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要聞 > 正文
 

德國藥可治中國股市病 上海金融中心面臨龍虎斗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0日 11:12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獨家專訪匯豐投行環球主管

  -本報記者 劉洋 發自上海

  他說:“中國股票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從來就不是特有的,其他國家也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同樣的問題。”

  他又說:“未來12至18個月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熱潮期,我們將提供最完善的幫助。”

  他還說:“我相信上海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是,必須面對很多挑戰。”

  他最后說:“我喜歡上海,我從這里開始了解中國市場,這個城市總是讓人感到驚喜。”

  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匯豐集團投資銀行環球主管高登。他就中國

股票市場改革、中國銀行業務開放、上海創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匯豐在中國市場的計劃等問題給出了他個人有建設性的看法。

  應對中國股市病:德國經驗可供借鑒

  高登對中國股票市場有自己獨到而務實的看法。他說:“我和中國的很多決策層接觸時發現,很多人認為目前中國股票市場出現的問題是中國獨有的。其實不然,其他國家也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類似的狀況。”他結合自身在歐洲市場長期從事投行工作的經驗,肯定地強調這一點。他以德國為例解釋說:“實際上,德國股票市場真正談得上開放,要從90年代中期后開始計算。德國政府對很多企業進入股市給予幕后支持。然而,一旦市場完全開放,僅幾年時間,德國股市就經歷了科技泡沫的沖擊,個人投資者受到巨大損失,一度對市場失去信心。”

  確實,正如高登所言,德國股票市場曾經面臨嚴重信任危機。1997年,德國新市場正式成立,政府意在扶持成長型中小企業。然而,受到科技泡沫和市場操作不規范影響,到2002年底,新市場綜合指數收市點位較1999年底下跌91.1%,較1997年的1000基準點下跌59.4%。面對不斷有公司曝出財務丑聞,德國交易所從2000年起對新市場進行了力度頗大的改革,希望通過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嚴格退市程序、強化市場監管等措施,來恢復投資者信心。

  高登認為,中國的股票市場要成為一個真正開放的市場,中國證監會完全可以借鑒德國的經驗,在規范市場操作、保護個人投資者方面多做工作。他表示,實際上,他很尊重中國證監會的工作,確實,中國的股票市場面臨著很大困難。過去50至70年時間,國際資本市場發展迅速,隨之而生的投機操作技巧多不勝數。當中國的中小投資者剛開始熟悉市場的時候,大型機構已經開始運用國際上慣用的操作技巧,這些技巧使得市場愈發復雜化。他強調,股市健康發展應該遵循規則簡單化、明晰化的原則,這個原則也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重點。對市場操作方式進行簡單化處理,對一切相關規則和條款進行明晰化處理,這些方法,德國用過,中國也可以用。

  銀行業務全面開放展望:中外資銀行面對不同客戶群體

  作為外資銀行高層主管,高登對銀行業競爭狀況十分熟悉。針對2006年中國銀行服務業全面開放后,外資銀行將對中資銀行造成何種沖擊的問題,他說:“實際上,中資銀行開放后的狀況也是中國政府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我在和很多中國官員的交流中,多次被問及這個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不用過分擔心。但是,可以借鑒一下面臨同樣局面的國家的做法。”

  他強調,外資銀行確實在某些領域占有優勢,但是,中資銀行仍然有發展空間。首先,大部分中國企業的發展方針是立足本土。中資銀行更了解中國國內的狀況,同時,也提供更為優惠的貸款。尤其,據他所了解的中資銀行,大部分的發展藍圖都是立足國內。在這種情況下,中資銀行可以相應保留這部分客戶群。

  而以匯豐為代表的外資銀行,主要的優勢是提供國際化的服務。他以聯想集團和海爾集團為例,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需要大筆資金,同時,更重要的是,聯想需要國際視野和國際背景。同樣,以國際發展為目標的海爾集團也有此類需求。在這種狀況下,全球化發展的外資銀行將成為首選。實際上,客戶群自然產生了分化。

  另外,他同時提醒,并不是客戶群有所分化后,中資銀行就可以高枕無憂。服務是制勝的關鍵,誰提供的服務更多更好,客戶就會選擇誰。舉例來說,假設一位客戶需要辦理儲蓄業務,同時又要辦理信用卡業務,還要辦理其他業務,他應該更傾向于選擇提供所有以上業務的銀行,而不是選擇只提供其中一項業務的銀行。中資銀行應該在服務上多下工夫。

  他同時承認,目前,外資銀行的業務范圍確實正在擴展。中國的很多企業開始走國際化道路,希望能通過海外并購打通國際市場。他分析,就目前匯豐接觸的客戶和掌握的數據而言,預計未來12至18個月將掀起一股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熱潮。而這些企業都可能面臨經營理念、文化習慣沖突的問題。這正是外資銀行在華拓展業務的最好時機。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面臨挑戰:參與“龍虎斗”防范“鯊群”襲

  談起對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看法,高登眼神中透出不一般的神采。他笑著說:“我從來不懷疑,上海將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不過,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對于上海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他談了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上海的周邊已經形成兩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顯然不會坐視上海獨大。這三個城市都有獨特的地域優勢,香港是著名的國際航運集散地;新加坡背靠馬六甲海峽,同樣處于航運中心地位;上海依靠快速發展的整個中國內地,地理優勢也不言而喻。顯然,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龍爭虎斗。屆時,香港和新加坡都將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來與上海相抗衡。上海需要發掘自身優勢,凸顯出不可代替的地位。

