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作為業內一年一度的盛會,剛剛閉幕的“2014年證券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研討會”為今年券商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而在此次研討會上重點探討的私募市場、財富管理、互聯網證券、融資業務、投資咨詢、風險管理六大方面業務的發展創新,也成為了未來一段時間券商創新的重點方向。
私募有望成為
券商核心業務
“新《國九條》的頒布與實施,私募業務將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為證券公司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有望逐漸成為證券公司的核心業務。”安信證券董事長牛冠興表示,當前,互聯網金融正在以勢不可擋的力量顛覆證券業傳統的商業模式,公募業務的商業利潤正在不斷被蠶食,因此證券公司必須在強化公募業務發展的同時,要著力發展私募業務,優化業務結構。
他提出了發展私募市場的四方面建議:一要發揮證券公司在市場組織方面不可替代的功能,提升私募市場組織效率;二要發揮證券公司產品創設的主導作用,增強私募市場的金融服務能力;三要發揮證券公司的做市交易功能,提高私募市場的流動性;四要發揮證券公司風險管理的專業優勢,防范和降低私募市場風險。
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慶則認為,私募基金應在服務實體經濟、鼓勵創新創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要堅守三條底線:一是要堅持誠信守法,堅守職業道德底線;二是要堅守“私募”基本原則,不得變相進行公募;三是要嚴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堅持面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在具體落實上,私募基金業應從自身經營管理入手,處理好發展中的三個重要關系,練好四項內功,才能把握新時期的歷史機遇,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針對券商柜臺市場的創新發展,廣發證券總裁林治海表示,柜臺市場是“機會”市場,理論上傳統方式不能完全解決的需求可以在這里尋找出口。證券公司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券商柜臺業務將打通場內外業務的聯系,從而拓寬單一業務的價值鏈。例如利用柜臺業務集聚資源和靈活變通的優勢,解決中小企業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結構化融資和市值管理需求。
因此,他認為,監管機構應鼓勵柜臺業務自主創設產品,從事前審批制轉為業務引導,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督,包括柜臺業務產品及其對沖交易相關的風險監控指標,場外業務信息集中報送和行業信用體系。
此外,在對私募市場的監管方面,牛冠興認為,如果說在公募市場,對證券公司是嚴格監管,重在規范,而在私募市場,對證券公司則要放松管制,鼓勵創新,發揮其特殊的市場功能,推動私募市場的創新發展,提升對實體經濟、對創新型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服務支持力度。
盡快實現財富管理與
資本市場的對接
“要促進財富管理健康發展,首先需要培育健康的資本市場。”銀河證券董事長陳有安表示,目前中國居民非金融資產和現金存款資產占比過高,實際上也是我國的財富管理發展滯后的表現。這從居民的收入結構中也可窺見一斑。中國近年來財產性收入占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僅在2%左右。而美國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約為40%,90%以上的公民擁有股票、基金等有價證券。
陳有安指出,促進財富管理健康發展需要進行金融創新,加大金融供給,實現財富與實體經濟的對接,達到財富持續保值增值的要求。這要求我們加大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期貨期權衍生品市場、PE(私募股權投資)和VC(風險投資)的發展,增加居民財富的投資渠道,實現資本與項目、資本與企業、資本與市場、資本與資本的對接;盡快建立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互補性較強的金融組織體系和多層次、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體系。
“未來15年將是中國財富管理將蓬勃發展的時機。” 諾亞控股董事長兼CEO汪靜波說,中國30年富裕起來人群的理財需求爆發、金融產品化實業基金化、消費者自己成為產品的設計者、金融牌照開放以及互聯網技術讓金融脫媒加速等都是財富管理快速發展的動因。
汪靜波認為,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持續的投資人教育,一方面資產管理人和財富管理機構要真正從客戶需求角度出發。只有雙方的成展才有可能帶來健康的金融市場,否則真的會有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
