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電動車身價飆漲,“年銷500萬輛”成泡影?

2022-03-24 16:51:05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DoNews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撰文 | 趙哲峰

  一周內連漲3萬元,特斯拉“等等黨”哭了。

  3月10日,Model 3/Y雙電機版價格集體上調1萬元。

  5天后,上述車型價格再次上調1.8-2.0萬元。

  2天后,Model Y單電機版價格上調1.5萬元。

  2021年瘋狂降價的特斯拉,漲價的時候也是一點都不含糊。

  對于燃油車主來說,這可能是近期讓他們最欣慰的消息了吧。

  而這只是近期電動車集體漲價的一個縮影。自3月初以來,包括特斯拉、小鵬、哪吒等造車新勢力,以及比亞迪、廣汽埃安、奇瑞新能源等傳統品牌在內的多個品牌,紛紛宣布旗下電動車型價格上調,幅度在幾千元至上萬元,涉及超50款車型。

  由于2021年的驚艷表現,去年底,產業人士對新能源車前景普遍抱有樂觀預期,“年銷500萬輛”成為主流論調。更有部分激進人士認為,今年有望突破600萬輛。

  但面臨眼下諸多不確定因素,這個預期還是兌現嗎?

  電動車怎么突然貴起來了?

  本次電動車漲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塊:其中一塊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另一塊則是政策因素。

  先說原材料。

  其實自從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爆發后,相關原材料的價格就一直在漲,只是最近,漲勢有些離譜了。

  公開數據顯示,進入2022年以來,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鈷、鎳、碳酸鋰的漲幅分別達到10%、66%、56%。

  這其中的導火索,自然是烏俄戰爭。

  這對斯拉夫兄弟不僅控制著相當大體量的電池原材料資源,還包括芯片、汽車線束等相關原材料資源。

  其中,俄羅斯的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就是全球最大鎳生產商,年產鎳量約占全球10%左右,整個俄羅斯純鎳供應量更是占全球15%以上。

  芯片原材料方面,全球芯片制造業70%以上的氖氣供應都來自烏克蘭,俄羅斯則控制著全球40%的鈀金屬供應。對于本就受疫情影響的芯片制造業來說,戰爭無疑讓其產能進一步受到限制。

  除了原材料短缺,政策變化也是導致電動車集體漲價的一大主因,包括補貼退和積分貶值。

  補貼方面,自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

  其中,續航里程在300-400km之間的純電動車型,補貼較2021年減少3900元;續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km的純電動車型,補貼較2021年減少5400元。

  例如這次漲價幅度較大的零跑,其C11車型根據不同配置價格上漲了2-3萬元,就是受到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和補貼退坡的共同影響,這在其官方聲明中也有所說明。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積分的交易價格也在下滑。哪吒汽車創始人方運舟對媒體表示“2021年,純電動車積分均價為2000元/分,但到2022年初,已回落至1000元/分左右”。

  總的來說,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政策變化的共同作用,導致了今天電動車的集體漲價。

  成本壓力逐層遞進,車企撐不住

  有一個問題是,原材料價格已經漲了一年多,為什么現在車企才漲價?

  實際上,這跟新能源汽車多層級的產業結構有關。

  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初期,是由中游電池供應商承壓。原材料漲價后,供應商會先用庫存支撐一陣,庫存用完后,因為之前跟車企簽了長單協議,所以也只能繼續獨自消化成本壓力。

  但從去年底開始,部分供應商的協議便會到期,其就有了重新定價的機會。另外,最近原材料價格暴漲,可能也會導致部分供應商撕毀協議,不惜以賠償違約金的代價,來抵御成本上漲。

  而當成本壓力傳導至下游車企,車企同樣不敢隨意漲價。無論是從市場競爭力還是從品牌口碑的角度考慮,漲價都容易產生負面影響。我們可以回想燃油車時代,似乎很少有車企官宣漲價的案例,更別說這種集體漲價了。

  所以在去年底新能源補貼即將退坡的時候,包括比亞迪、蔚來、小鵬等車企,就提前一個月左右將此事告知消費者,提醒其年前訂車,這樣即便年后提車,產生的額外成本也由車企來承擔。其中,比亞迪更是撐到了2月1日,才正式官宣漲價。

  由此可以推測,當中游的電池和芯片供應商漲價后,車企應該也是扛了一段時間,只不過最近俄烏開戰后,加速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車企才不得已提前漲價。

  換句話說,電動車漲價的本質,是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壓力已經完全轉移至下游車企。即使沒有戰爭,電動車未來也會漲價,而且這個時間點也不會太久。

  漲到什么時候?

