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王古鋒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公司未來的蓬勃與輝煌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每一位魅族人從清晨到日暮為之奮斗的點滴之中。”今年2月,黃質潘接任黃章成為魅族CEO,并發表一封內部信,信中如此說到。
近期,據企查查信息顯示,魅族科技的法定代表人也從黃秀章(黃章本名)變更為黃質潘,引發黃章徹底退居幕后的討論。
回顧魅族過去18年的成長經歷,魅族手機幾經波折,過去手機市場的藍海競爭也變成紅海競爭,但作為國內最早的智能手機品牌,近些年來魅族手機的決策上,走了不少彎路,銷量下滑、品牌力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魅族官方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數據,魅族手機的銷售量2016年為2200萬,2017年為2000萬,到2020年全年不足200萬。
魅族也從原來勢頭頗猛的手機品牌,淪為如今手機市場的邊緣品牌。
過去幾年,是魅族失之交臂的幾年,用黃章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自我膨脹”,由此導致產品線混亂,品控出現問題,線下渠道接連關閉,線上市場被其他手機品牌分食。
對不少魅族用戶而言,魅族是國內最早的智能手機,多位“魅友”對連線Insight說道,在十多年前的換機潮中,魅族是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機。
在最早的一批入手魅族的用戶里,林澤一直認為:“魅族手機驚艷的外表和細節設計是最打動自己的地方。”
長期使用魅族的馬瑞認為,Flyme系統的細節,懸浮窗的設計,相比于臃腫的MIUI、老氣的華為,至今仍是最好的手機系統。
看著如今魅族的頹勢,從前熱愛它,并自稱為“煤油”的粉絲們心情復雜,“品牌下滑的這些年,真愛粉都是對魅族又愛又恨,怒其不爭,很可惜,魅族在性能和價格上并沒有更多的改變。”馬瑞告訴連線Insight。
早在2018年的時候,魅族已經提出了全面高端化的規劃,但這一策略并不成功。
今年3月初,魅族發布新手機魅族18,綜合軟硬件配置和性能表現來看,起售價達到4399元,被外界評論為高價低配。
天貓平臺月銷數據顯示,3月8日開售后,這款手機在魅族旗艦店的月成交量僅為5334筆。
如今正值魅族18周年,歷經5G換機潮,芯片短缺,機海大戰,魅族在安卓機里掀起的聲浪已經越來越小。
相比于其他手機品牌大張旗鼓的開發布會、定目標、搶市場,魅族的成人禮上沒有歡歌與頌詞,關注度也不高,只剩下一些“煤油”還在討論它。
“現在已經有點恨不動,雖然魅族是我的第一款智能機,陪伴我度過了整個青春,但如果有一天魅族消失了,我會感覺挺遺憾的。”林澤說道。
成為“煤油”
伴隨著魅族18周年的宣傳片《這十八年》,魅族發展的點滴過程逐漸清晰起來,“煤油”們心中的火焰也突然點燃了起來。
作為魅族死忠粉,他們熱愛魅族產品,時刻追蹤魅族的最新信息,并以“煤油”自稱,以示對魅族的喜愛。
林澤就是一位“煤油”,他算是較早一批入手魅族手機的人。早在2013年,還處于學生時代的林澤便購置第一部魅族手機,“當時市面上手機品牌眾多,但是我第一時間就相中了魅族”。
彼時,國內手機市場,不僅有魅族,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還有聯想、中興等手機品牌,一度演變為群雄大戰。
早期魅族也與小米競爭激烈,雙方各自成立子品牌紅米和魅藍,在價格、性能上你來我來,被稱為當時手機市場的“紅藍CP”。
林澤至今記得拿到手機包裝盒時的觸感,驚喜、好奇的心情包裹住了自己。
他直言,自己就是一個顏控黨,選擇魅族手機就是因為“相比于其他手機,魅族實在太漂亮了,不管是屏幕、背面設計,魅族很多地方都很合我的口味。”
林澤認為魅族在在設計上是獨一無二的,比如最小的前置攝像頭、盾牌式的排布、魅族5:5的邊框設計。
在當時國產手機設計普遍單調的時候,魅族手機以獨有的設計風格,贏得了眾多用戶追捧。
2015年入手魅族的馬瑞,也是因為喜歡魅族手機的設計才選擇購入。“我比較喜歡買手機,一年下來會買好幾種品牌的手機,但是魅族還是能讓我驚訝,一打開包裝盒,看到魅族手機金屬邊框設計的,覺得特別好看。”
魅族手機的獨特設計,與魅族所秉持“產品大于商業”的理念有關,因此其外觀、操作系統設計上,與當時一眾手機相比,可以用精致形容。
馬瑞也說到,當初國產智能手機興起的時候,很多都是模仿蘋果。魅族的第一款手機也因為與蘋果太像,引起訴訟導致停產。“后來的產品借鑒里,魅族手機設計還是比較簡約,顯得有力量。”
當時的魅族能夠吸引眾多“煤油”,也有自己傲氣的資本,一方面是魅族在產品設計上確有獨到之處,特別是Flyme系統,在手機的設計理念上,羅永浩做錘子手機立下的目標就是要打敗Flyme系統,其實力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在于,魅族手機風評向來不錯,在魅族剛誕生的那幾年,也是國產手機興起的階段。
林澤說道,“當時因為魅族手機性能、設計都挺不錯的,作為一款國產手機,魅族常常被拿來和蘋果、三星比,也比較有自豪感。”
彼時的魅族,可謂是如日中天,內部有強大的團隊,外部也頗受好評,一度被成為“中國版蘋果”,煤油們也以擁有一臺魅族手機為榮。但魅族的先進理念也成了禁錮其發展的因素,時過境遷,如今的魅族已然淪為手機市場的邊緣品牌。
“煤油”為什么不愿意買單了?