麥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李向鴻則給出了發展財富管理需要的三個基本要素。
首先,財富持有人對專業財富管理的信任意識是財富管理健康成長的首要條件。這種信任意識的建立需要雙方較長時間的了解和磨合。因此,對專業財富管理機構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品牌塑造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其次,完善的相關法規環境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信托法及財產繼承法的完善和有效執行。
第三,持續而穩定的融資環境,多樣化的投資工具,以及在適度監管機制約束下專業財富管理機構的誠信與合規都是促進財富管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互聯網證券帶來新挑戰
“互聯網證券給傳統證券公司業務模式帶來新挑戰。”國泰君安董事長萬建華認為,互聯網在給證券業務創新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以前沒有出現的新領域、新問題、新風險。特別是,互聯網證券業務創新的發展速度快,面對的中小客戶非常分散,一旦發生風險影響面將更加廣泛。因此,發展互聯網證券,證券公司自身需要加強風險管理,也需要行業協會和監管部門對互聯網證券業務實施有效監管。
面對新的競爭環境與挑戰,萬建華指出,我國證券業應積極推進基于互聯網證券的差異化創新。一方面,要積極應對,加快互聯網技術手段和互聯網經營理念在經紀業務、投資理財、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應用;另一方面,要堅持近幾年證券業創新轉型的既定方向,著眼于服務實體經濟和廣大金融消費者,充分發揮和突出投資銀行的優勢,提升專業化、綜合化的服務能力,形成差異化競爭能力,走出差異化發展道路。
國信證券首席工程師廖亞濱則從技術的層面深入剖析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券商技術體系變革所伴隨的風險。
廖亞濱認為,互聯網金融對信息技術體系要求“迭代、體驗、快速”,因此,他提出應對信息安全風險的五大措施:強化用戶身份識別,防止病從口入;構建端到端的可信企業應用環境,有效控制數據泄露;加強SOC(安全管理中心)技術系統和團隊建設;應用軟件開發融合安全要求,把問題控制在系統上線前;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作用,支持自主創新順利開展。
而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發展已小有成就的人人貸創始合伙人張適時則提出了P2P的未來發展方向。“P2P在中國處于發展初期,在當前,包括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的P2P發展將主要圍繞兩個核心環節進行探索,一個是獲客方式,一個是風險承擔機制。”他表示。
張適時不認為現在的P2P形式會長期確立。他認為,長遠來說P2P還是一個互聯網平臺,伴隨著中國征信體系的發展,相信能夠滿足互聯網用戶體驗的、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將逐步成型,這將為真正的P2P互聯網信貸的發展奠定根基。
券商在融資中的角色
發生實質性變化
“證券公司在融資中的角色已發生很大變化,從傳統的‘幫客戶找錢’到‘自己融資給客戶’,證券公司對客戶的融資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中信證券總裁程博明指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回購、約定購回等類信貸業務規模超過5000億元,中信證券目前這類業務規模已達600億元,而2013年證監會[微博]監管的非金融企業股票、公司債和可轉債合計發行規模剛剛4000億元。這說明,證券公司的間接融資在規模上已經超過直接融資。
程博明認為,當前在金融混業化經營趨勢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界限開始模糊。證券公司目前開展的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等類信貸業務以及小貸業務,性質上更接近間接融資。如果證券公司把類信貸業務的受益權轉讓,打包發行產品發售給投資者,這就轉變為直接融資。
在對融資業務改革和創新方面,程博明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建議監管機關賦予證券公司更多自主創造產品的權利,提高證券公司融資業務能力;二是在推進股權融資市場化改革方面,建議進一步完善定價方式和發行方式改革;三是在推進債權融資市場化改革方面,建議建立公司債券超額增發機制,允許適當超募;打破首期發行不低于50%的限制,由發行人根據資金需求和市場情況,尋找最佳發行時機和發行規模。
