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要聞 > 漢唐證券危機 > 正文
 

中再人壽失足漢唐證券 8億注冊資本金4億打水漂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3日 14:10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急于找中國證監會的人吃飯,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難處。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便遇到了這等難處:成立剛剛一年半,愣將注冊資本8億元中的一大半打了水漂,讓中再人壽馬失前蹄的是面臨破產的漢唐證券。

  《證券市場周刊》了解到,中再人壽去年有6億元資金失陷漢唐證券,至今仍有約4億元未收回。漢唐證券崩盤后,剛剛成立的中再人壽高層開始緊張,已經派出中再人壽總經理
助理任奇與財務部投資處處長、精算師郝鳳魁飛抵深圳,進行蹲點討債。其后,中再人壽第一大股東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也派出財務部副總經理敦浩、審計部處長耿小慶到深圳進行審計調查,同時協助討債。但效果甚微。中國保監會已經派出特別調查小組進駐中再人壽,對當事人進行調查。

  再保險公司是干什么的?分擔保險公司的風險,可謂肩負重托。但中再人壽總經理馮宏娟卻在公司召開的會議上說,“我們是剛學走路的新公司,犯錯誤在所難免,肯定會摔跟頭,交點學費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盡管保險公司投資失誤連連,但沒有誰為此真正負責。觀察者說,目前保險法規條例中,對投資失誤責任的處罰辦法尚處空白階段,這種現象值得高度警覺和關注

  本刊記者 李德林/文

  馬失漢唐

  “我們正在為漢唐的事找證監會的人吃飯,現在說話不方便。”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再人壽”)的一名高層人士說,他最近一直奔走于證監會與深圳漢唐證券托管小組。中再人壽目前還有4億元左右的委托投資款深陷漢唐證券,偌大的南方證券在托管兩年后都關門了,更何況已經查明有30多億元無法償還負債的小小漢唐證券。中再人壽希望與證監會等部門溝通,能多要回一點,否則,一旦漢唐證券也破產,成立剛剛一年半、注冊資本才8億元的中再人壽面對如此大的蹊蹺投資“窟窿”,將很難向各方交代。

  《證券市場周刊》了解到,在2004年期間,中再人壽與漢唐證券簽訂了高達6億元的委托理財協議。當年8月下旬漢唐證券崩盤,剛剛成立的中再人壽高層開始緊張。漢唐證券董事長吳克齡的助手告訴記者,當時中再人壽就派人與吳克齡交涉,但討債的人太多,吳克齡根本就無法提前退還中再人壽的委托資金。而記者了解到,目前由于漢唐證券的窟窿太大,漢唐證券將面臨破產的命運。

  據了解,從2004年11月開始,中再人壽總經理助理任奇與財務部投資處處長、精算師郝鳳魁飛抵深圳,進行蹲點討債。后來由于需要,郝鳳魁開始四處協調關系,作為漢唐證券項目主要經辦負責人的任奇繼續留守深圳蹲點。本刊記者在向任奇求證上述6億元委托理財資金收回情況時,任奇只承認中再人壽是借用漢唐證券的席位進行交易,其中在深圳席位上的資金已經追回來,而上海的資金被漢唐證券挪用了,沒有追回來。但任奇不肯透露追回資金的具體數字。2005年春節后,中再人壽第一大股東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下稱“中再集團”)派出財務部副總經理、中再人壽監事敦浩,中再集團審計部處長耿小慶到深圳進行審計調查,同時協助任奇與郝鳳魁討要“被挪用的資金”。

  據中再人壽內部人士透露,目前中再人壽已經從漢唐證券要回來1個多億,還有4億元左右的資金沒有眉目。據了解,目前中再人壽已經向股東們通報了在漢唐證券的損失,不過披露的數據僅僅為4億元左右,而不是6億元。但是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當初漢唐證券崩盤時,光大銀行凍結了漢唐證券的客戶保證金,并將保證金劃到自己的賬戶,后來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托管漢唐證券后,光大銀行劃走的保證金又被強制劃回漢唐證券的保證金賬戶。如果中再人壽當初追回的1億多元資金也是通過強制劃撥保證金的方式實現的話,這筆資金還不能說中再人壽已經要回來了,還有可能被劃回漢唐證券的保證金賬戶,用于填補漢唐證券9億元的保證金缺口。所以對于中再人壽的股東們而言,面對的虧損可能不止現在知道的4億元。