從如今的市場地位來看,魅族從早期智能手機的先驅已經成為一款小眾品牌。
“魅族手機之所以淪落如此,還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馬瑞向連線Insight表示。
在馬瑞看來,近些年魅族手機的表現,“只能說是恨鐵不成鋼,其實魅族不少理念太過超前了,但是最終魅族都沒有落實下來。”
比如mback、指紋解鎖,“所以華為后面推出這些功能的時候,不少‘煤油’對華為有些偏見,認為其抄襲了魅族的理念。”
2017-2019年,可以稱為魅族失去的三年,這三年手機市場步入紅海競爭,魅族既走過不少的彎路,也在為過去不當的經營策略“還債”。
首先是供應鏈上的問題。
魅族性能走向“拉跨”,與芯片上選擇聯發科不無關系,2014年的時候魅族芯片全面轉向聯發科,當時的情況是,魅族與高通產生專利糾紛,三星旗下的“獵戶座”芯片不支持全網通,魅族選擇聯發科也頗為無奈。
但手機芯片與聯發科長期綁定成了魅族的致命錯誤。
對于聯發科芯片,“煤油”一直不太接受,與其他手機品牌的競爭中,“萬年聯發科”的標簽也成了魅族性能的硬傷。
馬瑞表示,自己還是非常看重手機性能的,但魅族手機不僅在2016年推出魅族6pro的時候,采用聯發科Heilo X25處理器,更是在半年后的魅族6pro s裝在聯發科Heilo X的低配版。
2017年魅族7pro的發布,最終成為魅族風評失控的導火索。
彼時魅族7pro的品控出現問題,屏閃、發熱、卡頓、續航差等一系列問題爆出,“煤油”也把一系列問題歸咎于聯發科芯片。
“小而美的Flyme系統還是挺好的,有出色的手感和對細節的把控,但是魅族7pro性能實在太拉跨了,以至于后面的突然降價,讓很多購買魅族pro7的用戶感到特別尷尬。”馬瑞提到。
正是這個時間節點,馬瑞選擇了“棄坑”,不再使用魅族手機,林澤對魅族手機的信心也開始動搖。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煤油”將魅族落伍的原因歸咎于不懂營銷,閉門造車。
早期在小米、錘子發力線上,進行大規模營銷造勢,魅族反而選擇悶聲不吭,這也導致了魅族手機存在感相對薄弱,長時間的品牌缺位,讓魅族逐漸淡出公眾的視野。
2017年以后,魅族在手機市場缺位的現象越加嚴重,林澤抱怨:“這個時候,魅族更應該努力改善自身形象,多鋪線下,多做宣傳,但魅族都沒有做好。”
除了在產品方面,魅族走錯彎路,在經營策略上,魅族也有過不少失誤。
一開始魅族習慣單打獨斗,拒絕了雷軍入股,與360的合作談判也不了了之。但這一境況并未持續多久,意識到單打獨斗的艱難后,2015年2月,尋求在生態上破局的魅族接受了阿里5.9億美元的投資,入股后黃章持股53.68%,阿里方面持股29.34%。
據品玩報道,其獲悉的魅族與阿里的一份對賭協議,要求魅族2015年手機銷量必須達到2000萬。除了對賭協議的銷量壓力,華米OV等廠商,也在迫使魅族沖量。
2016年,魅族旗下的魅藍開啟“機海戰術”,一年連續推出十幾款機型。
馬瑞提到,“那時候,魅族手機的消息太多了,根本關注不過來,再說,當年推出的十幾款手機,每部手機都在吹牛,但用的都是聯發科的芯片,對手機的品牌有很大影響。”
魅族前任高級副總裁李楠在反思魅族經營策略的時候,也多次提及在“機海戰術”上的失誤。
2017年,魅藍多款機型銷量慘淡,“機海戰術”也宣告終結,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魅族手機銷量不斷下滑。
2018年賽諾手機銷量數據顯示,魅族銷量948萬;2019年,根據Counterpoint Reserch單季度數據,魅族市占率從2018年的2%下滑為1%,預計銷量500萬左右;2020年CINNO Research公布的國內手機銷量監測數據顯示,魅族單季度數據僅在30萬左右,預計全年銷量不足200萬。
