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深度分析:2000年度上市公司50強強在哪里

2001年06月21日 11:10  經濟日報 

  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50強座次排定,其中滬市公司32家,深市公司19家(有兩家公司總分相同,并列第50位)。與去年相比,吉林化工等12家公司被淘汰出局,寶鋼股份等13家上市公司首次榜上有名,其余38家1999年的50強公司繼續留任。在13家新入圍的公司中,有4家為2000年的新上市公司。

  2000年度上市公司50強是根據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000年底的總資產、2000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以及2000年12月31日的總市值共四項指標的排序進行打分,再對四項指標的得分進行加總后評選出來的。2000年度虧損的公司不參加評選。

  水漲船高總量規模抬高入圍門檻

  2000年50強企業平均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

  凈利潤和總市值比1999年50強的平均值分別提高

  了29.4%、19.97%、26.8%和32.8%,寶鋼股份這

  一超級航母功不可沒從總體規模和實力上看,2000年50強比1999年的50強有很大的提高。2000年50強平均的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和總市值分別為133.95億元、61.04億元、5.4億元和168.6億元,比1999年50強的平均值分別提高了29.4%、19.97%、26.8%和32.8%。這其中寶鋼股份這一超級航母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視,但剔除了4家2000年新上市的入選企業外,四項指標的增幅仍都在15%以上。同時與1999年相比,2000年50強各個單項指標的入圍門檻均大幅度提高,1999年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總市值單項指標要進入前50名,必須分別達到44億元、32.5億元、2.6億元和70億元以上,而2000年這四項指標分別提高到60億元、40億元、3億元和118億元以上,這說明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的總體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上市公司正逐步變得更大更強,進入50強的要求也水漲船高。

  平分秋色傳統與新興競爭激烈

  2000年50強中,鋼鐵企業依靠規模優勢以11

  家獨占鰲頭,石化企業凈利潤增幅較大勢頭依然不

  減,四大汽車集團除上海汽車外有3家被擠出門外,

  高科技領域入圍公司依然較少但行業前景看好從行業分布的變化情況看,與1999年相比,2000年50強的入選公司依然集中分布在制造業(包括鋼鐵、石化、家電和電子通訊)、能源電力和金融業等國民經濟基礎行業,其中鋼鐵行業以11家獨占鰲頭。我國的幾大鋼鐵巨頭,即首鋼股份邯鄲鋼鐵武鋼股份萊鋼股份馬鋼股份等均保持入圍,2000年上市的寶鋼股份則依靠其規模優勢位居50強榜首。最近兩年來鋼鐵冶金行業實行限產對于市場的回暖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對該行業的復蘇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鋼鐵類上市公司2000年的業績普遍改善,奠定了該行業公司在50強中的地位。我國石化行業的龍頭企業也基本保持入圍,包括上海石化揚子石化齊魯石化等。該行業的主要變動為吉林化工退出,錦州石化新入圍。石化行業2000年面臨油價并軌、原油及產成品的價格同步攀升的局面,積極迎接挑戰,抓住機遇,主營業務收入增幅較大,凈利潤也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反觀汽車行業,1999年50強中涵蓋了我國的四大汽車集團,即上海汽車、一汽轎車、天津汽車和長安汽車,但2000年只有上海汽車保持入圍。對汽車行業來講,盡管國內市場的需求處于上升勢頭,但市場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特別在我國加入WTO以后,該行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今后的前進道路并不平坦。在入選2000年50強的公司中,屬于高科技領域的依然較少,僅東方通信東方電子等幾家,主要的變動是中興通訊[微博]進入50強,深科技退出50強。這一現象與我國高科技上市公司起步遲,總體規模較小有關。但高科技領域發展前景看好,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可以預計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出現在上市公司的50強行列。但高科技領域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上市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不斷壯大自身的規模是擺在該類公司面前的一大課題。此外,我國的家電制造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和整合,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產生了一大批規模和實力突出的企業,1999年入圍的家電制造類上市公司中四川長虹[微博]、深康佳、粵美的、青島海爾2000年繼續留任。

