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曹元
進入8月,A股似乎脫掉了“政策市”、“機構市”的帽子,而戴上了“大小非”的帽子。
盡管8月19日滬指1.06%的漲幅緩解了8月18日大跌5.34%的悲觀情緒,但8月以來的滬深兩市表現仍然讓人傷心。奇怪的是,從8月第三周開始,包括基金、QFII、保險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都開始了凈買入,機構顯然已經不再是空頭主力。那么究竟是哪種力量導致了8月11日及18日的大跌?
8月是“大小非”的解禁高峰月。觀察8月份暴跌的幾個交易日,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當日股改限售股份解禁的公司數量較多。我們似乎可以作如下判斷:解禁公司數量決定了8月的股市走勢。
機構輪番做空
“真不知道如何說了,基本上是麻木了。”具有十多年從業經驗的北京某證券公司研究所所長也看不清當下A股的走勢。
今年以來,截至8月19日,上證指數跌幅55.66%,其間市場總能找到“空軍”主力。比如在1到4月份,指南針Topview數據顯示,基金凈賣出滬市A股1500億元,成為那一階段的“空軍一號”;5月之后基金的做空行為收斂許多,至7月底,只有33億元的凈賣出,但保險等機構卻有接近200億元的凈賣出,市場又將保險機構冠以“空軍”之稱。
從8月1日至8月8日,券商自營以及QFII成為機構做空主力。比如中信證券兩個營業部(A21441、A21592)凈賣出6.28億元;QFII扎堆的中金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A23751)凈賣出3.52億元。
但從8月第三周開始,機構似乎是商量好似的,無論是基金、保險還是QFII等各路機構投資者,均表現出對A股的看好。
在8月11日至8月15日的5個交易日中,合并后的資金凈買入數額排名前列全部是機構。其中,基金整體凈買入滬市A股126.38億元;接下來是中信證券自營(A21441)凈買入2.58億元;某T字頭賬戶(保險等其他機構)在沒有賣出一股的情況下,凈買入2.24億元位列第三;而QFII扎堆的中金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A23751)凈買入達到2.178億元。
機構都看好,但股價仍在跌,上漲滬指跌幅達到5.95%。這種行情自然讓上述研究所所長摸不著頭腦。
而且在8月15日晚間,證監會網站發布文章透露了證監會將實施多項利好措施來解決A股市場面臨的“大小非”解禁、大盤股IPO、上市公司分紅等困擾A股上行的措施。但在緊接的交易日當中,A股仍舊“弱不禁風”,8月18日,滬指大跌5.93%給予了利好政策以回應。
雖然事后總結原因時市場一致認為“證監會透露的措施并沒有太多實質性利好。”但仔細觀察刊登在證監會網站上的文章,也絕不是前期口頭上“維穩”的空口號。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黃祥斌稱,其中一條如證監會將進一步嚴格上市公司分紅作為再融資的前提條件,協調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進一步發揮現金分紅的表率作用是有實質性意義的。“這對股市是長期利好。”他認為。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