魅族手機口碑下滑后,內部還發生高管大幅度的變動,包括2018年楊顏卸任魅族Flyme事業部總裁,白永祥卸任魅族COO;2019年李楠宣布離開魅族。
隨著白永祥和李楠的離職,曾經構成魅族核心高管團隊的“三劍客”也分崩離析,魅族成了黃章一個人的魅族。
最后的“煤油”:只剩遺憾
魅族試圖扭轉局面,但它并沒有得到太多“煤油”的追隨。
基于過去的經驗和教訓,魅族已經開始逐漸收縮業務。
2018年,魅族取消了旗下的魅藍系列,并將魅藍劃歸V系列,而魅族數字周年系列作為最高端系列,開啟了魅族全面高端化的路線。
這種產品線路有意重新梳理過去產品線混亂的問題,并重新規劃魅族接下來的發展思路。
林澤對此感到有些可惜:“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魅藍支撐起了魅族的銷量,在魅友圈里的口碑也還是不錯的。”
購買過數款魅族手機的周瑾,對魅族走高端化有些擔憂:“雖然這些年魅族已經擺脫聯發科芯片,全部都轉向了高通系列。但是從銷量還是品牌知名度上,魅族還是小了些,這個體量難以用最低的價格拿貨,這可能會讓魅族走上高價低配的死循環。”
如今,這確實成為魅族走高端路線的硬傷。
作為一名多年的“煤油”,林澤還在關注魅族的發布會信息,林澤在看魅族18的發布會的時候,心情也激動不已,“我覺得這次魅族做的很好,算是背水一戰了,所有的設計,回應了用戶的抱怨,性能上的缺憾都彌補了”。
但他認為4399的起售價高了點,因此并不會選擇購買。
在性價比上,魅族18確實沒有優勢。
以今年3月3日召開的魅族18發布會來看,參照小米11的配置,兩者同樣采用了高通驍龍888芯片,搭配三星E4 AMOLED屏幕。
但與小米11的差距還在于攝像上,小米11支持的是1億像素主攝,而魅族18僅有6400萬像素的主攝;在充電與續航上,小米11配置的是4600mAh和55W的快充,而魅族18是4000mAh和33W的快充。
而在價格上,小米11售價3999元,而魅族18售價4399元。在配置上不及小米的魅族18,還比小米11貴了400元。
旭日大數據董事長孫燕飚曾對連線Insight表示,對于現在已經進入后半場的手機市場,除非有過硬的研發實力,如蘋果、華為、三星能夠遵循高價高配的標準,剩余手機廠商的比拼標準無非兩個:一個是供應鏈;另一個是渠道。
供應鏈方面在于手機廠商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如芯片、屏幕、各類傳感器,手機廠商對上游供應鏈的議價能力,決定了成本的多寡。
渠道方面,包括線上電商平臺,線下的門店和經銷商,決定了手機品牌的銷量情況。
在這兩方面,魅族均沒有優勢。當前由于魅族自身體量小,對上游供應商議價能力薄弱,而在2018-2020年,魅族遭遇銷量下滑危機的時候,也發生了裁員,大規模線下門店關閉的現象。
也許魅族很難再次起勢了,對此,不少“煤油”選擇了沉默。
林澤說到,“前幾年,在魅族社區以及和一些魅族朋友聊的時候,對魅族大多數都是又愛又恨,一邊嘴里罵著,一邊也希望魅族發展的更好一些,但現在更多的是說‘魅族加油’、‘魅族挺住’”。
在魅族社區里,一位名為“楓梓魚”的用戶發表了一篇《青春散場,不訴離殤……》的文章,文中寫道:
“早已沉默許久的粉絲群。我突然意識到,喜歡魅族的也許買不起,買得起不一定喜歡。也許,青春,到了散場的時候,不訴離殤,再見。”
馬瑞對“煤油”群體印象一直不錯,在他看到,魅族的粉絲,群體小,質量高,“挺懷念當初和魅友一起討論的時光吧”,不過,如今他已經很少和其他魅友聯系了。
出于對魅族的感情,至今林澤也保留著MX系列的樣機。
“看到魅族的頹勢,確實會感到遺憾,就跟當初的HTC一樣,它的一些驚艷細節,還是有點讓人難忘的。但這已經不重要了,還會有很多新的替代品。”周瑾說道。
(本文頭圖來源于魅族官微,文中林澤、馬瑞、周瑾均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