  關于這個問題,目前大多數業內人士還是持相對樂觀態度。

  例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就指出“當前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不可持續,最終仍然會回歸到理性的市場定價”。

  哪吒汽車創始人方運舟也認為“按照市場的規律,動力電池的原材料價格不會一直處于高位,勢必會回歸理性”。

  此外,一些研究機構也發表了類似看法。

  其中,東吳證券發布研報稱,長期來看,全球的鎳產能正在逐步釋放,供給緊張將得到緩解,且新產能多為一體化配套,可有效降低鋰電產業鏈成本。目前的鎳價上漲對產業鏈影響相對有限。

  中金公司則分析稱,目前電池漲價影響已落地,車企跟進調價,初步利空出盡。

  而且,最近原材料價格暴漲還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3月16日,工信部原材料司、發改委價格司、市場監督總局和反不正當競爭局四部委召開座談會,討論鋰資源保供穩價問題。國內鋰資源開發、鋰鹽生產、正極材料、動力電池等產業鏈的重點企業也一同參會。

  會議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共同加強供需對接,協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關系,共同引導鋰鹽價格理性回歸,加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更好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相信不久后,就會有相關政策出臺穩住市場。按常理說,原材料價格在市場情緒回歸理性后將趨于穩定,新能源車價格也不可能一直頻繁上漲。

  只是我們要注意,新能源車越來越貴或將是未來幾年的常態。因為原材料“供不應求”的狀態短期內根本無法改變。

  目前,行業普遍認為,隨著疫情好轉,芯片供應將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實現供需平衡。但電池則顯得有些遙遙無期。

  有分析人士指出,初步估計2022年全球鋰供應增速約為24%,但是需求端增速卻有近40%,供需不平衡的狀況短期內無法緩解。

  此外,全球新興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預測,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將達406GWh,供應則僅為335GWh,缺口近20%。到2025年,這一缺口將擴大至40%左右。

  另據上海有色網預計,盡管未來3年,全球鋰資源釋產量將快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將達31%,但需求量增速在將達到36%。

  除了需求量的急劇增加,政策也將為電動車價格增添一些不穩定因素。例如從明年開始,新能源車補貼將徹底取消,另外新能源積分價格也隨時在變化。

  可以預見的是,至少在未來5年左右,電動車價格將穩步上升。

  對市場有何影響?

  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82.0萬輛和76.5萬輛,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6倍和1.5倍。

圖片來源:乘聯會圖片來源:乘聯會

  盡管受到春節假期影響,但新能源車市場整體依舊保持了跟去年(同比增1.6倍)接近的增速。但細看銷量結構會發現,A00級別車型同比增速只有85%,遠低于市場整體水平,相比去年的增速(同比增205%)也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或與今年初新能源補貼退坡有較大關聯。由于微型電動車自身利潤空間較小,面對幾千元的成本上漲,車企無法承擔這部分壓力。

圖片來源:電動汽車觀察家圖片來源:電動汽車觀察家

  而此類車型消費者又對價格更為敏感,尤其是在新能源車下鄉活動的推進下,三線以下城市、縣城、鄉村逐漸成為微小型電動車的主力銷售地區,例如宏光MINI EV就是如此。這就造成了新能源從市場整體猛增,但微小型電動車增速下降的局面。

  此次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于微小型電動車來說,又是一次嚴重打擊。

  據崔東樹預測“芯片、電池等零部件的價格上漲,會給微型電動車帶來每度電(動力電池容量)超過100元人民幣的成本增幅”。

  由此推測,即使是電池容量最低的微型電動車,其在近期原材料成本上漲后,僅電池成本就要增長至少1000元以上,這還沒有把芯片等其他零部件的成本上漲算在內。

  面對微小型電動車成本上漲后的銷量危機,車企如何應對?目前來看,進行產品升級將是業內的主流趨勢。

  例如在去年底補貼即將退坡時,零跑就未雨綢繆,提前發布了新款T03車型,在成本已經不可避免要提高的情況下,索性就采用“量價齊升”策略,讓車輛擁有更強的智能化和輔助駕駛能力,并將整體售價區間拉高了1萬元左右,去沖擊更高級別的細分市場,以此來抵消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后續預計將有更多車企效仿此做法。

  此外,歐拉CEO董玉東也表示”單純的提升產品售價,消費者未必會買單,甚至會產生反感。因此,小型電動車產品價格的上漲,一定是伴隨著配置的增加和科技感的提升”。

  盡管這類策略必然會犧牲短期銷量,但這也是目前車企們唯一的辦法了。而且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可能也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催化劑。

  我們可以設想,即使沒有這次原材料價格的暴漲,隨著補貼退坡和積分貶值,以及后續相關政策(比如上海“車長低于4.6m不給上新能源牌照”這種)在更多地區的推廣,微小型電動車早晚會面臨轉型陣痛。現在讓車企提前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也未必是件壞事。

  “隨著產業的發展,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只有15萬元級以上的產品才有盈利空間。因此,當前的歐拉,必須要往上走。”董玉東補充道。

  結合以上種種因素,今年外界普遍預期的“新能源車年銷量500萬輛”可能不太容易實現。但長期來看,此次原材料價格上漲,并不會對我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轉型造成實質性影響。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