  信達托管小組債務組負責人桂智莉在電話中稱,中再人壽的人一直在深圳,現在中再人壽陷在漢唐證券到底有多少錢,目前不能透露詳細數據。中再人壽內部人士透露,目前信達托管的時間已經延長,但是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機構客戶能得到償還,中再人壽由于資金具有特殊性(見《再保:為保險公司保險》一文),現在高層很焦急,公司里面有專人在負責對證監會等部門進行公關,希望能從漢唐證券盡可能多地抽回資金。

  秘密調查

  讓中再人壽頭疼發怵的是,向漢唐艱難討債的同時,還要應付保監會對此事的調查。作為市場上的首家壽險再保險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有三分之二的資本金投資失利,保監會已經派出特別調查小組進駐中再人壽,對當事人進行調查。

  “調查是小范圍的,僅僅局限于當事人。”中再人壽內部一直在封鎖漢唐事件的消息。保監會特別小組進入中再人壽調查,一切都顯得風平浪靜,就像當初巨額資金流向漢唐一樣,悄無聲息。

  據了解,保監會特別調查小組進駐后,主要對漢唐事件的當事人調查,其中涉及到資金的調撥,人員的職權范圍,委托合同的條款,收益的承諾以及是否有資金貓膩等問題。

  記者得到的中再人壽資料顯示,中再人壽對組織機構分工很明確,作為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股東大會決定中再人壽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審議批準董事會的報告以及監事會的報告。中再人壽的股東大會每年舉行一次,一般時間在每個會計年度終結后,公司年度財務報告正式上報有關政府部門前。中再人壽的發起人協議中對年度財務報告的約定時間為年終后的3個月之內向股東提交財務報告。遺憾的是,至今中再人壽都沒有向股東們提交財務報告,記者得到的消息,中再人壽的財務報告遲遲不能提交的原因是,無法與會計師協調漢唐證券的數億元投資損失如何定性,中再人壽管理層不希望將這筆投資做成投資損失體現在報告中。

  根據記者從漢唐證券托管組得到的消息,中再人壽在2003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后不久,漢唐證券董事長吳克齡與中再人壽之間開始接觸,一直在北京“攻克”保險大戶的吳克齡憑借在中央財大讀過書的人脈關系,很快就打通了在保險圈的口子,新成立的中再人壽被“攻克”,上述6億元資金流進漢唐證券。

  “吳克齡為什么能搞定保險公司?”一名漢唐證券的前高管透露,吳克齡喜歡能跟機構打交道的業務員,上海總部總經理顧翠華,曾經因為幫助莊家呂梁融資而麻煩不斷,后來到漢唐證券成為一名業務員,很快就因為能搞定機構客戶,迅速被吳克齡提拔為上海總部總經理。據了解,顧翠華搞定大客戶的手段其實也很老套,通過補充協議,給簽字的的核心人一定的回扣,漢唐證券在保險公司拉資金,吳克齡親自出馬,到底用的是什么手段呢?目前信達資產管理小組還沒有公開債務調查情況。

  記者調查了解到,2004年第一季度,中再人壽的分保費收入4.12億元,中再人壽的管理層膽子再大也不敢將這筆資金交給吳克齡,因為這些保費還承擔著分擔巨額風險的責任。照此看來,流向漢唐證券的6億資金很可能是剛剛到賬不久的股本金。

  按照中再人壽內部披露的4億元的數額,也達到股本金的50%,如果是6億元的話,中再人壽股本金基本全線失陷漢唐證券。所以中再人壽高層才一直很緊張,一直緊緊捂住漢唐事件真相的舉動也就不奇怪了。

  誰在掌控

  “這么大的一筆投資,不用說股東大會,連董事會都沒有討論。”中再人壽的內部人員一直懷疑這筆資金投資的合法性。中再人壽的公司章程規定,公司未彌補的虧損達股本總額的三分之一的時候,需要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而這次漢唐事件為何一直沒有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記者了解到,中再人壽的股東大會將投資一類的權力賦予給董事會,董事會作為常設的權力機構,向中再人壽的股東大會負責,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決定公司的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董事會的負責人董事長除了主持股東大會和召集主持董事會,檢查董事會決議的實施情況外,還要簽署公司股票、債券以及發行的其他證券。董事長不得以其職位和公司的商業機會牟取利益。

  《證券市場周刊》得到的消息,保監會在進駐中再人壽后,對董事長姚和真進行了調查,發現流入漢唐證券的資金姚和真竟然一問三不知,董事長在保監會面前的尷尬從另一個角度證明資金的劃撥另有其人,以及公司治理結構問題之大。

