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上午(1月9日),已連續9個跌停、處于流言漩渦中的中科創業(0048)總經理歐錫釗在接受本報獨家采訪時說:“我們已經被流言包圍了,公司有必要把事件講清楚!边@是“中科創業事件”爆發之后,這家上市公司高層首次面對傳媒。
中科創業(注:“中科創業”指在深交所掛牌的深圳中科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價已從崩盤前2000年12月22日的每股收市價33.59元跌至今年1月9日收盤價的13.01元。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中科創業的股價在本周三發生了中國股市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重大轉變——開盤跌停后不久,一個神秘買主陡然從地下冒了出來——一口氣在三分鐘內,吞下4000萬至5000萬股,直至封漲停板,全天總成交量52010900股。11日,中科創業仍然低開高走,收市保持4.96%的漲幅。
K先生(北京中科創業公司CEO呂梁)是整個“中科創業事件”的核心人物,“雖然呂梁在中科創業沒擔任任何職務——在完成中科創業重組后,即隱身幕后。但事實上,中科創業的11名董事中,有7名與中科系有關!币爸锌苿摌I事件”的正是呂梁本人。
本月1日,中科創業6名董事和2名監事集體辭職。緊接著,“K工作室”1月4日公開發表《中科創業崩盤內幕大揭秘》。該文稱:“北京機構真正接手康達爾(中科創業前公司名稱)之后,才發現實際已經落入投資圈套!边稱,“北京機構為了徹底解決康達爾的財務虛數,鋌而走險,試圖打造一個新型的工具,用股票市值的虛數來填補企業多年積累的巨額的財務虛數。”
而從中科創業二級市場表現來看,該股在2000年1月從40元左右拔地而起,在一個半月內上升到84元的天價。此后,該股從65元左右(復權價)緩慢下滑,直至12月25日突然出現接連9個交易日的大跳水。
中科事件由此浮出水面。
“中科事件”導火線
本月1日下午16時,深圳中科創業公司收到來自北京的8份公司董事及監事的傳真——6位董事、2位監事——董事龔增力、王海鈞、張永政、石亞君、寧欣然、王偉東,監事長林東、監事趙翔明提出辭職。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大規模的高層地震,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事前竟毫不知情。
8名高層人士除常務董事龔增力外,其余7名高層辭職理由幾乎一致:長期工作在北京,很難正常履行職責。而龔增力辭職主要提出三個方面理由:一、由于第三屆董事會有6名董事居住在外地,而公司日常經營中諸如向銀行借新還舊之類的業務三兩天就需要董事會出具決議,讓6名董事頻頻開會簽署文件幾乎根本就不可能。于是,他們都書面委托他出席董事會,雖然每次開會前都知會并咨詢他們的意見和態度,但是長期這樣工作,他深感責任重大,難負重荷。
二、在公司日常經營活動中,大多事務他無法介入,很多事情到他這里只是需要簽字而全然不知決策經過。比如公司融資和資金調撥事務,他只是在主管財務的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總經理和董事長都簽署意見后,作為最后一個程序,代表董事會簽字,他覺得,他和他所代表的6名董事已由決策機器蛻變成程序機器。
三、公司大股東對公司經營理念上的分歧也使得他難以適從,甚至痛苦。
龔還在辭職報告中稱:“辭職可以為新董事讓開位置,讓他們盡早進入情況!