  另外,上海必須解決金融人才問題。國際化的專業金融人才,尤其是具有投行家眼光的人才在上海還有很大缺口。作為向國際金融中心邁步的上海,已經吸引了不少國際金融人才。但是,本土化的人才才是基礎。高登提出,以他的個人經驗來看,上海的金融人才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他在復旦大學任教期間接觸的中國學生都表現出非同一般的學習熱情。這樣的熱情將支撐他們成為專業人才。

  經過一番思索,高登又補充了他認為最應該引起政府重視的一點。如果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政府對市場準入的門檻必將放寬。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面臨國際金融市場玩家的挑戰。他把這些玩家戲稱為“鯊魚”。他強調,絕不能輕視這些“鯊魚”。10年前,僅僅索羅斯一個人,就能迫使英鎊與美元脫鉤。如今,這些“鯊魚”已經成群,從10年前的幾個人擴展到目前的200至300人。哪里有“食物”他們就向哪里進發。

  上海一旦成為一個開放的大市場,政府的監管力將下降,就難免需要應對國際玩家的挑戰,嚴防他們擾亂整個市場,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實際上,這可能將成為上海面臨的最大挑戰。一個完善的市場才經得住挑戰,上海必須在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前作好準備,全面完善市場體系,以盡量避免暴露出太多讓國際玩家輕易得手的空隙。

  匯豐中國市場保守路線:不怕“趕晚集”但求“笑最后”

  高登談到匯豐在中國市場的計劃時,特別提到了匯豐入股中資銀行的問題,他坦言,以他個人在多個機構的工作經驗來看,匯豐不論是作投資決定還是日常的工作,相對其他銀行而言都比較保守。這可能確實使得匯豐在與中資銀行進行合作的熱潮中失去了一些機會。與交通銀行達成合作協議之前,匯豐經歷了長時間的談判,內部也進行了嚴格的論證。

  但是,他強調,匯豐與其他國際銀行相比,對亞洲和中國市場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匯豐目前作出的決定和實施的戰略都是出于長期考慮。中國和上海目前是國際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吸引了幾乎所有國際金融機構的眼球。很多國際銀行被中國的熱度吸引,進入中國投資,但是,將來這些銀行是否還能留在中國,很難預測。匯豐的情況顯然不同,匯豐在中國大量開辦分行,就是把中國作為匯豐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談到未來匯豐投行方面具體的投資計劃和投資選擇,他提出,中國的很多行業都具有吸引力,但是,由于考慮到行業自身變化和未來產品需求變化,究竟選擇哪些行業進行投資,問題比較復雜。舉例來說,上世紀20年代,美國有近3000家汽車制造企業,但是,短短50年時間,隨著汽車在美國市場逐漸飽和,汽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到上世紀70年代,美國只剩下3家汽車制造企業。作為投資銀行,可以判斷行業的走勢,看到行業的發展前景,但是,很難在3000家企業中選對3家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選擇,匯豐尤其關注政府將扶持和優先發展的行業,這些行業未來可能迅速發展,也將迅速提升國際影響力。至于細化到哪家企業或者機構,需要考慮到企業運營管理狀況等很多更復雜的問題。

  高登在采訪的最后說:“目前很多國際金融界專業人士都自詡為‘中國銀行家’,他們標榜自己的工作重點是在上海或者北京。但是,我仍然堅持,自己不是這種‘中國銀行家’,我要做的事情是,把國際上的經驗帶到中國,把在中國看到的東西告訴世界。”

  高登簡歷:

  高登擁有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務學院金融專業MBA學位,斯坦福大學航空宇宙工程理學碩士學位,以及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工程學學士學位和經濟學學士學位。

  高登目前在匯豐集團擔任企業銀行、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科技業務組環球主管。負責匯豐集團在美國、歐洲、亞洲投資銀行業務的綜合開發和拓展工作。同時,他還主管亞洲工業部門的工作,負責領導部門在細分市場中的業務增長以及匯豐銀行在業界的形象建立。

  高登在匯豐擔任的職務名稱很長。他的職務全稱是匯豐集團企業銀行、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科技業務組環球主管。他笑稱,其實這么長的職務包含的內容很簡單,他的工作就是負責匯豐針對大機構的業務和匯豐的投資銀行業務。2004年正式代表匯豐來上海工作后,他為自己起了個頗具特色的中文名字,艾國誠。

  從歐洲到亞洲,他的工作經歷使他有機會幾乎游歷了大半個地球。然而,豐富的經歷并沒能阻礙他對上海一見鐘情。2003年,非典爆發前,高登作為摩根士丹利歐洲科技投資銀行主管赴中國考察,也許是非典打亂了他離開的計劃,他有更多的時間認識上海。眼見

中國經濟蒸蒸日上,對比歐洲資本市場當時走下坡的狀況,他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他說:“我是個喜歡挑戰的人。”所以,當中國給了他挑戰的機會,他留在上海。他為自己在上海所處的地位自豪,他不無驕傲地說:“也許你們都沒注意到,其實,我是目前外資金融機構惟一長駐上海的國際投行家。”由于匯豐沒有像其他機構一樣選擇香港作為地區總部,艾國誠得以更接近上海,并且以他自己的方式影響這個城市的決策層。他在復旦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他的52名學生全部是上海金融界高層人士。他與上海市政府和中國銀行、

證券監管部門保持良好關系,以專業和國際化的眼光為他們提供建議。這些努力使得他在上海停留短短1年時間后就獲得“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的殊榮。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26,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