  中再人壽的公司章程規定,除了董事長,公司依照《業務守則/指南》,經營和管理公司的職權由總經理行使,全面負責主持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擬定公司的發展規劃、年度生產經營計劃、投資方案和年度財務預決算方案等,代表公司對外簽署合同和協議,簽發日常行政業務文件。似乎是為了公司經營管理的縝密性,中再人壽還規定,公司的重大投資總經理雖然可以直接負責,但是需要由董事會下屬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審核,重點審核總經理下屬的財務投資部。而對于重大投資的決定權,公司將1億元以下的簽字權賦予了負責投資的財務部負責人,1億元以上的則必須有總經理簽字。

  記者了解到,中再人壽投資到漢唐證券的資金是分幾筆從中再人壽劃出的,其中確有劃賬資金由總經理馮宏娟簽字。中再人壽的管理讓人更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數億元的投資不但沒有通過股東大會表決,就連董事會都未討論過。照此推理,中再人壽的總經理及總經理助理完全可以人不知鬼不覺地將公司的資金劃個精光,畢竟如此劃到漢唐的、即使現在各方承認的4億元窟窿已經不是小數。

  漢唐證券一名原高管告訴記者,漢唐證券的私募資金有三個來源,一個是個人,一個是銀行,另外就是大型的機構,其中個人的融資額度非常小,因為這類資金不但數額小,麻煩多,一旦出現什么情況,個人投資者就很容易到公司吵翻天,吳克齡最喜歡最賞識的就是機構大戶。“吳克齡攻克機構大戶肯定有不同尋常的辦法。”漢唐證券的這名內部人士透露,漢唐證券與機構大戶簽訂的合同一般都是格式化的委托投資合同,主合同上有詳細的客戶保證金擔保以及投資收益回報,漢唐證券開出的投資收益一般在5%左右,吸引客戶心動的還是主合同背后的補充協議,補充協議主要是承諾真實的投資收益,一般在10%以上,主要看雙方的談判結果,高的時候達到15%。據了解,補充協議與主協議的投資收益差額部分,一般都由漢唐證券簽訂合同后規定的期限內將這筆投資收益提前打到客戶指定的銀行賬戶之中。

  如果有補充協議,其中的差額投資收益以中再人壽內部披露的4億元,漢唐證券委托投資最低的差額5%來計算,補充協議的差額投資收益至少在2000萬元左右,這筆巨額的差額投資收益是否已經提前打入中再人壽的賬戶之中依然不得而知。中再人壽目前拒絕透露財務問題,記者無法確認這筆差額收益到底是流入了公家的銀行賬戶還是私人腰包。

  救贖之惑

  就在中再人壽因為漢唐事件焦頭爛額的時候,該公司總經理馮宏娟卻在今年3月份公開表示公司要增資擴股。并聲稱,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增資擴股將成為最重要的一項議題,“如果進行順利,希望今年年底前能夠完成”。馮宏娟還說,如果順利完成這次增資擴股,三到五年之內,中再人壽將不用為資本金不足而擔憂。中再人壽還有高層人士宣稱,2004年底,中再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60%左右。報道這一消息的媒體寫到,增資擴股不是只有償付能力不足或存有風險時才需要,保險公司規模擴大后,勢必需要補充資本金,未雨綢繆。但知道中再人壽深陷漢唐的人,卻認為中再人壽在此時提出增資擴股別有意味。

  馮宏娟當時說到增資擴股的時候表示,所需資金將首先在原有股東之間籌集。中再人壽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有詳細的時間表,掐指算來,增資擴股應該已有眉目,但4月底,記者多次致電馮宏娟,馮宏娟本人不是開會就是在接聽他人電話。馮宏娟的秘書在接聽記者的電話后,留下記者的問題,很快就給記者回話:“關于你提的問題,馮總說了,增資擴股的計劃有變,就不在股東大會上討論了,其他問題,馮總現在不想出來接受記者采訪。”記者表示希望再次電話聯系,馮宏娟的秘書告誡記者:“你就不要再打電話來了,馮總到時候煩了,以后你就沒有機會采訪她了。”

  掛斷馮宏娟秘書的電話,記者得到消息,由于漢唐事件,中再人壽正在安撫現有的股東,增資擴股的事情暫且作罷。

  在2004年的中再人壽工作會議上,董事長姚和真表示, 2004年是中國中再人壽獨立經營的第一年,資金運用要遵循集體領導、規范操作、嚴格監管、相互制約的原則,保證資金運用各項資產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遺憾的是,姚和真的豪言壯語并沒有讓中再人壽真正做到為股東、為客戶創造利益,相反的是將股東們的錢大把地扔進了漢唐證券的窟窿。

  券商問題從南方證券被托管開始,就不斷暴露出黑洞,尤其是2004年4月份開始的德隆系券商的崩塌,作為在“公司簡介”中將自己介紹成“具有戰略眼光,富有凝聚力”的中再人壽管理層們,應該意識到券商的風險。漢唐證券作為一家小券商,2003年的國債回購在100多家券商中名列前茅,這已經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到了2004年6月,漢唐證券坐莊的股票就開始崩盤,但中再人壽的反應卻遠遠沒有跟上現實的變化。姚和真所說的集體領導,到實際的運作中,為什么又只是個別人簽字就能大手筆往公司外劃款呢?

