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小企業板開板③:中小板三大弊端待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3日 16:57 金羊網-羊城晚報 | ||||||||||
本報特約撰稿 賀宛男 期待已久的中小企業板塊,終于要在后天集體敲鑼了。無疑,上市的都是過五關斬六將、百里挑一的企業,但是,由于體制上的問題,其存在的三大弊端不可忽視。 弊端一:募資超規模
不久前,媒體曾報道,證監會對企業IPO(首次發行新股)的融資額度,將全部執行“不超過凈資產兩倍”的標準。可是,在截至上周五已刊登招股書的16家中小企業中,至少有3家已突破這一標準:華蘭生物發行前凈資產12973萬元,本次募資32977萬元,為凈資產的2.54倍;盾安環境發股前凈資產9072萬元,本次募資30269萬元,為凈資產的3.34倍;威爾醫學發行前凈資產6302萬元,本次募資17738萬元,為凈資產的2.81倍。 此外,偉星實業雖然發股前凈資產9529萬元,本次發股募資14745萬元,并未突破,但公司在招股書中已明言,其中3012萬元發行結束后即將向老股東現金分紅,扣除這3012萬元,募股資金也已超過凈資產2倍,我們不妨稱之為“隱性超規”。 弊端二:分紅玩貓膩 其實,偉星實業的做法已經可以看出其中的“貓膩”。此外,還有號稱“第一股”的新和成,不發股不分紅,發完股立即來個10派9元,大有將數年積累一掃而空之勢,且全部分給老股東,7500多萬元現金說沒就沒了。還有在6月21日發行的永新股份,居然不早不遲,搶在6月20日前將3500萬元紅利全部派分給老股東,這3500萬元相當于其發股前凈資產的25%。 發行前連續數年不分(有的甚至自創立以來從未分過紅),發完股立刻大分特分,這樣做既墊高(虛增)了凈資產,有利于抬高發行價多圈錢,又讓老股東美美地飽食了一頓“晚餐”,這種蔑視公眾股東的做法,理所當然地引起了市場的反感。 弊端三:大老板持大股 統計這8家即將上市的股票,筆者發現了一個頗讓人吃驚的數據,有4家流通股比例僅25%,或略微超出一點,其中華邦制藥25%、大族激光25.23%、德豪潤達25.74%、新和成26.31%,即剛夠上市及格線;8家企業平均流通股比例為28.75%,非流通股比例高達71.25%,比主板市場平均三分之一流通、三分之二非流通還要畸形。由于這8家企業清一色為民營企業,且絕大部分是董事長個人或家族控股,非流通股比例超過七成,造成了董事長個人或家族的絕對控股地位,這對公司治理極為不利。別的不說,公司尚未上市就大肆分紅,最有利的顯然是持大股的大老板。那么,為什么流通股比例畸低、非流通股比例畸高呢?并不是這些民企不想多發一些股票、多圈一點錢,實在是“不超過凈資產兩倍”的規定制約所致。 于是,中小企業板塊很可能形成這樣的循環:管理部門為了限制亂圈錢,限定了發行市盈率和募資金額,繼而造成了流通股比例的相對偏低,又帶來了一股獨大、一人獨大。而由于股權分置,拿出三分之二凈資產的流通股東僅占有四分之一的股權(話語權),相反,出資僅占三分之一的非流通股東倒持有四分之三的股權(話語權),這樣的股權結構天然地有利于大股東,而不利于小股東,而且將這種“有利”和“不利”放大到極限(若流通股低于25%將不能上市)。正是由于股權分割這一頑癥久拖不決,原本最為活躍的中小企業板塊,也許將成為體制弊端最突出的領地。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