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要聞 > 正文
 

全球10大證交所再聚深圳 角逐中國市場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4日 05:43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昨日包括滬深兩家中國內地證交所在內的全球10大證券交易所再次聚首深圳高交會又一次成為全球主要交易所角逐中國證券市場的舞臺。昨日,包括滬、深兩家中國內地證交所在內的全球10大證券交易所再次聚首深圳。

  在本屆高交會舉辦的全球交易所媒體見面會上,深圳市的領導向各大交易所贈送了紀念牌。高科技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是高交會得以成功舉辦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第四屆高交會以來,全球各大交易所四度來到深圳,表達了他們對中國企業濃厚的興趣。不過,對于中國內地企業來說,以香港、新加坡為代表的亞洲市場仍是上市的首選,納斯達克則繼續以其他市場無法達到的財富效應吸引著眾多的中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前去上市。

  亞洲地區

證券交易所冷暖不均

  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17家中國內地企業在港上市。據香港證券交易所業務發展科總監介紹,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1109家企業中,有318家公司來自內地。為吸引內地企業和增進港交所的透明度,從2004到2006年,港交所將采取修改上市條件、加強上市公司治理等策略改善監管。前不久,港交所就在自己的網站上公布了企業上市申請不能通過的原因。

  文化背景的相通,使得中國內地企業赴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成為繼港交所之后的又一重要途徑。對此,新交所高級副總裁陳偉生解釋說,新加坡和中國有著天然的聯系,兩國有著相似的文化,新加坡人有很多親戚朋友都在中國內地企業做事。因此新加坡的投資者尤其認同來自中國的上市公司。同時,內地的許多企業也選擇了在新加坡上市。現在已有86家中國內地企業在新交所上市。

  與此相比,一直看好中國內地市場的韓國和東京證券交易所則顯得有些清淡。目前尚沒有一家內地企業在東京上市,東京證交所執行董事清水壽二介紹,東京證交所處在復蘇階段。15年以前,有120家海外公司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但由于多年來日本經濟不景氣,現在在該市場只有不足30家國外公司。他認為,這兩年是日本經濟的恢復期,也是東京證交所轉變的關鍵時期。該所將主要針對在日本發展的中國企業進行業務推廣。

  韓國交易所雖然在中國推介了多次,但是暫時沒有一家內地企業在此上市。

  中國中小企業繼續青睞納斯達克

  納斯達克依然是中國企業上市的重地,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里,就有16家中國內地企業在此上市,這使得該市場的中國公司達到了22家。

  據納斯達克董事總經理潘森透露,還有眾多的中國內地企業前來咨詢納斯達克的上市資格、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對在納斯達克上市表現出十分濃厚的興趣。統計資料顯示,納斯達克市場市盈率平均高達30倍,在高市盈率認購方面幾乎沒有交易所可以望其項背,這足以讓眾多的中國內地公司選擇納斯達克。

  美國證券交易所副主席艾米·麥姬介紹,美國證交所是北美重要的證券交易所之一,目前有13家中國企業在這里上市,該交易所很多服務是面向中小企業的。她透露,目前尚有許多中國內地企業的申請正在審批中。

  到歐洲上市打開歐元區大門

  與亞洲和北美市場相比,歐洲的一些交易所很少出現中國上市公司的身影。Euronext歐洲交易所首次來到中國,它亮出的王牌是通向歐元區的大門。

  Euronext歐洲交易所國際部負責人艾瑞克·溫格恩介紹,該交易所是在整合包括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在內的四家歐洲證券交易所基礎上形成的,市場規模與倫敦持平。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該交易所開始了面向國際公司的市場拓展。在歐元區,它沒有國界之分,在這里上市等同于在歐元區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聚集相當規模的資金,在此上市相當于打開了一扇通向歐元區的大門。

  歐洲證券交易所在中國目前處于市場拓展階段,就像艾瑞克·溫格恩所說的讓中國企業認識歐洲證券交易所是他們目前的著力點。

  歐洲投資者絕不亞于北美投資者,中國的企業并沒有用好這個市場。參加了歷次高交會的倫敦證券交易所亞太區總監祝曉健女士說。她認為,中國眾多的國企和民營企業有各種層次的資本需求,企業發展到高級階段不是賣產品,也不是引進技術,而是資本運作。中國企業要實現真正的全球化,必須用好國際交易所平臺,包括重要的歐洲證券交易所。

  作者:記者 殷占武 實習記者 屈金娜

  (來源:上海證券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