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剩者”難成王 券商斷臂基金突圍未見成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11:06 和訊網-紅周刊 | |||||||||
——半年報股東持股折射市場新格局 策劃 本刊編輯部 統籌 江紅霄 執筆 本刊記者集體采寫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各種力量在市值灰飛煙滅過程中,此消彼漲,重新劃分勢力版圖。
基金、券商、信托財務公司、社保、年金以及QFII,在半年多來的市場風云變幻當中,他們對手中的籌碼是如何布局的?又是怎樣保存實力的?是收縮戰線還是分散布兵?對于“常規軍”的兵力調遣有何安排,重頭部隊何在?有無新銳部隊加盟?還是安插了“突擊隊”,打算再出奇兵? 在對外、對內的機構力量博弈當中,他們是各自為戰還是結成攻守同盟?其中,誰是比較有特色、有活力的?“剩者”就一定能夠成為下一輪較量中的“勝者”嗎? 通過對各大機構在半年報中的籌碼控制分析,投資者也許能夠感受到他們在新一輪戰斗打響時的戰略布局,并從中發現新的有生力量的滋生。 “剩者”能成王嗎? 截至8月20日,共有962家上市公司公布中報,占所有上市公司的比重達71.26%。在《紅周刊》編輯部對這些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研究分析中,市場上的各類參與者的力量對比躍然紙上(見圖1)。 很明顯的一個特征是,在對2004年中期和2003年年末兩個時點的統計看,如果將基金、信托財務公司、券商等6大機構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視為市場中的“正規軍”, 除此之外的機構投資者劃為“其他”,將諸如唐鋼礦業、中糧油進出口公司以及大中華發展有限公司等上千家形形色色的機構投資者視為“雜牌軍”,加上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個人賬戶,“正規軍”的實力版圖擴張明顯,“雜牌軍”以及個人投資者的力量消失迅速。 盡管在統計樣本的數量上,本次中報還屬于不完全統計,而且對將“其他機構”全部視為“雜牌軍”也并不一定完全準確,個人賬戶的背后也許是一些法人機構以自然人名義開設的賬戶,并不一定就是個人大戶,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不管這部分力量是被今年以來殘酷的熊市所“消滅”,還是主動隱退,以“告別股市,不跟你玩了”的心態悄然離去,這種變化對于后市的行情演變將會產生深遠影響。 對資金流向頗有分析的市場人士彭友,在得知這一變化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讓我想起了你們以前《紅周刊》‘散戶之家’欄目中的一幅漫畫(見附圖1)。在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市場中,散戶都到哪里去了?”在他看來,在一個容量有限的市場中,以基金為代表的投資者如同體型龐大的“大象”,紛紛跳入到“小池塘”中,最終濺出的就是“魚、蝦、泥鰍”這類力量弱小的投資者。 和訊首席分析師文國慶則更愿意將這種局面視為“食物鏈的斷裂”。他相信,雖然投資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但真正操盤的卻是越來越少。尤其是在基金大幅度擴容之后,很多散戶的位置發生了“置換”,由“股民”轉為“基民”,原先有著千奇百怪的定價方式、個性化鮮明的市場,也逐漸由于“同質化”機構投資者的數量大幅增加,博弈方式趨于一致,食物鏈的最后一環趨于斷裂,形成了當前的“死市”。 兩位市場人士的考慮方式也許不一致,但最終的結果就是市場生機缺失,沒有人愿意輕易發動行情。 不過,彭友同時提醒投資者注意,在留存的市場當中的機構投資者,不管是券商還是基金,不管是QFII還是信托,手中的籌碼多數為跑不出去的套牢盤,對此他們一定不會坐以待斃,11月之前發動一輪“解套”行情,力圖使“剩者”成為“勝者”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這種揣測成立,誰最可能成為“勝者”呢?投資人不妨先來盤點一下6大機構在半年報中的籌碼布局,也許更能夠一目了然。 