歐透露,接到這批辭職報告后,公司經營班子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對此作出的判斷是——公司股權變更或者股權已被質押,要騰出位置來。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8份辭職報告日期不盡相同——監事長林東、監事王偉東、董事張永政、王海鈞辭職日期為2000年12月28日,董事石亞君辭職日期為12月29日,董事寧欣然為12月30日,常務董事龔增力、監事趙翔明則為2001年1月1日。但是,上述辭職報告均是本月1日,同時從北京集中傳真過來的。然而,上述董事和監事,分別代表著不同股東的股權,如此聯合倒戈,市場人士認為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他們可能來自于一個利益集團。
有知情人士認為,操縱這個利益集團的核心人物是并未在中科創業擔任任何職務、一直隱居幕后的北京中科創業公司CEO呂梁。龔增力曾經公開說:“我只是呂梁的一個傳聲筒!惫驹颠_爾方面的管理人員也證實確有此事,公司董事會即使討論最簡單的問題,龔也會向呂請示。
龔增力在該公司還有一個總經理特別顧問的頭銜。根據董事會分工,總經理歐錫釗分管飼料、養殖、地產、運輸等公司原有傳統業務,龔分管行政、人事、秘書處,并在已有融資部的基礎上,龔專門成立了資金二部,而且“資金二部只有龔一個人有權過問”。據悉,該部主要職能是與上海中科方面進行資金往來銜接,同時,龔還兼上海中科公司的法人代表。
一個奇怪的現象由此產生了——一個公司存在著兩個資金管理部門,資金一部主要負責傳統產業的資金管理,資金二部則從事資本運營。而且,公司由此形成兩塊互不干涉的“獨立王國”——北京中科系主管資本運營,老康達爾系主管傳統產業經營。知情人士稱,中科創業雖然持有上海中科70%股權,但由龔擔任上海中科創業公司董事長,中科創業經營班子中老康達爾方面事前居然也一無所知。誰在操控0048?
深圳中科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12日的《2000年中期報告摘要》顯示,該公司前5名股東分別是:深圳市龍崗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國有股占36.16%、海南燕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人股占22.5%、海南沃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法人股占10.38%、北京英特泰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國有股轉配股占2.59%、民樂燕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人股占1.73%。招知情人士透露,海南燕園、海南沃和、民樂燕園的母公司均為北京中科,而北京英特泰公司的核心人物正是“因投資康達爾被深度套牢”的朱煥良。
雖然從單一股本結構來看,龍崗區投資管理公司仍以36.16%為第一大股東,但中科創業的經營者承認,事實上,呂氏控制的海南燕園、海南沃和、民樂燕園及其它流通股權總量已超過龍崗投資的股權。北京中科系實際上已經控制了中科創業董事會和股東大會。
中科創業高層人士稱,公司董事會早已成了擺設,因為凡是涉及股份公司利益的決策,都會形成兩股對立的力量。但是,由于北京中科系占了董事會7個席位,所以很多重大決策,只要他們一提出,就會以微弱股權優勢獲得通過。而且,該系大部分董事會成員極少出席董事會,往往由龔一個人代表七名董事表決。他說:“董事會等于龔一個人說了算。”
事實證明,該公司兩大股東的確在事關公司利益的重大決策上演繹兩股力量交鋒。2000年4月10日,該公司以通訊方式召開的該年度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以占到會股份的53.7%贊成、46.3%反對,通過了《關于參與組建(中國電子商務聯合網)的議案》。這位高層人士表示,贊成的股份即為北京中科系,反對的則為龍崗區投資為主的康達爾體系。他稱:“我們反對的理由是,這個網絡注冊資本高達6億元,而本公司占15%,這意味著要出資9000萬元。我們認為風險太大!
去年8月1日,該公司董事會又以55.05%的表決股權通過了以6973.95萬元受讓海南中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中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的上海中科創業公司50%、20%的股權。
去年11月30日,該公司再次上演與此雷同的翻版臨時股東大會。北京中科系提出的為迅速擴大新生力公司(中科創業占85%股權)生產經營規模,將原新生力3000萬元注冊資本增加到2億元,中科創業公司需相應增資14450萬元。最后的表決結果,仍然是贊成54.86%,反對45.14%。
這位公司高層人士說:“他們的許多行為我們都不理解,不斷的倒來倒去,到底是為什么?”他坦陳:“反對的聲音都是我們發出的,但他們實際上已經控制了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我們的聲音已經不起作用了! 三個圈套?
