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內人士認為,因細節未明,該擬定中的舉措短期難成實質利好
【本報訊】(記者 黃炎)對于促成大盤報復性反彈的誘因,市場昨日流傳數個版本。其中包括:證監會將推出“二次發售”完善“大小非”的減震機制,融資融券將在奧運后推出,管理層將出臺千億級經濟刺激方案,暫停新股審批等。
事實上,證監會上周在答記者問中,已明確提及進一步完善“大小非”流通的大宗交易機制。如研究通過券商中介達成交易,引入“二次發售”機制,完善大宗股份減持的市場約束、減震和信息披露制度。昨日又有傳言稱,通過該機制,“大小非”解禁可能通過類似IPO方式由券商承銷,此舉將增加券商的投行業務收入。
對于“二次發售”規則近期有望出臺的猜測,證監會有關人士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中表示,關于“二次發售”的細則正在研究中,目前有關規則尚未確定。
而不少專家在采訪中表現得“不以為然”。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表示,所謂“二次發售”僅停留在研究階段,尚難形成實質性利好,且國資委的態度尚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規范“大小非”減持必須出臺具體的執行措施。
資深市場人士葉檀則認為,昨日市場暴漲預示著后市必有實質性利好出臺,但“二次發售”的利好效應仍需視具體規則出臺。新規只有和“大小非”減持的大宗交易平臺銜接,更方便“大小非”找到大宗交易買家,與二級市場之間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防火墻”,減小對二級市場的沖擊才能構成實質利好。
葉檀表示,短期來看“二次發售”只是諸多利好因素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市場正在預期“后奧運”時期實質性“維穩”舉措的出臺。除了規范“大小非”以外的措施,通過增加外資進入A股市場數量,以及推出融資融券,減少接盤“大小非”壓力等,進一步放松資金面的實質性舉措值得期待。隨著近月來已解禁“小非”的拋售量不斷增加,管理層有可能吸收前幾次“朦朧”政策造成市場恐慌的經驗,推動切實利好的出臺。
也有券商人士在采訪中稱,雖然“二次發售”短期內出臺的可能性較小,但券商參與“大小非”的流通進程早已有之,“二次發售”很可能是對該業務進行進一步規范。據透露,券商一直以投資顧問形式為“大小非”提供投資“建議”,并收取“顧問”費用,但目前只占券商收入的很小部分。
該人士還稱,“二次發售”一方面將為二級市場提供“緩沖”,同時也考驗券商的定價能力。券商目前主要收入仍來自經紀業務,因此“二次發售”未必對所有券商都構成利好。且“二次發售”的收費標準,以及是否歸屬投行業務等相關細節尚未公布,而有關部門也必將對券商資質等作出限制。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