,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教育層級完全不一樣,QS排名前1000里面菲律賓的學校都很少,但是前200里面,大馬的學校就有5所了。
東南亞讀博,也不都是大家認為的“水博”。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教育水平高一些,印度也有很不錯的公立學校,菲律賓相對差了一些,但也有公立私立之分。我還有同學在南非讀博士,別人一聽非洲那么落后,教育水平肯定不咋樣,但其實南非有不少好學校,開普敦大學就出過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我覺得大家的誤解可能來自于幾個方面。一是把對國家的刻板印象和它的教育水平捆綁,沒參考正規的排名和科研實力去看。二是因為類似邵陽學院這件事情,一棒子打死了所有在東南亞讀博的同學。三是這兩年留學中介總是在宣傳東南亞留學,上兩年網課就能畢業,所以不少學生就稀里糊涂來了大馬,面臨畢業才發現根本不能蒙混過關。
第四個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一所學校對申請留學的學生做高考成績要求的時候,大家會覺得這個學校厲害。反之,不要求高考成績的學校就“水”。馬來西亞的學校就是不卡高考成績,但畢業難。
我認為,現在國內的就業市場不會對馬來西亞讀博的學生有偏見,因為面試官還是會看QS排名。但有一點是,國內對于第一學歷看得比較重,所以也是給想留學的人提個醒,碩博的留學經歷并不能覆蓋第一學歷,還是要結合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來。
很多二三流高校還在輸送
所謂的“野雞博士”
銳清 | 35歲 某高校教師
我在國內一所高校讀了本碩博,后來回到了老家的一所二三流高校任教。
我們這類型高校,普遍面臨一個問題是,要想申報碩士點,學校教師中,博士學位的人數占比是個關鍵指標。學校一般有兩個方案,一個是引進博士,第二個就是內部培養博士。引進博士有可能留存率不高,內培是更適合的選擇,也就是鼓勵老師們考在職博士。
但現實情況是,國內的博士越來越難考,考上后發論文也難度很大,畢業越來越難,老師們要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我們有個同事讀在職博士四年了,因為論文沒通過還沒畢業,那個學制是六年的,六年沒畢業他就要被清退。
另外,讀在職博士期間,前兩年課程比較多,老師們基本上就不能在本校上課了,任職的大學只給發基本工資而沒有講課費,經濟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在國內讀博士的難度非常大。而國外某些大學的博士在申請、考核、畢業方面都比國內更容易一些。
學校也會考慮到這些,又想快速提升學校的博士占比,國外的一些不受教育部認可的高校的博士,就成了很多高校和老師默認的選擇,地方主要是東南亞和韓國。大家都知道這博士含金量不高,但學校評選碩士點或者是申請一些資源的時候,是可以算數的,老師自己也可以享受一些權益。
這兩年因為疫情,只要在國內上網課就行,對很多老師來說不用出國,節省了很多花費和時間,更方便了。
拿到博士學位證書后,老師們的學歷能被所任職的學校承認,也能拿到相應的博士引進費用,也就是所謂的“安家費”。不少老師的想法是,如果長期打算留在所在學校,只要學校認可這種學歷就行,哪怕是“野雞博士”。但也有的老師計劃將來去別的高校,知道這種學歷很可能不被認可,猶豫之后就放棄了。
我的觀點是,涉及到學術問題,還是要有底線。陳春花事件在我看來是觸碰底線的行為。我認為行業內如果有論文造假、學位造假,應該有個懲戒規則。用不正規大學的博士學位從業,應該算學位造假,有些已經畢業的博士被教育部抽查出來論文不合格,算論文造假,都應該得到懲罰。師德問題就應該是一票否決制。
在我們這個圈子里,想要一個有長期價值的硬通貨,我建議還是要考一個正規大學的博士。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于unsplash。應受訪者要求,文中Gina、李蕾 、張玉、Amy、銳清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