這位高層人士坦陳:“新股東(指中科系)沒有帶一分錢進來,他們大多在玩財務游戲。”1999年12月17日,該公司召開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中科創業公司將其所持有的深圳市康達爾(集團)運輸有限公司的45%股權,以4500萬元轉讓給北京中科的關聯公司——海南禾華公司,從賬面上看,此次轉讓股權收益2930萬元。但事實上,這筆收益僅僅只在中科創業賬面上過了一下,4500萬元便被龔主管的資金二部轉至上海中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購買了三個藥號——溴氟菊酯、每日參和鹽酸氟西汀,迄今為止,這三個藥號仍未投產更未產生效益。歐證實:“賣運輸公司45%股權的4500萬元,一分錢也沒過來!
然而,由此為中科創業公司帶來了另一個麻煩,因為2930萬元實際上僅僅只是賬面股權收益,資金實際并未到賬。但是,公司為此上繳了數百萬元的稅金及為股東分紅。有關人士表示:“公司損失很大,等于白白丟掉了運輸公司45%股權。”
在出售運輸公司股權時,北京中科方面轉達呂梁的意圖:“這僅僅是一個財務安排。”而至于購買三個藥號,針對中科創業經營班子“我們不懂藥”的反對聲音,呂梁稱:“我們在引導你們,而且這幾個藥號將來還可以賣掉賺更多的錢。”呂主張購買藥號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其中一個藥品在美國每年銷售額就高達80多億美元。
“另一個圈套是購買勝利股份900萬股法人轉配股和魯銀投資1500萬股法人股,這兩個公司股權投資加起來,約1億元左右。頗為奇怪的是,這1億元資金完全由中科創業公司支付,但是購買來的股權則完全落在了上海中科的名下,而此時,中科創業與上海中科兩個公司尚沒有任何產權關系。”
中科創業經營班子發現這個問題后,要求上海中科把股票完全過戶至中科創業名下,但呂多方托辭推延,迫于中科創業屢屢追究,呂梁又提出另一個方案:“干脆中科創業收購上海中科算了,那就等于是公司的了!
無奈之下,中科創業用那1億元左右的勝利股份、魯銀投資的股權收購了上海中科70%的股份,中科創業公司由此被迫成為上海中科的股東。不過,雖然成了它的第一大股東,但上海中科仍然游離于中科創業之外,經營方面的事務一概不告知深圳方面。呂梁的解釋是:“中科創業和上海中科是兩個獨立法人,上海中科是董事會管的事,深圳經營班子只管中科創業的生產經營!鄙踔劣芍锌苿摌I派去上海中科的總經理,連辦公桌也不予安排。
歐錫釗稱,上海中科至今尚未開過一次股東大會,董事長是誰也不知道。更令人費解的是,中科創業方面從去年8月已收購上海中科,但是工商過戶被拖至12月底才完成,這中間的4個月,中科創業方面根本插不進去。
“去年8月至12月,上海中科做了大量的幕后操作!痹谏虾V锌乒蓹嘧兏,中科創業方面在年底準備出讓一部分股權,但發現勝利股份900萬股法人轉配股已被申銀萬國[微博]某營業部凍結,理由是:涉及融資問題。至于具體原因至今仍不清楚,而且,這部分股權又被其它單位加凍。
據悉,2000年12月27日,在中科創業連續跌停2天后,北京中科方面作出緊急安排:將上海中科持有的1500萬股魯銀投資法人股權以每股2.8元價格轉讓給九州泰和公司。緣何要將魯銀投資股權急急出手?北京中科方面的解釋是:再不出手,這筆股權可能被凍結。
北京中科方面來電要中科創業董事長陳楓蓋章同意,被陳拒絕。然而,次日上海中科方面來電稱,該公司公章已被北京派來的人取走了。同一天,魯銀投資發布公告稱,中科創業持有1500萬股法人股權被九州泰和收購。
經中科創業公司大股東——龍崗投資和經營班子研究后,28日中科創業派人赴京告之九州泰和:魯銀投資股權由中科創業全資所有,其它人無權轉賣。并提出,錢不能支付給北京中科方面。
據悉,上海中科公司實際上已經關門,目前員工已作鳥獸散。到底誰玩誰?