基金作為市場中“陽光資金”的代表,至今已經有2500多億份額,整體實力也是各類投資者當中最為強大的,其動向自然值得投資者追蹤。 基金突圍未見成效 據《紅周刊》數據室統計,在962家公布半年度報告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上市公司中,出現基金身影的有413只,約占股票總數的三成。除去基金二季度投資組合中披露的129只重倉股外,還有284只基金非重倉股進入我們的視線。分析發現,與2003年明確的價值投資主線相比,今年以來基金的思路開始顯得雜亂起來。 新基金信奉“現金為王” 由于新基金的不斷加入,基金資產在證券市場中所占的比重逐漸增加。截至2004年6月30日,基金份額由年初的1632.75億元猛增至2532.49億元,半年間規模擴大了71.2%,基金資產凈值占滬深兩市總流通市值比重也由11.94%升至16.3%,增長比例遠小于份額的增長。由此看來,基金對股票的投資略顯遲疑。 這一點在今年上市的41只新基金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其平均股票倉位不足35%,而基金整體平均倉位卻高達63%。新入場的基金因為沒有明確的投資目標,寧可空倉,更愿意信奉“現金為王”。 舊有的價值體系被打破 基金所持的核心資產內部發生“裂變”,對同一行業的投資產生分歧。 統計顯示,一方面,基金全力減倉馬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一汽轎車(資訊 行情 論壇)、揚子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等鋼鐵、汽車、石化類股票,另一方面,武鋼股份、寶鋼股份、上海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中國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等仍然位居基金增持前列。但比較這兩部分的股票,股價走勢同樣糟糕,上海汽車在二季度基金增倉期內,跌幅甚至高達24.5%,“基金重倉股=上漲潛力股”這一等式不再成立。. 宏觀經濟決定倉位分布 在基金打破舊價值投資體系的同時,能源類行業股票逐漸成為基金重倉的核心。 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危機使能源類股票的預期價值水漲船高,尤其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能源消費大國而言,油荒、電荒之災反而為相關上市公司帶來了機遇。分析顯示,各基金持倉主要集中于煤炭、電力、采掘類股票,持倉比例均超過10%。 介入非重倉股略顯雜亂 統計顯示,在今年上半年,基金也試圖打破原有的價值投資框架,尋找新的價值坐標,但這種企圖目前來看并不成功。 在284只基金非重倉股中,新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過一級市場申購而來)、科技股、重組股、行業小龍頭,甚至少部分虧損股,都成為基金追逐的對象,但從中很難梳理出具體的投資脈絡。過于分散的持股體系,也反映出基金對市場的迷茫,對新價值體系的建立尚處于探索期(見表1)。 基金突圍亦遭慘敗 從半年報中透露的基金持股的情況看,基金在藍籌股之外所持有的一些籌碼不但沒有成為其組合中的“避風港”,反而加大了其中的風險。 第一,投資科技股存在業績風險。雖然基金二季度增倉科技股,但此類股票目前普通跌幅較深,如深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A、風華高科(資訊 行情 論壇)等。這主要是因為科技股普遍業績偏低,比如被融通深證100(資訊 行情 論壇)持有的ST托普今年半年度虧損2.74元,而被7家基金同時看好的華東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中期每股收益也只有3分錢。 第二,虧損股套牢基金。黑龍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自2003年度就開始虧損,今年中期仍虧0.38元。