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趙晨希編輯 / 李信馬題圖 / IC Photo
孟晚舟回國后的首次公開亮相。
華為公司副董事長、CFO孟晚舟回國后的首次公開亮相“貢獻”給了華為2021年經營財報發布會。
“上一次參加華為財報發布會還在四年前,過去四年,世界和祖國的變化很大,回國幾個月以來,我一直在努力學習,跟上這些變化。當然,華為的變化也非常大。”孟晚舟表示,2021年是華為“承重”的第三年,華為發展更加穩定有韌性。
自2019年,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業務受限之后,求生存成為華為的主旋律。2021年是華為求生存的第三年,從這一年可以看出,華為終端業務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2021年華為活下來了,但是華為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華為就像在冰川上爬行。2022年華為的目標是繼續求生存,謀發展。未來,在生存和發展上依靠研發領域持續強力投入。”
如郭平所言,華為在穩固傳統優勢業務之外,積極拓展新領域。
據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介紹,華為要進行系統架構的優化,軟件性能的提升以及理論的探索。同時,通過解決技術和工藝的難題,構建一個高度可信、可靠的供應鏈。
“華為正努力推動基礎理論、架構和軟件三個方向的重構。首先,理論重構,華為持續探索新一代MIMO和無線AI等理論與技術,進一步逼近香農極限,同時研究語義通信等新理論,嘗試超越香農極限,為通信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次是架構重構,引入光電融合技術,解決關鍵問題,并突破未來芯片面臨的工藝瓶頸。第三,軟件重構,面向未來,隨著AI的爆發,對算力的需求急劇的增加,但是硬件工藝的進步在放緩,為此華為提升了軟件的優先級,梳理了基礎軟件的技術。”
回顧2021年一年以來華為的整體業績。
孟晚舟表示,華為的規模變小了,但華為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華為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出現了非常良好的變化。同時整個財務的韌性也在持續加強。
針對各個業務板塊的細節,郭平則表示,2021年華為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運營商業務表現穩定,企業業務穩健增長,終端業務快速發展新產業,生態建設進入快車道。
拆解“韌性”
意料之中的是,華為的總營收明顯下降。
2021年,華為銷售營收為6368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0年8914億元下降28.6%。近五年,華為銷售營收一直維持正增長,2018年增長19.5%,2019年增長19.1%,2020年增長3.8%。
在運營商、消費者、企業業務三大板塊中,華為除了企業業務略微有所增長,消費者業務和運營商業務均下降。其中,企業業務營收1024億元,同比增長2.1%,消費者業務下滑最為嚴重,營收2434億元,同比下滑49.6%,運營商業務營收2815億元,同比下降7%。
孟晚舟指出,因手機、平板、PC三項業務領域受限制,消費者業務營收出現下滑。但是,消費者業務亦有亮點,可穿戴設備、大屏等幾項業務出現明顯增長,增長率超過30%。運營商業務盡管出現下滑,但與往年基本持平,符合預期。企業業務因為華為云、數字能源兩個產品線增長靚麗,總體也符合期望。
特別是華為云業務,在會后采訪中,郭平表示,華為云在2021年銷售收入為201億元人民幣,實現增長34%。目前,華為云在全球排名第五,中國排名第二。2021年華為云提出深耕數字化,一切皆服務的戰略,2022年,華為云將圍繞這一戰略,加快在全球數據中心和加速網絡的部署。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華為云首次對外披露營收狀況。
從全球市場來看,華為業績也面臨不小挑戰。
中國、歐洲中東非洲、亞太、美洲四大市場業務營收均為負增長。其中中國市場下降最多,達到30.9%,歐洲中東非洲下降27.3%,亞太下降16.7%,美洲下降26.3%。可以推測,營收的普遍下滑或與消費者業務受限有關。
盡管總營收下滑嚴重,但2021年華為的凈利潤、凈利潤率、資產負債率以及經營性現金流等維度財務指標均表現良好,凈利潤實現大幅度增長。