本月4日,《投資快報》發表《中科創業崩盤內幕大揭秘》使本已連續數日跌停的中科創業再度火上澆油,各種版本的說法鋪天蓋地。該文點燃戰火的另一個原因是,一直隱居幕后的北京中科CEO呂梁站到了前臺,直指中科創業諸多內幕問題。而這些問題,每一個都觸目驚心。
為此,本報記者將文中提及的五個重大問題擺上桌面,與中科創業經營主管面對面地進行采訪。
疑問一:呂梁認為,北京機構真正接手康達爾后,才發現實際上已落入了投資圈套,您對此作何評論?
高層人士(簡稱“高”):呂梁當時以燕園公司名義跟我們談合作的時候,提出了三個收購條件:一、收購的股權全部支付現金;二、不當大股東;三、不派董事長和總經理。雖然從表面上來看,三點承諾都做到了,但呂梁當時承諾以燕園公司一家公司持有股權,結果全部分散了,雖然他們不是單一大股東,實際上他總共持有的股權,已經超過了單一大股東——龍崗區投資管理公司。
他們說不派人干預公司經營,結果是派的一名常務董事就代表了七名董事的表決權,從公司利益來講,很多我們不愿做的買賣,都在7位董事所代表的多數股權下被董事會表決強行通過,他們早就計算好每一個步驟的。
康達爾汽車運輸公司是一個收入相當穩定的公司,被迫將45%股權賣給了呂梁的關聯公司——海南禾華,得來的4500萬元又被他們弄去買了三個至今束之高閣的藥號。中科創業公司不但沒得到一分錢,而且運輸公司45%被白白吃掉了。
購買勝利股份和魯銀投資的股權,也是中科創業公司出的錢,然而卻被神秘轉到了上海中科名下,而且又被他們拿去融資,融來的資金又到哪里去了呢?稍有頭腦的人想一想,就知道誰在玩誰了。現在可以看一看,玩的那幫人都走了,剩下的就是我們這幫搞實業的人。
疑問二:呂梁說康達爾其實早已爛掉,而且傳統產業虧損嚴重?
高:呂梁在與康達爾談合作時,未來的新股東代表把康達爾所有的財務報表拿去看了整整三個月,沒有提出任何問題。而且,在合作這一年多時間里,他們也沒有提出任何問題。
在重組之前,康達爾一直是做傳統產業的,雖然利潤率不高,但收益相當穩定,運輸、飼料、養殖、地產、自來水廠幾塊加起來,每年的利潤都在5000萬元左右。到現在為止,傳統產業這一塊收入仍然很穩定。
疑問三:呂梁稱,為配合二級市場莊家炒作,包裝業績導致企業財務虛數黑洞巨大,這是真的嗎?
高:只要認真查一查中科創業從1994年上市后的每股收益就可以得出結論。1994年每股收益為0.362元,1995年每股收益是0.37元,1996年為0.277元,1997年為0.13元,1998年0.142元,1999年為0.21元。
呂梁去年要公司把1999年每股收益做成0.8元,2000年做成2元。我就跟他講,這事我們做不了,因為公司沒有這么多盈利呀。后來,他罵我們不配合他,甚至想召開董事會把我們這些不聽話的都炒掉。
疑問四:呂梁說公司不僅沒有土地資源,而且卷入了走私。
高:我們現在的土地儲備有:在坑梓農業用地1993畝、綜合用地1000畝(深圳沙井533畝,西鄉427畝)、布吉商品房用地6萬平方米、市區商品房用地1.5萬平方米。這些都是明擺著的。
至于走私問題。1997年,由于康達爾出口香港活雞時,恰遇禽流感,雞價下跌,外管局收匯數與報關單不符,被罰款1.8萬元。這不叫走私吧。
疑問五:呂梁稱,為徹底解決康達爾的財務虛數,北京機構鋌而走險,試圖打造一個新型的財務工具,用股票市值的虛數來填補企業多年積累的巨額的財務虛數。中科創業有參與二級市場炒作嗎?
高:這純粹是假話,呂梁從沒拿過一分錢到公司來,外界所指的股權收益實際指的是,運輸公司45%轉讓后的股權增值部分,而且還是賬面收益。
公司從來沒有炒過股票。 (本報記者羅光輝/文)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