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孫鵬越
來源/鋅財經(ID:xincaijing)
今天,是左暉逝世一周年,那個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的男人,從開創鏈家,到搭建線上開放平臺貝殼找房,并一步步帶領貝殼從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房產經紀賽道的領頭羊。
而他患病逝世也是貝殼最艱難的時刻,伴隨著房地產經濟下行、“房住不炒”政策的下發,房產經紀賽道人人自危,貝殼只能被迫裁員。
裁員、港股上市、繼續裁員……貝殼這一年足夠的跌宕起伏,也讓資本和員工開始不再信任它。如果左暉看到如今這番景象,不知會作何感想?
貝殼在香港上市的這一天特別魔幻,高管們在前臺笑嘻嘻敲鐘,員工們在公司苦哈哈地等著離職。
上午剛敲鐘,下午高管們就開啟了一場長達2個多小時的線上會議,普通員工可以選擇性線上旁聽。貝殼執行董事、COO徐萬剛公開表示:“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時,利潤卻大幅度上升,唯有徹底削減費用才有可能做到?!?/p>
徐萬剛特意舉了“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事跡,并且表示稻盛和夫的日航奇跡,就是建立在大裁員的基礎上。如此旗幟鮮明地表態,意味著上市后的貝殼,還將繼續裁員。
至此,貝殼第三次大裁員愈演愈烈。
失去核心的這一年
2021年是疫情和經濟無比動蕩的一年,對于貝殼而言,也是滑向谷底的一年。
房地產經濟下行、大規模裁員、中概股“預摘牌”……除了這些以外,最讓貝殼元氣大傷的還是創始人左暉的逝世。
左暉之于貝殼,是精神支柱;之于房產中介行業,則是一個開創性的角色。在左暉的帶領下,鏈家把房源搬到線上,升級成鏈家網,又從直營的鏈家基礎上,搭建出貝殼找房這個開放平臺,吸納更多的優質房源。風頭正勁的貝殼正在挑戰行業龍頭的地位,而一切都隨著領頭人的離去戛然而止。
2021年貝殼由盈轉虧,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貝殼平臺完成了超過450萬筆房產交易,合計總交易額達到38535億元;全年凈利潤虧損5.25億元,上年同期為27.78億元,同比減少118.87%;毛利率也從2019年的24.5%降至2021年的19.6%。
貝殼全年凈虧損5.25億元,如今股價相比發行價的20美元已經腰斬。背后的資本也是相繼離去,軟銀、高瓴資本一再減持,只有騰訊還不離不棄。
而新CEO彭永東上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舉起裁員的“屠刀”,把“人員優化”貫徹到底,先動COO線,再動CTO線,“一體兩翼”戰略全部覆蓋,10個人里留兩個,要么轉做房產經紀人,要么到家裝業務去,要么拿補償走人。不到一年的時間,貝殼已經進行了三次的裁員。
第一次裁員是2021年下半年,貝殼就關掉了超1800家門店,涉及上海地區產研和金融部門,流失近9萬的經紀人;
第二次裁員是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貝殼已有20多位中高層離職,包含金融副總裁、總經理、總監等職位;
第三次裁員就是今年五一前后的裁員,先是4月份砍掉了成都全線產研,然后五月份對涉及產品、研發、運營、集團職能等崗位進行裁員;其中新拓展的家居家裝、普惠居住新業務也慘遭毒手。
據Tech星球報道:此次裁員,貝殼COO線和CTO線的裁員比例綜合在40%-50%之間,不同部門的裁員比例有所不同,會出現大量的業務整合,部分城市會根據市場情況對一些部門進行合并精簡。并且,貝殼原本一年兩次的晉升機會和調薪窗口也已經關閉。
據貝殼2021年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貝殼經紀人共有51.55萬人;到了當年12月31日,降至45.45萬人,縮減逾6萬人;在這短短三個月中,貝殼的線下門店也減少2900家。
等經歷完第三次大裁員以后,貝殼經紀人還能有多少萬人?線下門店還剩多少家?
