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盡管具體思路和相關細節尚未對外公布,但正在研究中的券商中介和“二次發售”機制已經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和種種猜測。安信證券日前發布報告,通過對美國和香港兩大“二次發售”主流模式的詳細分析和對比,“美國模式”或更符合A股當前的情況。
報告指出,目前在國際市場中,針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售股所制定的監管框架,主要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美國市場所采取的“二次發售”機制,也被稱為二次發行;另一種是香港市場針對新上市控股股東出售股份所采取的“配售機制”,也被稱為“持股股東配售”。
總體來看,“香港模式”在各項規定方面顯得較為寬松,無需提前審批和申報,也不需要預先進行信息披露;可轉讓證券數量方面,只規定了不得超過已發行股本的20%;轉讓方式上,既可以在市場直接減持,也可以通過中介機構進行配售減持;事后鎖定期則只針對股東在配售后仍持有股票的情況,規定了3至6個月的禁售期限制。
相比之下,“美國模式”則對減持行為的整個過程做出了一系列較為嚴格的規定。該模式采取事先申報規則,即減持大于500股或總交易額大于1萬美元,必須提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進行申報,并要求公開發售需披露招股書和財務報表;轉讓必須通過中介進行;在表格上交后的三個月內,必須完成售出交易以及3個月的事后鎖定期。
從目前A 股市場所面臨的情況來看,安信證券通過研究指出,“美國模式”在對二級市場的沖擊方面更勝一籌。受制于嚴格的披露程序和慢走規則,及其在申報、披露期間的股價波動帶給大股東所能獲得的最終收益金額的不確定性,因此“美國模式”能夠從制度上延緩大股東集中拋售的沖動。
而香港的“持股配售”模式則不要求事先申請或披露,同時出售價格和所獲資金金額上有很大的確定性,因此近年來閃電配售在香港十分盛行。如采取這種模式,那么未來A股限售股的減持壓力很可能會明顯增大。
(商文 周 翀)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