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李文茹) 股市升跌與監管者無關——面對潮起潮落的中國股市,新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如是說。
被香港媒體譽為股市女“包公”的史美倫在上任前夕以新的身份接受了新華網記者的專訪。她表示,在內地,有不少投資者認為,股市的漲跌與市場監管有很大關系。但她不同意這種看法。一般來講,指數的波動主要是市場及上市公司表現的反映,而監管者所做的是“為市場提供一個健全的的監管架構與環境”
輿論認為,梁定邦的到來,給內地的證券市場帶來許多先進的運作經驗和監管理念,而這一次史美倫的到來,相信也會對完善內地證券市場的監管起到積極作用。
事先聲明兩大禁區
3月中旬,新中國歷史上首位從海外聘請的副部級官員──在香港證監會工作10年的史美倫女士將到北京擔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協助監管一個擁有6000萬股民的證券市場。這個數字幾乎是香港總人口的10倍。
史美倫女士表示:“我個人不敢期望對市場帶來多大的影響,希望與證監會的同事一起參與對市場的改革工作,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精明干練的史美倫女士甫一落座,就拿出一份事先準備好的的“聲明”──她表示,“有兩方面的問題不在我的回答之列”:一是對內地證券市場的看法,二是私人問題。對于第一個問題,她表示,大家都想知道我對內地市場看法,但是,我還沒上任,很難在這方面作出評論。”
史美倫對媒體的如此“戒備”,恐怕是因為自從國務院2月12日公布任命她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一職后,引起海內外市場高度關注,各路媒體爭相報道和加以評論,這使她感到十分“驚訝和不習慣”。
不過,史美倫女士表示,她接受這次任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個機會非常難得”。她說,“內地證券市場成立了10年,發展非常驚人、非常快,有很多問題是新興市場都會碰到的,香港的市場也曾經歷過這方面的考驗。在內地市場改革的時期,我作為一個香港人,有機會參與這項工作,與朋友一起作出努力,感到非常榮幸!”
市場監管應堅持“四公”原則
言談舉止高雅的史美倫女士,1991年進入香港證監會,歷任公司財務部助理總監、高級總監及證監會執行董事,1998年起擔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她在企業融資、市場監管及法律事務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史美倫有美國加州圣達嘉娜大學法學博士頭銜,并在美國做過多年執業律師。
她一直倡導市場監管的“四公”原則,即公平、公正、公開、公信。她對記者表示,今后將繼續堅持這一理念。她說,“這四方面是相互聯系的,缺少哪一方面都不行,其中公信的重要性在于要讓投資者對監管者有信心,才能對市場有信心。當然,對市場信心不能單靠監管者一家來樹立,二是參與市場的每一分子包括上市公司、證券商、投資銀行等都有責任。”她感慨道:“作為一個市場監管者,最難的是牛市時大家會說你過分監管,而在熊市時又覺得你監管不夠。”
內地市場監管的主要矛盾在哪里?史美倫說,我還沒到內地,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在外面看究竟是兩樣。就象外人看香港,有的人說香港市場很好,有的說徒有虛名,我們也經常受到批評。”作為中國內地首位從海外聘請的副部級官員,不少投資者表示對史美倫女士寄予很高的希望,這對她來說,多少帶來一定的壓力。“我不希望別人對我期望太高,只希望干好分內工作”。她強調,市場是很大的,任何個人不可能對市場的監管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無論在香港或在國外,對市場的監管都是由整個監管機構負責的。為此,她希望投資者不要對她有特殊的看法。
在香港證監會擔任副主席期間,史美倫主要負責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她認為,市場監管機構的主要任務與責任是制定政策,而不是參與上市公司的具體運作。她說,與內地不同的是,香港上市公司的審批權已下放給香港聯交所,證監會不會干預公司的上市工作。
香港整套做法不可以搬到內地
史美倫女士到北京履職,令人們憧憬香港與內地證券市場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對此,她表示贊同,并對兩地以往的合作給予高度評價。她說,從1994年以來,香港證監會一直為內地培訓市場管理人才。從去年開始,香港證監會也開始派人到中國證監會工作。
香港有哪些做法可以帶到內地,史美倫謙虛地表示,“從我個人的角度看,香港很多事情還可以做得更好”。她并不認為,香港的整套做法可以搬到內地,畢竟兩地的社會制度不一樣。
香港證券業人士認為,“史美倫進入中國證監會是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同時,她的任務也是艱巨和富有挑戰的,她的經驗如何有效地在內地證券市場發揮作用有賴于她本人與中國證監會管理層的共同努力。(完)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