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璐/文
上海消息 隨著再融資條件的進一步放寬,上市公司通過增發新股和配股募集資金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提出再融資(包括增發、配股、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已有107家,其中僅增發籌集的總金額就將超過800億元。而2000年全年實施再融資的公司不過184家,籌集資金740億元。
與此成“正比”的卻是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投向變更的速度卻越來越快,涉及項目、金額越來越多。這不僅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益,而且造成寶貴的資本資源重大浪費,甚至還有可能放大證券市場的風險。上市公司“重籌資、輕使用”現象引起眾多投資者不滿,人們紛紛呼吁監管部門對此“過火”行為能有所約束。
再融資熱情驟然高漲
今年3月,隨著《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的出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門檻明顯降低。新規則對配股的條件從前3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調整為最近3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6%;對增發則取消了2000年的四個限制,這使得上市公司再融資熱情驟然高漲。統計資料顯示,該《辦法》出臺后的第一個月即4月份,公布增發方案的上市公司達45家,是3月份的3倍。
在這次再融資大潮中,一些上市公司再融資間隔越來越短,所募資金總額卻大幅上漲。國風塑業2000年剛實施過配股,今年7月已提出了增發10000萬股A股的方案,打算募集資金10—12億元。兩家去年剛上市的公司也趕了“增發熱”,其中一家公司打算募集資金總額達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明明不缺錢花、沒有項目的公司也要找個借口到股市上來融資。比如武漢某公司不久前發布公告擬增發4.5億新股,擬募集資金30億元。而據有關資料顯示,該公司1999年發行新股募集資金13.48%億元,到2000年底累計投入僅1.96億元,尚有11.5億多元的存款。該公司增發新股的項目更是奇特,用于收購集團的在建工程,收購后再委托集團承建。
資金使用效率令人心痛
募集資金落袋為安后投向即發生變更的公司不斷增多。上市公司從證券市場融資本來是為了企業發展積蓄動力。然而,隨著融資能力的增強,募資使用效率卻越來越成為投資者心中的“痛”。據統計,去年至今,已有22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變更募資投向。其中,部分公司募資變更時間距離其融資時間甚至不到一年。例如一家去年12月募集資金4億多元的公司,日前就宣布擬變更其中2億多元的投向,占所募資金總額的近60%。
此外,因融資額的擴大,一些公司紛紛將閑置募資用于委托理財。一家今年5月才募股的公司日前就決定用2億元的資金進行委托理財。盡管這些公司在公告中將這部分資金確定為自有資金,然而在上市公司的資金流中是很難將自有資金和募集資金區分開來的,實際上這些資金很大一部分就是募集資金的閑置部分。
市場呼吁規范再融資
據業內人士分析,上市公司對待募資的隨意性不僅會削弱企業的競爭力,還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一方面,頻繁改變募集資金投向容易造成稀缺的資本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若將募集資金通過短期投資或委托理財的形式投入股票市場,則難以保證資金的安全性,使用不當有可能造成損失。如中視股份委托理財的帳面虧損就達960.6萬元。
針對上市公司這種“圈錢容易用錢隨意”現象,不少投資者希望有關監管部門和主管單位能對此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制約,把寶貴的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