2021年華為實現凈利潤1137 億元,同比增長75.9%,凈利潤率達17.9%,經營現金流增長 69.4%,現金存量充足;資產負債率從62.3%下降至57.8%,資本結構得到改善。通過簡化管理、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持續提升內部運營效率,銷管費用同比降低93億元。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DoNews表示,利潤很可能是非經營性收益,比如政府補貼或是資產出售之類。因為資產出售導致非經營性收益,但這種收益不具有可持續性。
在華為其他凈收支營收中,處置子公司以及業務的凈收益達到674億元,政府補助26億元。2020年11月,華為甩包袱,正式出售榮耀。可以猜測,處置子公司以及業務的凈收益為榮耀出售相關收益。
盡管凈利潤增長或來自榮耀的貢獻。但孟晚舟表示,即便不考慮資產處置收益的情況,華為的凈利潤率均比上年有所提升。“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措施,第一,華為對產品的銷售結構進行了調整,使得我們的銷售毛利率得到了較好的提升。第二,對整個的供應計劃進行了更好的協同管理,極大地改善了華為從訂單到收入的整個周期。第三,由于華為公司在ICT領域持續的技術積累,通過數字化運營極大地推動了內部作業效率的提升。”
最后,華為在最困難的時期,依然重視研發投入。
孟晚舟介紹,2021年,華為加大了研發投入,研發費用人民幣1427億元,占銷售收入的22.4%,研發費用額和費用率均處于近十年的最高位。目前,華為研發投入在全球企業中位居第二。
華為探路求生存
如果說2020年,美國的打壓對華為業績的影響尚不明顯,華為業務依靠庫存依然較為穩定。那么2021年,華為求生存無疑進入了深水區,猶如“鋼絲上的舞蹈”,特別是消費者業務面臨巨大的供應鏈壓力。
據郭平介紹,2019年,華為5G手機出貨量為1.2億,一部手機需要一顆芯片,大概需要1.2億。同一年,華為交付5G基站大約為100萬,每個基站需要一顆芯片,則需要100萬。數量級不一樣,因而消費者業務和運營商業務面臨的困境也不盡相同。
“To C中的手機業務下滑非常大,To B業務連續性有保障。”郭平說。華為手機業務受阻之后,不得不拓展可穿戴、運動健康、全屋智能等新領域。總之,華為在To C業務受挫之后,需要將火力對準To B。
可以說,2021年是華為To B業務“開山辟路”的一年。
2021年年初,華為首先宣布成立“華為煤礦軍團”,9月,其余四個軍團相繼成立。10月,華為東莞松山湖園區舉行“軍團”組建成立大會,正式對外宣布成立五大“軍團”,分別是煤礦“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智能光伏“軍團”和數據中心能源“軍團”。
2021年年底,五大“軍團”之后,華為又籌備十大預備軍團,具體包括互動媒體(音樂)、運動健康、顯示芯核、園區網絡、數據中心網絡、數據中心底座、站點及模塊電源、機場軌道、電力數字化服務,以及政務一網通。
本次業績溝通會上,郭平首次對外闡述了華為“軍團”模式的由來:“‘軍團’來自于2004年《紐約時報》介紹的谷歌軍團,華為參照此模式而來。華為產品線比較長,技術比較多、繁雜,通過軍團短鏈條的運作和管理授權,使得客戶更容易跟華為做生意。軍團的試點可以縮短管理的鏈條,快速滿足客戶的需求,從而創造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簡單來說,在華為公司里面,軍團是代表客戶,代表行業,在華為尋找合適的技術。”
除了“軍團”模式之外,華為還對部分業務進行了重組。
2021年,華為成立數字能源公司,該公司包括包括智能光伏、站點能源、數據中心能源、智能電動、模塊電源五大板塊。華為將觸角伸向了傳統、“難啃”的能源領域。
IDC分析師武連峰曾經對DoNews表示,一方面,華為看趨勢較準,無論是能源、煤炭、公路、海關等行業相對資金充裕,對快速連接的需求比其他行業更廣。此外,這些行業不敏感,華為除了可以在中國發展,還可以到歐洲甚至全球其他地區拓展業務。能源工業、交通運輸是未來5G最重要的兩大行業,未來潛力可期。
當然,華為的“試水”能否成功尚為未知數。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從全球來看,5G To B依然處在“樣板房”階段,進入“商品房”階段還需要廠商和運營商以及行業的共同努力。
郭平也表示,“千行百業區別非常巨大,華為不可能打包天下。華為擅長ICT技術,更擅長數學相關的技術,華為更需要廣泛的合作伙伴,打造出場景化解決方案。”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