半年報顯示,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成長(資訊 行情 論壇)、嘉實增長、基金泰和(資訊 行情 論壇)3只基金二季度末總計持有該股444.02萬股,嘉實旗下的兩只基金在半年時間內還增持近100萬股,而該股今年以來的跌幅高達32.66%。 統計還顯示,基金持有的其他虧損股,如深長城(資訊 行情 論壇)A、*ST光明、金杯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等,雖然在今年初均有所表現,但同樣沒有逃脫深幅下挫的命運(見表2)。 作為當前市場上最有勢力的“正規軍”,基金在科技股、虧損股等方面的“突圍”,顯然沒有受到各路“諸侯”的響應。曾經非常活躍的另一大主力——券商,他們在今年上半年的處境,以及是否能夠找到另一條生路,也是我們重點考察的對象。 券商斷臂分散投資明顯 統計顯示,2003年末,券商在 447只股票當中駐扎,到了2004年6月30日,雖然統計樣本只有946家公司,但券商的持股數量卻增至579只,分散投資特點明顯。 斷臂: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在湘火炬(資訊 行情 論壇)的中報里,人們發現健橋證券已經從去年底第一大流通股東的位置上“悄然”隱退了。去年湘火炬的年報中,健橋證券同樣是“悄然”而來,重倉持有436.58萬股。以當時的股價粗算,健橋證券的持股成本應在15元左右。但由于今年德隆的東窗事發,湘火炬的股價早在3個月前就已跌破5元。不用過多的計算就能理解,健橋證券在“悄然”來去之間,損失已是“血流成河”。 即便如此,健橋證券的“斷臂”之舉還是應當值得肯定——早日離開是非的漩渦,就是早日為自己騰挪出“活”的空間。 但斷臂的決心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在盤點券商們的“遺老遺少”時,我們看到許多仍然躺在原地,不進不退。銀河證券的東風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維系著一個典型莊股的K線圖,頗有過去“德隆系”的遺風。統計發現,銀河證券在上半年也在致力于倉位的騰挪,減持的股票數量不少,如深高速(資訊 行情 論壇)、草原興發(資訊 行情 論壇)、東方創業(資訊 行情 論壇)、天鴻寶業(資訊 行情 論壇)、東華實業(資訊 行情 論壇)和新世界(資訊 行情 論壇)等。但對于東風汽車這個“活死人”,銀河證券的持股幾乎未變,而與其緊密關聯的上海企業年金發展中心銀河平衡甚至還增倉700余萬股。也許,無人接盤是券商們最大的尷尬。 與銀河證券相比,南方證券“遺少”哈藥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的中報更是鬧了一個不小的笑話:南方證券作為其第一大股東,持股數達到了5.82億股,較去年年報披露的1.29億股巨幅增長。這并不是因為南方證券還在執著增倉,而是因為南方證券被行政接管后,以前的隱性股權被集中到一個賬戶上。如此一來,南方證券居然拿到了高達93.4%的流通股,讓哈藥集團接下來的走勢,更像是南方證券“一個人的游戲”。 業內人士認為,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券商中肯定還會存在,只是因為問題沒有暴露,所以蓋子沒有揭開。因此,分析券商重倉股,只看表面上的東西還遠遠不夠。 扎堆:看準了齊向前 在對券商持股的統計分析中,我們發現了券商與基金對某些股票“扎堆”的現象,在這些股票中,風格迥異的券商和基金們似乎獲得了某種共識(見表3)。 福星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2003年的年報中,該股前15大股東中沒有一家券商或者基金,甚至沒有一個我們談論的“機構投資者”,其6-15位的大股東全是清一色的自然人。但到了2004年中報,福星科技幾乎成了券商和基金的天下:東吳證券成為其第一大流通股東。緊隨其后的是科瑞基金、興業證券、社保基金105組合等9家機構。從該股的走勢看,早在3個月前就已經橫盤走穩,異常抗跌。 中達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也是被券商和基金“簇擁”的股票,其中光大證券、廣發證券等券商以及德盛小盤、華寶興業等基金都是在今年上半年新增倉進入的。然而該股的市場走勢卻并不理想,自4月份以來一直跟隨大盤陰跌。對此,市場人士的看法是:“三個和尚沒水吃,利益主體太多,為他人做嫁衣的事誰都不愿干。” 