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石化發布A股發行公告,該股申購凍結資金達6400億元,創下中國資本市場單只股票發行凍結申購資金之最。這家剛剛擠身2001年度《財富》500強(位列12家中國內地公司之首)的老國企,實現在國內外四地上市成功,變身新藍籌,國企改革又多了一個“中石化模式”。
此次發行最大的亮點是社保基金入局認購3億股,被稱為“保命”的錢進場,給了觀望者一個投資選擇的心理底牌。不過,盡管市場熱錢蜂擁而來,在中石化發行前后,國內資本市場卻表現出“疲態”,在媒體的暖風勁吹中,這是否意味著投資者仍感些許不安?
但是中石化返身“沖A”的操作被認為是極其規范的。像投資銀行中金公司這一關,混是混不過的。同理,在全球五大會計師行之一畢馬威的審查下,中石化也是混不過去的。國內投資者這一關同樣是混不過的;監管關更不能認為是能混得過去的。從程序上看,今日的證券市場給想蒙混過關的公司,留下的縫隙已經非常窄小。說中石化“混進A股”,笑談而已。
不過,國內的資本市場好“混”卻是眾多投資者共同的感覺。中石化和中金公司似乎沒有回避:中石化“海龜”就是因為中國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較高;充分利用國內資本市場的制度缺陷和市場泡沫籌資,似乎順理成章。同樣一塊資產,在A股市場上就可以價值高估,可以籌集更多的資金。所以中石化發行28億股的大盤,發行價竟敢定在4.22元/股的水平,一下子拿走118億元。而在香港H股中石化價格才1.5港元/股。把兩地上市結果比較一下,哪一邊好“混”,昭然若揭。
值得強調的是,中石化雖不是“混進A股”,但在上市之后,仍不能排除其今后會像許多其他混在A股市場里的股票一樣混的可能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許多剛剛IPO(股票首發)成功的公司管理層,哪一個不是看著花花的銀子欲要揚帆遠航?可是幾番折騰下來,不也英雄氣短!鮮活生動的事例教育了投資者。在中國資本市場,投資風險最大的往往就是什么藍籌,就是什么績優。對藍籌一族的恐懼表明,中國投資者確實被藍籌、績優們整怕了。
中石化收購新星之后,成為國內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巨人。不過想賺中石化股票錢的投資者明白,中石化這幾年時來運轉,受惠于原油價格上漲。但原油價格這個東西忽漲忽落,決定權可不在自己手里。中石化宣稱,作為一個一體化的公司,原油價格上漲,采油這一塊賺錢;原油價格跌落,煉油這一塊成本降低。似乎不管是漲是落,中石化都將穩坐釣魚臺———賺錢。
但是不要忘記:石化類上市公司,決定其投資價值的不僅是短期業績,而且是石油儲量及原油價格。今年績優,明后年若無原油可采,業績不就岌岌可危?目前的原油價格與前幾年相比一直處于高位平臺,短期內大漲的空間很小。當然,從長期看,在能源利用技術上沒有實現大的突破之前,原油價格是會不斷上漲的,因為地球上原油儲量是有限的。
所以,決定中石化股價長遠命運的要素之一是消費者愿不愿“埋”中石化的單,也就是消費者愿意不愿意接受中石化加油站的零售油價。不管中石化是一個多么龐大的企業,千千萬萬的人對中石化的認知還是從加油站開始的。盡管加油站越來越多,但零售油價也越來越高。無論中石化將來是在開采、煉制、化工、零售,哪一個環節賺錢,最終的承受者只有一個,就是零售油價的消費者。
投資者也可能是消費者。作為投資者,肯定希望中石化越賺錢越好;作為消費者,卻希望零售油價越廉價越好。投資者希望中石化績優;消費者希望中石化的零售油價廉價。兩難選擇,糾纏復雜。
而且消費者有時是情緒化的,像前段時間零售油價狂漲時,歐洲的卡車司機罷工等等之類的事件,中石化無法預知。人們可以縮減開車消費或其它選擇;零售油價持續高企也必將促進替代能源的開發。屆時,石油巨頭們將何以自處?
決定中石化長遠股價的畢竟是零售油價的消費者。中石化管理層在與投資者的周旋中似乎淡化了這一點。這也難怪,像中石化管理層這一代企業家們,在忙于產品經營的年代,他們不知道討好投資者;在資本經營的歲月,他們又似乎不齒于從消費者手中賺點小錢。
但愿中石化這只藍籌股票能夠兩邊討好,真的不希望中石化股票又成為一個圈錢的泡沫,在一陣喧囂過后再讓投資者忍受長期的套牢。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