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廖羽
來源:商業數據派(ID:business-data)
就像一次社交的星際迷航,前十年在試圖尋找和融入,后十年則在跳出與審視,微信的下個十年,破圈從視頻號開始。
十年之前,微信開啟自封面圖的一個人與藍色星球,張小龍說“人是孤獨的,微信初心就是連接”。
十年之后,微信每天有10.9億人打開,張小龍跟Pony馬說,想挑戰一下“非朋友圈”。
就像一次社交的星際迷航,前十年在試圖尋找和融入,后十年則在跳出與審視,微信的下個十年,破圈從視頻號開始。
十幾億用戶的社交圈——家人、工作、朋友已經在群聊和朋友圈中逐漸沉淀;十幾億用戶的信息娛樂習慣——公眾號訂閱也越來越固化、搜索尚未形成。
要打破一潭死水,必須從源頭引入活水,而信息流就是微信的這個源頭活水,視頻號則是頭號載體。
不僅僅是從圖文到視頻這么簡單,視頻號作為一個全新的產品,更適合打破原有社交圈、信息圍城,用帶有“社交”特色的信息流算法,來做一次全新的推薦嘗試。
為了建立對“圈外”的探索,張小龍甚至在一開始曾經想用兩個ID體系,但最后依然放棄,因為無法與原有的微信ID體系融合。可見,原有的社交圈有多強大,視頻號對于破圈的突破就有多難。
除了重新引入源頭活水,微信還在不斷加重服務的屬性,提升自己的厚度以及商業化的寬度。
格子衫、牛仔褲,再加上一只雙肩電腦包,25歲的李興就以這樣一身標準程序員的裝扮出現在昨天廣州“微信2021公開課PRO”現場的顯示屏上,對眾人講述自己“中專畢業改學編程然后半路出家做小程序碼農”的故事。
和李興一起出現在屏幕上的,還有用視頻號記錄山區孩子笑臉的甘肅支教老師思思,以及用微信支付對抗疫情沖擊的便利店老板胡春富。他們的故事對于了微信生態中極重要的三個板塊——微信支付、小程序以及視頻號。
另外,搜一搜首次登上公開課、企業微信在疫情狀況下被重新估量的價值、小游戲對于新高度、新標桿、新場景的多維度追求,也讓我們看到微信比往年來更多的可能性。
視頻號突圍
“雖然我們并不清楚,文字還是視頻才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從個人表達,以及消費程度來說,時代正在往視頻化表達方向發展。”張小龍在微信之夜2021上的這句話說的相當克制。
昨晚,張小龍花掉了三分之二的時間講視頻號,從其起源、意義到技術與本質,以及長、短視頻的區分以及信息展現方式的變革等,像沒有時間限制一樣無所不談,而后講的直播、創作者也都以視頻號為中心,最后十分鐘才談了下微信之后可能會改變的基本功能,如表情、狀態等。
回想2020年初,微信剛上線視頻號,很多人將此看做騰訊“短視頻之心未死”的一種掙扎,畢竟短視頻一直是騰訊的一塊心病。
2013年,騰訊上線短視頻應用“微視”,不到4年就放棄,而身側則是GIF快手轉型成功和抖音誕生,并且用戶量一路絕塵。騰訊在關閉微視10個月后又將之重啟,并上線閃咖、MOKA、Yoo、音兔等十余款短視頻應用,寄希望于賽馬機制驅動下的短視頻應用矩陣,能跑出一匹“良駒”。
彼時,抖音有潮酷文化,快手有老鐵文化,而騰訊短視頻缺乏社區氛圍,當抖、快用戶規模高速增長之時,騰訊旗下十數款短視頻APP紛紛落馬,只有依靠QQ強勢引流的微視勉強存活。
相對于微視的高舉高打,視頻號就像一顆安靜的種子。
在2017年,張小龍及微信內部覺察到,以公眾號為載體的長文章創作門檻較高,大部分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長久經營,而朋友圈的圖片和視頻又無法進入公共領域流通,兩者之間存在一個空白領域,需要一個朋友圈以外的地帶“非朋友圈”來填充,讓創作者能簡單進行創作,并流通創作內容。
于是,經過一系列的技術探索和2018年短視頻風口大爆發,微信將內容形式鎖定在短視頻上。2019年,微信組建了僅有一二十個人的小團隊開始試水視頻號。張小龍說,這不是一個任務,而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必須完成的目標”。
2020年1月,微信號正式上線,定位是“人人都能創作的短內容的平臺”。