尤其值得一提的扎堆現象是,?鄢ST樺林(資訊 行情 論壇)同樣受到了諸多券商的青睞,但具體情況又有區別。聯合證券、國泰君安、光大證券均是增倉或新加倉該股,而渤海證券相對去年年底有一定幅度的減倉,華西證券、河北證券和東方證券更是沒了蹤影。 不過,渤海證券雖然在?鄢ST樺林上有所減倉,但卻一舉成為ST華發A股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看來,券商對于ST的觀點是“小賭怡情”,希望通過這種略為激進的方式為自己尋找到突破口。 在基金為難、券商煎熬的同時,另外一些被人們寄予厚望且有些神秘的機構——信托投資公司與財務公司,他們能給市場帶來新鮮血液,成為新生力量嗎? 信托財務主動收縮戰線 據本刊數據資料室統計,在公布半年報的962家上市公司中,有74家公司的前10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信托公司或財務公司的名字,而持股的流通市值與2003年年報相比,則從年初的18.33億元下降到13.44億元。 戰線收縮明顯 信托財務公司持有的流通市值下降,除了價格下跌與半年報統計尚不完整等因素外,這些機構在二級市場的主動減持或許是主要原因。不完全統計顯示,在今年上半年,多達67只股票的前10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不見了信托財務公司的蹤影。其中不乏持股量很大的機構,比如山西信托去年年底曾持有1532萬股太鋼不銹(資訊 行情 論壇),位列其第4大流通股股東;而華寶信托此前曾是銀基發展(資訊 行情 論壇)的第1大流通股股東,持有854萬股。 盡管今年半年報中,有37家公司的10大流通股股東中首次出現信托財務公司,但相比較而言,新增倉的公司家數遠遠少于減持家數,而且增持的股票數量也相對較少。以表現最為活躍的華寶信托為例,該公司上半年在12只股票上增倉,卻對21只股票進行了減持;從增減的對比來看,華寶信托除了在廣州控股(資訊 行情 論壇)上大幅增倉之外,對其他個股的增倉量并不大,相反減持的數量較大,投資策略上顯示出明顯的收縮戰略。 增、持倉并無明顯特色 與基金集中持股、券商“坐莊”個股不同,信托財務公司的持股意向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特征。某券商資產管理部老總指出,信托財務類的公司因為不存在同業投資業績排名問題,無需“緊盯”同行,就不容易產生基金的“羊群行為”,所以從這個群體上看不出明顯的“集體”特色。 不過仔細梳理我們還是可以找尋到一些“個性”特點。 在信托公司持股中,很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地域色彩”,各地、市的信托公司大多鐘情于本地的上市公司。比如山西信托持有太原重工(資訊 行情 論壇)、漳澤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等;陜西西北信托持有陜西金葉(資訊 行情 論壇);廣東粵財信托持有東莞控股(資訊 行情 論壇)等。 同時,信托財務公司持股的“關聯持股”特色濃郁。比如在二級市場一向活躍的華寶信托,在其舉動中始終伴有“寶鋼系”的影子,其上半年一舉增持2340萬股的廣州控股,就是寶鋼系的重倉品種。 與大部分信托公司增持股并無行業偏好不同,蘇州信托對有色金屬以及二線績優股情有獨鐘。盡管蘇州信托從豫光金鉛(資訊 行情 論壇)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位置上退出,并減持了部分山東黃金,但卻增持了錫業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而該機構同時增持的現代投資(資訊 行情 論壇)與長力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屬于二線績優股,2004年上半年業績分別達到0.24元/股、0.38元/股。 再次印證減持藍籌 從信托財務公司減倉的品種看,汽車、鋼鐵、機械等行業的股票遭到集中拋棄。比如在聲名顯赫的云南國投減持的6只個股中,就包括長安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廈門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等汽車股。