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上市公司出臺年報之際,投資者總是圍繞上市公司的分紅方案炒作一番,這里所說的分紅方案并不是只現金分紅,而是送紅股或公積金轉贈股本的行為。只要一家公司出臺高比例的送紅股或公積金轉贈股本預案,則股價在這些預案出臺前后總是有明顯的反應,而采取現金分紅的股票卻被投資者冷落。
最近活躍的股票基本上都是10送10的股票,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盡管去年底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曾經有過慘烈的下跌,盡管這些股票現在還不具備投資價值,但在大比例分紅的刺激下,投資者暫時忘卻了風險,如飛蛾撲火一般沖進市場。
這種市場行為不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政府應該出臺政策制止高比例送紅股或公積金轉贈股本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引導投資者朝價值投資的方向走。
多年來,我國股票市場形成了一種炒作股價的行為模式:主力莊家與上市公司達成私下協議后,開始低價位收集股票籌碼,等籌碼收集完畢,由上市公司公布一系列利好,這些利好包括業績增長、簽訂大的銷售或工程合同、高比例的送紅股或公積金轉贈股本,尤其是“高比例的送紅股或公積金轉贈股本”對股價有較大的刺激作用。這些利好公布后引起股價上漲,莊家完成籌碼的派發。
上市公司實行大比例送股的做法在財務上沒有什么實質意義,但該行為在我國的股票市場有暗示的作用:上市公司推出高比例送股,意味著有莊家介入了該股票,既然有主力莊家潛伏了該股票,散戶投資者就可以跟風賺錢。于是,股價會上漲。
相對于現金分紅而言,投資者更喜歡送紅股。這就是當前中國投資者行為的真實反映。
反映投資者上述行為偏好的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上市公司“佛山照明”的行為。該公司被很多眾多股民稱作A股市場上的“現金奶牛”,該公司每年分紅的比例占凈利潤65%,自上市以來已經給投資者分配了20多億元的現金,累計分紅超過了該公司的股票融資量。但董事長鐘信才對媒體說,因為他拒絕了一些機構希望公司配合送股分紅的做法,使得公司的股價沒有被炒起來,于是,市場認為“佛山照明公司是績優垃圾股”,包括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對該公司并不感興趣,只是一些境外的機構一直持有該公司的股票。
既然投資者普遍對現金分紅不感興趣,上市公司當然也不會熱衷于現金分紅了。
隨著保險等機構投資者的增加,希望長線投資的機構比例將逐漸增加,這些機構將主要通過預測上市公司未來分紅的現金流來給公司股票定價,必然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投資者對股價的短期波動興趣不大,更多地關注股價的長期趨勢。因此,要吸引長線資金進入股市,就必須營造現金分紅的環境。
在強調現金分紅的同時,要采取措施遏制送紅股和公積金轉贈股本的不良行為,引導投資者行為向健康方向發展。
當然,從法律上將,分紅行為屬于公司的內部事務,監管者無須介入過多。但我們不能對市場的痼疾熟視無睹,可以通過增加對高比例分紅公司高管的內幕交易行為監管來遏制此類行為。從經驗看,凡是有高比例分紅的公司,一定存在內幕交易行為,通過打擊內幕交易行為的同時就可以制止高比例送股的行為。(尹中立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