而第一創業證券總裁錢龍海則在進一步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盡快修訂《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優化凈資本與負債指標,提高財務杠桿;盡快出臺《證券公司債務融資工具暫行規定》,盡快推出證券公司收益憑證;提高證券公司銀行間債券市場回購規模限制;放寬對證券公司資金拆借的額度、期限和用途限制;放寬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的額度和期限,簡化程序。
“發行人教育是當務之急”,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微博]提出,發行人就是以IPO融資公司為“軸心”的發行公司、券商、律師、會計師和交易所等一系列相關機構。尤其券商作為保薦人和承銷商,是整個發行環節最重要的牽頭人和組織者。只有把對發行人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好融資圈錢者及相關機構,正確樹立投資者至上的理念,才能把保護投資者落到實處,重燃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
投顧業務監管重點
是內容不是盈虧
作為業內資深的專家,天相投資顧問董事長兼總經理林義相[微博]在談到投顧業務時表示,投資分析師和投資顧問從事的是投資服務,而不是投資或者金融業務。投資分析業,監管的重點是投資分析師及其寫作的投資分析報告,而不是投資分析報告閱讀者由于閱讀投資分析報告而引出的后續活動及其后果;具體到投資顧問業,監管的重點是投資顧問人員提供的顧問服務及其內容,而不是接受投資顧問服務的客戶的投資決策和投資盈虧。
林義相認為,投資分析是整個行業各項業務的基礎,投資分析對于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經紀客戶服務,金融工程,金融產品設計,金融創新,風險控制等等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因此,他建議說,降低投資分析人員的資格考試難度,擴大投資分析人員入行的入口,增加投資分析人員初級隊伍的人數。允許投資顧問人員在接受合規監督的前提下“個人執業”,并參照會計師和律師的做法,改進和完善職業和執業管理體制,提高投資顧問個人在整個職業的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海大智慧股份公司董事長張長虹[微博]則認為,近年來,證券投資咨詢機構面臨整體性的發展困境,整體生存狀態趨于惡化,機構數量逐年減少,業務發展停滯不前,收入和利潤持續下降,行業已經瀕臨全面虧損的境地。
張長虹認為,應從制度層面和上層結構方面為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的發展做出明確的安排,建議以《證券法》修法為契機,對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的監管模式進行調整,不再將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單獨列為證券服務機構,而是將其作為一類專業證券公司進行監管。
創新發展和合規風控
需均衡發展
在創新轉型加速的情況下,面對證券公司和證券業務新的風險特征和監管政策的變化,券商該如何把握風險呢?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合規總監楊新平表示,合規部門需要加強與風險管理、法律、稽核審計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及合作機制,借助這些內控部門的專業力量的專業技能,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合規管理的有效性,在總體風險框架下實現對公司和創新業務活動的全面風險管理。
“在不斷惡化的信用環境下,創新活動使得證券公司面臨的信用風險的復雜程度和量級成倍增加。”招商證券[微博]副總裁鄧曉力也有同感。
海通證券合規總監王建業也表示,在創新的環境下,證券公司創新風險的復雜程度加大,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影響面更廣,更需要加強合規管理,充分發揮內在約束機制的作用,實現創新發展和合規風控的均衡發展。
在具體措施方面,楊新平指出,業務部門應從以下方面將合規管理要素嵌入業務創新中:首先,關注業務創新過程中合規風險的性質和特點,重點關注部門相關制度和業務流程是否對防范利益沖突、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等給予了充分合理的考慮,充分識別和評估合規風險,落實風控措施;其次,加強對業務運作過程的合規履職,明確部門各層級負責人員在合規審核、風險評估和控制、規范運作等方面的職責,充分調動全體員工合規經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最后,部門負責人員應加強對其員工執業過程的監督、檢查和問責,強化業務制度的執行力,將有關業務的合規要求落到實處。
王建業則建議盡快出臺《證券公司業務產品創新規定》,進一步優化創新評審機制,縮短評審周期,放寬創新業務容忍度,正確區分惡意違規和創新試錯之間的界限,給予自主創新行為一定的“保護期”,保護企業商業秘密。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