同樣減持廈門汽車的深圳國投還拋出了悅達投資(資訊 行情 論壇)、鞍鋼新軋(資訊 行情 論壇)等。鋼鐵股中的韶鋼松山(資訊 行情 論壇)、新鋼釩(資訊 行情 論壇)、太鋼不銹等,機械行業的徐工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沈陽機床(資訊 行情 論壇)等都被大規模減持。 除了長安汽車、杭蕭鋼構(資訊 行情 論壇)等業績優良、漲幅較大的公司被減倉外,信托財務公司還從不少業績同樣不錯的公司大股東中悄然退出,比如股價漲幅驚人的東方鍋爐(資訊 行情 論壇)、士蘭微(資訊 行情 論壇)等。可見,落袋為安的想法成為信托財務公司的主流投資策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國投,盡管該機構在上半年毫不猶豫地減持了長安汽車,但在本周長安汽車的增發中,云南國投又拿出3億多元參與增發申購,獲配310萬股,再次進入長安汽車的流通股大股東中。 另外值得個別關注的是百大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與杭州工商信托投資公司之間的關系。前者在今年上半年將3000萬元委托后者管理,而后者正是百大集團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 與其他機構資金相比,由于社保基金是“養命錢”,由此形成了偏于穩健型的投資風格,但由于其資金分到了6家基金管理公司,因此又不可避免地帶有“基金偏好”。自2003年6月9日正式入市以來,中國人的“養命錢”在今年的市道中,到底是如何保值增值的?他們手中的籌碼能夠在下半年行情中勝出嗎? 社保基金波段操作增次新 2003年底,社保基金共在70家上市公司前10大流通股名單中亮相,而截至8月20日,社保基金在上市公司“露臉”的家數已經達到102家。在還有近20%的上市公司未公布半年報的情況下,社保基金的投資結構趨于分散的特點非常鮮明。 仍然選擇績優股 2004年中期,社保基金投資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為0.215元,除了1家中期虧損的深振業(資訊 行情 論壇)外,無一家ST公司身影,仍然以較為績優的上市公司為投資主體,既符合穩健型的投資策略,也和基金精選好公司的理念不謀而合。 波段操作思路為主 社保基金在2004年上半年大幅度換倉,在70只股票中剔除了29只個股。其中,既剔除了受調控影響較大的鋼鐵行業類股票,如安陽鋼鐵(資訊 行情 論壇)、酒鋼宏興(資訊 行情 論壇)、華菱管線(資訊 行情 論壇)等,也對一些期間漲幅較大股票進行了大幅減持,如南方匯通(資訊 行情 論壇)、國電南瑞(資訊 行情 論壇)、燕京啤酒(資訊 行情 論壇)等。 這些漲幅較大的個股均屬于基金曾重倉參與的個股,也曾是市場中的亮點,社保基金對其減持顯示出較強的波段性操作特征。 頻頻增持次新股 從其新增的60多只股票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社保基金對于去年中期后上市的個股增倉十分明顯,這主要集中在滬市2字頭和3字頭的次新股,并且頻頻出現集中增倉的現象,如小商品城(資訊 行情 論壇)和瑞貝卡(資訊 行情 論壇),這些次新股行業分布較為分散,但成長性相對較好。 雖然社保基金增持股票的行業特征并不明顯,但仍有3個行業受到青睞,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制藥和高速公路行業。 房地產行業中的一些重點公司如招商地產(資訊 行情 論壇)、億城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棲霞建設(資訊 行情 論壇)、深振業等房地產公司被社保基金大幅增倉。另外一個增倉的板塊就是藥業板塊。天藥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同時吸引了社保104、105組合;益佰制藥(資訊 行情 論壇)吸引了社保107、103組合,海正藥業(資訊 行情 論壇)、康緣藥業(資訊 行情 論壇)、片仔癀(資訊 行情 論壇)、云南白藥(資訊 行情 論壇)等也都有社保基金的身影。 此外,高速公路行業由于具有穩定的收益性也得到了社保基金的青睞。