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chuàng)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鴻鍵
來源:資本偵探
2020年剛剛過去,財經(jīng)媒體和炒股社區(qū)里出現(xiàn)各種宏觀、微觀的年度排行和盤點,而不同的炒股流派也到了階段性“分高下”的時候。
股市如江湖,流派特別多。有的股民言必“老巴”,將價值投資奉若圭臬,也有人癡迷于短期套利,什么概念火就往哪兒扎,操作猛如虎。但最為取巧的操作,還要數(shù)跟著大機構走的“抄作業(yè)”模式。
所謂的“抄作業(yè)”,指的是散戶根據(jù)公開消息,買入知名機構的持倉股。熱衷于該模式的股民認為,大機構有專業(yè)的研究團隊和足以影響市場的資金規(guī)模,“無腦”跟投相當于搭順風車,省時又省力。如果要問哪些機構的“車”最有吸引力,高瓴資本(簡稱“高瓴”)肯定是其中之一。
2020年12月21日,高瓴資本斥資158億拿下隆基股份6%股權。消息傳出,市場立刻聞風而動,當天隆基股份以漲停收盤,股價報85.42元,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在以散戶為主的A股市場,這明顯是高瓴號召力的體現(xiàn)。
在一級市場,高瓴的名字無人不知,有意思的是,即使到了風格迥異的二級市場,高瓴依然是投資風向標。不少股民深挖數(shù)據(jù),仿照高瓴做出了自己的投資組合。站在新舊年份交替之際,“抄高瓴的作業(yè)”究竟是不是投資捷徑,是時候復盤一下了。
2020的“三駕馬車”全搭上了
幾乎每次高瓴“炒股”的消息一傳出,各類炒股社區(qū)里都會瘋傳一份更新版的高瓴二級市場布局列表。股民試圖從中找到“財富密碼”,但平心而論,身為普通投資者,“抄高瓴作業(yè)”的成本其實不低。
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外界了解高瓴的投資情況一般只能通過上市公司公告、或是年報中的股東變化信息,很難實時跟蹤高瓴的操作情況。“炒高瓴作業(yè)”之所以還會成為風潮,其投資標的的長期收益表現(xiàn)是關鍵。
作為京東、貝殼等中概股的投資方,同時也是“重倉中國”的代表,高瓴的投資標的遍布A股、港股、美股三地市場,其中中國企業(yè)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在美股市場,高瓴重倉了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知名中概股,而在離國內股民更近的A股和港股市場,高瓴偏好醫(yī)療、消費、新能源賽道,看中行業(yè)龍頭,且并不排斥高位買入。
就賽道而言,醫(yī)療、消費、新能源是2020年表現(xiàn)最亮眼的三個行業(yè),以至于股民把2020年的A股行情戲稱為“吃藥喝酒、開電池車”。大環(huán)境如此,高瓴的投資表現(xiàn)可想而知。
以高瓴在醫(yī)療賽道投資的愛爾眼科和泰格醫(yī)藥為例,兩者2020年全年的漲幅分別為147%和157.05%,而高瓴的入股時間還要更早一些:
2018年1月4日,愛爾眼科發(fā)布《非公開發(fā)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書》,公告顯示愛爾眼科新增股份62,328,663股,發(fā)行價格為27.60元/股,高瓴資本認購定增六成的股票,成為愛爾眼科第六大股東。
2019年8月22日,泰格醫(yī)藥發(fā)布2019年半年報,高瓴出現(xiàn)在前10大流通股東名單中,這也是外界首次通過公開信息渠道獲知高瓴入股泰格醫(yī)藥。
如果股民在上述消息公布的次日買入愛爾眼科和泰格醫(yī)藥,并一直持有至今,兩支股票的收益率將分別達到549.21%和178.97%。而類似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高瓴對其他公司的投資中。
和醫(yī)療賽道一樣,新能源概念2020年同樣迎來爆發(fā)。在美股市場,高瓴買入過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其在A股也買入了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2020年,特斯拉在美股市場收獲了超7倍的收益,寧德時代同樣漲勢如虹,其2020年全年收益率達到230.67%。
2020年7月17日,寧德時代公布非公開發(fā)行股票的發(fā)行結果,其總發(fā)行股數(shù)為1223.6萬股,發(fā)行價為161元/股,高瓴資本共認購了100億元。如果股民在公告后的首個交易日買進寧德時代,并持有至今,其收益率將達到79.41%。
用同樣的算法計算,如果投資者在2020年9月跟隨高瓴投資恩捷股份(鋰電池隔離膜龍頭)和信義能源(太陽能電站營運商)并持有至今,兩支股票的收益率約為64%和93%。
相比醫(yī)療和新能源,高瓴在消費行業(yè)的布局時間更長,且投資列表中不乏大眾熟悉的古井貢、水井坊、五糧液等白酒企業(yè)。在2020年白酒行情屢創(chuàng)新高的背景下,三者全年的漲幅分別達到56.12%、65.05%和123.11%。雖然高瓴旗下的證券私募禮仁投資在2020年三季度減持了五糧液,但此次投資換來的收益依然可觀。