  中再人壽成立之初信心爆棚,中再集團曾經希望在一年內將旗下幾家公司在海外批發上市,中再人壽就在批發上市的名單之中,為此還請了全球四大會計師行的普華永道作中再人壽的財務。記者得到的最新消息,中再人壽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出臺2004年的財務審計報告,主要是與普華永道產生了一定分歧,中再人壽希望將深陷漢唐證券的資金做成長期投資,到時候就可以以投資虧損的形式逐步計提,漢唐事件就被無形化解,而普華永道這所洋會計師行似乎無法理解中再人壽的化解術,堅持要在財務報表中披露漢唐事件,雙方一直處于僵持狀態,根據中再人壽公司章程,如果現在要更換普華永道,必須召開股東大會,中再人壽又將找怎樣的借口?

  記者了解到,現在中再人壽高層雖然一再給股東們做工作,但是眼睜睜看著數億元的資金收不回來,股東們頗有微詞,增資擴股的事情已經被公司邊緣化了,至于上市,就更加遙遙無期。

  當然,也不排除關鍵時刻中再集團伸手救援。有媒體曾將馮宏娟譽為中國壽險業商業再保險業務的拓荒者,認為馮宏娟作為總經理,在2004年中再人壽改制后獨立運作的第一年中,給第一大股東中再集團交上了一張不錯的答卷。對此,中再集團似乎也很認可,集團副總裁趙鳳祥就表示:“中再人壽的發展對整個中再集團來說,非常重要。集團一定會大力支持中再人壽的增資擴股。”這似乎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再集團有意獨家再拿出錢來“拉”中再人壽一把的傳言。

  股東緊張

  2003年11月1日,中再集團與東亞再保株式會社、國際金融公司、新政泰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新政泰達”、福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福禧控股”)、天津泰心北信醫療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泰心北信”)、上海宜利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2003年12月22日,中再人壽掛牌成立,注冊資本8億元,是內地目前惟一一家專門從事商業壽險再保險業務的公司。

  作為第一家中外合資的人壽再保險公司,中再人壽的三名外資股東均具有雄厚的背景。作為新加坡政府直接管轄的投資公司,新政泰達手中投入的資金是新加坡的財政資金。記者在北京國貿大廈找到新政泰達辦事處,據說參與中再人壽項目的助理副總裁王玲玲很遺憾地告訴記者,現在這個問題比較敏感,新政泰達不方便接受記者的采訪。

  國際金融公司中國代表處中國國別官員朱文琴小姐提出記者先將采訪提綱電傳過去,在確認收到后,告知會盡快給出答復。但接到記者發出的傳真后,國際金融公司顯得很緊張,記者多次給朱文琴打電話以及留言,最后她說:“這些問題,作為股東我們不好說,只有去問中再人壽了。”記者了解到,現在國際金融公司希望能對中再人壽失陷漢唐證券事件進行詳細了解,朱文琴現在不方便給記者一個準確的答復。

  中再人壽的外資股東一直認為現在比較敏感,不方便透露。那么中資股東如何看待這一事件呢?

  中再人壽第二大股東泰心北信感到更緊張。2004年,泰心北信將剛剛成立的中再人壽10%股份的股權收益權,信托給了北方國際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方信托”),后者又很快將這一涉及金額1.68億元信托計劃的受益權轉讓給了信托市場上的普通投資人(詳見本刊上期《股東“空手道”戲耍中再人壽》一文)。遺憾的是,很快北方信托就聽到噩耗,中再人壽的數億元資金陷進漢唐證券的窟窿,中再人壽股權收益也成為泡影。

  一旦中再人壽不能討回漢唐證券“被挪用的資金”,中再人壽信托的投資者們聽到風險后要求提前贖回,北方信托將為此為中再人壽信托“埋單”1.68億元。北方信托的“中再人壽信托項目組”在接到記者電話后,顯得很緊張:“關于信托計劃本身,是根據中再人壽的股權收益特征來設置的,如果中再人壽出現問題,不能達到預期的收益,北方信托只能全面回購這一信托計劃。”項目組擔心信托投資者提前贖回,尤其是在中再人壽的討債之路還沒有完全失去希望的時候,北方信托掏錢回購,將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4月19日,也就是保監會特別調查小組進駐中再人壽期間,記者奔赴上海調查中再人壽在漢唐證券的投資以及中再人壽的上海股東情況。記者從漢唐證券托管組了解到,從任奇與郝鳳魁到深圳討債開始,陸續有中再人壽的上海股東打電話到托管組詢問情況,希望托管組能給一個是否還錢的明確說法,但是托管組卻無法給中再人壽這些股東一個承諾。