  優勝劣汰主營和利潤尤顯重要

  公司優勝劣汰機制作用明顯。12家退出50強

  的公司中,利潤下降是最主要的原因。寶鋼股份、民

  生銀行、上港集箱首創股份在50強中的排名均比

  較靠前,說明改制上市依然是國有大型企業促進改

  革、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

  從退出和進入50強公司的情況看,優勝劣汰機制作用明顯。12家退出50強的公司中,利潤下降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中吉林化工、科龍電器和輪胎橡膠因2000年度出現巨額虧損,被一票否決,無法參加50強評選。天津汽車、一汽轎車、環保股份、深科技、藍田股份2000年的凈利潤則分別下降了38.3%、45.3%、85.4%、51.8%和15.9%,大大影響了在凈利潤單項指標和總得分的排名。金杯汽車盡管2000年在總資產指標上仍具有優勢,但由于主營業務收入下降84.7%,加上盈利能力較差,退出了50強。華菱管線盡管在各項指標上均有所提高,但由于增幅不大,加上1999年排在第40名,無奈被擠出局。東方明珠1999年排在第47名,入圍的主要原因是總市值較高,但2000年公司總市值的增長遠遠落后于大盤增幅,優勢盡失。13家新進50強的公司中,有4家是2000年新上市的公司,分別為寶鋼股份、民生銀行、上港集箱和首創股份,它們在50強中的排名均比較靠前,這說明改制上市依然是國有大型企業促進改革、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除了這4家外,其余新進的9家公司入圍主要是2000年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的大幅增加和總市值的上升,使它們躋身50強行列。如中原油氣因原油價格大幅度上漲,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47.3%和211.9%,凈利潤單項指標進入第8名。安彩高科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則分別增長118.1%和139.1%;中興通訊的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總市值分別增長86.7%、78.2%、67.5%和59.1%,成為因“全面發展”而進入50強的典型。

  從2000年50強與1999年50強變動情況的比較看,在我國證券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上市公司總體的規模和競爭力也在不斷增強,但傳統行業公司依然是市場的中堅力量。從今后的發展趨勢看,鋼鐵、石化、能源等傳統行業有巨大的國內市場作后盾,今后一段時間在50強中的優勢將繼續保持。而農業、商貿、社會服務等行業盡管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起步較晚,市場競爭和整合程度不足,短期內要在50強中占有一席之地尚有難度。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電子通訊業在信息生物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在50強中的地位有望進一步提高。就上市公司而言,要保持在50強中的地位,或擠進50強行列,就必須依托自身的競爭實力,在做大、做強上下功夫。必須看到,與全球500強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的50強在規模和實力上差距還非常大。本文作者系華泰證券研究所王小軍張松林


2 00 0  年“ 上  市 公  司  5 0 強  ”    

名次  公司簡稱   名次  公司簡稱   名次   公司簡稱
 1    寶鋼股份    27   上海機場    34   國電電力
 2    上海石化    18   東方通信    36   銀廣廈 
                                                A
 3    浦發銀行    19   齊魯石化    37   長安汽車
 4    首鋼股份    20   上港集箱    38   萊鋼股份

 5    儀征化纖    20   邯鄲鋼鐵    39   龍騰科技
 6    粵電力 A    22   武鋼股份    39   真空電子

 7    揚子石化    23    五糧液     41   中興通訊
 8    申能股份    24   上海汽車    41   中原油氣

 9    四川長虹    25   深康佳 A    43   北京城建
 10    深發展     26    新鋼釩     44   錦州石化

 10   東方航空[微博]    27   中集集團    45   鄭州煤電
 12   兗州煤業    29    陸家嘴     46   海南航空[微博]

 13   民生銀行    30   首創股份    47    中關村
 14   廣州控股    31   粵美的 A    47   安彩高科

 14   馬鋼股份    32   東方電子    47   本鋼板材
 16   鞍鋼新軋    33   東電 B股    50   青島海爾

 17   唐鋼股份    34   原水股份    50   上海建工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本文涉及到的板塊個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廣州公務員去年人均工資和補助達17.51萬
  • 體育亞冠決賽首回合-恒大客場2-2首爾 視頻
  • 娛樂馮小剛幽默聊春晚:辦太好剝奪吐槽快感
  • 財經宗慶后語出驚人:中國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關村e世界拖欠超200萬電費將斷電
  • 博客馬未都:大黃鴨之父身材夠棒
  • 讀書張玉鳳究竟守住了毛澤東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學生高學歷環衛工每晚敷面膜(圖)
  • 曹鳳岐:新型城鎮化框架下的金融創新
  • 陶冬:聯儲動作再延后 匯率又爭先
  • 張明:上海自貿區熱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報大敗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經濟學家騙
  • 尹中立:從京七條看房地產調控新思路
  • 陳季冰:誰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 章玉貴:中國下個黃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謝百三:七萬低價房會調低全國房價嗎
  • 林采宜:監管創新是自貿區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