根據(jù)相關渠道的整理,高瓴2020年在二級市場收獲頗豐,但股民如果完全跟隨高瓴的操作,也會有失算的時候。
2020年7月,健康元發(fā)布公告披露定增引入戰(zhàn)投高瓴資本。公告次日,健康元股價一字漲停,但漲勢維持時間不長,在觸及22.47元/股高點后,健康元股價隨即進入了連續(xù)數(shù)月的下跌趨勢中。截至12月31日收盤,健康元股價報13.91元/股,較7月時的高點下跌38.1%。
除了投資健康元,高瓴在二級市場另外兩個備受爭議的操作是“賣美的買格力”和“低賣高買蔚來”。2019年年底,高瓴賣掉持有多年的美的集團,轉而投資格力電器,但從兩者2020年的走勢來看,“抄作業(yè)”反而是吃虧的決定。2020年全年,美的集團股價漲幅為73.74%,格力電器則反跌2.3%。
無論是張磊本人著寫的《價值》,還是高瓴及其被投企業(yè)對外輸出的口徑,“長期主義”都是核心詞匯,但外界對此并不全盤買單,質疑者最常提及的就是高瓴“低賣高買蔚來”的操作。
2018年,蔚來登陸紐交所,發(fā)行價為6.26美元,當時高瓴是蔚來的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達7.5%。2019年,蔚來股價一路暴跌,一度跌至2美元以下,當年四季度,高瓴清倉蔚來,但此后蔚來利好頻出,股價飆漲至如今的48美元。
據(jù)透露,高瓴的“清倉”實際上是將對蔚來的投資轉為更穩(wěn)妥的可轉債持有,但這并不能打發(fā)質疑的聲音。2020年三季度,高瓴再次加倉蔚來,此次買入蔚來的價格要大大高于當初的賣出價,這番“低賣高買”成了高瓴投資神話中為數(shù)不多的“瑕疵”。
不過,從2020年全年表現(xiàn)來看,高瓴的二級市場操作“瑕不掩瑜”,其投資組合的表現(xiàn)依然是行業(yè)領先,這與高瓴本身的投資邏輯有關,其在二級市場多年的投資經(jīng)驗同樣關鍵。
“炒股”,高瓴的起家本事
年度成績是結果,要理解高瓴為何能搭上“三駕馬車”,一切還得回到高瓴的投資邏輯和發(fā)展歷程中來。
在投資邏輯層面,無論是一級還是二級市場,醫(yī)療、新能源、消費都是高瓴投資的主線,其反復強調的“價值投資”底色沒有變;在實操層面,雖然一級市場投資機構中也有同時涉足二級市場的玩家(鼎暉投資、紅杉中國、深創(chuàng)投等),但高瓴依然是獨特的存在,“炒股”并非跨界動作,而是其起家的老本行。
談及高瓴,許多評論會提起其押注京東的一級市場經(jīng)典案例,但這已經(jīng)是2010年的事,在起家時期,高瓴的大部分投資其實都以二級市場為主。2005年,在拿到耶魯捐贈基金的投資后,高瓴把第一筆錢給了在港交所上市的騰訊,后者當時的市值不到20億美元,如今已經(jīng)成為近7000億美元市值的超級巨頭。
除了投資騰訊,高瓴還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大規(guī)模抄底, 一系列“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操作令高瓴的資金規(guī)模與日俱增,也讓其在二級市場聲名鵲起。對于喜愛“抄作業(yè)”的股民來說,跟隨高瓴不僅意味著“蹭”上大資本的車,后者對被投公司決策的影響也是吸引力所在。
和多數(shù)”只給錢”的基金不同,高瓴在投資中扮演的往往不只是財務投資者,其對百麗的投資便是實例。2007年,高瓴抄底香港上市的百麗國際,到了2017年,高瓴參與百麗的私有化,以57.6%的占股成為其控股股東。大規(guī)模運作的背后,高瓴想做的是親自下場幫助百麗完成數(shù)字化轉型。
據(jù)張磊透露,成為百麗的控股股東后,有上百名高瓴數(shù)字化投后賦能團隊的員工進入百麗工作,“投后深度賦能正在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對于資本介入企業(yè)經(jīng)營的做法,高瓴的LP在36氪的采訪中表達得更為直接——“張磊是不會滿足于投資人這個身份的,他要做一個資本企業(yè)家。”
可以看到,高瓴成為二級市場風向標有多方面的原因,起家階段的經(jīng)驗沉淀和投后賦能能力共同構成了其在二級市場布局的基礎。在剛過去的2020年,看到趨勢的高瓴乘勢充實糧草,其旗下的基金產品積極募資投資二級市場,類似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其他的VC/PE投資機構上。
2020年的一二級市場一冷一熱,一級市場的投融資事件數(shù)延續(xù)了從2016年開始的下跌趨勢,而中美兩地的股市則是一片火熱,以至于不少VC/PE投資機構放下“老本行”,投身炒股熱潮。典型的例子是軟銀在2020年二季度斥資40億美元入手特斯拉、亞馬遜、Alphabet、Zoom、拼多多等股票,并收獲了約40億美元的短期浮盈。
相比吸引了諸多機構和散戶的“賺快錢”熱潮,高瓴的二級市場布局更多是延續(xù)了“重倉中國”、押注產業(yè)升級可能性的投資邏輯,這也意味著其投資更偏長線,且不追求以“被低估”的價格買入股票,這樣的風格不一定適合所有投資者。對于散戶來說,高瓴提供的更多的是長線判斷,理解并接受其內在邏輯,要比盲目“抄作業(yè)”來得靠譜。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wǎng)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