張小龍說:“對于視頻號而言,視頻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意義是號在這里,身份就在這里,用戶有公開發聲的身份。”
在這樣的思想下,視頻號的第一個版本十分簡陋,只有一個入駐體系讓普通微信用戶能快速開通,一個瀏覽窗口將關注賬戶、朋友匿名點贊以及系統推薦等等內容混雜成簡單信息流進行展示。總體來說,技術含量不高,灰度測試的效果也不好。
最開始,團隊以為是技術問題,于是加緊組建了三個算法團隊,還專門抽調搜索算法的人,可效果依舊不明顯,甚至形成了“內容不好-瀏覽量少-優質內容創作者少-推薦不出好內容”的惡性循環。
終于,2020年5月視頻號團隊改變思路,從“朋友贊過的內容”的方向出發,做了信息流推薦的一次大改版,這才開啟了視頻號的高速增長之路。
據東興證券《短視頻行業報告:視頻號為何能迅速突破“快抖”封鎖》稱,2020年6月,微信視頻號日活超過 2 億,其用戶增速刷新中國互聯網產品記錄。
張小龍說:“走過了生死線,就可以開始做基礎功能的完善了。”目前,微信視頻號已經迭代4個大版本,陸續支持了頂部分欄、轉發朋友圈大屏顯示、長視頻、直播打賞、連麥等能力,還推出了原創保護計劃鼓勵創作優質內容,如今已有不少用戶養成了通過視頻號記錄生活點滴的習慣。
2020年12月,風光攝影師李政霖及其團隊在視頻號做了一場雙子座流星雨的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過百萬。尤其令人動容的是,當流星雨進入到李政霖鏡頭的那一剎那,就像是某種信號一樣,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面對這不常見的美景,紛紛在直播間許下來年美好心愿。
一場高質量的直播,為李政霖的視頻號帶來超過4萬的新粉。視頻號與直播的這種聯動,還發生在其他場景中。
據視頻號創作者生態負責人jeanhuang介紹,視頻號目前已經和微信公眾號、搜一搜、看一看、直播、小程序都建立了連接,高效促進其傳播、分享和裂變。根據方正證券9月份的數據顯示,視頻號的DAU峰值曾到過3.5億。
雖然視頻號增長迅速,但在快手DAU超過3億、抖音DAU超6億、B站的DAU超過5000萬,且競爭對手姿態已經非常牢固的情況下,反殺并非易事。
重燃電商夢
“我的看法是,未來直播會變成個人表達方式。”張小龍如是說。
昨天的直播中,張小龍分享了他的一次私域直播。在他看來,直播比拍視頻更容易,視頻需要準備內容,而直播只需要面對鏡頭回答即可,比較輕松。
不過這顯然只是一種即興直播的方式,試想一下,如果薇婭、李佳琦等主播帶貨,什么內容也不準備,那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2020年的最大的風口之一就是直播帶貨,而說到騰訊的“意難平”,除了短視頻,電商領域也不得不提。
說先入優勢,騰訊2006年就做了拍拍網;說流量灌溉,2010年QQ商城搭建起來的時候也是風頭無兩;說資金投入,好樂買、藝龍、易迅,騰訊投資剁起手來也絕不含糊,可電商領域就是做不起來。
2014年騰訊將所有電商業務打包賣給京東之后,似乎就和電商板塊絕了緣,連騰訊電商CEO吳霄光也轉行做投資去了。
明修棧道不成,那就暗度陳倉。騰訊的全民社交屬性,帶來了私域流量的時代,于是小程序、微店成為比淘寶更“小”的電商新路子。
誠如開篇故事中的便利店老板胡春富一般,2020開年,大大小小的線下商家受到疫情沖擊,面對與消費者斷聯的困境,各大行業損失慘重,尤其是線下商場,以為他們的線上化方式十分匱乏。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拓展營收,商場找到一種線上化銷售渠道,即商場與品牌聯合,一個提供位置背書,一個提供品牌背書,通過微信小程序線上直播售賣商品。
據公開課講師MOMO介紹,在整個2020年,有超過1億累計用戶在購物百貨和商場小程序里面產生購物,而這部分人恰恰是“線下轉線上”效率較低的人群。
無獨有偶,小程序的普適特性方便“胡春富”等小商小販做私域流量,或者從有贊、微盟等零售SaaS服務商手中買一個普通小程序做線上店鋪載體;而其開發特性又方便大中型商戶將線上和門店SKU打通做專業化服務,線上、線下同時開售,甚是銷量比單一門店有所溢出。
