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作者 王婷
上半年滬深300指數以12.78%全球第二的跌幅收盤,A股人均賬戶平均損失高達3萬元,陽光私募整體收益率跑贏指數,但整體仍錄得9%的虧損。
私募的表現與今年股市的格局一樣——冰火兩重天,投資者在選擇私募產品時也遇到與選擇股票時一樣的困境,是一味地追高業績優秀的明星私募,還是逢低買入跌幅較多的產品。
優異私募尚待時間考驗
根據本刊記者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排名前20位的私募產品無一家是長跑明星,除了民森系列,個別今年排名靠前的私募產品曾在2011、2012年也都一度大幅度虧損過。比如,由馬澤管理的國淼一期,今年以來在傳統股票型私募中排名第三,在2011年跌幅接近60%,凈值從最低的0.5元附近反彈到目前的0.83元,反彈幅度接近65%;石波管理的尚雅13期過去兩年里都有過較深的跌幅。
創勢翔“押寶”創業板賺翻番
跟蹤這些表現優異的私募產品,大多數并沒有改變其以往的風格,比如石波管理的尚雅系列,雖然沒有進入前十名,但整體排名靠前,這與石波長期專注于新興產業不無關聯,不過,據悉石波也開始對其策略進行了微調,他一方面堅持看好經濟轉型,看好成長股的機會,但同時也鑒于創業板泡沫化傾向已經出現,打算接下來將轉向估值合理、成長性確定的醫藥和消費,這也有利于避免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取得超額收益。
再比如,今年的半年度冠軍——創勢翔旗下的“創勢翔1期”創造出半年93.51%的收益率,比第二名的業績高出39個百分點。
這一成績與今年的創業板密切相關,創勢翔重倉的樂視網、掌趣科技等股票今年以來漲幅在200%~300%。據悉,創勢翔重倉的掌趣科技、樂視網等,都是經過長期的上下游調研,并且在產品成立之初就重倉持有。
雖然不乏有研究的成分,但對于將資金集中在一兩只成長概念性股票身上,仍會讓人有一絲隱憂。
在上半年表現較好的私募基金中,也有一些經歷過時間考驗的,比如民森系列產品,在2011年的回撤均保持在8%以內,對于一個能在上漲中獲取大幅超額收益的私募基金來說實屬不易。
當然,也有個別的私募基金,在經歷大跌后積極調整投資思路,并取得不錯的成效。比如理成風景2號,今年為投資者創造了25.89%的絕對收益,其基金經理是擅長醫藥股研究的楊玉山,在2010中,楊玉山憑借醫藥股的走牛在該年取得了44.71%的絕對收益。該基金在2011年有高達44.69%的跌幅,但在經歷業績的大幅波動后,楊玉山調整了自己的投資思路,不僅在選股上更加謹慎,在風控的把控上也更加嚴格,在去年4月底凈值回撤到0.85元附近后,凈值走勢也較以往更加平穩,在去年6月到8月、今年2月到4月的市場回調中,該基金均不跌反漲。
王亞偉、徐翔“絆倒”,羅偉廣重新崛起
不得不提到的是剛剛投奔私募的王亞偉最近壓力較大,他做私募以來依然延續了過去的思路,重組股與傳統周期類的個股,比如一季報重倉的3家鋼鐵股和1家水泥股的表現都不理想,而重組股挖掘策略也在二季度遇到了阻礙,盡管先后有3家公司停牌重組,但已有2家公司于近日宣布重組失敗。好在7月以來,其重倉的冠農股份持續拉升,挽回了2000萬元的損失。
而相對應的是,2009年的業績冠軍羅偉廣在沉寂兩年多后再度崛起,今年上半年帶領新價值15期以39.94%的收益率排名第七。自去年下半年,羅偉廣開始將目光瞄準分級股基的杠桿端,陸續買入申萬菱信[微博]中小板B、國聯安雙力中小板B、易方達中小板指數B。從羅偉廣進駐的時點來看,充分享受到了債市和股市的反彈收益。
上半年陽光私募發行增四成
與慘淡的成績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陽光私募的發行量非常火爆。據了解,今年上半年陽光私募成立產品達到了640只,同比去年增長超四成。
據了解,私募大擴容與一則未來公募和資管也可發行公募產品的消息有關,受此振奮,今年陽光私募產品的發行出現了“井噴”。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市場一共發行了640只陽光私募,此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4.14%,占2012年產品發行總量的76.67%。
此外,除了陽光私募外,合伙制私募基金成長的步伐更快,由于其運營成本低、聚散方便等特點吸引了大量人才的涌入,但合伙制私募基金缺乏嚴厲的監管環境,購買此類產品需要注意資產托管的安全性。
但進入6月,私募發行受市場大跌拖累開始驟減,同時,6月以來私募迎來了今年第一波清盤潮。據統計,6月最后兩周時間,就有超過10只證券類陽光私募產品被提前清盤,比如“華潤信托-穩益5號”、“長安信托-錚峰二期”、“興業信托-金海財富成長”、“長安信托-盈融達1號”、“長安信托-斯達克公牛1期”、中信信托-盈捷5期”和“西部信托-穩健人生1期”等,這一輪清盤危機可能會給下半年的陽光私募發行熱情構成不小打擊。
總體而言,雖然上半年部分陽光私募取得令人艷羨的業績,但業績走牛的私募產品同時代表所持有的一系列股票有了較大的漲幅,尤其是火暴的創業板行情成就了不少私募,但掌管這些私募產品的經理人能否在未來的波動中摘下果實,躲避風險,達到產品業績成長的可持續仍有待時間的考驗。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