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的大腦會因長期太空任務而“重新連接”

宇航員的大腦會因長期太空任務而“重新連接”
2022年02月22日 10:19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地球上,我們的大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但是,如果是在太空中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人類的大腦又會發生什么呢?

  在歐洲空間局(ESA)和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合作進行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探索了宇航員的大腦在往返太空前后會如何變化。他們的研究結果展示了大腦如何適應太空飛行,并指出宇航員的大腦變化幾乎可以描述為“重新連接”,包括流體移動和形狀都發生了變化。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變化可能會在返回地球之后持續長達數月,研究小組觀察到的這種奇怪的大腦變化“非常新穎,非常出乎意料”。

  如何研究太空中的大腦?

  在這項研究中,國際研究團隊對12名男性宇航員在飛往國際空間站之前和之后的大腦情況進行了分析。他們還觀察了這些宇航員返回地球7個月后的大腦。所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宇航員都參加了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平均時間為5個半月,即172天。

  研究團隊最初關注的是神經可塑性,以了解大腦如何適應太空飛行,此外也關注了宇航員大腦內部的連接性。

  宇航員大腦的結構分析已經完成,但連接性研究還沒有,通過關于大腦連接性的論文,終于接近找到有關神經可塑性的答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稱為白質纖維束成像(tractography)的大腦成像技術。這是一種三維重建技術,使用磁共振彌散成像(dMRI)的數據,來掃描并研究大腦的結構和連接。

  白質纖維束成像技術提供了某種大腦連接的方案。研究首次使用了這種特殊的方法,來檢測太空飛行后大腦結構的變化。

  核磁共振數據還可以告訴研究人員更多關于受試宇航員大腦的信息。大腦的灰質就像個人電腦的微處理器,而白質則類似于類似個人電腦主板上所有處理單元之間的連接線路。核磁共振技術可以從灰質和白質的層面上進行結構觀察,同時還可以觀察大腦中的液體,即腦脊液。

  大腦發生了什么變化?

  在經歷太空飛行之后,這些結構似乎被改變了,這主要是由于在太空中發生的液體移動所引起的形變。有趣的是,研究團隊還發現灰質和白質在太空飛行后都有所增加。在大腦中,白質可以促進灰質之間,以及灰質與身體其他部分之間的溝通。

  除了這種液體轉移,研究團隊還注意到大腦的形狀變化,特別是在胼胝體,這是大腦中最大的白質帶,可以看作是一大束神經纖維(約包含2到2.5億個神經纖維)。大腦兩個半球間的通信大多數是通過胼胝體進行的,類似于“連接大腦兩個半球的中央高速公路”。

  此前,研究者認為太空飛行可能會導致胼胝體本身發生結構變化。但研究團隊發現,胼胝體附近的腦室實際上是擴張的,這改變了胼胝體周圍區域的神經組織,從而改變了它的形狀。腦室是大腦中產生并儲存腦脊液的腔隙結構,而腦脊液是包圍大腦和脊髓的一種透明體液,是一種含有微神經膠細胞的純生理鹽水,主要用作對大腦皮質的機械性緩沖。

  研究人員還“發現大腦幾個運動區之間的神經連接發生了變化,”運動區是大腦的中樞,是發出運動指令的地方,與地球相比,宇航員在太空的失重狀態下,需要大幅度調整自己的運動策略。研究表明,大腦被重新連接了。從之前的研究中,這些運動區在太空飛行后顯示出了適應的跡象。現在有初步跡象表明,這種適應性也反映在這些區域之間的聯系上。

  不過,這些變化并不會在宇航員返回地球后立即被注意到的。在宇航員們著陸7個月后,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腦部掃描,發現大腦的這些變化依然存在。

  我們能做些什么?

  事實上,這項研究屬于一個更大的研究領域。現在,越來越多研究者正在探索太空飛行,特別是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體的影響。這項研究的結果并不意味著我們完全理解了這一課題,但確實提供了一些新的見解,揭示了大腦會如何受到影響。利用這些信息,研究人員可以更好地保護前往太空執行任務的宇航員。

  研究表明,有必要采取對策,以確保大腦的液體轉移和形狀變化控制在一定限度,可以通過某些方法來降低這些影響,方法之一便是人工重力。理論上,人工重力是由慣性力產生的,可以復制重力的感覺,就像我們在地球上體驗到的重力感一樣。這是科幻小說中常見的情節,而近年來,已經有科學家開始將這一概念變為現實。

  在空間站或飛往火星的火箭上使用人工重力,有很大可能解決大腦液體的轉移問題,電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旋轉輪空間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實現起來很復雜,但這可能是一條可行之路。未來的研究將會告訴我們答案,這項研究的詳細結果發表在2月18日的《神經回路前沿》(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雜志上。(任天)

大腦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