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不是萬能良藥 但沒有全流通是萬萬不能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6日 08:49 北京青年報 | |||||||||||||
近日,有人提出只有實現全流通,才能扭轉股市頹勢,專家指出全流通不是萬能良藥 但沒有全流通是萬萬不能的 全流通的問題已經反反復復的討論了好幾年,在討論過程中人們逐漸達成了這樣的共識:股權分裂是市場最根本的制度缺陷,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否則,市場其它很多問題都很難得到實質的改善。這個共識是寶貴的。
但是在近期的討論中,很多人不自覺的有了這樣一種傾向,那就是將全流通視作解決市場已存在的大多數問題的萬能良藥。目前市場當中的問題包括:股市缺乏合理的投資回報與穩定的盈利模式、上市公司基本面不透明、大股東侵占小股東的利益、一股獨大、市場操縱行為普遍等等。 有人簡單地理解“長期利好”這幾個字的含義,似乎全流通就意味著一個長期大牛市的開始,如果問題真的如此簡單,那么全流通恐怕早就解決了。而且,世界上那么多已經實現全流通的股市,也都不會存在與我們一樣的問題了,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理解全流通的重要意義呢? 全流通有什么意義? 首先強調一點,全流通本身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流動性是股票最根本的特點之一,世界上絕大部分股市都是全流通的。正因為如此,才使得中國股市看上去那么另類。 同股同權、同股同價,是股份有限公司構建的基礎。這個同股同權就包括流通權,這個同股同價指的就是同一個市場當中,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在同一時間應該有同樣的轉讓價格。在這個基礎上才有所謂的“三公原則”可談,如果沒有全流通,是不存在“三公原則”的,市場上種種不公平的現象是不會有完善的解決方案的。 所以,全流通是一個基礎、一個平臺。只有在這個平臺上方構筑的上層建筑,才具備了實現“公平、公正、公開”的條件,這是全流通最根本的意義,它將使我國的股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股市。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股市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市,我國的投資者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東。 我們考慮這個問題,應該用這樣一種思路:那就是假設已經全流通,會對市場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個市場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其中最大的變化,恐怕就是原先大股東的財富也將以流通市值來衡量,這會導致他們的行為發生某些改變。 全流通能解決哪些問題? 首先,上市公司無節制的擴張沖動會有所抑制。至少在增發新股時,會考慮到對每股收益的長期影響;因為這種影響,最終會影響到自身持有股份市場價值的變化。會根據公司的資產經營情況,靈活地選擇財務杠桿或者是證券市場來配置資產。 在股價被高估時減持或增發,在股價被低估時增持或回購,本來就是一個成熟市場的常見手段;這也有助于保持股價穩定在合理的區域。 其次,國有股減持將不再具有實質性的障礙。你想減持多少都可以,但必須首先考慮減持行為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因為這關乎大股東自身的利益。換句話說,在要害行業也可以增持。 市場中有一種大宗交易制度,也是為這種行為所設計的;我想,到時候只要按照正常的信息披露來辦,市場也不能有什么其它的議論。 再次,將有助于上市公司重組行為的規范化。目前非流通股轉讓市場的轉讓行為非常不規范,嚴格的說來基本上都屬于幕后交易,上市公司虛假重組的案例不斷發生,受騙上當的往往都是流通股股東。全流通之后,可以將大股東的幕后交易推向前臺,有助于改善目前非常不正規的重組市場。 另外,市場當中很多不正常的事件將不會再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比如說,最近出現的電廣傳媒(資訊 行情 論壇)“以股抵債”事件,看上去想的很聰明很巧妙,實際上還是不流通的制度創造了條件。如果已經全流通,要么處罰大股東抽逃注冊資金,要么凍結大股東的股權拍賣還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大股東在做出某項重大經營決策時,會考慮到對二級市場股價的影響,這就保持了與中小股東利益的一致性。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要求大股東先考慮中小股東的利益,再考慮自己的利益,這是不現實的。正確的做法只能從制度建設上讓兩者盡量一致。 當然,對于創業板市場來說,全流通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它是風險投資退出的必要保證。 總之一句話,全流通是一個基礎;只有如此,股市才成其為股市。 全流通不能解決哪些問題? 答案很簡單:在世界其它已經實現全流通的市場當中,曾經存在和仍然存在的種種問題,都是全流通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對于我國證券市場而言,目前還存在一些特有的、比較突出的矛盾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全流通所不能解決的。 首先,是一股獨大問題。全流通為國有股減持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但是它不能天然地解決一股獨大的問題。一股獨大的根源,在于發行市場而不在于流通市場,所以流通性質的改變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一股獨大的局面在上市時就造成了,上市后再通過減持來解決是不科學的;那樣,整個主板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創業板。 其次,是市場的投資回報和盈利模式的問題。這個問題的關鍵只在于兩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與股價定位的高低之間的關系。股權性質的改變不能自發地改變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這是兩回事。 我們的市場并非完全沒有全流通,也有幾只三無概念股是已經全流通的。但是這幾家為數不多的全流通上市公司,并沒有表現出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經營能力和投資回報能力,這就已經說明問題。 再次,全流通不能消滅市場當中常見的股價操縱現象,甚至更加有可能誘發這種現象。全流通之后,大股東將會更加關注二級市場的股價表現;因為它們在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在操縱股價的行為中,將會有更加優勢的地位。 如果有關方面的監管不隨之加強,市場操縱行為出現的概率會更大。在全流通的背景下,不排除為了操控股價,上市公司有關人士刻意制造虛假信息的沖動會增強。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當中很多做莊跟莊的理論,幾乎就是臺灣股市的翻版,這不是全流通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全流通不可能改變股市正常的漲跌規律,技術面、基本面、政策面、心理面、資金面對市場的影響仍然有效,股市仍然存在牛市與熊市周期,不能想當然地抱著一個美好的不切實際的愿望,認為中國股市從此將走上一條始終向上的光明大道。 應該怎么解決問題? 全流通具有重大的不可替代的意義,同時也解決不了很多問題。對此投資者應該如何理解? 應該強調一點,有很多問題根本不必去解決,甚至不應該人為地去解決。比如說,股價運行應該有自己正常的價值中樞,股指走勢有自己正常的漲跌規律。企圖通過人為的利好或利空在短期內去改變這種規律,在長期中注定是徒勞的。 這種徒勞的事情我們以前做過不少。真正的利好從來不是針對股指的短期走勢,而是對市場制度的框架建設,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全流通的意義。 當然更加需要強調的是,有些問題不能僅僅通過全流通來解決。證券市場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能脫離一個大環境而獨立存在。 比如說,當年股權分裂的制度也不過起源于一紙公文,就是這一紙公文導致了今天這樣一個復雜困難的局面,就是這一紙公文能夠否定了一個市場應該有的基本制度。我們在明天能不能杜絕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還市場一個真實的面目,才是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說到底,股市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投資市場,衡量一個投資市場的成功與否,要看它給投資者的回報,而不是看它籌集了多少資金,這是一個從靈魂深處需要做出的轉變。 然而,在全流通沒有解決之前,這種轉變恐怕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說,全流通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全流通是萬萬不能的。 文/大摩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