楚天高速(資訊 行情 論壇)、福建高速(資訊 行情 論壇)、中原高速(資訊 行情 論壇)和皖通高速(資訊 行情 論壇)都有社保基金投資,其中,社保102和社保108組合重倉中原高速,分別持有647萬股和600萬股。 在這當中,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共進退的現象很明顯。比如博時管理的社保102和108組合多具有相同的持倉品種,如格力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中原高速、小商品城等,而且這些個股同時也都有博時旗下的其他基金身影顯現。 盡管都認為企業年金將發展成為資本市場上最大的一塊“奶酪”, 預計企業年金制度全面啟動后,年增幅應超過500至800億元,但就目前來看,還僅處于“試水”過程中,指望其持有的籌碼在市場中能有作為,顯然并不現實。 企業年金漸與券商劃清界限 盡管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顯示,綜合類券商、基金、信托、保險等資產管理公司都可能成為投資管理人,但就目前的公開資料來看,銀河、湘財、東方、申銀萬國、華夏等一批證券公司先行一步,成為上海市企業年金發展中心的投資管理機構。 統計顯示,2003年上海企業年金共投資了2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6.2億元。但從962家中報情況看,投資家數減少為15家,縮減近一半,總市值也大幅縮減到2.1億元。據西南證券張剛分析,這主要是由于《辦法》實施后,有關部門對于不規范的企業年金運作進行清理整頓的結果。 這種不規范首先體現在企業年金與其受托的關聯券商有密切的聯系。比如上海年金華夏成長(資訊 行情 論壇)在2003年年末持有太極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160萬股,至6月底已增倉至289萬股,而該品種是華夏證券的著名重倉股之一。 不過,總體上看,在今年半年報中,企業年金作為券商嫡系的色彩有所減弱,而且對2003年所持的股票幾乎是徹底地換倉。除了保留凌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上海電氣(資訊 行情 論壇)和太極集團3家個股外,其余的25家上市公司全部遭到了減持或者剔除,至少在前十大流通股中消失。而新增加的12只個股中,券商的烙印已經消減很多,比如上海航空(資訊 行情 論壇)就分別得到華夏成長和中金平衡兩只企業年金的共同青睞。 1年多前,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獲準進入A股市場時,市場對其寄予厚望,至今已有18家機構獲得投資額度,總額為19億美元。但面對“跌跌不休”的市場,QFII顯然沒有成為“救世主”,而且也無意充當這一角色。 QFII大多按兵不動 QFII換股力度大 在2003年年報公布時,QFII所持的16只A股被市場稱為“QFII概念股”,從已經公布的962家上市公司半年報中,有21只股票分別被5家QFII持有,他們還減持了年報中的7只股票(見表4)。 在5家QFII持有的21只股票中,算術平均每股收益0.18元,高于市場算術平均0.11元的水平,其中新鋼釩業績最好,中期每股收益高達0.30元,同時被瑞銀華寶和摩根士丹利持有。 大多數QFII持幣觀望 半年報的會計截至日是今年6月30日,彼時已經有13家QFII有投資額度,但統計顯示,半年報中只有5家QFII亮相,除了其中摩根士丹利等3家機構小規模地試探進入之外,目前只有最早進入A股市場的瑞銀華寶仍然在寂寞地堅守。 市場人士分析,一種可能是由于持股分散,因而沒有在10大流通股東中出現。但高分散投資也意味著研究成本上升,對于投資額度并不高的QFII來說,這種可能性不大;另一種可能性就是持幣觀望,他們認為股市沒有到買入的時機,或者靜等人民幣升值。如果是后者,QFII對于A股市場來說,其意義也就蕩然無存了。 6大機構在半年報的籌碼布局至此已經暴露無遺,其實力對比也已見高下。在籌碼的乾坤大挪移中,機構倉位的變化折射出來的一個現實是,對于后市行情的變化并不讓人樂觀。 機構倉位變動影射后市暗淡 機構分歧 難成合力 綜觀半年報前十大流通股東的變化,不同機構之間的分歧很大,而且各自為政,各行其道,其行為很難形成合力,使市場發生“共振”。 南方證券的重倉股哈藥集團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野村證券赫然在冊,其持股數達34.995萬股,位列第五大流通股股東。