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增長5200%之上的虛擬 股市另種泡沫正在形成(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1日 10:49 經濟觀察報
大股東“財富兌現”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投資收益已經成為提升公司業績最主要的方式;對于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來說,全流通之后,能夠將股權變現已經成為財富的兌換方式,而財富兌現之后,他們又會轉而將這些資金投入股市,實現財富的“陽光投機”。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很多機構在介入某只股票之前,一般都會和該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有深入接觸和討論,包括上市公司會配合二級市場發布一些類似于“資產注入”、“重組”、“重大事項”等概念,一來是希望“做高”公司的股價,以備減持之時可以獲得更高的溢價;另外,上市公司高管也會用自有資金來提前介入一些股票,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共同的利益需求使得各參與方達成默契,齊心希望股票價格上升,股市因之愈發趨于活躍。截至2007年3月28日,兩市有84家上市公司共發布了187次“大非”、“小非”減持公告,合計減持10.54億股。僅3月份就有42家公司發布了77次減持公告,合計減持3.84億股,其中,7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有減持行為,共減持6710.22萬股,平均占這些“大非”股東原持有股數的4.38%。 以中信證券為例,在進入1月份之前,中信證券股價進入快速拉升期;而在1-3月份,雖然券商概念股、甚至和券商借殼概念沾邊的股票幾乎都迅猛增長,但是從“大非”、“小非”解禁之后拋售的情況來看,中信證券的走勢一直震蕩起伏。廬洲老窖、豐原生化的走勢也都受到了“大非”、“小非”減持的影響。 為了配合二級市場,上市公司也經常公告一些熱門概念。其中貴航股份早在2006年年中就發布公告表示,要實現整體上市和資產注入,隨即出現在其股改之后10天左右的時間里股價翻番的行情。而貴航股份實際的資產注入,是在2007年才開始進行。 無論是通過投資收益來“美化”財務報表,還是大股東的財富效應兌現轉而與二級市場對接,似乎都演繹著股市泡沫的另一種催生機制。“大非”、“小非”的減持看似會引起某只股票的短期下跌,但是對于大股東來說仍然是一種投資收益兌現,而兌現之后的資金仍然投入到股市中,成為了這只股票或是其他股票的上漲助動力。 “其實投資收益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并不是真正的實體經濟增長,可以說是虛的,是股市上漲本身帶來的虛擬利潤;但是從凈利潤、每股收益這些指標來看,確實是在大幅增長。如果在二級市場進行炒作,就更是虛抬了上市公司的價值。現在大家在做的都是在虛擬的基礎上虛擬,反正是牛市,一切都是上漲的理由。”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表示。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