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之聲不絕 基金經理你是否應該挨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3日 10:19 新聞晨報 | |||||||||
□晨報記者 孔維純 就像上海近來空調房內外的氣溫,今年上半年的基金市場以4月份為界,也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百億基金發行大熱之后,就是新基金紛紛跌破面值的驟寒。起初是新基金的投資者連呼“上當”,二季度報告一出,聲討的聲音就不僅僅來自投資者了,媒體也加入其中。基金經理們看錯大勢,卻能猜中投資者的反應,所以季報中致歉者甚眾。不過,不少專
考問基金的能力 目前,市場上散戶投資者指責基金經理的聲音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你為什么不賺錢?其二,你為什么不救市?還有比較極端的,例如,你為什么不坐莊?也有具體到投資操作上的,比如,你為什么不空倉? 關于賺錢。2004年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119只基金,平均每份基金份額凈值凈增平均只有一分多錢。市場上有評價認為,這個數字比券商的好看,比大盤也好看,相對于80%以上的虧損散戶而言,也算體現了專家理財的優勢,但是如果和同期銀行利率相比,就談不上什么優勢。不過,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把基金凈值增長率和同期銀行利率作比,在理財決策具有參考意義,但用于評價基金業績卻有失公允。單只基金均設定了自己的業績比較基準,這一基準也是得到了投資者認可的,在成熟市場中,基金能夠戰勝自己的比較基準,就應該看作成功。從二季度投資報告看,九成基金是戰勝了比較基準的。因此對于投資者有關業績的指責,也有基金經理表示難以接受:“基金表現差的時候拿其與存款利率比,而表現好的時候,像去年增長20%的時候,怎么沒去和銀行存款比呢?” 關于救市與坐莊。有觀點認為,基金的凈值規模已達到A股流通市值的1/4左右,有能力左右甚至操縱市場。所以,大盤跌落1400點,基金應該負起相當一部分責任。而基金業內對此的反應則是,基金的力量并沒有如此強大,而且,基金也不認為股指沖上1800點就一定是理性的結果。 關于空倉。部分散戶投資者,尤其是今年的“第一代基金移民”,對新基金凈值跌破面值無法原諒,認為大勢不好可以空倉,起碼可以保住一元面值。這里面其實存在一定誤會。按照最新的《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基金管理人應當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6個月內使基金的投資組合比例符合基金合同的有關約定”,也就是說,6個月內,基金是必須完成建倉的。 聽聽辯護的聲音 雖說批評之聲不絕,但為基金“辯護”的人也不少。在日前舉行的2004《福布斯》共同基金論壇上,針對近期市場上對基金業的種種批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就表示,不應該過多地指責基金經理。 巴曙松認為,很多人批評基金行業過于注重短期投資,這是不應該的,因為中國的市場不具備長期投資的條件,投資者不能指望機構能夠脫離市場所處的環境進行投資;很多人認為基金風格雷同,巴曙松認為,現在市場上有投資價值的流通股也就是4000多億元,而基金規模已在3000億元左右,再加上其它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規模,導致基金做差異化的投資非常困難。巴曙松還表示,在股權分置的條件下,不存在做真正意義的價值投資的條件。基金充其量只能做模擬的投資。他呼吁市場少一些“不專業的帶有情緒化的僅僅是批判性的閑談”。 每種事物都會出現正反兩個方面的評價,單單突出某一方面未必妥當。國內基金業發展時間尚短,基金評價體系也亟待完善,因此暫時還沒有特別權威的評價。分析人士提醒投資者評價基金業績、進行投資決策時,還是應該注重理性分析,選擇真正了解并且適合自己的投資品種。否則,很容易再次選錯目標,選錯時機,最終再度失望。 >>>更多資訊請點擊進入新浪基金頻道相關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