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要聞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證監會緊急研討二批試點得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4日 14:19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亞楓 實習記者 李平

  北京報道

  這是個即將收獲的季節,耕耘的人正做準備。

  8月19日上午9時,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總結專家會議在富凱大廈1928室正式召開。此前,市場曾有傳言,關于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的三大綱領性文件將于8月20日出臺。因此,在“8·20”這一關鍵時點之前召開的這次總結會,格外受到關注。

  “會議主要在于聽取專家們的意見,以便為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面推開鋪平道路。”與會專家透露,“這是第一次總結會議,近期相關的總結會議還將召開。”

  但這次總結會后,證監會并沒有隨即頒布相關的股改指引文件。本報得到的消息表明,一攬子文件將在稍后公開征求意見后,正式推出。證監會的官員向記者證實了這一說法,“雖然會里領導沒有表示要公開征求意見,不過,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有等待,其他的事情都得暫時放一放。”某

證券公司保薦代表人表示,“沒有指導性文件,進一步開展工作是不可能的。”

  股改總結

  沒有爭吵,沒有波折,42家試點公司無一例外,全部過關。股權分置改革二批試點進行得出奇順利,出乎市場的預料。“全部通過我倒是真的沒有想到,最初我認為,應有10%的公司想要通過表決是具有相當難度的。” 榮正咨詢鄭培敏說。

  有專家認為,二批試點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其一,流通股股東趨于理性。“二批試點過程中,并沒有出現像清華同方股改時出現的,流通股股東要求‘10送30’的要求,投資者們都是秉著積極協商的態度,理性地看待各公司的股改。”

  其二,表決前的溝通比較充分。在這方面,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三,第二批試點的對價有所提高。據統計,二批試點的對價率在3.3-3.4之間,而第一批卻只有3.0多一點,“對價率越高,通過率越高”。

  二批試點的成功,市場對于預期中8月20日出臺的相關股改指導文件,充滿期待。

  實際上,“研究制定股權分置改革全面推開的管理辦法”的提法首現于7月11日。新華社刊發的《穩定市場和推進改革措施近期有望陸續付諸實施》一文中提到:“在總結兩批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股權分置改革全面推開的管理辦法,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啟動全面推進股權分置改革的各項工作。”

  但是,實際上,8月20日,剛剛是二批試點全部上市公司表決結束后的第一個星期六,而管理辦法卻是用以指導今后剩余的1000多家上市公司進行股改的,是相當重要的文件,“證監會怎么會如此倉促出臺?”一位專家在回答記者有關“為何管理辦法沒有出臺”問題時,反問道。“正常情況下,這樣的文件是需要不斷聽取各界意見,不斷修改之后,才可下發的。”他說。

  據接近證監會的人士透露,現在,中國證監會的相關人員正在緊張工作,“他們中的部分人員通常都會加班到午夜。會里非常重視,領導要求文件盡可能快地制定成形。”

  參加8月19日專家總結會的人士透露,相關指導文件真正成形可能還需要時間,因為近期會里可能還要召開相關的總結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大的框架雖然已經搭了起來,但是具體的細節,每天都在改。”證監會的工作人員透露。文件成形也不意味著馬上就可以下發,“不出意外,要先公布征求意見稿,再正式頒布。”上述人員透露。

  不同聲音

  試點的意義在于發現問題,并為今后全面推進改革提供經驗和借鑒。現在看來,這一目的基本達到了。

  從前兩批試點的情況來看,今后全面推開需要面對的問題,也已經顯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總結說,現在只有兩類公司對股權分置改革較為主動。“第一類是近期有再融資計劃的公司;第二類是大股東有套現沖動的公司。”

  對于改革而言,這是相當不利的傾向。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參與改革并沒有內生性的沖動,而更多的是來自于外源性的需求,某種程度來說,這種傾向占據主流,也會影響到改革的實際成果。

  另外,上市公司承諾不具“對抗第三方”效力問題,也正引起相關各方的關注。

  二批試點過程中,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上市公司除了送股等常規的方案之外,附加承諾條款在不斷增多。但是,問題是“誰來監督上市公司承諾的實施?究竟應當由誰來承諾?是否會出現不踐諾,道歉了事?”巴曙松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從法律意義上講,大股東的承諾約束力極其有限。

  8月19日的專家總結會上,與會專家們提出的一個問題較為引人關注,保薦人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究竟充當了什么角色?一句話:保薦人保什么?

  部分專家認為,將保薦人引入到股權分置改革中,其目的似乎更像是為嗷嗷待哺的券商們一碗飯吃,除此之外,似乎不具其余實質意義。同時,強制引入保薦人制度加大了上市公司股改成本,而在改革過程中,保薦人卻絲毫起不到“保險”的作用。

  而部分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喪失機會的中小券商意見頗大:改革方案本身并不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我們憑什么不能為上市公司股改服務?”一家新興券商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這家券商因為只有兩個保薦人,而被排除在股改保薦機構之外。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教授表示,關于保薦人問題,專家們已經反映給會里,但最終的決策權還在于證監會。

  三大懸疑

  專家透露,全面鋪開過程中,有幾個方面值得研究。

  其一,間歇性復牌問題。按照最初的設計,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間歇性復牌要充分給足流通股股東選擇權,“比如,在董事會就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作出決議后,公司

股票復牌的目的,是保證流通股股東在股權登記日之前,可以選擇繼續參與,或者放棄參與該公司的股改,這是對流通股股東的尊重。”業內人士表示。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間歇性復牌為操縱股價提供了機會。“為了實現操縱股價的目的,上市公司可以先出一個比較差的方案,引起股價下跌,誘使流通股股東出清公司股票。然后,再通過修改方案,出具一個相對良好的方案,這樣,公司的股價又會大幅上升。”華生表示。

  因此專家們建議,取消間歇性停復牌制度,停牌從公司宣布進行股改開始,一直到股改結束。

  其二,國資委的態度。市場人士認為,國資委和證監會在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中,部門之間協調性還需要提高。“國資委參與股改還是很積極,支持股改的態度毫無疑問”,某專家表示,“現在的問題是,國資委在股改方式上,可能會持有自己意見。”

  有消息說,國資委比較認同的方式是單向縮股和預設流通價格、預設回售價格、預設補差權、認沽權等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業績成長和價值增長能力的方式,而對單純的送股方式,國資委的態度有所保留。

  而在證監會看來,正如專家總結會上透露出來的,創新受到鼓勵,但是最終選擇權依然在市場手中。

  其三,對價的法律基礎和理論基礎問題。據悉,股改過程中對價方式的千差萬別,甚至互相沖突,“如果有基礎,就不會這么混亂,如果沒有基礎,何談對價?”

  專家總結會上,部分專家紛紛提到了對價問題。“在即將公布的文件中,也可能會在開頭部分就提出對價的法律基礎和理論基礎問題。”某專家表示,“不過,這還取決于理論界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程度,包括法律專家們的意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