  記者注意到,福禧控股一直是中再集團友好的戰略伙伴,無論是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還是中再集團控股的資產管理公司,福禧控股都與中再集團結伴而行。記者在福禧控股采訪時,福禧控股異常低調,聲稱中再人壽只是福禧控股的一筆小小的投資,雙方在其他方面還有很多合作的。在福禧控股的辦公室,一名男子將記者讓進最里面的辦公室,又開始嘆息:“一開始中再人壽就整成這樣,是有點不好,投資就是要賺錢的嘛。”

  盡管數億元投資打了水漂,但據中再人壽內部人士透露,總經理馮宏娟在公司召開的會議上卻說,我們是剛學走路的新公司,犯錯誤在所難免,肯定會摔跟頭,交點學費也沒什么大不了。

  監管真空

  記者查詢了保監會所有的保險法律法規,沒有發現一條關于保險資金投資失誤追究責任人法律的詳細規定,再保作為理應最優質的分保,是保險公司賠付的后盾,一旦出現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保險公司遇到重大事故,如何賠付?目前保險法律法規中,對投資失誤責任的監管還處于真空地段。

  “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樣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海天高盛律師集團保險專業律師李濱對中再人壽的做法覺得很遺憾。

  中國財大保險系主任郝演蘇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現在關于保險資金的投資,有不少的投資指引等文件,也對投資的具體額度有規定,但是正式的法律中沒有對投資責任的規定,這方面的監管還比較薄弱。郝演蘇認為,一個保險公司如果將賠付的保證金或者注冊資本金,一次性地與某一家機構合作,這樣就很難避免風險,尤其是將保險資金一次性委托給一家小券商,這有悖分散經營風險的投資原則。

  李濱認為,現在的所有保險法律法規中,對保險業務中的違法犯罪有一定的規定,尤其是刑法,但是對保險投資里面出現問題,并沒有法律上的硬性規定,所以很多保險在資本市場的投資虧了就虧了,負責人工資照拿,獎金照領,連基本的懲處都很少,沒有真正的法律來約束保險公司的投資問題。

  對于一些保險公司為何屢屢在小券商、問題券商大把投錢,其中是否存在商業賄賂的問題。李濱認為,這個需要司法部門介入調查,一旦雙方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有補充協議一類的“陰陽合同”,這中間就有問題,首先“陰陽合同”中,肯定有一份是虛假甚至違法的,如果其中有類似將投資收益差額打入指定賬戶的情況,司法部門只要追究收益差額流向就能查出端倪,如果流入私人腰包,就是典型的商業賄賂。如果不是通過劃賬的方式走款,調查難度就大一些。

  據了解,以前的法律規定保險資金不能流入股市,但是一些保險公司想方設法通過券商的委托理財、國債回購等業務,變相將保險資金投入股市,一是保險資金自身有盈利需求,二是券商甚至私募機構有對資金的需求,通過背地里向保險公司部分人給予好處等手段,將保險資金弄到股市坐莊等等。到了2004年,為了規范保險資金運用,完善風險控制機制,2004年4月28日,保監會發布了《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控制指引(試行)》,可是悲劇還是繼續發生。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謹認為,現在對于保險的監管,主要還是集中在保險產品的監管,對于保險資金的營運,有一些指引或者文件,但是這些不能作為監管的法律依據。中再人壽一次就將數億元的保險資金陷在一家即將關門的證券公司里,充分說明保險資金運用的不規范程度是多么嚴重,監管機構應該對保險公司巨額的投資實施嚴格監管,這樣更加有利于資金的投資安全。

  李濱則認為,保險公司的競爭力是綜合實力的體現,一旦保險公司出現巨額的財務丑聞,保險公司的信譽受損,對保險公司的業務可能帶來致命的打擊。因此,保監會等監管部門應該不護短,對有關責任人嚴加處理,這樣才能盡快提高保險公司的風險意識,加強投資決策的合理性。


   系列文章連接:

    債主追討漢唐證券

    再保:為保險公司保險

    保險公司的投資怪圈 

    養眼的財務再保險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漢唐證券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周 杰 倫
無與倫比時代先鋒
Beyond
Beyond激情酷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