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家路美
近日,券商股再次成為滬深解禁大軍的重點襲擊目標,海通證券、長江證券、太平洋證券等紛紛宣告限售股上市流通。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券商股解禁進入高潮期、其前期股價有較為充分的調整,券商股的股價表現將更多跟隨基本面和政策變化,受二級市場股票供求關系的影響較少,未來將逐步確立全流通下的合理估值。
作為較早登陸A股市場的券商,中信證券2008年8月15日已基本實現全流通。但較晚借殼上市的一批券商卻不得不承受解禁之痛,最近幾個交易日內,已有數家上市券商先后“中箭”。
公開資料顯示,長江證券在2008年12月29日有一批限售股解禁,獲得上市流通資格。根據長江證券公告,本次限售股份實際可上市流通數量約5.94億股,占總股本比例35.46%。而長江證券此次解禁前的流通股為2.62億股,解禁股份是解禁前流通股份的2.27倍。
近期屢屢遭創的海通證券亦未能幸免。根據海通證券重大資產出售暨吸收合并方案中有關股東的承諾,該公司本次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約20.69億(公司實施2007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后)于2008年12月29日起上市流通。海通證券此次解禁前的流通股為17億股,解禁股份是解禁前流通股的1.2倍。而且,新流通股份成本約1.43元/股,相對目前海通證券8.30元左右的二級市場價格,限售股東在拋售后仍有巨大利潤。
太平洋證券也緊接著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有2.17億限售股于2009年12月30日上市流通,這些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4.45%。而太平洋證券在2008年12月28日就有2.24億股解禁,其當前流通股份只有4200萬股左右,即將解禁股份是當前流通股份的5.3倍。
重壓之下,相關券商股的二級市場走勢都繼續保持低調。截至2009年1月5日收盤時止,海通證券、長江證券和太平洋證券分別收于8.30元、9.19元和13.3元,較此前階段有所下滑。弱市之中,限售股解禁對相關券商股的消極影響可見一斑。
“證券行業的周期性特征比較明顯,受行業周期影響,券商的經營業績會出現顯著波動。從這個角度而言,一部分股東往往選擇在券商處于行業低迷期時退出,而不是作為戰略投資者長期持有。再加上一些上市券商的股權結構分散,券商股的解禁壓力就顯得比較突出。”業內人士這樣理解上述現象。他進一步表示,2006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讓券商利潤大增,估計全部券商股東都收回了投資成本。在當前證券行業景氣度下滑的背景下,這些腰包鼓鼓的股東很容易產生拋售心理。“當前幾家券商的限售股解禁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2009年,國金證券、宏源證券等上市券商的限售股也將先后解禁。”
從2008年三季報來看,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已用實際行動表明了對相關券商股的態度。以海通證券為例,截止三季度末,東方精選混合型基金持有量已從1080萬股減少到600萬股(半年報中為第一大流通股東)。
而太平洋證券2008年一季報中,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尚有5家機構投資者,到了2008年6月30日,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機構投資者只剩下大慶油田水泥公司和云南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而到了2008年9月30日,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機構投資者僅存大慶油田水泥公司這一孤家寡人了。
相關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