昨晚公開課最新數據,微信小程序的年均DAU超過4個億,總體GMV增長更是超過了100%。這樣的成績除了線上經濟的催化之外,還有微信支付的助力。
雖然自2018年以來,微信移動支付的滲透率已經非常高了,但似乎微信支付分的應用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更常見的場景還是“借充電寶免押金”。
據了解,一次購物,消費者大概要經過“挑選-瀏覽商詳-問詢商家-付款-到貨-驗貨-申請退貨退款-郵寄”等8個步驟,整個周期下來至少三、五天。而微信支付分的使用就是簡化整個流程的秘鑰,以一定支付分為標準,“先用后付”為方式,降低決策成本,提升下單率和服務體驗。
除此之外,據公開課講師regiswang介紹,微信支付與小程序商店聯動,已經將電商下單轉化率提升14%,將出行商家新用戶轉化率提升25%,而零售商戶復購率提升的最多,數據高達73%。上線兩個月,二手電商轉轉成交轉化率提升13%。
而在未來一年中,這樣的聯動不僅還會發生在更大、更廣、更多元的平臺中,還會進一步迭代:以鏈接視頻號以及直播形式拓寬場景,以交易組件、云開發(310元/月成本)等方式降本提效。
“加強版”商業閉環
張小龍在直播時說:“我們想不到,這次公開課是以視頻號直播的為主來進行。”
疫情的突然發生,催化出許多新的用戶需求。微信作為日活10.9億人次的流量載體,也需要做很大的改變。
小程序+微信支付是為了解決線上購物需求;企業微信是為了解決線上溝通需求;而搜一搜、小游戲以及視頻號則是為了解決信息娛樂方面的需求。
對比之前六年微信公開課PRO中時常提及的六大板塊,2021年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將“基礎產品”和“公眾號”部分替換成了“小游戲”和“搜一搜”。
基礎產品部分主要圍繞C端用戶體驗進行微信功能迭代,類似今年年中上線的“拍一拍”功能。只是微信發展至今,個人社交功能方面已經日趨完備,短時間內很難有大的突破。公眾號的運營也是如此,所以今年才會將對關注更多分配與容易出成績的視頻號上。
今年新出場的搜一搜和小游戲,一個是首次亮相公開課主論壇,一個是三周年節點回望,都有一些話題度。
搜一搜在“用微信就能搜”的口號中,變成信息端的“小程序”,不管是賬號、內容、服務、品牌,都一觸即達,成為高效連接用戶和微信全生態的工具。小游戲自2017年底發布后便一直穩步上升,不僅累計用戶數超10億,還創作了吸納了超過10萬的小游戲開發者。
而兩者在臺上,都不約而同的將眼光看先B端商家。
搜一搜講師Samuel在談及搜一搜業務內容時,邀約內容、服務、品牌三方入駐開放平臺,進入微信生態,并且明確提及“邊界虛化”概念。小游戲講師togo更是以“微信小游戲開發者自主創業”為引入,稱小游戲開發者數量超過10萬,結尾還將促進就業納入未來計劃。
不止搜一搜和小游戲,在整場2021微信公開課PRO講演中,雖然六大板塊看起來都是為C端用戶服務,但從與會嘉賓和生態負責人的分享中,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小程序邀請更多商家入駐打通線上、線下渠道,還是微信支付鼓勵商家應用,都是在向B端商家釋放善意。
哪怕是晚上張小龍關于視頻號洋洋灑灑一個半小時的講演,也不忘著重說一句“今天,我們說視頻號才是你(企業/機構)真正的官網”。
當然,B端和C端是互通的,更多的用戶吸引更多的商戶,反之亦然。微信試圖用批量B端入駐的方式來解決分散化、多元化的C端需求,不失為一種策略,但更多的可能性還是出于商業化變現的選擇。
微信生態的鏈條越來越清晰:B端機構或商戶進入視頻號創作內容,承載了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的希望,微信支付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小程序為其提供商品載體,再加上騰訊參股的微盟和有贊等零售SaaS服務商,一條嶄新的商業閉環就此形成。
六大模塊相互聯結,互通生態,發力B端,這不僅是微信發展方向的一個信號,也是微信商業變現的一條更寬的路徑。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