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后的政策市仍等于濫用抗生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4日 18:31 新浪財經 | |||||||||
劉兆輝 這個世界是一個存在客觀規律的世界,人類必須遵守客觀規律的存在。飛機上天,衛星上天,包括今天的神六飛船的上天,都是在認識了“萬有引力”等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實現的。客觀規律是世界的法則,人類只有在認識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取得各方面的成功,否則不遵守客觀規律就可能遭受到懲罰。股市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說股市之前,先說點醫學上事情。據衛生部統計,我國每年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于濫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對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保護功不可沒,但如果忽視建立人體本身的完善的免疫系統,過分依賴藥物的力量,甚至會出現了花1萬多元治不好感冒的現象,原因何在?就是抗生素破壞了人體的免疫系統。很多父母,他們給孩子雖然穿單薄的衣服,但孩子很少得病。但有些父母由于過于對孩子過于溺愛,往往給孩子穿許多衣服,結果呢?“多衣多病”! 有病當然要治療,但治病必須要遵守醫學常識,治病的根本是建立一個健康的免疫系統,而不是為了一丁點小病去破壞人體龐大的免疫系統。不遵守客觀規律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行為后果是嚴重的,同樣不遵守客觀規律,破壞市場運行機制也是一樣的!治理股市的目的是建立一個運行機制合理的市場,一個有價值發現功能,有優化資產配置功能,有國家經濟晴雨表功能的市場。而不是運用強大的政策引導資金流入,破壞股市的運行機制。中國股市在94年7月29日跌到325.89點的時候,那時整個市場的規模比較小無論是直接下跌接軌,或者完全補償投資者的重來,其成本都比現在救市的成本小許多。但我們的管理層在每次股市出現問題的時候都是采取的政策救市,以至于股市問題越來越大,社會整體損失也越來越大。政策救市的結果和濫用抗生素的道理是一樣的,破壞了市場自身的運行機制,價值高估的市場仍舊價值高估,沒有價值發現功能的市場自然沒有優化資產配置功能。一個機制不合理的市場,他的功能只能是“劣化資產配置”,消耗國民財富。 以往政策救市,又是中國特色的證券市場,又是恢復性行情的評論員文章,但一個沒有優化資產配置功能的市場,只能劣化資產配置的市場,向其投入的資金越大,其套牢社會資本也就越大,直到中國股市將要套牢全社會!現在的股改政策市又是怎么樣呢?又是大轉折,又是大牛市,結果呢,股改行情也一樣能大范圍套牢投資者! 一個合理市場應該是市場調控機制中樞,有價值發現功能,在價值發現功能的基礎上,公平的增發、配股以及發行新股。只有在價值發現功能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優化資產配置,整個市場才有效率。可以說如何重新建立一個國際接軌的股市,誰都知道,不知道可以照抄嘛!而如何實現中國股市由不合理向合理過渡卻是很少人明白了。 郎咸平主張“嚴刑峻法才能救股市”,豈不知,用友軟件一次市場價發行新股就從市場圈走9個多億,這竟然是合法的,是法律所解決不了的。市場更大的問題是股市整體運行機制的技術性問題,而不是法律問題!建立一個高效率的市場機制才是股市問題關鍵。許多學者一直停留在補償歷史的旋渦里,將股改由原本實現股市合理定價機制的目的,改成了一輪補償投資者的投機行情。股改當然要補償投資者,但補償的應該是市場轉軌過程中投資者的損失,即轉軌成本,而不是股改中的投機者,也不是股改后G股托盤者的損失。而目前政策市下的股改行情,曾經可是皆大歡喜的行情。 本輪為股改而發動的行情顯然是打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新一輪政策市,仍然類似濫用抗生素。股改之初筆者就指出股改的問題,并且撰文《運行機制仍不合理,“大框架”是否可以討論》的文章,可惜在主流媒體一片叫好聲中,很少有人關注股改方案的“大框架”問題,更多的人關注的是股改中10送3不合理,10送6才合理。10送6就合理了?很可惜,三大證券報的一齊叫好也沒能避免股市最后的下跌,本輪的下跌,股市已經把投資者連同叫好的媒體一齊套牢了! 政策市往往更容易套牢投資者,因為政策市是以國家的誠信作誘餌的,這是不遵守市場規律的結果。股改行情已經落幕了,股改行情后上證指數最低跌到1067.41點,深證成指數已經跌破7月22日股改行情啟動前的點位,最底到了2610點,再繼續跌下去就要創歷史新低了。顯然這次股改而啟動的政策行情是失敗的。 不遵守客觀規律的政治底一樣可以被擊穿!相信響應本輪政策引導的股改行情后被套牢的投資者;還有手中握著完成了股改的G股投資者,要么將來面臨大股東托市后的高價增發、配股,要么面臨再度下跌的價值回歸,以后當投資者利益再度受到傷害的時候,一定會再想起《天下無賊》那句道白 :“我最煩你們這幫打劫的了,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新浪財經提醒:>>文中提及相關個股詳細資料請在此查詢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82628888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