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杉匯
如今的AI廣泛應用于管理工作,如預測員工行為、優化人員配置等。管理的特點是聚焦當下,并且具有重復性、可預測性,AI能夠勝任。而領導力的要求則更為復雜,基于算法的領導力會擁有同理心、同情心、好奇心和創造力嗎?
在最近出版的新書《算法領導力》(Leadership by Algorithm)中,本書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人工智能技術中心創始人大衛·德克雷默(David De Cremer)認為,AI沒有“靈魂”,也不能取代創造力和多向思考等人類領導力元素。領導力需要以最符合人類需求的方式來指導AI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本文是“沃頓商學院AIB(AI for Business)”對本書作者的采訪。
Leadershipby Algorithm
Who Leads and Who Follows in the AI Era?
David De Cremer?/ 著
Harriman House 2020年5月
Q
這本書試圖填補現有AI書籍中的哪片空白?
AI的概念已經存在很久了。這個術語在1956年被創造出來,但至21世紀以來,才出現了更清楚明確的應用,并改變了我們對AI真正潛力的看法。然而大部分關注都集中在技術本身,這點并未轉變:AI的一種簡單定義是,能夠做出看似智能的行為的技術。
但我注意到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AI之間的融合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AI應當為人類居住的社會創造價值,最終受益者必須是人類。因此,AI必須在社會環境中行動、思考、閱讀和產生成果。
AI特別擅長重復性、常規性的任務,以及系統性、統一性的思考,因此最有可能被AI接管的任務和工作是硬技能,而不是軟技能。這一觀察符合莫拉維克悖論:對人類容易的對AI來說很難,對人類困難的對AI來說反而比較容易。
由此得出的一項重要結論是,在人類未來的發展中,訓練軟技能將變得更加重要。尤其從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有許多跡象證明我們需要更好地適應新技術。這就是我想寫這本書的原因。
Q
有沒有可能以不破壞人性的方式來提升AI效率?如何規避風險?
我相信這是有可能的。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擁有正確的領導力。這本書不僅討論AI是否會取代領導者,我還指出,人類有某些獨特的品質,是技術永遠不會有的。機器很難擁有“靈魂”。如果哪天人類解出了生命的最終奧秘,才可能讓機器擁有靈魂。
目前,我們沒有足夠重視對領袖的培養,無論是商業領袖、政治領袖,還是社會領袖。我們需要良好的領導力教育。教育要從孩子們抓起。我們應當培養他們對創造力的欣賞、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從彼此身上擴展視角,并學會承擔社會責任。因此,如果我們清楚人類身份是什么,以及我們想要為人類社會創造什么價值,我們就可以用機器做好事。
Q
算法正逐漸成為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這意味著什么?
算法是一種使數據智能化的模型,它幫助我們認識到周圍世界正在發生的趨勢,這些趨勢是通過收集數據來獲得的。如果分析得當,數據可以告訴我們如何以更好、更有效的方式與環境相處。
每個企業都擁有獨特的數據。你必須利用這些數據塑造戰略,確立企業希望創造的價值。為此,你還必須找到使你的企業不同于競爭對手的價值觀。因此,商業領袖需要了解算法的確切功能,知道它的局限性是什么、潛力是什么,尤其是在企業的決策鏈中,AI可以用來提高生產率和效率。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決定在業務流程中的哪里實現自動化、哪項流程不再需要人類,也必須確保自動化和AI的使用不會導致人們覺得他們受到機器的管理。
Q
人類是否應該擔心AI會讓人類的思維能力變得跟不上時代?
這是一個重大的哲學問題,可以參考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工業革命后,我們的勞力被機器取代了。確實有些人認為,有了AI,大腦也將被取代。這意味著,身心都將被機器取代。
但正如我在書中所述,這件事并沒這么簡單。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是相連的,連接它們的是靈魂,靈魂不是機器。目前的機器并沒有真正理解從環境中能獲得什么,或者如何從中推斷出意義。更重要的是,從人類和AI的角度來看,機器不會考慮人類,也不會考慮作為人類意味著什么。所以,AI在理解語義和感受情感方面無法形成真正的聯結。
機器看似能夠做出與人類相似的行為,并不意味著它擁有同樣的智慧。計算機用1和0工作,但人們不用1和0工作。當我們和人類聊倫理道德時,事情大多不是黑白分明,而處于灰色地帶。作為人類,我們能夠理解這個灰色地帶,因為我們在成長和教育的過程中獲得了直覺和道德感。
Q
在推動以更明智的方式開發技術方面,領導者能發揮什么作用?
管理和領導不同。管理是企業穩定有序運營的基礎,流程可以讓工作更容易預測,它以目標和KPI等基本可預測的方式建立結構、使混亂變得有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管理是一個用來維持現狀的系統。與此相反,領導力要應對變化,并負責為應對變化帶來的混亂提供指導,這就是為什么領導者的適應力和敏捷性至關重要。
AI非常適用于管理,因為管理有據可循。管理專注于現狀、重復性強,在本質上是一個相當可預測的活動……這基本上也是算法的工作方式。AI已經在做這項工作,包括預測員工的行為、是否會離職等。算法管理,即MBA(Management by Algorithm),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來看將成為現實。
領導力需要有人文關懷、想象力和主動思考的能力,并且在不斷變化的情況下調整策略來創造價值。然而,AI在處理這類復雜問題方面還有不足。
Q
基于算法的領導力會擁有同理心、同情心、好奇心和創造力嗎?
AI能察覺和感受情緒嗎?AI是能夠檢測情緒的,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訓練數據可用。但情緒是復雜的,對人類都是如此。要真正理解情緒對人類意味著什么,AI至少在幾十年內無法做到。
AI能通過模仿學到表層情感,能夠做出反應、掃描你的臉、傾聽你的語氣,識別情緒的類別,并模仿人類通常的反應方式做出反應。這種能力可以幫助機器在與人類的大多數互動中提升效率。至于更深層次的情感交流需要,目前AI并不具備真正智能,它無法發展出真正的、真實的同理心。
關于創造力,也是如此。創造力意味著提出嶄新且有意義的新想法。AI可以在其中發揮作用,尤其是在發現新事物方面。算法在連接信息方面比人類快得多,因為它可以比我們更快地掃描、分析和觀察數據趨勢。在創造的第一階段,AI可以把已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比人類更快更好地創造新組合。但是,人類需要評估新的組合是否有意義,是否能解決人類想要解決的問題。當創意對人類變得有意義時,它們才有價值,因此需要人類的監督作為創造過程的最后一步。
Q
算法管理的上限在哪里?
從狹義的管理角度來看,沒有上限。我相信AI在未來可以勝任幾乎一切管理任務。這是因為我們將管理定義為通過指標(如KPI)來創建穩定性、有序性、一致性、可預測性。
Q
我們如何才能使未來的人類不被算法統治,但仍然受益于算法?
首先,管理者和領導者必須理解AI的潛力及其局限性,且人類必須參與進來并承擔責任。AI可以使企業更高效地運行,因為企業可以減少雇員、減少培訓,從而降低成本,但我們必須確保人們不僅從公用事業的角度看待技術。
我希望未來社會中,人們變得更有反思能力。AI讓我們思考——我們是誰、我們想要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我們用怎樣的價值觀來看待技術。鑒于未來AI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是使AI在處理和預測方面更加強大,我們顯然會擔憂,如果AI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并且沒有確保它對整個社會有益,我們則會面臨風險。我們的未來必須使每個人都能理解技術,但我們也要保持對人類身份的擔憂和反思。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