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格鼎
來源:錦緞(ID:jinduan006)
8月3日阿里巴巴-SW(HK:09988)披露最新一期季報,收入2057.4億元,同比增長34%。而若不考慮合并高鑫零售的影響,收入為1873.1億元,同比增長為22%。
阿里的業務正變得越來越重,表現在中國商業零售里的“其它”,即主要的直營業務——高鑫零售、天貓超市、盒馬、進口直營和銀泰百貨等——占比已從去年的20%提升到今年的27%。
與此同時,阿里的利潤變得越來越輕,商業分部(占總收入的87%)的經調整EBITA利潤率,從去年同期38%下滑到今年25%。所以阿里整個盤子是增收不增利的,收入增長34%,凈利潤下滑8%。
眾所眾知,互聯網公司的利潤率都在往下掉,但這個利潤率的下降也是有講究的,有兩個層次:
1是“重”,像阿里這樣的直營的和線下比例增多;
2是“硬”,像谷歌這樣的硬核科技比例增多。
當然,阿里也有它的“硬”,云計算中國份額第一。2017年10月,阿里高調表示3年投入研發1000億的達摩院是與云計算一體的,有技術成果都會應用在云計算上,還有卸任阿里CTO一心一意撲在達摩院和阿里云上的行癲張劍鋒,阿里云看起來一帆風順,其實從內里看也并沒有那么順,它在整個集團里的收入占比仍然不大,只有8%。
電話會里阿里介紹云計算業務——本來可以實現40%的增長。現實是29%增速創下新低,國外同行谷歌云實現54%的增速,亞馬遜AWS實現37%的增速。
阿里云的本來與現實之間的差異,在于有1個頭部客戶的海外云不能使用,這個客戶是字節跳動的國際業務(主要是海外抖音Tik Tok)。為啥不合作了呢?
原因嘛,不僅在于過去Tik Tok承擔的眾所眾知的外部壓力,還在于基礎的公有云業務,所有互聯網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再用外部的不劃算,也不利于終極的虛擬經濟“元宇宙”的發展。
字節跳動的海外業務不用阿里云使后者海外布局野心重創,6月10日字節跳動旗下的火山引擎首次召開發布會,推出智能增長技術體系和“火種計劃”,意味著字節跳動有意加速進入公有云市場。
業務變重利潤變輕,監管對平臺經濟的收緊,云計算這個第二增長曲線面臨隱憂且貢獻收入比例只有個位數,這是阿里業績和股價不振(大約相當于2018年初的水平)的幾個主要原因。
阿里穩預期、穩股價的方法,是回購:根據本次財報顯示,公司將回購計劃從100億美元增加至150億美元。這不免讓人想起零售界的遠古巨獸——沃爾瑪。
有投資者評論——沃爾瑪股價并未停滯。
確實,沃爾瑪近5年股價漲了3倍,可業績不漲股價為什么漲呢?因為它每年4次分紅,只要分紅高于市場利率就會有老錢買,“就是分錢它不香嗎”。從零售帝國到用資本手段把自己包裝成了一張債券,這是一種生命周期式宿命。
阿里的回購也是一種用資本手段提振市場信心的行為,CEO張勇是會計師出身,用這種方法不奇怪。
只是必須正視,阿里目前最大的增長點來自于過去馬云在位時的布局——新零售和阿里云(產業互聯網主要靠阿里云驅動)。新零售代表的利潤換軌,以及阿里云在內部收入貢獻上還不夠壯大是必須解決的,回購只是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