連續三次的大裁員,意味著貝殼從粗放式經營,轉變為精細化運營,畢竟曾經的輝煌一去不復返,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壯志未酬先裁員
剛剛香港上市的貝殼,它的股權結構已較兩年前美股上市時發生了較大變化。
據招股書顯示:2020年8月,貝殼在紐交所上市,當時左暉持股占比46.8%,彭永東持股為3.6%;機構類股東里,騰訊以12.3%的持股比例排在第一位,軟銀10.2%、高瓴5.3%緊跟其后;而現在,彭永東持股占比4.8%,左暉家族持股23.3%,騰訊持股10.8%;軟銀、高瓴資本已經徹底退出貝殼。
在經歷左暉離世、資本拋棄后,貝殼在2021年11月正式提出“一體兩翼”戰略:“一體”是二手房、新房交易;“兩翼”則是整裝大家居事業群與普惠居住事業群。
一體是貝殼的根基,房屋買賣流程復雜,中介無可取代。截至2021年,貝殼活躍門店數量超過4.5萬家,同比增長4.4%;2021年第四季度全國二手市場GTV同比下降43%,貝殼二手房交易同比下降41%,稍優于市場。目前來看,貝殼的基本盤算是穩住了。
再來看兩翼,租賃業務經過多年證明,是個利潤極低的業務,現在很多年輕人租房,避開中介再正常不過。而隨著“房住不炒”政策的下發,家裝家居業務確實是未來新趨勢。
但“一體兩翼”戰略,并不新鮮,反而有種炒冷飯的感覺。
鞏固房產,發展家居市場早在左暉在任時就已經在做了:先是推出了家居服務平臺“被窩家裝”,并向客戶交付了超過3500個家裝項目;然后在2021年貝殼還推出了自有的Home SaaS家裝家居系統。
如今左暉已逝,彭永東掛帥,貝殼繼續發展家居事業群與普惠居住事業群,4月20日,貝殼宣布完成對家裝家居品牌圣都的收購,價格約折合人民幣80億元。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圣都家裝已經在全國31個城市開設110余家門店,累計服務超15萬家庭。
80億收購杭州圣都家裝,看得出貝殼下了很大決心。但6.9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大眾的市場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短時間內很難做出成績。并且雖然“一體兩翼”口號喊得響,但這次裁員風波也波及到家居家裝和普惠居住新業務。
壯志未酬先裁員,貝殼的“兩翼”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誰能替代貝殼?
對貝殼而言,2021年是坎坷的一年,但2022年并還沒有給它“苦盡甘來”的希望。隨著疫情的爆發,貝殼最核心的上海和北京房地產市場受創嚴重,而這兩個城市是貝殼33.2%的凈收入來源(2021年)。
房地產行業因政策波動導致衰落,不確定性導致恐慌蔓延到整個行業領域。但還是有眾多新玩家入局,試圖造出第二個貝殼。
不管是傳統的物業公司,還是新興的互聯網企業,都盯上了賣房生意:阿里入股易居,字節跳動投資麥田房產,京東上線“自營房產”,線下布局門店“好房京選”;房地產開發商也成立房產經紀品牌,如恒大的“房車寶”、碧桂園的“有瓦”、龍湖的“塘鵝”……
而這些新玩家也不用擔心員工的招聘問題,直接可以接盤被裁掉的貝殼經紀人。
另一方面,Z世代的年輕人已經將房產中介和高價劃為等號,更愿意從垂直租房平臺,轉向微博、豆瓣、小紅書、抖音、閑魚等平臺,貝殼勢必會面臨中小中介機構和個人房東的雙重競爭。
一邊是有資本支撐的新玩家虎視眈眈,一邊是年輕用戶群體的“拋棄”,連續三次裁員的貝殼,如何能守住自己的城池?是借助港交所上市的機遇而新生,亦或下沉被新房產經紀品牌所代替,還需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