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史寧/文
濱地鉀肥的氯化鉀生產線尚處于調試階段,且面臨著淡水運輸等瓶頸,能否如期達到預期產能存在不確定性
濱地鉀肥由冷湖濱地與其他股東于2007年12月發起成立。即使是長期從事化肥行業研究的各大券商研究員,也均對濱地鉀肥一無所知,“從未進行過實地調研。”
7月16日公告吉林制藥重大重組當日,銀河證券分析師李鷹鵬首次對吉林制藥給予了“推薦”評級,他認為,“增發完成后,吉林制藥合理價值為9.82元至10.81元,對應目前存量股票合理價值為18.52元至25.09元”。
但李鷹鵬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我不是研究化工的,是研究醫藥領域上市公司的,吉林制藥發生重大資產重組,我們必須有所反應。我也覺得這樣的估值未必合適。”
據本刊了解,目前各研究機構對吉林制藥重組事件的研究還僅停留在公告內容基礎上,一般都是基于對鉀肥市場前景樂觀的預期,參考鉀肥類上市公司的估值后給出判斷,很少有分析師去進行過實地調研。
《預案》中,冷湖濱地及其一致行動人對重組后的業績作出承諾:2008年至2010年,吉林制藥凈利潤不低于1.6億元、5.2億元和8億元,如果實際盈利低于預測值,將以現金補足。
本刊調查發現,濱地鉀肥在生產經營上尚存在一些難題,將大大增加濱地鉀肥的經營成本,業績承諾能否實現存在疑問。
產能不確定性
在產能的描述上,濱地鉀肥對外宣稱“30萬噸鉀肥項目已經建成投產”,但實際上所謂的30萬噸產能,包括10萬噸氯化鉀與20萬噸硫酸鉀鎂肥,兩者價格相差甚遠——前者目前國內出廠含稅價約為4700元/噸,后者僅為1700元/噸。
濱地鉀肥銷售部劉經理表示,“目前廠里沒有氯化鉀和硫酸鉀的庫存,氯化鉀還處于調試階段。公司主要生產的是硫酸鉀鎂,庫存約有幾千噸,但價格還沒有定下來,估計價格確定下來要等到8月份以后。”
這與《預案》中的“10萬噸/年氯化鉀及20萬噸/年鉀鎂肥項目于2008年6月26日正式投產”的表述并不一致,而吉林制藥公告中所描繪的“今年7月份可實現對外銷售”,2008年“生產鉀鎂肥10萬噸、鉀肥4萬噸”能否實現存在很大的疑問。
產品品質堪憂?
參與大鹽灘礦藏評估的主要負責人中國礦業聯合會張工程師表示,“硫酸鉀鎂肥實際上是一種復鹽,是硫酸鉀與硫酸鎂的結晶水合物。肥料中,對植物有用的部分主要是鉀元素。硫酸鉀鎂實際上是制鉀鹽的工藝不到家,鎂含量超標的產物。”
2007年9月,中國對硫酸鉀鎂肥開始推行編號為“GB/T20937-2007”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但由于鉀肥價格飛漲,硫酸鉀鎂肥也供不應求,市場饑不擇食。
中信國安鉀肥銷售部人士介紹,“很多小企業向鉀肥中添加氧化鎂或氯化鎂,以次充好,假冒硫酸鉀鎂肥國家標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