QFII的選股眼光素來讓人尊敬,野村證券的“處子秀”就進入哈藥集團,到底有何用意?難道在南方證券“玩死”了的哈藥集團中,他們發現了一些另類的機會? 機構之間的思路分歧還不僅體現在此,表現在選股上,往往是“人取我棄,人棄我取”。比如,國海證券上半年減持了330余萬股新鋼釩,而QFII瑞銀和摩根卻增持了總計約650多萬股;華夏證券大幅減持夏華電子772萬股,瑞銀卻在上半年增持了56萬股;大唐電信(資訊 行情 論壇)在中報中,成為眾券商和基金集中持股的對象,如東方證券、金鑫基金等,但QFII花旗和華寶信托財務公司卻將大唐電信清倉了。 正所謂蝦有蝦道,蟹有蟹路。在選股思路上的不同,自然導致了眾機構增減倉的各行其道。 如果把資金比作眾機構在市場格斗中的武器,那么武器最多者當數基金。但分析發現,以新基金為代表的一類機構投資者,試圖另辟新戰場的圖謀,被慘淡的市道以及種種不明朗的政策預期,扼殺在“襁褓”當中,市場呈現出來的依然是一個活力難現的“死市”。 試探中小盤股 知難而返 如前所述,基金在科技股、高價股等另類投資對象上的突圍并不成功,隨著半年報不斷披露,基金也開始在一些中小企業板股票的十大股東中亮相,機構嘗試從中小板突圍的努力非常明顯。 “其實最近半年基金尤其是新基金一直在挖掘成長性好的中小盤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說道。他解釋這是因為在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大盤藍籌股價位已經很高,基金等機構不得不另辟新戰場。 從公布的中期報告看,新開的中小企業板里邊確實有一些業績不錯的股票,比如各為3家基金所增持的新和成(資訊 行情 論壇)與華蘭生物(資訊 行情 論壇),業績都在0.3元以上。但由于持股數量不多,基金此舉頗有些試探性開拓戰場的意味。 不過,如果說在申購或買進時,挖掘的是業績與成長性這塊金子,那么退出時就頗有點金子與沙石俱下的味道了。 市場資深分析師顧中曙注意到,“從盤面看,最近仍有資金陸續從中小盤股撤出,而且這種跡象早在半年報公布之前就開始了。”他認為,這里邊雖然有基金等機構不同操作風格等多種復雜因素,但禍首當首推新股發行將由市場定價這一消息。 “如果消息屬實,市場的價格中樞將整體下移,中小企業板將首當其沖,哪里還顧得上什么成長性!”顧中曙如此說道。 藍籌倉位之爭 后市難漲 那么,“藍籌”舊地是否還是機構必爭的寸金之地呢? 相對于中小企業板的盤面減持跡象,在長江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中國石化、中國聯通(資訊 行情 論壇)、招商證券這四大藍籌股出現了資金緩慢吸籌的痕跡。顧中曙認為此舉應是擁有現金最多的新基金所為。 “這是非常有計劃但又非常小心翼翼的動作,只能說明其信心很弱。”顧中曙注意到在如今這個反彈眾望所歸的點位,卻出現了“老基金適當地減點倉,就不減了;新基金適當地加倉,又不加了”的跡象,對此,國務院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這本身就是對市場走勢不明朗的正常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現象并不會到此為止,它既是新老基金之間的倉位搏弈,也體現出新老機構的博弈狀態。如果老機構的倉位降不到合適的位置,同時新機構的倉位達不到一定程度,那么新老機構之間的倉位和籌碼分布就達不到均衡。 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對于當前半年報所顯示出的機構持股分布情況分析,大盤向下的機會明顯要大得多。加之諸如國有股全流通、中石油等大盤股等待發行,以及新股發行由市場定價等一系列不明朗消息對價格中樞的下拉作用,如果政策面沒有重大利好消息,大盤后市實在難以樂觀。 (本文由本刊記者江紅霄、王正翊、趙洋、尹鋼、李清梅,本刊數據室汪瀾、孫庭陽分別執筆,數據圖表部分由孫庭陽制作。) 【版權聲明】本文為(媒體名稱)授權刊登之作品,其他網站不得轉載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除非經和訊網(和訊網-《紅周刊》授權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