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家 > 正文
 

徐輝:G股指數將推出引發三大猜想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2日 09:2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徐輝:G股指數將推出引發三大猜想

  上海證券報 徐輝

  周五,G股指數將推出的消息不僅沒有對市場形成打壓,反而使G股板塊整體走強,大盤也出現強勢上漲。兩市131只G股無一下跌,G銅峰和G湘電漲停,兩只新G股實際漲幅分別達到7.57%和5.31%。

  G股指數的即將推出對于A股市場具有極為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其不僅意味著股改的順利推進,同時也表明A股市場長期股權分置的局面得到了糾正,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利益基點得到了統一。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目前最為關心的顯然還是“G股指數即將推出”這條消息背后所隱含的市場信號,對此我們不妨加以探討。

  猜想一:藍籌股改可能加速?

  G股指數的即將推出,是否會導致大盤藍籌股股改進程的加速,這無疑是需要探討的第一個市場信號。

  目前G股僅涵蓋市場整體約3成的市值,這顯然不足以反映A股市場。G股指數推出可能預示以國企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股改進程將加速。在這一過程中,投資者可以關注類似鞍鋼新軋(資訊 行情 論壇)股改所引發的投資機會。

  如果近期推出G股指數,其代表性確實存在問題。要使G股指數的代表性增大,就必須讓更多的大市值藍籌通過股改進入到G股行列中去,這意味著近期要進入股改的公司大多可能是有地位、有影響的權重股,屆時滬市G股指數在結構上會基本接近上證50(資訊 行情 論壇)和上證180(資訊 行情 論壇)指數,其代表性顯著加強,對市場能起到一個風向標的引導作用。事實上,大盤藍籌股股改加速的過程中,有望產生類似鞍鋼新軋這樣的投資機會。因此,投資者應重點把握藍籌股改這樣的機會,近期一些大市值藍籌股已經顯著走強。

  猜想二:新股開閘漸行漸近?

  隨著G股指數的即將推出,新股開閘是否會漸行漸近,這顯然是需要探討的第二個市場信號。

  在新股開閘時間表的判斷上,目前市場較為一致的判斷是:

  1、主板G新指數可能會馬上推出;

  2、伴隨著明年2月份央企、重點國企股改的基本結束,全流通背景下的新股發行規則屆時有望出臺;

  3、考慮到規則出臺后的市場接受時間,以及擬上市公司的重新過會時間,二季度新股開閘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新股開閘對市場的影響究竟是負面,還是正面,市場各方看法不一。較為理性的觀點認為,新股開閘對市場并非負面壓力。一個市場沒有新股,就如同一潭死水缺乏活力。事實上,好公司到境外上市才是對A股市場最大的傷害。

  猜想三:將引領股市走強?

  種種跡象顯示,G股整體存在走高的潛力,而政策上的扶持又有望令這種潛力得到釋放。從較長的周期看,指數逐步走高的概率遠大于走低的概率。

  一方面,G股當前平均市盈率僅在10倍左右,遠較A股市場平均約19倍的市盈率低。即便考慮到非股改公司的對價潛力,目前市場平均市盈率也在14倍左右,當前G股的估值優勢仍非常明顯。另一方面,相對于G股的整體估值優勢而言,G股板塊的近期走勢卻顯得相當疲軟。G寶鋼(資訊 行情 論壇)、G上汽(資訊 行情 論壇)、G廣控(資訊 行情 論壇)等大股東出巨資維持股價的行動也相繼失敗。價值低估,價格超跌,讓G股指數有了一個好的起點。

  從市場走勢來看,G股指數的即將推出已經激發出了G股的潛能,昨日G股板塊全線上漲就是明證。因此,市場完全有理由預期G股指數的推出將為大盤上漲增加動力。

  近年新指數上市后表現情況:

  上證50指數:該指數于2004年1月2日上市,基點1000點。上市后最高沖至1141.99點,爾后進入長期下跌,最低跌至693.53點。

  滬深300(資訊 行情 論壇)指數:指數于今年4月10日運行,基點1000點。上市以來,該指數運行了一個反“N”型走勢,基點1000點基本就是其最高點。

  中小板指(資訊 行情 論壇)數:指數于今年6月8日試運行,基點1000點。上市以來,該指數一路走高,目前累計上漲36.97%,周五收報1367.87點。運行之初,指數市盈率24.65倍,目前市盈率23.13倍。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